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

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 第114节

这个唐行古很开窍嘛,不错,孺子可教也!

群臣之中,彭清和贝琳对视一眼,纷纷在对方眼中看到同样的疑问。

开海之事,不是说好了由钦天监来提吗?

昨晚连夜准备好了一套说辞,怎么今天还被人抢先了……

看着群臣愤慨激昂的模样,两人也不知道该不该站出来表示一下赞同。

贝琳抬头偷瞄了一眼,却见龙椅上的那位脸色也不镇定,似乎对唐行古的做法颇感意外。

莫非……这人不是皇上找的托儿?

可是,唐行古的做法实在太过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满殿的文臣清流准备和皇上刚一波正面,谁成想,自己这边的先锋大将直接投敌了!

如此行径,对他们的士气打击很大。

朱祁镇看到群臣的反应如此激烈,终于反应过来,说道:“众卿还请稍安勿躁,且听唐卿家把话说完。”

此言一出,群臣才稍稍安静了些,随后不少人心里又犯起了嘀咕,皇上怎的看起来如此淡定?

莫非这本来就是商议好的?

众人越发觉着这里面有猫腻,顿时心中更显急躁,只想把唐行古离经背道的想法扼杀在萌芽状态。

于是,依旧有几名官员在那儿喊着:“皇上,万万不能受唐行古的蛊惑,海禁乃是祖制,不可妄言……”

朱祁镇顿时沉下脸,呵斥道:“朕让诸位卿家稍安勿躁,等唐卿家把话说完,诸位卿家是想抗旨吗?”

眼见皇上动怒,这些人才算是彻底消停下来,然后,无数道幽怨的目光对准了唐行古,似乎打算用眼神杀死他。

唐行古却丝毫不为所动,似乎对眼下的局面早有准备。

今儿我就站皇上这边了,不就是打嘴仗吗,不服来辩,谁怕谁啊!

“皇上,臣所以提出这一想法,绝非一时心血来潮所致,而是早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

“深思熟虑我倒是看不出,只看到了处心积虑!”

太常寺少卿许彬再也忍不住,当即开口反驳道:“唐御史,你深受皇恩不思为国报君,却说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言,欲陷皇上于不忠不孝之处境,究竟怀着什么样的心思?”

这位开口也算了得,一下就把唐行古的提议上升到了欺君的高度上。

此言一出,众人纷纷大感赞同,再次指责起唐行古来,说他这一提法完全是不顾天子名声,是哗众取宠,实在罪不容诛云云。

看他们这势头,似乎就因为这一句开海,就该把唐行古拉到外头一刀杀了。

朱祁镇本想制止,但是转念一想,想要开海,群臣这一关势必要过,既然唐行古愿意做先锋,不如先让他试试深浅,等他坚持不住,自己再出手。

唐行古面对许彬的攻讦,神色依然镇定,即便反对声已经如此激烈,甚至都开始喊打喊杀,他依然稳稳地站在那儿。

“依许少卿的说法,若是开海,皇上便是不忠不孝了?”

“那是自然!”

许彬气势汹汹地回道:“海禁可是我大明的祖宗家法,身为子孙臣子岂能罔顾祖宗的规矩?”

“许少卿,好大的胆子!”

唐行古却突然把脸一沉,高声斥责道:“居然敢当了皇上之面如此毁谤先帝,敢问是何居心!”

“我……我哪里毁谤先帝了?你可不要血口喷人!”

许彬的语气有些慌乱,似乎一时之间不知道自己哪里说错了话。

“还敢狡辩?”

唐行古咄咄逼人,开始进攻。

“那我来问你,三宝太监大兴宝船,七下西洋,奉的是谁的旨意?”

这句话一经说出,许彬顿时被噎得差点吐血。

永乐皇帝曾派郑和七下西洋,时至今日,距离最后一次下西洋也不过二十多年。

他明显忘了这一茬,现在居然轻易就被拿住了把柄。

唐行古得理不饶人,继续说道:“为何太宗皇帝时期,曾几次派遣船队出海,到了今日,皇上欲效仿之,难道也算是违背祖制?”

这一番话,果然让众官员纷纷噤声。

那可是太宗皇帝,动不动就诛个十族什么的,谁敢惹?

自然而然的,无论人家做过什么,都是正确的。

此时,众人不禁心有余悸,果然,唐行古是有备而来,居然想到拉太宗皇帝做挡箭牌,这招真的狠啊!

眼见唐行古占了上风,众人明白,今天是遇到劲敌了,在互相交换了眼神之后,便有人踏步而出。

此人不是别人,乃是唐行古的顶头上司,都察院右都御史王文。

“启禀皇上,太宗皇帝确实曾派遣船队数次出海,但毕竟那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当初太宗皇帝这么做,自然有其道理,但皇上却不能坏了祖宗规矩。”

这番话已经是有些不讲理了,有些事伱祖宗可以干,但是你却不行。

唐行古当即似笑非笑道:“依着王大人的意思,是想说时移势易么?”

“不错,时不同,岂能一概而论?”

“好,那我倒要请教一句,为何今日的朝廷又不能因时而变,硬是要遵循百年前定下的禁海规矩呢?难道在这件事情上,就不能时移势易了么?”

