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加载帝国时代,暴兵百万

大明:加载帝国时代,暴兵百万 第249节

“其次还有粮食、小麦研磨成小麦粉,密封包装后,可以以3倍的价格贩卖到欧罗巴。”

“最重要的是茶,目前所有茶庄已经被收为国企,每年可以产出600万吨。”

“按照目前欧罗巴一斤茶叶,需要500文的价格,我们完全可以制定茶叶等级倾销欧罗巴。”

“比如、劣等茶500文,中等茶1000文,优等茶2000文,特等茶5000文的价格包装贩卖。”

“劣等茶主要针对欧罗巴的低端百姓,中等针对中产,优等针对贵族,特等每年限量发售,只贩卖给贵族和皇室。”

“如此一来,只要市场可以打开,每年我们可以从欧罗巴赚取12~20亿外汇,每年从他们手中,套取120万~200万两白银。”

不得不说、李三明是仔细研究过欧罗巴的各国市场。

欧罗巴需要的东西,并且能够远洋贩卖的东西,都被他研究的十分透彻。

这无疑让韩景略觉得,自己选对了人。

由李三明来担任财政部尚书,真是再适合不过了。

看他说着那么起劲,韩景略也摆手说道:

“朝廷的钱,主要还是对内的民生,带动内经济循环。”

“我朝体量、市场都是世界第一。”

“海外欧罗巴诸国,虽然在世界殖民,然本国人口力量不足。”

“我朝当下只需要从他们手中,换取大量黄金白银,慢慢发展我朝的纸币货币制度。”

“等到内循环成功,能够达到财政岁入1000亿文的时候,基本就可以开始和欧罗巴撕破脸皮了。”

岁入1000亿,换算过来也就是岁入一亿两。

这个数据听起来不太可能完成,然而眼下韩景略开放了大梁十四个码头。

一年的贸易量,等于明朝3~5年的贸易量。

明朝从隆庆开关到崇祯年间,72年从国外赚来了3.5亿两白银。

平均每年486万两,然而大梁仅仅去年,单单海贸的商税、以及海贸的关税,就赚到了1500万两。

去年还是因为商人来的少,今年就不一样了,仅仅过去四个月,就从欧罗巴商人手中赚取了600多万两的白银。

只要后续8个月不出问题,今年的外贸收入一定能超过1800万两。

“葡弗朗机人招募了多少矿产勘探学者?”

韩景略突然想起了葡弗朗机向大梁外聘矿产勘探学者的事情。

李三明连忙回答道:

“他们希望外聘500位翰林博士,我们都同意了。”

“大约下个月,这群博士就会前往美洲和黑洲南部的开普敦地区。”

“葡弗朗机人的银矿大部分都开始枯竭了,他们又舍不得用黄金来做生意换纸币。”

“因此只有外聘我们的博士了,一位博士一年的费用是100万文。”

“葡弗朗机为此,已经支付了5亿文的纸币,算得上是大出血了。”

“呵呵~”听到这话韩景略也笑道:

“如果能换回几十座矿山被勘探出来,恐怕葡弗朗机人都笑的合不拢嘴。”

“到时候西方各国发现了我朝的矿产勘探技术这么先进,相信也会来聘请博士出海的。”

“勘探吧、他们勘探到越多的白银和黄金,我朝才会有越来越多的白银和黄金入账!”

韩景略可不觉得自己亏,一些白布、糖茶酒之类的消耗品,换这么多黄金白银,这可以说是赚到家门口了。

红毛夷刚被自己胖揍一顿,肯定不敢在南洋兴风作浪。

至于西弗朗机,他们最好老实的在吕宋呆着,不然韩景略不介意大梁再多一个吕宋承宣布政司!

“圣人!建设部尚书张懋才求见……”

“传!”听到张懋才居然来找自己的,韩景略有些惊讶。

毕竟经济上、政治上和军事上,自己还能给出一点意见,但是土木嘛……

韩景略属实没有什么大看点,因此都是让张懋才全权处理建设部的建设问题。

张懋才居然找了过来,想必是有急事才对。

“臣张懋才,参见圣人,圣人万福……”

张懋才被仪鸾卫通传后,就穿着常服走了进来,对韩景略作辑后,韩景略也让仪鸾卫的人给他看座。

张懋才坐到了位置上后,才将一份奏疏递给了韩景略。

仪鸾卫将奏疏拿给韩景略,韩景略打开之后,发现是一批采购清单。

“这是采购来干嘛的?”

