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加载帝国时代,暴兵百万

大明:加载帝国时代,暴兵百万 第294节

第230章 腐儒清谈、多谈误国

“卖报卖报了!大梁两大交易所成立,朝廷为了推行全民教育,发行国债、股票啦!!!”

江阴县城、当一个小报童背着十几斤的报纸喊卖的时候,两个儒生也停下脚步,对他招了招手:

“小郎君,给我一份。”

“欸!”听到有生意上门,小报童飞速凑出一份报纸,然后伸出手笑道:

“3文!”

“诺……”其中一个递过去了铜板,小报童接到后,连忙笑着离开了。

报纸到手,两人连忙展开,粗粗翻阅后,顿时眉头皱了起来:

“国债,股票?”

“应元,你说咱们这圣人,怎么这么多奇怪的东西?”

开口说话的是此时时任江阴县巡检使,陈明遇。

站在他旁边的,则是当年拒绝出仕大梁的阎应元。

当年韩景略派人邀请夏允彝、张煌言、阎应元几人。

夏允彝和张煌言考察了一下就答应了,而阎应元看出了韩景略有不臣之心,因此没有出仕。

时间冉冉而过、8年的时间过去,阎应元活成了一个老百姓的模样,还阴差阳错和陈明遇成为了好友。

陈明遇的话,让阎应元好奇去看,看完后他皱了皱眉道:

“国债和股票?”

接着陈明遇失声道:“1000亿梁元?!”

二人对视一眼,心中豁然开朗。

他们两人,时常讨论大梁的经济问题,都认为大梁的经济表面繁荣,但私底下应该负收入很久了。

他们还在想,朝廷什么时候会加税。

不曾经韩景略用出一个个手段,硬生生将大梁的建设推上了轨道,并且还加速建设了起来。

若说如此,那么按常理来说,大梁的经济也会因为大量建设工程而出现问题。

但韩景略采用了修建工厂,扩大内需的,外加海贸经济的手段,这才将原本黄帝3年就会爆发的经济危机延后了。

但即便如此,阎应元两人估计,顶多朝廷也就能拖个五六年。

他们已经看出了物价下跌的危害【资;源'群】:9?8;0;2?/0'。5!8"5。;6,但之后要怎么解决,他们想不到。

不过现在他们知道了!

大梁原有的经济盘子,已有固定格局。

新人想要加入,怎么办?再开另一个盘子呗。

而这个560新盘太大,把住老盘的人想要在新盘里占利,那就得舍开老盘。

当然,也有人不愿去新盘冒险,但老盘已动,格局自有变化。

陈明遇皱眉道:“圣人这一手,总得有下家托着。”

“银行、海贸和军械,不仅难容1000亿梁元?,更难挣得利息……”

这话大家都懂,韩景略发债1000亿,相当于1亿两银子。

这些银子发了出去,那就得有能捞回利息的地方。

银行是在自家地盘里打转,农业一时难见效益,军械……现在又没大仗打。

阎应元笑了:“没有下家,就去找一个下家嘛,冤大头多的是,之前有交趾,现在不能有东吁、暹罗,南掌乃至欧罗巴人么?”

陈明遇愣住了,他的思维毕竟有些僵了,一时竟难接受,将国战当作托盘下家这种事情。

细细思量,他更有感悟,只说到:

“唉……商贾终究不可能独掌天下啊,也只有朝廷,才能有能力操纵这般格局。”

“治大国如烹小鲜,圣人可是用心良苦啊。”

阎应元耸肩:“我看治国这事,更要紧的是锅子和厨子!”

“厨子的厨艺好,才能把握好火候。”

“锅子越大,烹起小鲜来才能越从容。”

“当今圣人,吾虽不喜他篡夺大明天下,但确实是一位枭雄!”

“慎言……”陈明遇提醒了一句,不过阎应元却笑道:

“放心吧、圣人心胸开阔,况且眼下仪鸾卫,说不定在监视那些更重要,想着捣乱的人呢……”

阎应元笑眯眯的眼神,让陈明遇皱紧了眉心,试探性道:

“你是说……”

“呵呵!仗义皆为屠狗辈,负心多为读书人!你说我说谁?”阎应元说完,便拍了拍陈明遇:

“你现在可是江阴县的三把手,今日你休息,不得请我吃一场,难免有些小气。”

“哈哈哈哈……好好好!摆道、江阴酒楼!”陈明遇哈哈一笑,便拉着阎应元离开了原地。

也正如阎应元所说,这(dafi)天底下不敢被淘汰的腐儒,正想着办法和韩景略作对呢……

————

“治大国如烹小鲜?哼!这不过是诓人之语!”