唐行古却压根没打算给上官留情面,直接一通穷追猛打。

“这……”

王文顿时哑火,唐行古这招叫做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当下有些词穷,不知该作何反驳才好。

殿上一众清流本来还气势汹汹,眼见王文败下阵来,却不知如何反驳。

眼见自己掌握了主动,唐行古顿时为之一振,趁着群臣沉默的当口,继续侃侃而谈。

“当初太祖皇帝定下禁海之策,只因局势需要。但现在,百年过去,一切都已不同,岂能因为百年前的一个禁令就断了朝廷富强之路?何况,我等一直说,大明富有四海,可现在根本连海都不出,岂不是让人看了笑话?倘若取消禁海令,既能充盈国库,又能扬我大明国威于四夷万国,如此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做法怎能不推行?此乃微臣肺腑之言,还望皇上明鉴!”

第143章 唐行古,进击的巨人!

这番话说完,朱祁镇忍不住暗地里竖起大拇指。

唐行古今日的表现实在堪称完美,更为难得的是,君臣二人此前并未有过沟通,对于朱祁镇来说,今日完全是意外之喜!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论口才,还得是读书人。

瞧瞧人家这话说的,不仅有理有据,而且又都是为国为民,似乎自己身为皇帝,若不答应,都对不起祖宗。

群臣一时难以反驳,干脆耍起了无赖。

只见以王文、许彬为首的十多名文臣突然跪下,叩首道:“皇上切莫听信唐行古一面之辞,海禁万万开不得!”

随后,其他人也纷纷回过神来,紧随其后跪倒在地,竭力反对唐行古所提出的开海之策。

直到此时,朱祁镇才真正见识到了反对开海的官员队伍之庞大,一眼望去,几乎占了半数以上。

这些人并没有拿出什么有力的说法进行辩驳,翻来覆去地就那几句老生常谈,什么祖宗家法不能改,什么国将不国,好像只要开海,大明就将亡国一般。

听着殿下众官员你一言我一语的聒噪声,朱祁镇的脸色已变得极其阴沉,心里的怒火也逐渐升起。

因为,他已经发现,这些叫得最大声,反对得最激烈的人,多半是江南沿海一带的官员。

自大明开国以来,特别是科举取士以来,南方士人稳稳压了北方一头,朝中官员大部分出自江浙一带的富庶之地。

其中的缘由也不难想象,大明是由南向北统一中原,南方富庶,北方战乱,若是平时连饭都吃不饱,还读什么书?

按理来说,越是靠近沿海,越深知海洋之重要性。

可是,现在反对最为激烈恰恰就是这些人,其中的动机就很难说了。

根据目前掌握的情报,虽然朝廷严禁民间百姓出海,可实际上,从事海上走私者不在少数。

也就是说,大明的海禁其实只是针对寻常百姓,而对那些地方士绅望族早就形同虚设。

而现在,只要朝廷开海,定会触犯到他们的利益,这些人自然会拼了命地反抗。

或许这其中也有一些是真的是因为思想陈旧才跟着一起反对,但大多数都是心怀鬼胎。

朱祁镇的目光渐渐变得坚毅起来,开海事关大明江山的未来,他是绝不会退让的。

此时,哥伦布还未出生,佛朗机诸国还被奥斯曼帝国按在地上摩擦,能出海远洋的只有少数阿拉伯人。

若是把握不住这个机会,等西方开启大航海时代,到时候说什么都晚了。

眼下,想要打开这个突破口,唐行古就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这段时间的了解,其实此人的品行并不算坏,他不贪财,不好色,只是追逐一个“名”字。

为了博名,他可以和自己这个当皇帝的对着干。

同样是为了博名,他可以放弃京城的锦衣玉食,跟着军队跑到漠北吃沙子。

现在,他以一人之力,独自面对群臣的攻讦。

是时候给他加点筹码了!

“唐卿家,朕记得你曾在南京任职,是吧?”

唐行古立刻就明白了皇上的意思,当下回道:“臣曾在南京都察院任职五年,并在浙江做过三年巡按御史。”

明代巡按御史,根据其身份和职责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职能性巡察和授权性巡察两种。

授权性巡察主要由皇帝不定期派遣监察御史,或其他官员充任监察官进行巡察。

职能性巡察是指巡按御史以一省为一道,分道出巡,为期一年,事毕还京。

唐行古做过三年的巡按御史,说明他至少去过三个地方任职,对当地风土人情定了如指掌。

朱祁镇对他的回答很满意,便继续问道:“既然卿家曾在浙江任职,不妨谈一谈,沿海一带究竟是何光景?那里的百姓过着怎样的生活?”

唐行古定了定心神,说道:“回皇上,沿海的百姓,过的并不好,甚至可以说是……苦不堪言。”

“唐御史,你如此危言耸听,究竟安的是何居心?”

太常寺少卿许彬似乎抓到了唐行古话语中的漏洞,立刻开始反击。

“承皇上圣明,如今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伱竟然说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我来问你,你的眼中可还有皇上?还有大明江山社稷?”

眼见许彬得势,其余人顿时反应过来,一起对唐行古发起攻讦。

首节 上一节 114/5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从少年天子到综武盟主

下一篇:抗战:开局奖励十架五代战斗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