韩景略说的,是第一页里,一群钢轨的采购。

因为他记得自己和张懋才说过,火车项目和铁路项目,还有五年才会开展。

张懋才见状,也对韩景略稽首道:

“这个是建设部准备建设几条各个地方铁路的模型试验所需。”

“数量不多,毕竟建设部大多新进的师傅,都不知道这些,没有经验。”

“日后大搞铁路建设的时候,这些师傅都需要下放,因此提前弄个实验模型,让人教一教他们。”

“秦淮河水力发电站的建设效果怎么样了?”韩景略看着奏疏询问,而张懋才也回答道:

“目前还需要3个月的时间,才能正式建设完成,进行通电。”

“另外、我们已经派人前去勘察了全国各地,适合建立水电站的地方。”

537“首先就是夷陵附近的长江拐点,十分适合建造一个超大型水电站。”

“我们的计划是,建成一座长2335米,底部宽115米,顶部宽40米,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大坝坝体可抵御万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的超大型大坝。”

“整个工程的土石方挖填量约1.34亿立方米,混凝土浇筑量约2800万立方米,耗用钢材59.3万吨。”

“一旦建立成功,那么40台30万千瓦的机组,也就是装机容量为1200万千瓦,年发电量558亿度。”

“按照目前我们生产的电灯,都是40千瓦的来算,一天十二个时辰差不多是1度电。”

“除去路上的损耗,这座大坝,再维持西南地区的487家工厂的同时,还可以为城池、百姓点亮100亿盏灯!”

张懋才激动的差点拍手:“这个地方,简直就是老天赐给我大梁的宝地!”

“夷陵……”听到这个地点,韩景略一脸古怪。

这地方不就是后世那全国第一大坝的建设地点吗?

没想到300多年前,这地方还是这么炙手可热……

不过韩景略也知道,这个大坝一旦建设成功,对于眼下的大梁来说,确实功过千秋。

他放下了手中的奏疏,对张懋才开口道:

“依你之见,这座大坝建设,需要投入多少?”

“啊……这……”谈起钱来,张懋才顿时没有了脾气,甚至有些尴尬道:

“需要投入200亿文,动用2万台卡车,另外需要人力20万,预计20年完工……”

“平均每年需要10亿投资……”

听到张懋才的话,韩景略顿时没有脾气了。

尽管大梁眼下的科技程度,已经领先了世界250年,但民生科技也就是1910年的程度罢了。

后世那个大坝,都是世纪末修建,也花费了12年。

尽管它的工人动用量,长期都是保持在3万人左右,而自己这里是20万人。

但他们有起吊机和各种挖机、钻机,而自己什么都没有。

不过、停顿了两秒,韩景略就恢复了沉稳。

他对着张懋才直接说道:

“20万人不够,那就50万,100万!”

“我朝眼下战俘,包括交趾的百万战俘,都可以供你调遣,但朕需要这个大坝,必须十年内完工!”.

第198章 苦练内功、清军西征

“这……”

张懋才是真的被韩景略的话给说愣住了,100万人同时动工修建一个大坝。

别看那个地方挤不下,但如果真的有这么多人,完全可以先修建上游的大坝,一层层的弄下来。

挖出一条渠道,让水从渠道流过,百万人动工,十年说不定真的有可能搞得出来。

百万人……

别说弄这个大坝了,就是把陕西的汉水和渭水挖通都行!

但话又说回来了,这样无疑对朝廷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果然、韩景略这么一说,李三明就对韩景略稽首道:

“圣人,百万劳工,每个月就要吃掉上百万石粮食,这……粮食部如何能负担?”

“国内各地的城池新建工程,都是同时进行的。”

“眼下我大梁,每日在建设部手下的百姓民工,人数有两百万之巨。”

“每55人中,就有1人在参与建设。”

“加上囚犯、还有军队、官吏、巡检的日常食堂,再加着百万人,那单单伙食,每个月就要吃掉700万石粮食。”

“臣以为,夷陵修建大坝之事,可延后三载……”

李三明都快跪下来了,这个工程完全就是把财政部和粮食部往死里逼。

首节 上一节 249/4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皇子:开局被李世民赶去封地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