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加载帝国时代,暴兵百万

大明:加载帝国时代,暴兵百万 第123节

稻谷倒下后,孩子们将沉甸甸的稻穗揽入“怀〃」中”,抱到了牛车上,由更大的孩子送到剥壳机面前。

看着这太平景象的一幕幕,韩景略十分感叹,因为这绝对是前世书本上看不到的景象。

在蒸汽机涌入诸夏的时候,腐|败的清廷官员只知道收税、收税、再收税,浑然不顾百姓死活。

韩景略眼前的这一幕、没有骨瘦如柴的百姓,没有恶臭的猪辫子,有的只是喜气洋洋,干着农活的百姓们。

看着这一幕、韩景略对夏允彝问道:“这蒸汽剥壳机,眼下够用吗?”

“不够……”夏允彝苦笑摇头:

“六月投产的三座蒸汽农具厂里,因为安装难度高,因此基本都是军器监走出的工匠带着三个徒弟安装。”

“眼下农具厂里,近两个月以来,只做出了1400驾拖拉机和对应的剥壳机、收割机。”

“偌大江北,只能先供应扬州和淮安、徐州,然后在百姓收割完毕后,再将机器调往其他地方。”

“煤炭的库存还有多少?”韩景略追问。

夏允彝不假思索的回答:“大约还有1372吨,另外徐州、凤阳、淮安、安庆境内的四个煤矿矿场已经建立。”

“大约会在3个月后投产,据翰林院博士所说,四座煤炭矿场,可日均出产3万吨煤矿,年产1200万吨左右。”

“另外安庆府境内的金银矿、伴生铜矿都开|始开采了。”

“每年应该能有50万两的收入,也算是一个解决财政的锚点。”

“嗯,我们下车吧……”韩景略现在已经能理解黄道周叫他来田野是干嘛了。

与其在府中算计来算计去,倒不如直接问问百姓,他们愿不愿意这么做。

韩景略一下车,所有人也都跟着下车了。

一个老汉正在带着几个孩子打谷子,稻谷打下来后,再送往蒸汽剥壳机那边。

见到韩景略他们穿的一看就是城里人,老汉也停下了动作。

而韩景略则是微笑着问道:

“大哥、这一季收成怎么样?”

“好!”大哥直接笑呵呵的回答道:

“用了化肥,这往年只能产180斤的稻田,今年产了220斤,比镇上的大人们说的还要高!”

他一边打着谷子,一边笑道:“最近来了很多你们这|种城里人问这|种问题。”

“我都熟络了,我们现在啊,是家有余粮,干啥都不心慌、哈哈哈……”

说着说着、大哥也大声笑了起来。

韩景略也跟着被感染了,笑完后也提问道:

“若是官府想|要把农赋提高到10税1,你们能接受吗?”

“那……那……呵呵呵……”

一说到提农税,大哥原本来笑呵呵的脸,立马就有些僵硬了。

看到这|里,韩景略心里一凉,又紧接着问道:

“我有几个亲戚在官府,听他们说,梁城伯手里已经没有银子了。”

“那咋行?得向朝廷要啊!”一听到韩景略手里没有银子了,哪怕是一个庄稼汉的大哥,也着急了。

“朝廷也没有余粮啊……”韩景略苦笑,他也开诚布公道:

“不瞒你说、我们这行人,就是梁城伯手下的小吏。”

“来你们这|里、其实是想问问,若是梁城伯向你们借两年的赋税北伐,之后两年江北不交赋税,你们能受得了嘛……”

“额……这个……呵呵……”大哥有些尴尬,他抓了抓头道:

“你要是问我,说真的,梁城伯对我们这群苦哈哈这么好,让我们多交点粮我都觉得行。”

“但是村里那些人不一定愿意,说白了大家才过了一年好日子。”

“不过我想啊,这好日子都是梁城伯给的。”

“狗|日|的鞑|子南下就屠|城,那朝廷也不是什么……”

说到一半,这大哥立马闭|上了嘴,才意识到韩景略是官府的人。

看着韩景略没有生气,他才说道:

“反正、这好日子是梁城伯给的,发给我们这些耕牛和牲畜、鸡鸭鹅,还发铁牛给我们用。”

“镇上的大人说了,眼下江北贫苦,所以梁城伯每天都是吃素菜。”

“不瞒你说,我这苦哈哈都能五六天吃一顿肉,要是梁城伯真那样,真是咱老百姓对不|住他老人家了。”

“若是借粮,而且能保证明年和后年不征税的话,我可以拍拍胸脯保证,江北的老百姓,一句怨言都没有!”

