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加载帝国时代,暴兵百万

大明:加载帝国时代,暴兵百万 第241节

“按照一发205mm炮弹15两银子,需要300万两,嘿嘿……”

郑芝龙说出这句话的时候,都觉得有些肉疼。

他纵横大海二十余年,才挣了一千多万两银子。

这会儿一场大战,单单第一步就要消耗300万两,这玩意可不是打架,而是打银子啊……

“三百万两,换安南80%的人口,值!”韩景略双手扶着沙盘,直接点了点头。

这个时候,李定国则是说道:

“圣人、臣可立军令状,十日内,拿下阮主、占婆其余内陆城池!”

“圣人!臣也是!”孙可望长得清清秀秀,见到李定国这么说,也5.8连忙跟上。

大伙都能看出了,孙可望是不想被李定国一个人都抢功。

这么看下来、征讨安南的四大将军,只有远在云南的韩旭没有办法表忠心了。

不过韩旭也不需要用这些东西证明自己,韩景略也不信这种东西。

他对李定国和孙可望交代道:

“梁军将士,皆万金之躯,若是能以子弹和炮弹解决,不可派大军亲身涉险。”

“另外枪支弹药,全部要按照编号收回。”

“此次进攻安南,不以杀死敌军为荣,而是以俘虏为荣。”

“我希望在战后,你们能交给我至少一百万的战俘。”

“圣人请放心!臣定竭心尽力!”听到韩景略这么说,孙可望连忙表忠心。

对于孙可望这种有能力,但容易情绪化的人,韩景略很不感冒,但还是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

顺带对李定国也交代道:

“一纯也当尽力……”

“臣不负圣恩!”李定国叉手行礼,而郑芝龙一看,顿时跟着叉手道:

“犬子当为圣人效犬马之劳!”

这么一来、所有人都看向了韩当,毕竟韩旭是他侄子。

韩当无奈,只能也叉手行礼道:

“那小子会好好干的……”

“啊哈哈哈哈!!!!”

韩当的话,让大伙都笑了出来,而韩景略也看着安南的沙盘,收起了笑容:

“此次、当兵出云广,虎踞中南!”

噔!

指挥杆插在了安南的地图上,显得决心十足!.

第192章 三路出兵、四大将军

诸夏同安南之间的爱恨情仇,几乎贯穿了整个诸夏的文明历史。

超过四次的统治历史几乎见证了诸夏文明的鼎盛时期,而后续安南同诸夏的分离过程,本身也处于诸夏文明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

“安南之失,绝非只是军事之失,更多的则是政治之失、文化之失,诸君不得不为之鉴。”

从军部回到华盖殿,韩景略传来了内阁两辅臣、十二部尚书。

顺带、当着他们的面,韩景略望着安南地图感慨了一声。

实际上后世针对安南的问题也研究得十分深入,因为相对于诸夏其他地方,安南其实存在几分特殊性的。

就好像同时期的燕云十六州、也与汉人王朝相隔了四百余年。

可是燕云依然能回归诸夏核心,而安南却彻底离散。

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便跟安南地方势力的不可制有很大关系。

就像当年大唐朝廷选派的最后一任静海军节度使,其实本来由独孤损前往担任。

结果因为政治斗争的缘故,导致这一职务被本地人曲承裕乘机窃取。

再加上当时大唐中枢对地方控制力度每况愈下。

导致静海军节度使一直在曲氏部将、牙将里流转,安南行政系统的本地化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此外,由于安南陆路交通不便,宋朝时、前往安南的主要方式依然是海路。

因此从客观上也限制了对安南的控制。

在这种情况下,安南地方的独立意识自然也就越发强大。

再加上中枢朝廷一直到了北宋时期,都对安南带着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甚至伐安南时还出现大败的情况。

这么一来、安南的独立自然成为了难以避免的现实。

像明朝虽然控制了安南,可是同样由于地方势力抬头的原因,导致中枢在安南的统治成本高到吓死人。

 30 再加上一旦中枢出现人为因素的失误,也就导致明廷的统治无法继续延续下去。

夏允彝,很显然听明白了韩景略话语中的潜台词,他也是早就已经做好了一篇大文章,当下低头禀告道:

