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眼五年,大秦统一全球了? 第407节
只是王元在决定投靠李信那一刻,他就想好了,把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让给弟弟王威。
嬴政这个看似无解的阳谋,也不是全无化解之法。
但是试问大秦境内。
又有哪个贵族,会如王元和王威兄弟之般,采取相让的姿态。
人性的贪婪与自私,才决定了,嬴政这一制度,可以毫无障碍的实施下去。
嬴政一边下达命令,已经想到萧何和王元都无缘这次恩科,心中还是觉得少了些什么。
“也罢,既然是恩科,后面待朕寻找机会,另行加设。”
……
此时,奉旨先行的王元,还未到达以吐火罗为中心的这个区域,但是王元却已经想好了,此行目的,他要以吐火罗为中心。
“此番出使,关系重大。”
“想必我代表陛下出使这里的消息,早就传遍了。”
“为了防止这些富有资源的国家,有所警觉,我不如就先往吐火罗部。”
王元此时追随李信一段时间,又加之他在南洋各国时,独当一面,独立完成了和许多国家的生意往来,并为大秦赚回许多利润,他在商业方面,已经形成了自己一套独有的理论。
又加之,嬴政按许彻所说,下令大秦各郡县,都要有专门的图书馆。
虽然普通百姓眼下,还是无法更多地抽出时间,到图书馆阅读丰富的藏书,但是王元不一样。
他本身就是贵族身份,而且是效力李信帐下。
嬴政虽然想着,一碗水端平,但是这世上,本就没有所谓的绝对公平,现在能接触图书馆的,更多地,还是有贵族子弟,又或者是时间充裕的那一部分人。
普通百姓,此时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还是要放在劳作上面。
现在大秦条件虽然越来越好,但是离全面建立更加现代化的社会体系,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至于此时被嬴政重用的韩信,他就是一个异类。
没有哪个普通百姓,会像他一样,哪怕是饿着肚子,也要往图书馆里面钻,在书籍当中吸收营养。
而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一说法,那是大秦以后不知多少年,才有一位帝王提出来的。
连让普通百姓,通过科举改变命运,这一途径,都是许彻到来以后,才被提出,所以此时大秦百姓,虽说不受条件限制,但是想要普及全民读书思想,尚需要时间。
韩信身上,一些无法改变的事情,还是曾经发生过。
比如因为他饿肚子,曾经到别人家蹭饭这种事情,在以前的韩信身上,确实发生过,无非他以前是研究兵法,现在开始研究学术。
历史的轨迹,或许会改变,但是做为历史中的个人,也许真有宿命之说,就如同王元和王离两兄弟,他们因为理念不合,一个从商一个求学,已经完成了分家举动。
此时王元,凭他出色的商业头脑,正进行一场谋划。
无人理解,他第一站选择吐火罗部的真实用意所在。
吐火罗王听说大秦使者要来,变得格外紧张。
“什么,大秦使者,第一站竟是我国?”
第443章 嬴政力排众议,赵国淳于越将要回国
这时候。
随着王元的到来,一个天大的误会,也是这时候产生的。
毕竟这一区域,对于大秦官话,还谈不上精通。
虽然有人懂得大秦官话,但是这些懂得人当中,也更多的只是一知半解。
真正了解大秦官方语言的人,对于这整片区域的人来说,少之又少。
因为了解不多,加之通讯手段还停留在原始阶段。
嬴政说这里盛产石油,并且范围很大,最后竟被传得走了样,而且变成了缩写。
“大秦的陛下,称我们这里很大?”
“还有什么石油?”
“不不,你理解错了,石头里面怎么可能有油,应该是食用的食吧。”
所以大食这个最早的称谓,的确是因为一场天大的误会。
传到各地百姓口中,连油字竟也被传没了。
只剩下大食二字。
“秦王陛下,管我们这一带叫大食?”
