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眼五年,大秦统一全球了? 第268节
就拿去美洲这件事情来说,按许彻所说,只有去了那边才能引进橡胶树,才能改良车轮。
现在道是修好了,但是车子的质量还是不太行。
遇有长途的时候,坐在车子上面,简直就是在遭罪,而这一切的原因,竟出在小小的轮子上面。
这一切,都必须得到改变。
而大秦有了印刷技术,但是印出这么多书籍,没有完善的制度,百姓又怎么会有强烈的读书意愿。
只有让百姓们知道多读书识字的好处,才能整体提升大秦百姓的素质。
放眼大秦。
能工巧匠不在少数,但是一看图纸全都傻眼。
这正是不识字的危害。
这段时间,扶苏和胡亥按许彻所教,两人都没少设计图纸,但是他们设计出来的图纸,太多的人根本看不懂,也弄不清其中原理。
所以,嬴政一心一意,想着提升大秦百姓的整体水平。
不说人人都做到拿来图纸就能施工的地步,但是起码不能几百上千人中,找不出一个这样的人才,甚至这样的人才万里挑一都难。
说白了。
这时候的嬴政,和大秦欲要统一六国之时,心情完全一样。
对于人才的渴望,从来没有停止过。
所以,此时他听说李斯有办法,将这些尸位素餐的门客,与科举制度相结合,他急于知道答案。
“陛下,微臣以为,这些门客都是识字这人,他们学习书籍中的理论,比普通人更快。”
“陛下可将这些人才全部集中到一处,命他们短期内,只一心读书,学习书中理论知识,待明年开春时,直接进行首次科举。”
听了这里,淳于越站出反对。
“李大人,我认为此举不妥。”
李斯疑问。
“有何不妥?”
嬴政此时正听到兴起,想听李斯继续往下说,结果淳于越不合时宜地站出,但是前面他刚宣布完,让这些大臣们言者无罪。
嬴政心中不悦,却不好说什么。
“淳于越你却说说看,此举有何不妥之处?”
很显然。
嬴政虽然提出言者无罪,也想做到像许彻说得那样,把这些大臣当成一面镜子,可是真正执行的时候,嬴政也要一点点适应这个状态。
淳于越一直以来都是守旧的人。
对于科举一事,他一直都在心中持了保留意见。
今天嬴政当殿宣布,言者无罪。
淳于越又听李斯,要让天下门客都参加科举,淳于越心中已经泛起了合计。
他深知。
这些门客当中从来不缺博学之人。
而这些纷纷崛起,只会对于他这种天下公认的博士,会构成直接地威胁。
所以,淳于越提出反对,并非全出自公心。
他心中有自己的小九九。
话虽如此,但是他提出的反对意见,却也站得住脚。
“陛下,不知您可以想过,如李斯大人所说,将这些门客集中到一处,只让他们每日读书,准备参加明年科举,这中间的花销费用。”
“所以微臣斗胆,请陛下慎重决定。”
嬴政听后频频点头。
“不错,你说得很有道理。这笔费用,算下来的确惊人。”
嬴政深知。
眼下这批大量门客,他们本就无所事事,如李斯所提这样,还要帝国将他们养起来,嬴政心里很难平衡。
本来他们就是闲人,现在还要花钱养闲人。
嬴政虽然有超前的思想,并在许彻影响下,接受许多新鲜事物,但是他还没有达到重视教育到如此地步。
他不会认为,一个帝国想要培养优秀的人才,本身就应该不求回报的。
只有加大投入到教育当中,才能让帝国变得兴盛。
这些表面的花销,带来的回报是无穷的。
嬴政因为还没有从中体会到好处,被淳于越如此一说,嬴政心中泛了难。
但是又一转念。
李斯所提,又不失为一个良策。
这让嬴政泛起了纠结。
想来想去,嬴政也无法做出最终决定。
“李斯,你对此事,可以解决的办法?”
李斯听后摇头。
“陛下,臣愚钝,一时间未想到这么多。”
李斯这时也要承认,淳于越这次虽提出反对,确实也说到问题的根子上面。
但是李斯一番察言观色,又看出嬴政已经下定决心,要对门客制度进行改革。
可是眼下没有解决之法,李斯也只能实话实说!
听李斯并无办法。
嬴政开始问其他人。
“你们呢,可有办法解决?”
嬴政这一番询问,让李斯更加确信,这一次嬴政确实要动真格的了。但是苦于这次变革,按他所说,必然付出大量的财力。
李斯从未见嬴政如此为难过。
“难道……”
猛然间李斯想到一件事情。
他想到,现在应当是大秦的国库缺少足够资金储备,不然以嬴政的个性不会如此为难。
第292章 李斯:陛下,竟然让我改名叫李四?
李斯所以得出这一结论。
是因为他太了解嬴政了,而且这件事情,他是亲身经历者,甚至可以说,他的一篇《谏逐客令》是这一事件的直接促成者。
当年,如果不是李斯力排重议,主张嬴政不可驱逐各国人士。
也不会有嬴政下定决心,留下了韩国派来兴修水利的郑国,并举国之力,而修建一条所有人都认为毫无意义的水渠。
事实证明。
嬴政的决定何其正确,郑国渠建成后,大秦从此粮食无忧,这才有了一统六国的资本。
李斯现在分明看到,当年的影子。
想到这些,李斯心中有所悟。
“也许,想要彻底解决这件事情,我大秦应该继续发展商业。”
“现在制约大秦进行变革的,无非就是一个钱字。”
李斯决定了,事实到底是不是如他猜想一样,得私下问过嬴政才能知道。
毕竟当殿询问嬴政,即便国库缺钱,也不会得到肯定的答复,相反的这样一问,还会引起恐慌。
这时,大臣们各自看了看。
面对嬴政的询问,他们一时间也拿不出好的办法。
嬴政见后,摆了摆手。
“既然暂时并无解决办法,此事再议吧。”
“若无他事,大家散了吧。”
随着大家散朝,李斯晚上时分请命想入后宫见驾,这时候他才知道,嬴政每晚都要去许彻处去听课。
李斯听后感叹一声。
“真是辛苦陛下了。”
“既然这样,不如我也去一趟许先生那边。”
李斯有时候,也是一个心中装不住事的人。
毕竟他是法家代表性人物,而且一直以来,都属于大臣当中的激进派代表,现在嬴政有心变革,正与一直以来法家主张的理念有相通之处。
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
此时嬴政正在听许彻讲课,一边听课,嬴政琢磨着,要不要今晚就问计许彻,看他有没有解决之道。
但是这件事情,又只能和往常一样,不能直截了当发问。
一边琢磨着,他看到李斯的身影。
嬴政不知李斯深夜来此,所为何事。
这时候,许彻因为看不见的原因,这一年左右的时间,已经练就了很好的听力。
“赵村长,外面是何人来了?”
上一篇:大明:爹别造反了,跟我一起养生
下一篇: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