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加载帝国时代,暴兵百万

大明:加载帝国时代,暴兵百万 第254节

可以将他们在日后,转移到云贵高原。

至于为什么不转移到平原,主要是在高海拔生活的人,突然一下子到低海拔,会产生醉氧。

藏区,在韩景略看来、只需要在西边保持大小勃律有一定人口,然后把人口往喇萨以东的地方迁移就可以了。

对于大军入藏,是否会被当地百姓反抗,韩景略一点都不担心。

藏区是农奴制度,还处于奴隶社会。

韩景略派大军入藏,是为了解放他们,并且会在打到宗教的土司后,分给他们牧场和牦牛、羊群。

藏民只会拥护他,不会反抗他!

不过如何和李三明解释,成为了韩景略眼下的耽误之际。

他只能说道:

“对藏区的建设,这样吧,吾答应爱卿,十年内对藏区建设,不超过100亿文,如何?”

100亿,平均下来就是每年10亿了。

对于大梁500亿收入来说,这点支出不算太多,毕竟单单今年国内的工厂建设,投资就去了600亿。

韩景略也倒不想在藏区搞什么工业,至于城区建设……

在铁路没有开通到藏区前,是不会开始搞的。

毕竟眼下百姓们远远没有资本搞旅游,藏区只需要不负支出,韩景略就谢天谢地了。

“既然如此、那么臣只好批准了……”

李三明一脸的幽怨,看的韩景略不由摸了摸鼻子。

不过这家伙都来了,韩景略也不好直接放他走,而是反问道:

“到上个月,我朝商税收入和关税收入分别是多少?”

“回圣人——”李三明稽首道:

“到3月为止,全国商税34亿,关税7亿,合计41亿。”

“相比黄帝二年第一季度的37亿,上涨4亿,符合我朝15%的经济增速。”

“另外、除了这件事,臣还有去年收入支出汇报的事情,要与您沟通。”

李三明拿出了一本奏疏,递给了仪鸾卫,转交给了韩景略。

由于去年货币更换,因此财政部的收入支出汇总,延迟了三个月才上交。

韩景略拿起奏疏打开来看后,李三明也汇报道:

“去岁我朝关税一共收入12亿8422万整,比起前岁高出4亿8422万。”

“两京十四个司上交商税共178亿8852万,盐税19亿3555万。”

“矿税64亿8931万,酒税39亿5661万,国企纯利润344亿9008万。”

“至于农税、由于货币发行是三月,七月收割粮食时,很多百姓没有去兑换货币,因此还在用实物交税。”

“农税收到货币为129亿5406万,实物粮食2695万99917石粮食,折合80亿8787万。”

“因此、去岁国库总收入858亿0560文,比黄帝元年的642亿4204万,高出215亿6356,增速33%。”

“收入存入国库后,眼下国库尚有现银1563亿2669万3255文,粮食7221万6360石。”

“国库固定黄金资产1623吨,白银3万064余吨,铜钱作为硬币原料,纷纷回收重铸,只留下部分作为纪念品收入国库。”

大梁的经济增速居然能达到33%,这点主要是利于内循环经济,去年1400多亿的投资而起来的。

剩下的还有葡弗朗机的商船贸易的原因。

今年没有大笔建设投资后,想必会跌回到15%左右的增速。

韩景略并不觉得吃惊,只是询问了一下:

“今年的支出呢?”

“支出……主要是在于510亿的俸禄支出,以及80亿投资的城区后续改造,20亿的云贵川交四省道路,以及6亿的南京城电车项目。”

“另外还有建设部设立的33处小型水电站投资,约5亿。”

“另外师范大学和医学院的日常维护是2亿。”

“眼下全国已经建造33个矿区、6个石油区、4处军工厂、46处工业区,147处农业设备区。”

“总计4475家工厂,目前在这些工厂工作的工人有256万人,约占大梁人口的2.3%”

“按照各个工厂的种类不同,月工资分别是800文—1500文不等,负责三餐。”

