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加载帝国时代,暴兵百万

大明:加载帝国时代,暴兵百万 第315节

其中、特别是像“只能喝烧开以后的水”“用石灰来进行营地消毒”等等基础知识,都进行了培训,从而保障他们能够在战时得到一定的防567护。

除此之外,仪鸾卫会同对中南地区的三个国家进行军事情报渗透。

因此、目前梁军已经初步掌握了东吁王朝、暹罗王朝、南掌王朝三国目前的军事动态。

对于各大土司的军事力量、他们四人也有所把握。

对于眼下的征南都督府下属的军师处而言,东吁三国已经跟一个被剥光的人一般,不存在任何的战略秘密。

孙可望轻轻点了点头,望着众人道:

“对于征南之战的意义,你们应该都能明白。”

“自从我大梁收复云南、交趾之后,东吁各部落趁着我军还没有实控边境,便一直在蚕食我大梁之地。”

“去岁更是因为三国大战,导致山火爆发,差点烧死上万百姓!”

“这三国冥顽不灵,即便外事部曾发去警告,亦被其故意忽略.......”

“前面因为种种原因,咱们忍下来了,可是后面不会再忍,也不需要再忍。”

没错,所有人心里都在想着,国内安定已经宣布基本结束,北方问题也快要解决。

到时候战略重心将逐渐从东向西,而西南问题也就得到一个彻底解决的机会!

“没错,应该给他们一个教训!”

“哼,敢在老虎口里拔牙,就要做好死的准备!”

韩旭、艾奇能、刘文秀等人也是一副冷笑的模样。

三个所谓的小邦,也敢在气势正盛的梁军头上打主意,分明就是活得不耐烦了。

孙可望敲了敲桌子,望了韩旭一眼,道:

“好了,后面的作战具体计划,就由韩将军来说说。”

韩旭点了点头,随后便拿起了指挥鞭,指着舆图上的东吁地图道:

“征南之战,由征南都督府属下八个军构成一线军队,倘若兵力不济,将会从云南组建两个本土军为策应。”

“相关的兵员已经登记造册,也进行了初步训练,一旦有需求可以在五天左右动员组建完毕。”

众人听到这里,顿时神态一凛。

他们眼下可以开开玩笑,可是一旦正式进入了战争的节奏,那就不能再肆意妄为,得牢牢守住军规军纪,对于敌人更不能有丝毫的小看。

在大梁金陵国防大学的门前,竖着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写着一行字:

“任何一个细节上的错误,都将由你的战友生命来承担”

铁笔银勾,却是让所有出入军校的师生为之心神一凛。

对于其他人来说,他们出现错误,可能代价仅仅只是财富上的损失,亦或者是自己生命的损失。

可是对于军队而言,哪怕再小的错误,所造成的代价可能就是一整支军队。

在军官们正襟危坐的时候,韩旭继续道:

“此次征南之战,将会分成四路行军,其中一路由大都督孙可望率领从宛顶出发,下辖三个军,进攻木邦土司。”

“另一路则我率领,下辖两个军,进驻铁壁关,进攻蛮暮土司。”

“第三路部队,则是由刘文秀将军率领2个军,从金边出发,进攻暹罗。”

“第四路部队,则是由艾奇能将军率领1个军,从河内出发,进攻南掌!”

“目标是进攻东吁为主,南掌、暹罗为辅。”

“先把东吁拿下,这样就断了南掌和暹罗想要联合东吁,撤往莫卧儿的想法。”

“我们的计划是这样的,我与孙可望大都督,两路分别沿着龙川、孟密以及腊戊进攻。”

“最终在东吁都城阿瓦下合兵,攻下阿瓦就代表此战的基本结束。”

众人听得聚精会神,不时进行提问,不过都是关于战事安排的一些细节问题。

等到所有人都确认了自身的任务之后,这一场军事会议却是到了尾声。

孙可望神情严肃地望着众人:“圣人虽然在京师,可是他对于征南之战非常重视,望诸君竭心尽力。”

“是,圣人万岁,大梁万岁!”

————————

六月初一,位于云南东吁交界的腾越府、永昌府和顺宁府方向同时响起了隆隆的火炮声。

特别是位于腾越府边境的铁壁关,更是成为了战火爆发的关键地带。

早在梁军进军云南之后,东吁就曾经尝试性的对铁壁关发起进攻,结果被当地驻守的清军击退。

后来在梁军接管了铁壁关关防之后,东吁土司亦曾对此地发起了进攻。

结果在关城下无功而返,反倒还丢失了不少性命。

作为征南大都督的孙可望,他为了更好的统辖前线战事,便直接将指挥部放在了宛顶。

而韩旭就来到了铁壁关,下辖两个师,其目标就是在三天内攻占东吁新街,尽量消灭位于新街的三万土司兵。

原本六月的天气就酷热无比(dafi),而东吁相对更加潮湿闷热,蚊虫滋生良多。

因此韩旭等一众高层将佐抵达铁壁关的时候,他们的身上都已经涂抹了防蚊的药草,军衣上面也涂抹了一些奇奇怪怪的花纹。

“启禀将军,咱们这一次进军已经找到了熟悉本地地理环境的向导一百人。”

