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加载帝国时代,暴兵百万

大明:加载帝国时代,暴兵百万 第87节

首先杀帝这|种事情,他并不愿意做,毕竟他也是要做皇帝的,不管制|度是不是封建帝制,但他对自己有自信。

况且,朱元璋的后代多则数十万,少则十几万,要他举刀杀这么多人,就为了一句斩草不留根?

他眼下不过十九,哪怕只能活到70岁,也有50年可以活。

朱氏子弟如果真的有能力,前世历史上,清朝就不会坐稳那么长久的位置了。

在韩景略看来,目前朱氏子弟之中,只有唐王稍微有些能力,但不足以威胁自己。

如果自己夺鼎天下,他更不会担心有没有人威胁自己的地位。

他手中有系统,个人有军略,勇武,何须担心一个唐王?

相反,若是现在他拒绝了夏允彝,弄得夏允彝转投南明。

先不说日后他会不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单单他作为谋士帮马士英等人出谋划策,就让他有些头疼。

仔细想了想后,韩景略还是点头道:

“朱氏子弟若不谋反,可享受太平,可科举为官,从商从农……”

“如此,瑗公参见明公!”夏允彝叉手行礼,直接双膝下跪,行了一场大礼。

后面的夏完淳见状,也行礼参拜:“夏完淳,,字存古,号灵首,参见明公!”

“瑗公先生,我想让你做江北巡抚,为我治理内政,不知可行?”

看着夏允彝投效,韩景略松了一口气。

有着夏允彝的到来,他肩上的担子毫无疑问可以轻松很多。

夏允彝被韩景略扶起来后,也点了点头:

“主公所请,臣不敢不从,只是臣这幼子,臣希望带在身旁。”

夏允彝担心韩景略将自己儿子安排到了第一线,这也不怪他,毕竟这是他的独子了。

韩景略麾下不缺将领,他没有必要让独子冒险。

对此,韩景略也点了点头道:

“五年吧,五年内,灵首小先生担任扬州从事,在瑗公先生账下做一名小吏如何?”

“多谢主公了……”听到这话,夏允彝松了一口气。

夏完淳也如霜打的茄子一样,变得有些萎靡。

不过等他抬头看到韩景略冲他笑时,也明白,韩景略知道他的志向不在政坛上。

“罢了,等我大些再参军……”夏完淳眼珠一转,差不多明白了韩景略的意思。

韩景略看着三人,见张煌言蠢蠢欲动,便示意张煌言说道:

“苍水先生有何指教?”

“指教不敢当,只是明公……”张煌言犹豫了一下,才开口道:

“明公用兵如神,但是对于清兵汉卒过于残暴。”

“明公没有发现,清军之中,汉卒的抵抗越来越强了吗?”

张煌言很早就看出了韩景略政治上的弊端。

他对于韩景略仇视清军降卒有些不解,在他看来,那些都是汉人,都是劳动力。

即便是当成罪犯,充作劳役,也不用这么大杀特杀。

韩景略对此,也沉默了几秒,然后才开口道:

“々` 叛明的汉卒,大多已经没有底线了,只要战局不利,他们随时都可以倒戈相向。”

“况且,我并非不能收纳降卒,而是这个降,是怎么一个降?”

“战前投降者,我一律既往不咎,开战后,打不过才想着投降,这|种人只是怕死。”

“尽管这么说,男人依然是能够耕种的劳力,将军这么做,恐怕要屠百万人以上……”张煌言咽了咽口水。

不过对此,韩景略却笑道:

“屠百万汉奸,免大明百姓皆为汉奸,两相对比,孰轻孰重?”

“若是这样……”张煌言觉得自己说服不了韩景略,便迂回道:

“我建议明公,创一个类似锦衣卫的间客衙门,收集情报,同时也扩散我军的杀降政策。”

“眼下北方清军,南方明军,皆以为我军是降卒亦杀,不降亦杀。”

“此种耳濡目染之下,之后必定没有敌军投降。”

“另外、如果我猜的不错,明公麾下情报,均是来源韩当将军吧?”

