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爹别造反了,跟我一起养生 第44节
见无人回答,解缙觉得他这个内阁首辅是没法逃避问题的了,他思忖了一番,开口道:“自古以来,谋逆是大罪,皇上若是不处置,等于是开了个先河,不利于江山社稷。”
“再说了,我大明将领无数,岂会因为少了朱高煦和朱高燧两人,就无将可用了呢?”
解缙是站在太子一边的,虽说这回答没有别的问题,但是却不符合此时朱棣的心意。
朱棣已经是打算饶过朱高煦的。
在朱棣的亲情范围里,虽说有后宫佳丽三千,但是他心中只有徐皇后,和许皇后给他生下来的三个儿子。
这几个在朱棣眼中才算是一家人,包含着老农亲情的思维在的。
朱高煦和朱高燧都是属于这其中,朱棣怎么舍得杀?
他是皇帝,不好开口。
若是下面有官员求情,他不建议采纳一下。
等于是给自己一个台阶。
却见朱棣的脸色当即冷了下来,道:“那么北征的时候,军中无将,要不解缙你身先士卒,你去吧?如何,解卿家?”
语气中,满是不满。
解缙当即冷汗淋漓,“皇上……我……”
见状,姚广孝笑道:“皇上,老衲觉得,这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煦两人虽然有罪,但朱高煦的儿子却一直在将功赎过,谋逆一事还提前与皇上通过气了。”
如此,他又在赈灾一事有所作为,却是可以将功赎罪。如今北伐又开始计划,军中筹备少不了二人出来训练军士,带兵出征,他二人也可是将功赎罪。”
姚广孝知道朱棣的心意,顺着朱棣的话说了下去。
说着,杨荣也拱手道:“姚兄说的有理,我也赞同。”
朱棣颔首:“为江山社稷想,只能如此了,朕便再忍耐这朱高煦一次。”
话毕,他面色平静,又看了一眼解缙。
他心中想着,这个解缙参与夺嫡之事,这是朕的家事,你掺和什么?
跟你有何干系?这么想让朱高煦死,你是盼着朱高炽早点登基,给你升官?
想到这,朱棣又道:“解缙,既然你刚才觉得没有朱高煦和朱高炽两人也能北征。既然如此就这么定了,这次北征,你同跟随,朕要看看你有什么能耐。”
闻言,解缙顿时慌了,他现在是内阁首辅,去北征算什么回事?
再说,他也不会打仗啊!
解缙慌乱道:“陛下,臣不会……臣不会打仗啊。”
“多说无益,就这么定了,怎么?你要抗旨?”
朱棣冷冷说道。
“臣不敢,臣领旨谢恩……”
这下,解缙彻底愣住了,不过他不敢接着求情。
在朱棣的呵斥下,整个大殿都冷了下来。
“对了,这些天屯田的十团营整顿好了嘛?于谦已经前去救灾了,种粮食这边也不能落下。”
兵部尚书杨士奇开口道:“回皇上,十团营昨日已经整顿好待命,现在由樊忠将军统领。”
“樊忠么……”朱棣颔首道:“此人办事稳妥,让他快去与朱瞻壑接触,把土豆种下去。”
杨浦拱手道:“臣领旨……”
话毕,他又说道:“皇上,后日就是您的寿辰,万寿节是阖家欢乐的日子……臣斗胆谏言,不如趁着这个欢喜日子,让汉王、赵王回家,早早准备贺礼,届时这万寿节才热闹。”
见状,杨士奇、杨荣两人也站了出来:“臣斗胆谏言,既然皇孙朱瞻壑已经为此事将功赎过,为大明献上祥瑞,万寿节在即,不如就赦免汉王、赵王两人。”
姚广孝也笑道:“老衲也觉得如此甚好!陛下的寿辰,一家人团团圆圆才热闹。”
这一句话,说到朱棣心坎去了,不过朱棣故作不悦道:“也罢,既然几位为朕的两个不争气的儿子求情,那就这么办吧。”
事情到了这个份上,解缙也知道,自己好像是做错了件大事。
敢情大家心里都门清,就自己一个糊涂蛋啊。
最后,朱棣挥了挥手,众人纷纷退了下去。
大殿顿时安静了许多。
朱棣招了招手。
这时,一位宦官走了过来。
“朱瞻壑那边如何?银子凑齐了吗?”
这名宦官名为亦失哈,是西海女真人,很早就被送进皇宫。
明朝初期的时候,绝大多数的宦官和宫女都来自番邦,比如朝鲜、安南、女真等国家。
这亦失哈跟随朱棣已久,忠心耿耿,不该说的绝对不说,不该听的绝对不听。
亦失哈拱手道:“皇上,回皇上,据锦衣卫调查,朱瞻壑已经把汉王府卖了个干净,听说连王妃的金银首饰都不没放过,全部卖了,十万两白银已经凑齐,于谦已经接收,已经动身前去河南。”
“不过……朱瞻壑本人倒是留了一样东西。”
朱棣好奇道:“留了什么?”