“嗯,这个名字听起来,倒也不错。”
“虽然食字我们无法理解,但是秦王陛下,称呼我们这里,用到一个大字,也不错嘛。”
这时候的人们,思想还是比较朴素。
被你称赞一个大字,他们就很开心。
嬴政也不会想到。
此时,这片区域的人,因为误会却达成了共识,每人都很喜欢这个新称呼。
不但如此,就算这片区域里,大大小小的国家很多,还有一些未立国号的部落,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
所有人都争着,说自己是大食人。
许彻的到来,竟让一些历史进程提前了。
因为这大片区域,都用一个共同的名字,甚至人人都说自己是大食人。
这让有人看到了机会。
而这个人叫做罕德伊里。
真实的历史,并没有这个人存在,但是被许彻人为改变的平行世界,让一个原本没有的人物,就在这种情况,竟然粉墨登场。
罕德伊里,因为喜欢绿色。
按他的说法,绿色是希望,更代表着和平。
至于他的这一理论,到底源于何处,无人知道,总之他对于绿颜色喜欢的程度,已经到了近乎偏执。
而一个属于绿衣大食的时代,很快就要到来。
这一进程,确实提前了。
罕德伊里听说秦朝使者到来,第一时间带着随从,前往吐火罗部。
此时罕德伊里,已经控制了一个叫做雅达的部落。
原本,这是一个不知名的部落。
但是他抓住了崛起的机会。
利用吐火罗使者出使大秦后,引起大秦对这一带区域采取了措施,这让吐火部被压得根本无法抬头。
抓住这一机会,罕德部借机联合各部落和其他国家,又对这个人人喊打的吐火罗部,落井下石。
打压吐火罗部,对于各国来说,无异于最大的正确。
这让吐火罗王,忧心如焚。
这时候,大秦的外交文书,已经先一步送达。
嬴政已经王元的消息,对于王元的商业谋划,十分支持。
“不愧是将门之子。”
“确实,与各国的经济和商业往来,是另外一场战争。
“看来,这个王元是悟透了其中道理。”
就算大臣们对此事,表示不理解,但是嬴政这一次力排众议。
“嗯,赵高和淳于越二人,还没有归来。”
“朕做什么决定,果然顺利了许多。”
嬴政一想到赵高和淳于越两人,就要回来,一阵头疼,但是此时,嬴政出于一些原因,又只能把两人调回来。
“朕,不能只看到二人缺点。”
“另外朕还有事情要问淳于越。”
虽说淳于越的失误,最终让反而办了好事,但是淳于越工作中失误,嬴政还是要进行过问。
他整理许先生教学笔记时,竟然连划掉的部分,也要一并影印出来,这简直就是十分低级的错误。
嬴政记得十分清楚,有一次许彻在单独给他还有李斯、尉缭等人上课时,讲过一个案例。
这是关于向外界学习经验的案例。
许彻举了一个反面的例子。说曾经有一个时期,当地的裁缝看到外人的衣服,非常好看,然后就拿来样品,也想照着做,结果将原主人的衣服,上面的补丁,也照着样子,给做了上去。
不但以故事做为举例,那一次许彻还讲了邯郸学步的故事。
没有意识到穿越的许彻,并不知道,他生活在平行的大秦时代,而邯郸学步的事情,离嬴政生活的时期很近,因为这个燕国人的举动,这个燕国人很快出了名,让整个燕国都成为六国耻笑的对象。
那时嬴政就已经知道,许彻是想告诉他,学习的方式和方法。
如今,嬴政一想到淳于越的行为,就十分生气。
“这个淳于越,是想成为第二个邯郸学步之人吗。”
“连这点变通都不会?”
“虽说许先生的神仙言语,没有什么可怀疑的,但是他明确表示,要划掉的部分,他竟然真就在影印时,给标记为划掉了?”
嬴政想不能,淳于越身为大秦的博士,怎么会干出这么不经大脑的愚蠢之事。
“这个淳于越,和许先生曾经提到过的后世腐,又有什么区别。”
“最可气的,是他这种人,竟好意思向朕献计,要朕焚尽儒家典籍?”
嬴政越往下想,越是生气。
上一篇:大明:爹别造反了,跟我一起养生
下一篇: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