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欠了我十亿两 第33节
张富贵自然也注意到了她的存在,看她一副胆小柔弱,如受惊小兔不断闪躲的样子,本来对这个未婚妻不是特别感冒的张富贵,竟产生了强烈的呵护之心,有了非常不错的好感。
第四十六章 崇祯花钱如流水
京城。
最近这段时间,崇祯皇帝朱由检小日子过的还算不错。
一日三餐吃的好,睡的也还行,人都胖了好几斤。
虽然国势衰微,大明各地情况都没有明显的好转,坏消息依然多于好消息。
但最艰难的一刻,勉勉强强是挺过去了,正在山西肆虐的流寇被各地督抚抵挡住了,关外的建奴也没什么动静,这个年,可以过的稍稍安稳些了。
当然,其实最最主要的原因,是崇祯手里有点闲钱了,不用过的那么拮据了,就算遇到再糟心的事情,也可以通过吃点好吃的,或者花钱请戏班子给刘太妃唱几场戏,崇祯也跟着听听,凑凑热闹。
没办法,崇祯承受的压力实在太大了,他也是人!也需要得到一些正向的刺激或鼓励,就像现代社会许多人经常借酒消愁,或者有着严重的烟瘾。
他偶尔吃一顿好吃的,请戏班子唱戏给刘太妃聊表孝心,带着皇后嫔妃们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开心开心,顺便也改善下自己的心情,这过分了么?
何况也花不了几个钱。
然而这种相对轻松的小日子,可能过了不到一个月,崇祯最担心的群臣劝谏他不要过度奢靡的情况没有出现。
户部尚书毕自严却是入宫觐见,一开口就把崇祯吓了一跳。
「听说有商人借给了陛下一大笔银子,足有百万两之多?」
「没有,不可能,朕怎么会借商人的银子。」
朱由检立刻来了个否认三连,摆手道:「这纯粹是子虚乌有的传言,绝无此事!」
他之所以下意识的否认,一方面他是个比较好面子的君王,找商人借钱实在有损皇家颜面;其次朝廷处处都在缺钱,一旦百官知道他手里有点钱,只怕会立刻讨走,用于填补各处漏洞。
然而面对皇帝的否认。
毕自严没有继续追问,而是啪的跪在地上,哀嚎一声的叫道:「陛下,户部没钱了,已经拖欠九边军费七百八十七万四千余两,拖欠宗室俸禄二百四十三万余两,京城官员俸禄被拖欠了三个月到半年,许多清廉之臣的家中,已无米下锅,另外还差阵亡将士的抚恤银烧埋余万两……陛下,从内帤中拨给臣一点银子吧,臣这个户部尚书已经快当不下去了。」
面对毕自严丢出的这一连串的数据。
朱由检差点当场被砸蒙了,支支吾吾的道:「朕、朕的内帤也没银子了。」
「陛下,九月二十八日许家庄运送钱粮的车队进京,京城里许多人都看见了,臣所要的不多,八十万两,只要给臣八十万两,就能勉强支应一阵子了。」毕自严道。
「朕真的没有。」
朱由检还是矢口否认。
「陛下最近顿顿有肉,气色极佳,龙袍都换成了全新的,如何让群臣相信陛下没有银子?陛下,请做贤明圣君,若内帤有银百万两却置国家于不顾,拿大明江山社稷的利益,从商人手中换取银子,这会让百官们群起劝谏啊。」
毕自严不得不进行劝告,或者就是隐晦的威胁。
朱由检被他的无耻程度吃惊到了,合着他吃点肉,穿没有补丁的龙袍,手里有一点点钱,就成了无道昏君了?就会引起群臣们的上奏劝谏?这是何等的道理?成为明君的标准太高,稍微松懈一点,他就成了昏君了?
「朕没钱……」
朱由检还是这套否认说辞,但实在架不住毕自严的口若悬河,旁征博引,各种的圣人道理往他耳朵里灌。
最后他不得不妥协了。
经过一番的讨价还价,毕自严带万两的银子出宫了。
朱由检手中的现金流,顿时被砍掉一半。但这并不是结束,只是开始。
第二天兵部尚书梁廷栋与京营提督李守锜联袂前来,请求觐见,朱由检隐约猜到了他们的目的,不太想见,但二人从上午等到下午,没有离开的意思。
朱由检不得不见了他们,板着脸问:「你们二人前来有何事?」
梁廷栋跪地道:「陛下,山西流寇肆虐,剿不胜剿,各地督抚急需朝廷支应钱粮啊!」
李守锜也跪地道:「陛下,京营孱弱,战力堪忧,实难一用,亟需补充青壮兵丁,补充良马军械,以增强京师守御之能力,但这都需要大笔的银两啊!」
「朕没钱,你们去找户部尚书毕自严要钱。」朱由检沉着脸道。
「毕尚书万两,已经花的一分不剩了,我等找他无用啊。」
「陛下,京营乃拱卫大明中枢之力量,无论如何,用于加强京营的钱粮不能省啊,三十万两,只要给臣三十万两,给臣半年时间,京营的十万孱弱之兵,定能变为十万精兵,建奴再敢入寇,无需各地勤王,京营便能战而胜之!令建奴不敢再轻视我大明。」
李守锜给年轻的君王画了个大饼。
朱由检立刻恶狠狠的瞪着他:「襄城伯,你也想学袁崇焕么?」
「臣不敢!」
李守锜吓的跪伏在地,瑟瑟发抖,但还是坚持说道:「陛下,无论如何也是要抽出点银子,加强京营之实力。」
一个多时辰后。
又经过这两个臣子的一番狂轰滥炸,朱由检不得不又妥协了,每人给了两。
手里的现金流再减去30万两。
而接下来的一个月,崇祯朱由检几乎没过一天安生日子,隔三就有大臣入宫求见,不管商量什么大事,到最后都会向他索要内帤中的银子,动辄开万两、三十万两,不给就跪地劝谏,或拉着不少官员一起奏疏,乃至是拼着触怒皇帝挨板子,目的也只有一个:朱由检内帤中的银子。
两。
三万两。
两万两。
一万两……
陆陆续续的加起来,这个月他的内帤被群臣薅走了20万两。
加上户部尚书毕自严的50万,梁廷栋与李守锜的30万,刚好是一百万整。
即许家庄借给他的一百万两,全部花光了,被群臣百官给弄走了,他朱由检一分都没有花到。
对了,还有一批许家庄送来的只剩4万石出头的懒人稻谷,以及六千两的赋银。
那六千两的银子早花掉了,剩下的几万石稻谷,除留下少量,剩下的全部通过皇店卖掉,以一石三两的市价出售,最终得银约10万两。
而这笔钱朱由检不可能再妥协了!不会再让群臣产生任何幻想了。
这些钱他要为自己而花,为自己爱的人而花!