“前明治下,凡有些势力的商人,都是背靠大山的,当年这些海商出海,也都是找官兵护船。”

“圣人此番料理,日后商人入国,前帐尽都可不作数,贵贱如此相分,怕是要冷了一国人心!”

湖广南部的郴州府永兴县里,一帮儒生正议论着“国债和股票”,其中一人痛心疾首地驳斥着“稳重派”人士。

“其中牵扯的利害【资;源'群】:9?8;0;2?/0'。5!8"5。;6太多,圣人这也是调合各方。”

“也没说不料理吧,只是转为劳工,劳改十年,这处罚也不轻啊。”

“这也是依着规制来嘛,圣人即便圣心读才,也是循理而行。”

稳重派人士不以为然地说着,在他们看来,这个姓王的儒生,显然是有些迂了。

王作隆呸道:“调合各方!?当年调查士绅是否勾结清廷,抄家灭族时,圣人怎么就不调合,怎么就让军部独断了?”

“再说什么军法,军法是什么!?军法就是独断!”

“圣人说他没罪,别人都不能插嘴!”

“圣人可是掌着军部,以武人之首自居的!”

“进攻安南、覆灭李朝,这些都是穷兵黩武,不修文治的表现!”

喷起了劲,他话头再转向规制:

“这一国的规制是怎么来的!?不都是照顾贪吝商贾而来的!?”

“咱们士人,小农,何尝有说话的机会?”

“就说各地县城的巡检司,财政部,都是外乡人把持着。”

“天下各大城池推倒重建,推了多少民人屋舍,农人耕田,赔补了多少银子!?”

这话说到了当地的忌讳,众人神色不自然起来,有人劝道:

“王先生,事情总得往大处看,圣人也还是护着农人的。”

“再说士子,眼下朝廷在天下推行全民教育,只收100文的书本费。”

“此等举措,便是秦皇汉武亦是不如……”

旁人的话,让王作隆脸色不豫,怒声道:

“小学、中学,大学!这些都教些什么!?”

“物理、算术、化学……此等皆为奇淫巧技!”

“不能这么说!”听到王作隆的话,一名儒生不满了,反驳道:

“正如王先生你口中的奇淫巧技,让我大梁百姓,一人能耕种十几亩田地。”

“报纸上也说了,应天上半年还出现了不用船帆就能航行的大船。”

“日后还要修建铁路,让百姓一日便能抵达数千里外!”

“哼!”被这么反驳,王作隆也没有什么可以回怼的,只是一味的抬杠道:

“就算如此,那国文呢?四书五经不学,学什么天人相应,在理不在感!什么血脉宗法只在修德!”

“这是毁我孔儒道统!我早前就说,不遵圣贤言,必现妖孽事!”

“看看,这不就出来了?刚打完乌思藏没一年,就要以朝廷名义,向百姓举债,这是什么?这就是明证!”

王作隆偏激的话,让有的人不满地道:

“我拿了朝廷赐予的田地,住朝廷为我等百姓修建的房屋,怎能讥讽朝廷国政?”

“况且、圣人行教化之事,自有安排,尔何以如此罔恩妄语?”

“再说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非也!”王作隆拍案而起:“尔等为贪食禄,舍道统就邪魔,王某羞与尔等为伍!这田地房屋,王某不要了!”

看着王作隆着急的起身了离去,所有人都傻眼了。

接着众人都苦笑摇头,这种执拧之人,也是处处可见,算不得稀奇。

自从大梁取消科举,很多儒生就失了神。

好不容易想着可以进教事部充为学校教习,结果教事部教导的东西,很少和他们学习的四书五经沾边。

这么一来、难免有一些过得不如以前的儒生,开始大肆弹劾国朝新政。

他们也算见怪不怪了……

首节 上一节 294/4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皇子:开局被李世民赶去封地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