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加载帝国时代,暴兵百万 第292节
虽然听上去不错了,但其中有多大风险,只有郑芝龙自己知道。
尤其是、就连他自己,最远也就去过南洋的爪哇罢了。
尽管知道把货物运送到莫卧儿和波斯赚钱,但是他也不敢说不会有损失。
要想赚钱,首先就得赚一些欧罗巴人和波斯、天竺人紧缺的东西!
想着、郑芝龙咬牙道:
“要是让我做贸易、那必须答应出口几样东西!”
“郑都督但说无妨……”李三明特意赶来,就是和郑芝龙确定贸易的。
郑芝龙也咬牙说道:
“首先就是瓷器、其次就是茶叶、第三就是红糖和白糖,第四是硝石、第五是铁!第六是粮食!”
“朝廷要把官方对倭国的贸易给我,不然按照50万员工的工资来算,最基础都需要10亿文!”
“可以!”李三明来之前,早早询问过韩景略。
韩景略的意思是、除了特种钢铁、军备、工业产品。
其他东西都可以贩卖,甚至是黑火药。
“那没有问题了!”得到了李三明的保证,郑芝龙也就开始下订单了。
看着自己手中2000亿文的显目存折,他的心简直在滴血。
银行借2000亿给自己,然后什么都不用干,每年就有90亿拿。
真的是……
太暴利了!
“因为是第一批货物,因此我需要粗茶5000吨,上等茶1000吨,优等茶500吨。”
“另外还需要白布2万吨,硝石1万吨,瓷器100吨,红糖1万吨、白糖5000吨。”
“另外还有熟铁2万吨,粮食10万吨!”
郑芝龙的订单手笔很大,别的不说、单单1万吨硝石,如果能贩卖到幕府,可以卖到1400万两银子。
卖到天竺可以卖到1500万两银子,卖到欧罗巴,则是可以卖到3000万两银子!
要知道眼下欧罗巴三十年战争刚刚结束没几年。
加上通货膨胀,欧罗巴眼下可是紧缺各种物件。
幕府的市场,显然不足以倾销这么多硝石,但莫卧儿和欧罗巴足够大!
郑芝龙没有韩景略的远见,但是他也知道。
哪怕自己把硝石降价在莫卧儿出售,也能赚个几百万两的银子回来。
到时候汇率一换,血赚几十亿!
只不过……
一想到这钱都是在帮朝廷赚,自己只能得到一个苍蝇翅膀,郑芝龙心里就是一阵的郁闷。
不过不管怎么说,18万吨货物已经准备好了,现在只等着招人,然后开始跑船了。
接下来的这段时间,郑芝龙过得十分煎熬。
要不是有着两万多东海海军的将士帮忙,他一个人可560忙不过来。
不过等事情步入正轨后,郑芝龙也逐渐享受到了这种权利的感觉。
公司不比军队,大梁的军队纪律性十分严格,对于郑芝龙松散的性格来说。
呆着还真的有些不舒服,反而公司,基本只要不犯纪律性的错误,没有人会向韩景略举报郑芝龙。
郑芝龙就这么慢慢悠悠的开始了远洋公司的筹备。
各种工厂加大了马力生产,这东西多了,自然就会跌价。
煤米油盐一个劲跌价,江淮煤跟着小煤炉,已经卖到了川陕。
百姓是富足多了,有了闲钱,可这样一直下跌的物价,只会让大梁的经济慢慢变得固化……
这就是大梁朝立国以来,第一轮的资本躁动……
大梁境内安宁,工商高歌猛进,思想和社会生产力都有了飞跃提升。
只是大梁治下,现有的工农商业,似乎有些容纳不足了。
韩景略所握国家机器,没能跟上这样的成长,对一些民间的把控有些脱力。
当然、他可以控制工厂的生产,但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价廉物美,这是现实生活中人人都希望的。
然而事实是、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百姓生活确实有好处。
因为居民用同样的货币能买到更多的东西,生活会更容易满足。
可物价也不能一直跌!