眼下大梁的经济水平,以及工人工资,已经是优异于世界各国了。

虽然货币变了,但是物价却下降了。

一斤米的价格是2文钱,一斤白菜的价格是1文,鱼肉是5文一斤。

鸡肉5文一斤,鸭肉6文一斤,鹅肉比较贵,24文一斤。

植物油15文一斤,盐2文,白布150文……

不过由于农业部正在对肉猪进行改善,包括羊肉也是比较紧缺的,牛肉就更别说了。

因此市面上除了一些老死的牛外,基本没有其他大型牲畜的肉类贩卖。

对此、朝廷也是每天都在报纸上和百姓们解释,而且百姓们也的确感觉到了,今年的肉,比去年的贩卖数量要多。

这种差距是肉眼可见的,去年百姓人均只有6两肉,今年直接2斤4两。

因此他们很期待明年人均12斤猪肉,后年人均60斤猪肉的日子。

对于百姓们来说,猪肉常年价格保持在20文一斤,如果忍两年,能把猪肉的价格,等到每年7、8文一斤。

百姓们绝对会对韩景略拍手叫好的。

城市里的百姓不在乎韩景略分了多少地,因为他们不是既得利益者。

但是猪肉、米价、油盐价格,这些是他们能够获利的。

利民而已,韩景略很愿意做这种事,反正国企情况下,只要保持养殖业赚一丁点,不亏就行。

不过对于李三明所说的国企员工工资问题,韩景略则是算了一笔账。

如果按照最低800文的价格,一年就是9600文。

然而眼下大梁人均耕地7亩,一年平均耕种出9石半粮食,也就是2940文,交了农业税后,只有2744文了。

这么一来、国企员工的工资,是农民的3.5倍了,完全不符合自己要促进均富的理念。

韩景略想了想后,对李三明说道:

“农民与工人的收益相差如此之大,这不是助长了贫富差距?”

“依你所见,若是我们加大粮食出口量,是否会让国内粮价上涨?”

“比如从当前的2文提升到3文,虽然看似不多,却能让农民的收入,提升到4400,这样就是对半分了(”

“按照一家五口,一个月吃米160斤来算,也不过480文,占据家庭一半开支。”

“这……”听到韩景略的话,李三明迟疑了一下后才说道:

“与其如此,倒不如加大对外贸易的价格,用3文购入百姓手中的粮食。”

“例如幕府,一石粮食800文,平均5文一斤。”

“出口三百万石,那么朝廷就能赚24亿,扣除成本的9亿,净赚15亿文。”

“15亿文,可以补贴1910石粮食的价格,只要出口的粮食够多,就可以用这种方式补贴百姓。”

李三明倒是给出了韩景略一个好方法。

别的不说、单单天竺和幕府,两个地方就有一亿三四千万人需要粮食。

哪怕刨除莫卧儿帝国,刨除那些生活在天竺北方平原的人,南部也有四五千万人。

只需要按照一石粮食800文的价格出售,能够达到5000万石粮食的出售量。

那么就可以补贴1亿石粮食的百姓,加上粮食大规模出口,国内粮价应该可以攀升到3文钱。

这么一来、是可以实现农民年入4400文的。

唯一的难点就是怎么出售大批量粮食,官府是能每年吃下4000万石。

然而眼下大梁有7亿2000多万亩地,每年可以种出10亿石粮食。

大梁百姓,一年顶多吃掉3亿石,剩下的7亿石要怎么解决就成为了难题。

酒业、畜牧业可以消耗3亿石,剩下还有3亿6000万石。

这么一想,韩景略算是知道,为什么大明可以长达两百年,都将粮食价格稳定在2文一斤了。

这么大的体量,想要拉动还真的不容易。

“你先退下吧,我再好好想想……唉——”

韩景略摆手让李三明退下,自己开始头疼的想了起来。

想了半天没有办法的他,回到了内廷,坐了没几秒,就感受到了一双熟悉的手。

感受到之后,他不由笑道:

“你怎么,总是这个……”

说着、韩景略赶紧到了不对,因为这香味显然不是卞玉京经常用的琉璃蜜,而是……

“怎么?打扰到圣人了?”

睁开眼睛、果然、站在韩景略身后的不是卞玉京,而是她妹妹卞敏。

“你这小妮子怎么来了?”

“5.8不与你姐姐两人玩牌九,倒是来调戏起我来了?”

韩景略一把把卞敏拉到了怀里。

也就是古代,才会有这种同时娶了一家两女的戏码。

卞敏用手轻轻锤了韩景略胸口一拳:

“圣人每日忙碌,时不时都是去香君姐姐和玉京姐姐宫殿里,鲜有时候来我的碧春宫。”

首节 上一节 254/4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皇子:开局被李世民赶去封地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