这个朴实农家汉子的话,让韩景略颇有感受。

他站在田埂上,眺望着正在干活的百姓们。

似乎在想什么,过了一会儿后,才对大哥稽首道谢,与黄道周他们返回了马车。

“伯爷,现在您知道,您在百姓眼里是个什么样子了吧?”

黄道周笑着抚须,夏允彝也是笑着摇头,似乎在说,韩景略太低估他在百姓心里的位置了。

是!韩景略并不算很出彩的主公。

比起朱元璋能让麾下百姓享受农赋30赋1,商税30税1来说,韩景略的这些都不算什么。

但是除了朱元璋外,很少有皇帝能够像韩景略这样,将百姓的农赋一|次性就定型了。

而不是像糠稀、雍正、牛皮癣这等清朝皇帝一样。

表面说永不加赋,结果不加赋,就把杂税加上去,最后老百姓一年收入的3/1都要交给清朝的朝廷,百姓骨瘦如柴。

面对黄道周和夏允彝的笑谈,韩景略看向了戚云:

“々` 戚云、发动你手里的仪鸾卫,都给我走街串巷的搜集一下意见。”

“面对百姓的意见,不好的都记下来,日后我们可以改正。”

韩景略找到了仪鸾司的正确用途,对于他来说,既然不选择士绅、不选择官员,那么只有百姓能成为他唯一选择的对象。

马车朝着扬州城驶去,与此同时,江北境内的仪鸾卫们也开|始了走街串巷。

他们收集百姓们对于是否能同意韩景略提前收税的意见做了汇总,最后交到韩景略手中的时候,已经是八月初九。

火力发电站、石油开采厂、军工厂、车床场、电缆工厂纷纷投入建设。

理论上来说,这四座工厂里任何一座工厂的建设时间,都是用年来计算的。

但是在400万两白银的投入下,一些城镇的劳力开|始朝着工地进发,五十多万百姓蜂拥而至,开|始加入建设队伍。

建设周期是六个月,也就是一月份才能正式投产。

在百姓们热火朝天干活的时候,一份《江北日报》悄悄出炉。

与《江北日报》一起出现的,还有各地的告示。

作为江北第一份报纸,与正常报纸欢天喜地庆祝不同,《江北日报》对百姓们,首次说明了江北的困局。

《来自梁城伯的信》

“百姓们,我是扬州韩景略(吗王赵)……”

“15个月前,清军南下,在江北屠|戮。”

“我原本是一个平庸的人,是内心的不甘,促使我成为了扬州义军的领袖。”

“我曾经在扬州街头说,要为百姓们开万世太平,却不想、现实的打击接踵而至……”

日报的头条,是韩景略亲手书写的,对百姓们发自内心的诉说。

从扬州起|义,再到收复淮扬,平定江淮……

从江北布衣,到昭武将军、到梁城伯……

韩景略将江北的一个个政策对百姓们主动说了出|来,以及未来的规划是什么。

在未来五年,江北要达成五个目标。

第一个目标是驱逐鞑虏,将他们赶出长城以内。

第二个目标是官学开启,供所有满五岁的孩子上学,施行12年免费教育,4年选材大学教育,4年选材翰林院教育。

第三个目标是实现江北百姓,农村人均粮食400斤,城镇人均收入6两银子。

第四个目标,实现化肥不限量。

第五个目标、实现每个村子都有一系列官府租借的农用机械。

韩景略的这份信,将江北的困局说了出|来,也十分诚恳的和百姓们想|要定下2年之约。

江北提前收税两年,愿意交税的,之后两年的江北农业税免除!

不愿意交税的,官府不会强行勉强。

信的末尾,韩景略诚恳的感谢的百姓们共同努力,让江北变得安定的结果。

这一封报纸,在历史书上被誉为超过了历史第一份“罪己诏”,由官府正面将一系列政策主动说给百姓听妄。

让诸夏百姓,几千年以来,第一|次有了选择权利的一|次机会.

第116章 百姓报恩、准备北伐

“孩子他爹,你记得去把村吏大人说的税量给交了,顺带再再谷子给去壳啊……”

“知道了!”

“爹!你怎么装这么多啊……”

凤阳府泗州县龟山镇下辖的一个小村里,在这碧波荡漾的洪泽湖龟山脚下,一个农妇和农夫聊着。

听到了孩子的话,农妇心里一咯噔,把手里的铁铲放下,连忙擦了擦手走出了院子。

果然、当她走到院门口的时候,立马就看到了将一辆驴车装的满满当当的粮食。

首节 上一节 123/4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皇子:开局被李世民赶去封地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