从长远的经济发展来看,物价的持续下降,不仅会严重影响商人的信心,居民的消费心理,更重要的是使债务人受损。
别的不说、民间这么多商人借贷做生意,如果物价一直跌,他们的东西就得赔本卖了。
后续赔的多,赔不起了,自然也就没有人做生意了。
到时候,别说他们,眼下朝廷国企工厂的利润,也会跟着减少甚至亏损,继而减少生产或停产。
这么一来、许多百姓就要失业,只有回家耕种。
耕种之后、粮食多了,价格下跌,加剧总需求不足,出现恶性循环。
从中外历史上看,过度的通货紧缩,会导致物价总水平长时间、大范围下降。
强化了居民“买涨不买落”心理,造成了市场的“惜投”和居民的“惜购”。
大量的资金闲置局面,从而限制了社会需求的有效增长,最终导致经济增长乏力,经济增长率下降。
因此、物价全面下跌,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百姓的长远利益不利。
最后的家结果、甚至会造成国家经济的停滞不前,甚至衰退……
韩景略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才能保证大梁的经济腾飞,不会突然夭折…….
第229章 股票与交易所成立
华盖殿里,韩景略对上夏允彝和李三明的眼神,不紧不慢,只是微笑道:
“咱们现在是茶杯煮馄饨,格局小了……”
“眼下暹罗和东吁、南掌的国书还没有回信,但也不可能轻动刀兵……”
夏允彝有些忧愁,这种处境,按理来说需要找个国家揍一揍,用大动静来促使物价上涨。
但为了明年全国开学的事情,大梁不能动武,至少一年能不能!
夏允彝的话说出来,李三明点了点头,算是附和。
至于韩景略,他则是点头之后,又摇头道:
“肯定是会有大动静,但不应该打仗。”
“物价跌价,除了生产问题,还有就是百姓喜欢存钱,与我们促进内循环的经济道路是相悖的。”
“银行内有1万3000多亿,这说明了银钱聚得太快,快得超乎想象。”
“这些要握在手中,就得给这群无头乱蛇一个方向……”
“但现在咱们市场已经饱和,因此就只能再换一个新锅,而这新锅自然就是南洋……”
“南洋?”
听到韩景略的话,夏允彝和李三明皱了皱眉。
因为他们记得韩景略说过,短时间大梁的在海上,主要是贸易争霸,而不是武力争霸。
把拳头攥起来,先朝着中南和天竺,西域打才是正道。
打下了这些,再打南洋就会简单许多了。
可眼下韩景略的话,却让他们摸不着头脑。
两人有些迷糊,而韩景略见状则是笑道:
“主要方向还是金边和勃泥,最多包括暹罗和满剌加!”
“不过、这些地方,都有着欧罗巴人的市场。”
“因此动了之后,欧罗巴人肯定也会有反应,但想必还不会太过激烈。”
“就算事情不可收拾,顶多也就是一个小型海战,就能决定走向的事情,军费开支不会超过5亿。”
比起打仗、李三明更关心眼前。
因此他多问了一句:“圣人口中所造的新锅,到底新在哪里?”
韩景略咧嘴笑了,说出一个二人很是陌生的名词:
“国债!”
“国债?”听到这个陌生的词汇,夏允彝和李三明对视了一眼。
韩景略见状,和他们解释了一下国债是什么,结果他们一听,顿时急了。
“圣人,朝廷就该量入为出,怎可高筑债台?”
“我朝目前还有1000亿的结余,圣人要做什么,难道还不够么?”
夏允彝吹胡子瞪眼地说着,李三明也点头附和。
“不够!还不够!朕要举国债1000亿!”
韩景略笑眯眯的开口,让夏允彝都快心脏病了。
原本这段时间,国内就显得格外欢腾,什么事都在闹。
上一篇:大唐皇子:开局被李世民赶去封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