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

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 第74节

况乃国危如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

弃我昔时笔,着我战时衿……”

如果是普通的百姓,这首歌的影响还真就不大。但是太学里的是什么人,这些典故他们怎么可能不知道!

终军之志,班超之谋,伴随着充满了荷尔蒙和热血的军歌声,让太学的学子们热血沸腾,不少人热泪盈眶!

热血是热血,眼泪是眼泪,并不代表所有人都会投笔从戎。毕竟他们中的很多人肩负的是家族或者家庭的希望。

然而郭戎早就贴心地为他们解决了后顾之忧,不就是怕前途吗?

一封由中书省拟定,门下省审核,完成备桉的诏书出现在郭戎的手中么,诏书的内容只有一个意思。

这一次由太学转入新军之后,一样可以授官,虽然是流外官,但是只要在新军兢兢业业服役满六年,就可以转为流内官。

如果途中立下的战功,甚至可以提前转官!

单纯的军歌只能点燃热血,赚来眼泪。但是军歌加上诏书,立刻就带上了无穷的魔力!

虽然郭戎被国子祭酒、司业、主簿、录事骂了个狗血淋头。但是近百名太学学生的加入,让郭戎的底气瞬间爆棚,同时也给郭戎的另外一个计划提供了可能。

第130章 横扫国子监

郭戎不是一个单纯的唐人,之前的经历要么在打仗,要么然在跑路。

所以郭戎并不了解唐代的中央官学体系,能记住太学的名字已经算对得起中学的历史老师了。

唐代国子监之下不仅有太学还有国子学和四门学,国子学在事实上的地位还要高于太学,还有律学、书学、算学等专门的学校。

郭戎不知道,李愬、李锐这些知道的人也没有特意提及。所以从太学挖墙脚完毕之后,被国子监祭酒骂的有些头皮发麻的郭戎准备带队撤离务本坊。

郭戎准备走了,但看热闹看的正过瘾的太上皇李诵不乐意了。

以国子监祭酒为首,一群头发花白的大儒跳着脚骂人,这种好戏八百年也见不到一次!

他老人家难得离开兴庆宫一次,戏看到一半就没了,不过瘾啊!

“来人,去问问郭戎,一个太学郭戎就满意了吗,这是看不起我大唐的中央官学体系,还是看不起国子学的高官子弟?”

“大张旗鼓地来到本务坊,从太学这熘一圈就走了,这让国子学的颜面何在?这让四门学的学子们颜面何存?长安城的百姓会怎么看待朝廷花大力气建立的律学、书学、算学?”

“还有,禁军都让他挖空了,国子监就挖了一个太学就走了,像话吗?这要是传出去,国子监今后还怎么在大唐立足?”

“祭酒为什么会骂他,就是因为他挖的力度不够。要是他把国子监六学都挖空了,祭酒绝对一句话都不会再说!朕说的!”

太上皇的口信直接为郭戎打开了一片新天地,听到李愬一句,我就是国子学出身,整个六学驻地全部在本务坊的时候,郭戎的眼都直了。

然后跳着脚骂人的国子监祭酒惊愕地发现已经走了的郭戎又杀了个回马枪,开始在整个本务坊里面乱窜!

当天色开始昏暗的时候,郭戎总共从国子监六学带走了超过300学子,满载而归。

要知道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政治混乱及财政困难,国子监六学早就不是巅峰时期的规模,郭戎这一波就挖走了三百多人!

