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加载帝国时代,暴兵百万

大明:加载帝国时代,暴兵百万 第282节

“另外、国企工厂,黄帝二年的纯利润187亿4245万!”

“黄帝四年的纯利润,是256亿5371万,超出69亿,主要还是战争的关系。”

“最后总结,黄帝二年的国库总收入642亿4205万”

“黄帝四年的国库总收入是776亿9026万,两年过去,总共增长134亿4821万。”

“我朝的财政增速,在10%左右每年!”

李三明的话说完后,他似乎松了一口气,最后再补充道:

“另外、去年军部缴获了价值在160亿左右的黄金、白银和其他物资。”

“可就算如此,扣除我朝的基本官员军部开支620亿,今年的财政富裕也不过在316亿。”

“今年各部支出在406亿,其中建设部370亿,其余各部加起来是36亿,去年的财政是负90亿!”

“目前国库还有1121亿9981万,粮食还结余6853万2552石。”

李三明的话,终于全部说完了,韩景略沉默了几秒后,“五五三”才点了点头。

建设部会支出那么多,原因不用多说。

单单韩景略要求的“南京—夷陵—交趾”道路建设,就是一笔天文数字。

更别说自己还交代了云南境内的水坝建设工程。

单单这两个工程加在一起,就是225亿,剩下的145亿,估计是各地的城区改建费用。

说起来、大梁似乎从立国开始,就维持着财政赤字。

每年的开支,是远远超过收入的。

也就是当年清洗了一把士绅,捞到了2亿多白银,才能坚持到现在。

不过就按照这样的财政强度,这1121亿,顶多也就是十二三年就能够花光。

因此、大梁必须在十年内,达到财政支出和收入成正比。

“你对经济内循环和海上商贸经济怎么看?”

韩景略难得和李三明讨论起了经济问题,而李三明看样子也是准备了很长时间。

他对于韩景略的问题,沉住气回答道:

“经济内循环,眼下对大梁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大量制造人口。”

“我朝建设的城区,道路、说白了都是基础建设。”

“基础建设,必然要有人口来使用。”

“建设部的建设,本来就是按照十亿人口的规模来设计道路和城区的。”

“但眼下,我朝人口只有一亿出头,具体的数据,臣没有询问人口部。”

“但要想让内经济循环,就必须要让大梁出生人口越来越多。”

“我朝打下的北山、如果开垦出5亿亩耕地。”

“那么就算农税20:1,也是21亿的财政收入。”

“然而5亿亩地,就算一个人使用机械种植一百亩,也需要500万人口才能耕种。”

“可眼下北山的人口才有多少?哪怕移民,有需要多少年才能达到五百万人口?”

“这些年的时间,我朝难道就不会继续征战了吗?”

“远的不说、东吁必须打,不打就没有充足的免费劳力。”

“不止要打东吁,还要打莫卧儿!”

“若是能有1000万劳力,我朝的基建能够在20年内全部建设完毕。”

“20年后,若是我朝能有2亿人口,就可以继续印钞,保持物价的同时,以内循环将财政收入拉到2000亿!”

“尽管到时候,财政正常支出也会达到1200亿,但朝廷手中能打的牌会更多!”

“在臣看来、只要熬过基础建设的这20年,后续我朝便已经冠绝于世界了。”

李三明的话,也是韩景略一直在乎的。

人口……

诚然、1亿多的人口,已经是世界人口顶级大国了。

要知道眼下世界人口也才5亿出头,大梁已经坐拥世界5/1的人口了。

但韩景略会满足吗?

显然不会……

别的不说、南边还有未开发的奥州,还有新锡兰,还有南洋。

还有东吁、南掌、暹罗……

还有天竺、波斯……

还有偌大的北疆,西伯利亚平原……

这么多地方,需要多少人口?

合适的人口数据,最少也需要10亿吧?

青藏、云贵、西域……

这些大部分地方,都是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只有上面的少部分绿洲、平原和河谷才适合人居住。

因此、韩景略一直致力与将这些地方,作为生态省和战略省发展。

最好的就是充当过渡的地方。

当年强行让云贵少民迁移交趾的时候,可是有不少人骂自己的。

这些韩景略都通过仪鸾卫知道。

可仅仅一年过去,那些骂自己的人,已经开始对自己歌功颂德了。

说白了,他们最开始骂,是因为离开故土。

但当他们看到交趾的大片平原后,这群在山区生活的百姓,立马震惊了。

他们可能一辈子都没遇见过这么平坦的大地。

他们在云贵耕种时,梯田都需要爬上爬下……

然而眼下朝廷给他们发机械农具,他们一个人就能轻轻松松耕种十几亩耕地。

一年种半年,剩下还能在门口参与朝廷的建设工程,赚一些钱补贴家用。

当初最恨自己的百姓,现在反而成为了最支持自己的人!

韩景略清楚这一切,说白了他就是要扩大诸夏的基本盘。

只要大梁统治稳定,就算日后爆发战争。

那么只要有一块地方没有收回,这个国家都算不上大一统国家。

宋朝就因为燕云十六州,被骂了上千年。

有这个前辈在前面,相信后续的后辈们,都会励志收复大梁曾经统治过的地方。

韩景略脑中思绪万千,而李三明则是看着他,试探性开口道:

“现在大梁的年财政结余,虽然是负数,但只要没有建设,那么每年的支出都会降低许多。”

“因此、实际上我朝无论是民间,还是朝堂上,都是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

“拍马屁的话就别说了。”韩景略微微皱眉,然后拿起了人口部上交的奏疏报表。

看了一眼后,便主动开口念道:

“黄帝四年,我大梁一京十八省内,官府所统计的人口总计为,1亿1690万1633人。”

“其中、病逝、老逝者89万5688人。”

大梁的人口增长,有些出乎韩景略的预料,他继续读道:

“大梁黄帝元年,出生人口189万3770人”

“黄帝二年,出生人口为226万2641人”

“黄帝三年,出生人口为374万7101人”

“黄帝四年出生人口为417万5321人……”

“自今年开始,人口出生会以总人口每年3.2%的速度增加……”

“预计黄帝20年突破2亿人口……”

“3.2%……”

看到3.2%的数据后,韩景略默默算了一下,大约就是每年会出生350~450万人口。

随着总人口变多,这个人口数据还会变多。

毕竟大梁可没有计划生育,有多少生多少,并且还不能溺死女婴。

生出来的孩子,还能在长大后,获得大梁的田地和免费房屋。

也就是说,只要生下来,按照大梁16岁成年的算法,养16年后就可以工作了。

这个时代,思想还是比较传统的,基本活着就一直生,怀孕了就生,不会想着堕胎。

这么一来、倒也难怪大梁的人口增长会那么迅猛。

这完全就是20年生出一个欧罗巴大陆的人口。

而且这个数据还会不断上涨,这倒是让韩景略和李三明心中所想的经济内循环添加了一把助力。

韩景略都在想,自己是不是要把催生新闻和城池标语搞出来。

“多生孩子多种树,三个太少,四个不够,五个刚刚好,六个是英雄……”

一条标语,瞬间就出现在了韩景略脑子里,让他脸上不禁露出了古怪的表情(

反倒是李三明却笑道:

“若是大梁真有两亿人口,那想必届时南洋和中南地区,已经是我朝属地了!”

首节 上一节 282/4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皇子:开局被李世民赶去封地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