“这一百人、将会分散到各营当中去,至少保证每个单独的营有两名以上的向导。”

“他们也基本能通汉话,然后我军当初每个连的医务兵在培训的时候,也学过一些当地的东吁话。”

游击将军木中元在一旁低声禀告,他原本就是云南本地的土司出身,因此对当地也有颇高的人望。

像找一些向导这种事情,对于他来说再简单不过了。

实际上,在梁军平定云南土司势力之后,并没有选择一味的强硬政策。

在坚持推行改土归流以来,也将其中一些愿意合作的土司家族,引入到云南地方官府当中,以此加快融合,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其中像木中元这种土司将军并不算少见。

韩旭微微一笑,拍了拍木中元的肩膀,轻声道:

“木将军办事,我肯定是放心的,后面的很多事情也需要木将军多多操劳,如今到了铁壁关,就请木将军给我们这些人简单介绍一下吧。”

众人闻言顿时哈哈大笑,他们当中或许有了解铁壁关的人,可是更多的人确实不清楚这道关隘的重要性,对于战事自然会有些不利。

木中元轻声道:“铁壁关是腾越八关之一,也是控扼东吁东犯的关键要道。”

“前明时,东吁曾经多次派兵进犯德宏。”

“万历二十一年更是率领号称三十万大军,战象百头,攻灭了蛮莫土司,后来为云南巡抚陈用宾抵御。”

“而后陈老大人为了防止东吁再犯,便在盈江、陇川、瑞丽三地设置八处关卡。”

“即:神户关、万仞关、巨石关、铜壁关上四关,铁壁关、虎踞关、汉马关、天马关下四关。”

“断属夷挑衅之路,绝缅人私兵之端,树天地自然之险,省刍粟转运之劳,斯亦封疆之永利也。”

韩旭很显然对腾越八关也有颇多了解,感叹道:

“只可惜此等做法,却未免多少有些局限自身,若是长期以往,还有多少人记得‘三宣六慰’?”

三宣六慰,原本才是明朝对西南地区和中南半岛实行的管辖机构,也是土司制度的外延。

像云南各地都广设土司,而大古刺等处的土酋“乞设官统理”。

因此明廷“以大古刺、底马撒二处地广,各设宣慰司”,设置了大古剌宣慰司,同年底设置了底兀剌宣慰司、底马撒宣慰司,算是早期的宣慰司实践。

等到了正统十一年的时候,明廷针对西南边疆重新进行了调整,算是正式设置了“三宣六慰”。

其中三宣指南甸宣抚司、干崖宣抚司、陇川宣抚司。

而六慰指车里宣慰司、东吁宣慰司、木邦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孟养宣慰司、老挝宣慰司,基本囊括了大半个中南半岛。

然而好景不长,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国力衰落,对三宣六慰的控制力度自然大大降低。

原本中南半岛就十分混乱,其中掸族统治的阿瓦王国同孟族统治的白古王国,在三宣六慰制度之前,就已经接连打了四十年。

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难民纷纷移居他国。

其中像以缅族为主的东吁获得了最大的好处。

由于远离战区,未遭战争破坏,成为缅族逃避战争和灾荒的避难所,因而人口不断增多,国力也不断增强。

后来东吁崛起之后,通过一连串的操作,将当时的白古王国攻灭,基本统一了东吁的中部和南部。

明朝后期对于东吁的兴起,很难采取一些有效措施。

以至于当时的东吁国王莽瑞体都率领东吁军打到了云南的腾冲、施甸、风庆地区,对永昌府都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最后逼得明廷不得不从内地调重兵,设置姚关、腾永两个大营。

等莽应龙继位,通过种种手段,消灭了阿瓦王朝,征服各掸邦,完成了东吁的第二次统一。

从嘉靖三十五年到万历末年,中间大约半个世纪的时间,经过明王朝和东吁王朝的反复较量。

明王朝丧失了原辖的木邦、孟养、孟密、老挝、八百宣慰司。

原来的三宣六慰,只剩下车里一个宣慰司和南甸、干崖、陇川三个宣抚司。

可以说,东吁王朝就是踩着明廷三宣六慰的尸体上崛起的,而当时的明廷国力已经日益衰弱,对这个过程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众人对‘三宣六慰’的历史并没有太陌生,因此听到韩旭提出的时候,一个个都显得愤恨不已。

站在一旁的李石头冷笑道:“寇可往,我亦可往!”

“当年东吁王能将大明的‘三宣六慰’占下来,咱们今天自然也能收回来!”.

第247章 大军挺进、收复中南

军帐中、听着李石头的话,木中元亦是感慨一番,道:

“当年的东吁处于鼎盛时期,而大明处于衰落时期,自然难以保住。”

“可是大梁如今乃新朝立鼎,如日东升,而那东吁却是老迈腐朽,不堪一击了。”

韩旭微笑道:“木将军看来对于东吁也颇为了解,还请一并~介绍吧。”

首节 上一节 315/4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皇子:开局被李世民赶去封地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