大明:让你修路,你全国通了高速 第31节
朱元璋太阳穴突突直跳。
他确实让户部给青州送去20万两银子,但他的意思,是20万两银子!而不是大明宝钞!
第一次,他让户部送去的一万两银子,虽然也是大明宝钞,但却是超额的,换算下来,可当一万两银子用。
怎么这一次,会是20万大明宝钞呢?!
“胡惟庸···!”
青州,又传来消息。
前后抵达青州的灾民,已经达到50万之众!
朝堂,再次炸锅。
这是什么朝堂,这是大明建国之初的朝堂,朝堂上都是什么人,朝堂上很多都是开国功勋!
不论文臣、武将,都是见识过大场面的。
他们见过数十万大军厮杀,是怎样的铺天盖地,是怎样的漫山遍野!
50万人啊!
挤在青州城那弹丸之地!
即便遥在应天府,似乎也能感受到那压得令人喘不过气来的磅礴压力!
每天一睁眼,50万人嗷嗷待哺,这是怎样的场景和画面?!
朱元璋望着下方的群臣,目光扫过太子朱标,扫过四皇子朱棣,他在想,如果是其他人坐镇青州,有哪个大臣,有哪个皇子,能做到此等地步?
恐怕没有!
即便是自己亲临青州,也未必能让这么多灾民,止步青州城!
“陛下,臣有本要奏!”
一位言官忽然跳出来,让正在出神的朱元璋,顿时收拢心神,望向此人。
朱元璋忍不住去揉脑袋。
言官是最令人头疼的,偏偏还是他自己给搞出来的,专门监察百官。
说白了,官不大,权力不小,没啥实时性业务,整天就是瞎转悠,陈年错案冤案,谋逆造反,就没有他们管不了的事情。
但有时候,朱元璋也头疼,这帮孙子特么的骂人不但不带脏字,还引经据典呢,朱元璋手底下的一帮子猛将就没少挨骂,乍听还以为夸自己呢,回去一查典故,才知道怎么回事,草,整半天自己挨骂了,还美了一路呢!
“讲!”
朱元璋揉着脑袋说道。
“据查,青州城所赈灾所用粮食,大部分为朝廷严令销毁并禁止播种的土豆,青州知府阳奉阴违···”
朝堂之上,一片哗然!
几个月之后,土豆这个词,再次出现在朝堂之上。
而刀锋所指,根本不是青州知府,而是齐王殿下!
言官乍看,是想治罪青州知府,但这件事情只要一查,就能知道,所有土豆,都被齐王府偷偷买去了!
明面上,言官提议严办青州知府,可朝堂上的群臣都清楚,他们真正想要对付的,是七皇子朱榑!
朱元璋的目光扫过炸锅的朝堂,望向胡惟庸。
老东西,真是不消停!
朱元璋早就后悔了,就不应该销毁土豆,这玩意利用的好,说不定就可以应对这次三晋之地的旱情。
但命令早就已经发出,无法更改,何况,过去的时间已经不短。
但随着青州奇迹般容纳数十万灾民,朱元璋也惊呆了,自然也派人前往查看。这些人,都是直接隶属于他,相当于后来的锦衣卫。
他自然已经知道,青州城在用土豆赈灾。
他欢喜还来不及,又怎么可能重罚青州知府,甚至自己的儿子!
朱元璋靠在龙椅上,目光悠长,他有些看不懂胡惟庸了。
这个老东西,对付老七,能有什么好处啊?!
PS:感谢彦祖的鲜花、评价、票票^_^
第54章 只手遮天,胡惟庸!
朱元璋心里很清楚,这个言官就是胡惟庸派出来的!
按理来说,这些言官,应该是他手中的刀,是他面向众多大臣的刀,然而,这把刀居然被胡惟庸利用了,这是朱元璋无法容忍的,更无法容忍他利用这把刀,对向自己的儿子!
按照正规流程来讲,言官确实可以针对青州城的土豆事件,以青州知府违抗圣旨,阳奉阴违的名义,在朝堂上提出意见,把矛头对准青州知府,甚至直接对准齐王殿下。
言官是有这个权力的,言官甚至连皇帝都可以指责,当然,在人家这里叫做忠言逆耳。
但是,事有缓急之分,三晋之地已经彻底崩溃,大量灾民涌入齐地,一路东进,直到青州城才停了下来。
齐王殿下凭借着小小的青州城,硬生生容纳了50万灾民,这是多大的功劳!