这还不包括十几被忽悠的热血沸腾,当场递交辞呈的五经博士和教习。

刚开始国子监祭酒还在骂人,这一刻他深切地感受,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是多么的憋屈。

愤怒到了极点,国子监祭酒干脆要上疏弹劾郭戎。然后有人很体贴地告诉他,太上皇有过口谕:

三省、六部、九寺、五监、六军、十六卫必须无条件配合,北衙六军已经被挖空,结果他们连个屁都没敢放……

到了最后国子监祭酒为首的一群大儒已经彻底麻了。

只不过在茫然的教员之中,一个年近四旬的中年人眼神中却流露出了光芒。虽然有些莽撞,但是这个郭戎的行事却很合他的胃口。

这个人就是因为弹劾前京兆尹李实瞒报灾情而被贬斥,刚刚奉召回长安,官授权知国子博士的韩愈。

……

兴庆宫战后剩余不到两千人的平叛军;

两千经过考核和筛选之后没有废掉的禁军精锐;

三百多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的学生,十名年轻的国子监教习;

李诵承诺的一百神策军低级军官,再加上李诵在李愬、韦贯之、李锐等人怂恿之下直接去兵部、吏部、户部挖来的十几名老练的吏员,这些人,组成了郭戎手中这支新军的核心班底。

郭戎这肆无忌惮地挖墙脚的举动,看似将整个长安城得罪了一个遍。

但郭戎能如此轻易地挖墙脚成功就足够说明问题了,毕竟长安城里没有真正的傻子。

有了这些人,郭戎悬着的心算是放下了一半。

虽然还有八千新兵等待募集,不过有了核心班底和郭戎反倒不着急了。

自古秦兵耐战,三秦、陇右、山南都是出好兵的地方。

郭戎从一开始就准备在整个关中募兵,八千人看似不少。但是如果放在偌大的关中其实还算不得太多。

但是仅仅京兆韦贯之治下就有23个县,再加上凤翔府、华州、同州、邠州、商州加起来接近六十个县。

每个县稍微平均一下,八千人很快就可以募集完毕。

郭戎甚至还准备在标准员额之外多征募一些,带回来之后一起训练,搞一个末位淘汰制度。

没办法,时间紧,任务重,只有奖惩结合,提高训练强度。否则想要达到李诵的要求就是白日做梦。

至于淘汰下来的,郭戎也肯定不会浪费。作为辅兵的存在是非常合适的,而且一旦发生了损失可以迅速地替补,保证战兵的完好率。

就在郭戎从太学直接挖走了过百人的第二天,郭戎一直在等待的诏书终于到了手中,他手中这支新军终于有了名字——长缨军!

虽然这名字略微然郭戎有点无语,但是不影响郭戎的好心情,有了名字,有了诏书,钱粮更是早就准备好了。

万事俱备,自己终于可以按照计划募兵了。

不过在派人离开长安募兵之前,李愬、郭戎、李锐等一干人等都没闲着。

随着长缨军成立的诏书下达,权长缨军将军李愬要忙着接受属官、建立军府,李锐等人需要接收物资、武库等等。

而郭戎则带着杨鑫匆匆赶往了京兆尹府衙。

一来郭戎需要带着杨鑫来调取长安城意外21县的资料,而来,郭戎终于有了一点精力找找韦贯之商量一下太上皇要求的彩礼问题了。

毕竟自己在长安这为数不多的朋友里面。唯有韦贯之的政治嗅觉是最灵敏的,再加上韦贯之本身就是挂着京兆少尹职务的真正的京兆尹。

就比如太上皇给的那个目标在长安城以内的提示到底是什么意思!

离开禁苑军营,从芳林门进入长安城之后没多久,琢磨了一路也没彻底想明白的郭戎干脆选择询问身边在长安长大的杨鑫。

“五郎,你说长安城内什么人最有钱呢?”

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有什么人比郭戎更了解自己,那么只可能有两个人,阎卿和李诵。

李诵曾经评价过郭戎,说郭戎就是一个习惯了拿锤子的家伙,看什么都是钉子,不管遇到了什么,第一反应总共先来一锤子再说。

李诵让郭戎准备彩礼,所以郭戎下意思地就会琢磨长安城什么人最有钱!

问题是,谁也不能说郭戎的逻辑是错的,就算太上皇来了也不能说郭戎不能先找有钱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