给刘太妃请的戏班子,要一次性请一个月,耗银5000两。
给周皇后买的金银首饰,定制的凤冠霞帔,耗银约20000两。
还有田贵妃一直心心念念的许家庄等身玻璃镜,买!还有香皂、沐浴露等产品,耗银25000两。
以及给太子朱慈烺买的一辆自行车,耗银10000两,虽然儿子还小暂时用不上,但长大了会用。
等等等等。
总之一阵疯狂的消费之后。
到十二月中旬,花钱如流水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又开始了两三天才吃一次肉、龙袍上有补丁的节俭生活,又变成了一个穷光蛋。
第四十七章 议定加征
崇祯内帤里的钱花完了。
国库里也几乎空的能跑老鼠。
但大明这个国家还是要维持运转下去的。
朝廷官员的俸禄要发,山、陕的流寇要继续剿,九边军镇的防御能力更不可能放弃,关宁锦防线每年几百万两的军费更是一分不能少。
还有优先级已经靠后的宗室俸禄,事关皇族颜面,或多或少的也要发一点。
钱。
以上这些都需要钱。
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要花钱!
许家庄借给朱由检的那一百万块银元,只不过是杯水车薪,片刻缓解作用都起不到,因为还欠了无数的欠账。
怎么办?
东暖阁内。
「加征,只能是加征辽响啊陛下!」
内阁首辅周延儒道:「不加征无法解决朝廷没钱的问题,不早点加征形势只会愈发败坏,如同人生大病,早些用药,总好过积重难返。」
崇祯朱由检犹豫的道:「真要加征么?黎民百姓负担已是极重,不能再加派了,加征商税如何,朕问过许家庄的商事代表蕲春年,他说收商税没问题,甚至可以加征,但要一视同仁,天下商人一体纳税,不然许家庄不会响应,诸位臣工,既然商人数量少,又多居住城中,更易征税,何不加征商税?」
对商人加税行不行,这个问题,朱由检确实亲自问过蕲春年,得到了肯定的回复,商税完全可以收,经商利润颇高,别说是三十税一,就是十税一也能承受,大不了给商品加点价罢了,可以把负担转嫁给消费者,不像田税的征收对象农民,一旦负担过重,那是真的要饿死人,最后不得不杀官造反。
可以说收商税远好于加征田税。
然而一提起商税。
「陛下,商税收不得啊,只要一收,货流不通,物价便会飞涨,百姓负担更重,不会再把南方的粮食运到北方,缺粮的北方将遍地饿殍,京城都会无粮可用,这是杀鸡取卵、饮鸩止渴之策啊。」
「只增田税,百姓的负担只增三厘,无伤大雅,若是收了商税,转移到百姓身上的负担就是三分了,根基损伤更重。」
「陛下我大明商人的背后,大多是官员士绅宗室之家,便是陛下都有多间的皇店,这些都属于商,试问这些店,税吏敢不敢去收税?敢不敢做得罪权贵之事?」
「陛下要加商税,那就单独给许家庄加税好了,他们的货物多来自海外,售价本就高昂,不是百姓生活之必须,价格涨十倍百倍,也不会影响百姓生活,是最合适征收商税之对象。」
「不错,许家庄日进斗金,钱多到邀买民心,贿赂陛下,再不遏止,必成祸患矣!」
温体仁、何如宠、钱象坤等阁臣纷纷劝谏道。
面对阁臣们的集体反对。
理由观点也冠冕堂皇,居然挑不出什么漏洞出来,似乎只要一收商税,这天下就要完蛋了。
像是在欺负他朱由检没有见识,不太懂商业之事——虽然他确实不是很懂。
但对于只在许家庄头上收商税这个明显双标的馊主意,他朱由检肯定是不会采纳的,他还没昏庸到阁臣们说什么他就信什么的程度——虽然他也心动了一下。
总而言之。
这场会议进行到最后,在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都讨论了一番,结果在阁臣们的论证下,只有加征田税这一法可行后。
「加吧,加征辽饷三厘,早加早结束!」
朱由检憋红着脸,不得不说出这句话语。
「陛下圣明!只要陛下有心振作,百姓稍稍忍耐几年,加征一定会取消的。」
上一篇:抗战:开局奖励十架五代战斗机
下一篇:大宋水浒武松指点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