“回禀圣人,欲通安南,则当以交通为先。”

“唯有交通顺畅,方能使汉家之恩威传达至安南。”

“日后若是安南有变,大军亦可犁庭扫穴。”

夏允彝的话,让众臣不由得纷纷点头。

他们在韩景略常年累月的熏陶下,对于交通也变得越发重视起来。

无论是发展经济也好,还是大军出征也罢,没有良好的交通条件,做什么都是吃力不讨好的。

韩景略也带着几分欣赏之色,笑道:

“既然瑗公先生如此建议,心中想必也有了腹案,不如就在朝堂上给大家简单介绍一番。”

其实这件事由建设部的张懋才来做更加合适,不过夏允彝也不推辞。

他站起了身子走到大梁与安南局势舆图前,手持一根木杆,轻声道:

“以臣之短见,当下我大梁同安南之交通关键,在于三点。”

“第一,云南、广西二省地处西南,为交通安南之关键所在,故平整西南官道便是关键所在。”

“建设部在过去一年内,已经整修过沿途官道,搭建数十座大小桥梁,疏通水道,如今西南之地畅通无阻,只需后续管理维护即可。”

“第二,想要连接安南,还需要在广西省边境开辟几条山路,以连接安南。”

“届时大军当可分兵从山道出发,以为前导和备选之路,日后也能进一步为移民所需”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即仿照秦始皇修灵渠伐百越。”

“我大梁、亦当疏通红河与西江的水系,以借助水道之利控扼整个安南。”

说到最后,夏允彝斩钉截铁地说道:

“只要能够做到这些,安南十五府,四十一州,二百一十县自然能够再次回到我诸夏之内,进一步可廓然肃洁南海之地。”

内阁的成立,触动到的还不仅仅只是经济方面,更关键的是在对外事务上面。

夏允彝和韩绍,对于韩景略都十分的盲从。

韩景略对外的态度,一向十分强硬,他们自然也是采取了十分强硬的态度。

夏允彝的话说完,韩景略点了点头,却没有直接应下,而是诉说道:

“道路之事,稍稍等待。”

“眼下我与军部定下南征日期,今岁3月初2,也就是两个月后。”

“届时镇南将军孙可望、征南将军韩旭,镇西将军李定国,南海都督郑成功。”

“四人将会率领海陆大军13万,水陆并进,半月内拿下安南!”

“我现在需要内阁和十二部做的,首先就是教育部,务必让麾下的宣传局,以报纸进行宣传。”

“此战、一方面则是对百姓宣布,我大梁要做的,是恢复汉唐荣光!”

“其次、便是收复安南故土!”

“因此,朕决意要对安南国作战。”

“战罢过后,举云贵桂三省近半百姓,迁移安南。”

“其他各省,愿意迁移者,可领田地10亩!”

“圣人万福……”听到韩景略的话,夏允彝和韩绍,带着十二部尚书纷纷稽首行礼。

他们算是都看出来了,韩景略不是在作秀,是真的要打安南。

说实在的,比起北方,打安南可以说附和所有部门的利益。

首先安南有沃土耕地,财政部、农业部和粮食部都想要获取,因为他们是直接利益者。

其次、安南有大批平原,对于人口部所担心的,几十年后会不会土地兼并问题,有着缓解作用。

至于其他一些部门,只有外教部在想着需不需要找什么借口。

不过韩景略一句简单的:“收复失地,还需要什么借口”

直接带过了外教部,也让他们没有了顾虑。

相比其他朝代大部分不愿意担责任的皇帝,韩景略是一个不怕担责任,不怕被骂的皇帝。

面子这种东西,韩景略不在乎。

他更在乎的是,这个所谓的面子丢弃之后,可以让百姓获利多少。

随着他的旨意下达,军部、十二部都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准备。

军工厂在为大军疯狂换装,6个军的兵力,分别调到了临安、廉州,广州三地。

首节 上一节 241/4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皇子:开局被李世民赶去封地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