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眼五年,大秦统一全球了? 第224节
嬴政听到这里,当即点头。
“哈哈,不错。”
“如此一来,正可谓一举两得。”
“扶苏,你又进步了,朕这一次就要重用墨家弟子和楚人,也好彻底粉碎那些谣言!”
嬴政所以如此自信,是因为现在贵族势力,已经被打压下去,只要收复楚地人心,所谓的亡秦必楚,永远只是一个谣言。
可以说,事情发展到这一步。
大秦所谓的二世而亡,只能是传说之语。
许彻并不知道,这一次他真的改变历史进程,虽然一些事件还会发生,但是大秦二世而亡的魔咒,很快就会彻底破除。
只要改变取了决定性作用的三个关键人物。
此时的胡亥,一心醉于发明创造,已经不需要再做出别的改变。
剩下的只有赵高和李斯两人。
一人弄权,一人矫诏。
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嬴政百年之后。
嬴政虽然同意这一提议,但是蒙恬身为朝中赫赫有名的武将,给他安排一个文职,也要符合相应的地位。
这个成立的部门,叫什么名字,嬴政一时也没有想好。
“你们帮朕想一个名字。”
胡亥想了想。
“父皇,既然是管理天下能工巧匠,又是一个部门,儿臣以为就叫工部好了。”
嬴政听后大笑。
“这个名字取得好。”
“好,我大秦就成立一个工部。”
……
许彻住处。
这时候他还没有休息。
他有感小胡同学难得对于历史课有了兴趣,决定趁热打铁,明天再上一堂历史课。
“明天要讲些什么呢?”
“既要让小胡同学感兴趣,还要对赵村有所启发。”
琢磨了一会儿,许彻决定就讲一讲,汉承秦制,并在隋唐得到进一步完善这段历史过程。
许彻之所以有这方面的考虑,是他知道,这村子想要快速发展,除了要有领头人,还要有完善的管理机制。
而这个村子实在落后,一些思想还停留在很古老的时期,让他们一下子适应现代化的管理制度,似有拔苗助长的嫌疑,不如一步一个脚印,先让村子建立起各个职能部门。
不然只凭赵村长父子,想要管好村子,这有些为难他们了。
这一次许彻不但要讲这段历史,更会提出直接的建议。
第244章 三省六部制度,嬴政要大干一场了
次日。
嬴政三人到许彻处听课。
此时的嬴政已经想好,虽然成立工部的事情,势在必行,但是没有成立以前,还要问一下许彻,他想问一下许先生对于此事,有没有更好的建议。
嬴政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
只要他决定的事情,一定力求做到最好,开古今之先河。
那一天,许彻已经提过汉承秦制。
这让嬴政已经明白,他所建立的制度,一定最好的,不然怎么强大如汉朝那样的帝国,也要沿袭他所制定的制度。
因为明白了许多道理,嬴政对于大秦二世而亡这一说法,事实上已经没有那么纠结。
许彻说过,王朝兴衰本是历史必然。
历史上的朝代,没有哪一个是可保证永远千秋万代的。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许彻说过的每句话,嬴政都记在心中。
前来的听课的嬴政,正想着要如何问许先生,请求他给予指点,却听到许彻这时候说起,今天会上一堂历史课。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上堂课时我也讲过,只可惜赵村长那堂课没来。”
听了许彻的话,嬴政心中一阵惋惜,虽然这些课上的内容,扶苏和胡亥两人已经全无保留地告诉了嬴政,但是嬴政知道,这样的效果,还是不及亲自来听许先生讲课更加生动直接。
“饿因为村里事务繁忙,所以才没来。”
“嗯,我知道,赵村长是想早些带领大家实现村中繁荣兴盛。”
“只是赵村长有没想过,只凭您一人的力量,就算加上赵苏和赵胡,想要改变改变村子的面貌,也很难。”
嬴政听后不解。
“许先生,那饿要怎么做?”
许彻这时候完全没有任何避讳,他直言想帮助这个村子发展起来。
“赵村长,我知道想让村民接受更为现代的思想很难,但是一些古时的方法,也许会对赵村长有所帮助,所以接下来,我们讲一段历史。”
就这样许彻进入正题。
“赵村长,前面我们讲过,汉承秦制,但是大秦的制度,也不是十分完善,只是在一定时期内,可以适应时代,所以才有了隋唐时期的完善和改良。”
“到了大唐时代,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三省六部制,以及科举制度。”
“三省六部制,是对于朝堂制度的完善,而科举的推行,则对于发现人才,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
“赵村长我这样说,你能明白吗,不一定村里非要搞科举,但是对于人才的发现和培养,我是希望赵村长能重视起来。”
许彻这一次,是真的以古说今,他是希望赵村长能在暂时条件所限的基础上成立一套班长,与此同时加大对于人才的培养。
但是许彻因为不知道穿越的事实,他并不知道,他所生活的时代,是真的大秦。
在许彻眼中,他现在依旧生活在当下。
一个步入早就空前文明,整个地球都密切往来的世界。
他从未想过,有一天会来到,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村子。
但是他已经来到这里,又因为看不见眼前一切的原因,他也只好默认眼下的状态,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帮助村子,尽快地发展起来。
当村子有了一定的建设成果后,才不至于与外面世界表现得太过落伍。
那时,才好积极地与外面联系。
这时候,许彻竟感觉,他所做的一切,其实也是有私心的。
因为村子发展以后,能与外界取得联系后,他就有机会,可以找最好的医生。
许彻相信,他早晚有一天,都可以重见光明。
也许。这正是许彻能坚持到现在,唯一的希望。
毕竟一个好端端的人,突然有一天失去了光明,这种来自心理层面的压力,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承受的。
好在许彻有一定的抗压能力,加之他知道有些事情,一定会有希望,这才让他坚持到现在。
发生这样的事情。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坦然面对。
许彻一边讲述,他由心往外,有一种感恩的心理。
如果没有赵村长,以及这些朴实的村民,受到他们的影响,许彻无法做到眼下的释然。
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
乐天知命!
发生事情不可怕,重要的是一种坦然面对一切的平常心。
许彻这段时间自问,在赵村长和村民身上,学到了很多。
换言之。
许彻看来,他是赵村长还有他两个儿子老师,换一个角度,他们又何偿不是自己在生活方面的老师。
所以换位思考之下,许彻更加有义务帮助村子改变现有的面貌。
这时候,嬴政听了这些他闻所未闻的制度,不由得啧啧称奇。
“先生,什么叫三省六部,什么又是科举?”
一边疑问,嬴政已经有了大干一番的想法。
他对这一制度的建立,充满的期待和向往。
许彻听后开始慢慢解释起来。
“赵村长不要心急,听我慢慢讲,我们先说三省六部制。”
“简单来说,所谓三省六部,是皇帝以下,设门下、尚书、中书三省,直接对皇帝负责,而其下又分,工部、邢部、礼部、兵部、户部、吏部,每部各司其职,有不同的分工。”
“赵村长眼下想要发展村长,不妨就效法古人,建立一套班子出来。”
因为许彻不知道穿越到大秦的原因。
他此时只希望,赵村长能受到启发,而建立一套分工合作的管理班子。
一旦这套班子建立起来,许彻才可能因势利导,指点村里建立起现代化的管理班子。
并非只是拘泥于三省六部这一形式。
凡事,总要有一个适应过程!
上一篇:大明:爹别造反了,跟我一起养生
下一篇: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