亦失哈道:“所有东西都卖了个干净,给自己留了一匹好马。”
闻言,朱棣一愣,随后笑道:“哈哈,这孙儿当真有趣。”
【兄弟们,不要养书了,会饿死的,作者天天熬夜码字,头发都稀了,每天的稿费只有十块钱,就够吃两包泡面,喜欢本书的点点催更,有钱的打赏一波,人让作者能加几个鸡蛋。加根火腿肠。】
第53章 樊忠会面
“我这孙儿,办事倒是干净利索。”
原本板着脸的朱棣,一谈到朱瞻壑忽的就阴转晴,咧嘴淡笑起来。
亦失哈汇报道:“皇孙办事情的确利落,听说当天就提前找买家预定好了新的府邸。”
“随后带着二十家典当行一同去收购汉王府的东西,皇孙让二十家一同出价,价高者得。”
“如此一来,虽然是急用钱,倒是用这个方法,物件一点都没贱卖,都是实在价格。”
朱棣点点头,问道:“皇孙那边跟樊忠见面了吗?”
亦失哈回道:“不出所料,已经见上了,樊将军昨日整顿好十团营,又整理出了三千亩田地,此时应该差不多对接上了。”
这批粮食不单单关联赈灾的事情,朱棣还十分期待土豆是否真的有亩产八千斤的产量。
若是如此,届时北伐,将士们轻装上阵,每人随身带着土豆,再让后勤部队带着土豆和玉米、红薯,完全可以代替粮食了。
主要是,这些东西能随时随地用火烤,这得减少多少辎重啊。
侦察兵随身带一些,便能侦查的更远了。
朱棣是越想越兴奋,不过他又隐隐担忧起来,这玩意真的能亩产八千斤吗?不会是孙儿搞错了吧。
念及至此,朱棣又吩咐道:“让锦衣卫把那些田地盯紧点,随时跟我汇报。”
亦失哈知道那土豆是朱棣现在最心心念念的东西,不可大意,拱手道:“老奴领旨。”
南城脚下。
樊忠带着十团营在门外待命,十团营属于一个卫,在明朝一个卫是五千四百人。
朱瞻壑老远就看到一排排士兵严阵以待,格外壮观。
“见过皇孙。”樊忠一拱手道。
“你就是樊忠,久仰大名!”朱瞻壑又见到另一个他在历史上比较有印象的人,露出喜色。
樊忠,明朝名将,天生神力,勇武过人,因耍一手好锤,在英宗驾前担任护卫。
在正统十四年,朱祁镇在位的时候,发生土木堡之变,也就是他杀了祸国殃民的大宦官王振。
后面又为了保护朱祁镇站到最后一刻,也先的大军不敢靠近,只好将樊忠用乱箭射死。
眼前的樊忠十分年轻,大概也就二十来岁的样子,英气十足。
“将军,这次来找我,是为了土豆种子的事情吧。”朱瞻壑道。
樊忠笑道:“没错,皇上千叮万嘱,把这个重要的任务交给我等,我岂能懈怠,请皇孙带路。”
朱瞻壑大手一挥,把众人带去了碧水山庄。
大军拉着马车,来到了山庄。
打开了仓库,樊忠目不转睛的瞪着土豆,愣住了,显得十分惊讶。
“怎么了樊将军?”朱瞻壑问道。
樊忠感慨道:“回皇孙,这作物臣还是第一次见。圆圆滚滚,灰不溜秋……这玩意真的能亩产八千斤?怎么种?还有这玉米,番薯如何播种?”
樊忠一连串问了很多的问题,朱瞻壑耐心的一一回答。
首先就是土豆要让他发芽,然后切成块,切口处抹上草木灰,放入土壤,长了芽的土豆不能吃,有毒……
樊忠听得格外认真,让人一字一字的都记录下来。
“世子,方法我已经大致知道了,如果有什么不懂得,到时候还要劳烦世子了。”
樊忠都显现出十分敬佩的神情,拱手道:“世子真是为了大明无数的百姓做了件天大的好事,我樊某敬佩至极。”
“谬赞了,谬赞了。”
朱瞻壑笑着摆了摆手,他倒是跟这个樊忠一见如故,他跟自己也大不了几岁。
不过,朱瞻壑心里清楚,樊忠是将军,自己是一个藩王的儿子,断然不能跟手握兵权的人靠的太近,否则会引来朱棣的疑心的。
“好了,既然你都记录下来了,那我也就不打扰了。接下来有问题再问我就行,告辞。”
“世子慢走。”樊忠还想跟朱瞻壑多聊聊,不过既然对方提出告辞,他也不好挽留。
朱瞻壑对于他们能不能种出土豆一点也不担心。
这十团营本身就是屯田军,就是五分屯田,五分戒备,没有战事的时候,就一直种田,屯军粮。
戴甲是兵,脱甲是民。
他们搞种植的经验,恐怕比自己这个半吊子强多了,自己只需要简单的把方法告诉他们,基本上就差不多。
上一篇:大唐:安西最后一个信使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