而现在看来,所谓的土豆有毒,只不过是因为当时没有按照青州城那边传来的方法,妥善处置发芽的土豆,才导致中毒事件,土豆本身,并不是什么怪邪之物,确实是可以吃的。
数十万灾民,天天都在吃土豆,也没出什么集体中毒事件,应天府怎么就不能吃?
数十万灾民,检验了一款食物,还不足以说明一切吗?
当然,齐王殿下确实存在抗旨不遵,阳奉阴违的行为,但相比起他现在正在做的事情,这根本不算什么!
别说是齐王殿下,哪怕是普通的臣子,为了四五十万百姓,做到这种程度,那也是大功一件。
可就是有些不长眼的,居然试图拿这件事情说事儿,向齐王殿下开刀。
只是朱元璋的心里有些纳闷,对付老七,对于胡惟庸到底有什么好处?
老七身在齐地,远离朝堂,按理说,与胡惟庸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冲突。
如果说他是为了太子朱标,可太子朱标与老七之间也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啊。
双方之间几乎不存在利益上的纠缠!
老七也无法对太子朱标的太子之位,造成威胁。
部队,这绝对不是因为太子之争的问题。
上一次,胡惟庸提到老七,那是因为,老七的府邸已经被朱标的长子住进去了,再搬出来,太子朱标怕惹笑话,脸上挂不住,徒生是非。
胡惟庸帮太子说话,这件事情,朱元璋可以理解,但是现在突然发难,朱元璋觉得毫无理由。
“忠勤伯,此事,你怎么看?”
忠勤伯就是左丞相汪广洋,此时,他与胡惟庸共治六部。
从官职来说,汪广洋这个左丞相,位居右丞相胡惟庸之上,看得出,朱元璋对他的信任和期待有多大。
汪广洋在年少时,就跟随朱元璋起义造反。官职也是一路上升,直到洪武三年,李善长患病,汪广洋被任命为左丞相。
可惜没有什么作为,还被刘伯温一党的人陷害,以不孝顺母亲的名义,被朱元璋斥责,并将他放逐回乡。
事后,陷害之人因罪被诛杀,朱元璋又把汪广洋给招了回来,并封为忠勤伯。
瞧这名字,就知道朱元璋对他的信任和期待有多大。
称赞他善于处理繁难事务,屡献重策,将汪广洋比作张子房,孔明之流。
在这个时候,朱元璋对他的期待依旧是非常大的。
然而,胡惟庸上台之后,汪广洋位居胡惟庸之上,却毫无建树,被胡惟庸压制的死死的。
朝中大事小事,几乎全被胡惟庸所垄断,而汪广洋就跟没事人一样,懈怠政务,被朱元璋降职,随后,过了几年,又被提升为丞相。
但这家伙沉溺酒色,荒于政事,屡次耽搁国家大事,朱元璋可谓是恨铁不成钢,又恨的牙根痒痒,毕竟,汪广洋现在已经不是追随自己上阵杀敌的将领,而是需要治理整个大明天下的要臣。
但汪广洋身居高位,却随波逐流,一心只想保住官位,而不思进取。
朱元璋对汪广洋,已经越来越失望。
“陛下,臣认为,当彻查此事,土豆有毒,此为定论,青州知府明知故犯,万一让数万甚至数十万灾民中毒,后果不堪想象!”
朱元璋眯起眼睛,他在强行压制心中怒火。
胡惟庸出列:“忠勤伯所言极是,臣附议!”
随后,大臣纷纷喊道:“臣附议!”
PS:感谢彦祖的鲜花、评价、票票^_^
第55章 胡惟庸的野心!
朱元璋面无表情的望着下方的朝堂。
朝堂之上,有大半臣子附议!
大明,是朱家的大明。
朝堂,却成了胡家的朝堂!
太子之争不可避免的开启之后,太子朱标先是被咄咄逼人的四皇子朱棣压制,随后,一步步扳回局面,直到现在,将朱棣一党彻底压制。
朱元璋刚开始还是比较开心的,朱标能力已经展现出来,但他也清楚,这里面,胡惟庸的作用太大了。
而胡惟庸此人,太子朱标是驾驭不了的!
朱元璋杀心再起,他不可能把胡惟庸留给朱标,必须寻个机会,除掉这家伙。
胡惟庸的能力说强也是真的强,但他把控朝堂,早就让朱元璋非常反感。
正在这时,大殿之外,传来通报声,青州的快报,到了。
这恰好打破朝堂的紧张气氛。
“传!”
奏章是朱榑写的,字迹非常潦草!
上一篇:抗战之这个土匪是个兵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