张煌言看向了韩当,而韩当也转头看了一眼韩景略,又对张煌言点了点头。

张煌言反问道:“那么将军的情报来自哪里呢?”

“自然是锦衣卫的情报。”韩当脸|上出现了一些无奈的表情。

张煌言对韩景略稽首道:“若是我军与明廷撕破脸皮,那岂不是断绝了所有消息来源?”

“那将军你说该当如何?成立一个专门刺探情报的衙门,这对钱粮要求极大……”韩景略皱了皱眉。

他现在什么都不缺,就是缺少钱粮。

要他再拿出一笔钱粮去成立一个谍报部门,他可没有那么多钱粮。

要知道一个情报部门最初建立的时候,可是花钱最厉害【资;源'群】:9?8;0;2?/0'。5!8"5。;6的时候。

别的先不说,大明有1427个县,哪怕每个县只有十人,他也需要建立一个一万四千人的谍报机构。

一人一年20(吗好的)两银子,一万四千人就是28万两银子。

这还只是基础,还需要购置田地,发在外圈谍报人员,这么算下来,七八十万两都是基础。

像是开封、北京、南京这|种大城市,需要的人数是一百乃至数百人。

反正没有个两三百万两银子,是很难直接做到的。

眼下的江北,这笔钱确实拿不出|来。

不过张煌言却对韩景略说道:

“明公何须担心,出重金收买锦衣卫的人不就行了?”

“锦衣卫指挥使马鸾虽然是马士英的儿子,但他下面的北镇抚司指挥使,和南镇抚司指挥使,以及一众千户都需要养家糊口。”

“他们了解的情报更多,自然知道大明是个什么样子。”

“只需要收买锦衣卫之中三分之一的人,我们就能保证情报,还能了解大明内部的情报。”

“这件事,若是明公不嫌弃,苍水愿意为明公办理!”

张煌言微微稽首,韩景略一听也眼前一亮舟。

他转头看向一|直没有说话的戚云:

“我们这次南下,带了多少银子?”

“回将军……”戚云行礼:

“不足三千两,但是韩总兵手上,还有价值数百万两银子的古董字画。”

韩景略看向韩当,韩当也回礼:

“眼下已经按照将军所说的开|始拍卖字画了,不过只卖出了十分之九的货物,末将府上约有60万两左右。”

听到这|里、韩景略看向张煌言,犹豫道:“六十万两如何?”

“足够!”张煌言微微一笑,看来对于收买锦衣卫的事情,胸有成竹。

韩景略也跟着笑了起来:“既然如此,那就拜托将军了……”.

第91章 南京遇袭、来者不善

顺天府、京城……

十月的京城,虽然还没有下雪,但是凄冷的气氛,笼罩了整个城池。

由于多尔衮的圈地运动,导致了百姓们衣衫褴褛的生活在一些犄角旮旯之中。

他们眼神麻木,浑然没有江南汉家百姓那么活跃。

外城、原本是百姓居住的地方,但是由于多尔衮他们将京城之中的皇城和内城都设为了八旗子弟的居住范围,因此汉臣全部搬到了外城。

寻常的百姓没有办法,只能搬出了城外,在京城外生活。

外城一座府邸当中,范文程正在与一名剃发的老者下棋。

棋盘之上局势纵横,良久过后,老者才开口道:

“韩景略……此人居然去了南京,不知道该说其艺高人胆大,还是愚蠢呢……”

“他敢于前往南京,确实出乎了我与摄政王的预料。”范文程揣摩手中棋子,在想自己要怎么下。

片刻后,他落子,吃了老者五个子,然后才说道:

“不过这也在情理之中,他应该能看出,南京之行,若不去,江北必将腹背受敌。”

“说不定,届时伪明的那群鼠辈,还会与我大清结盟,共同剿灭韩景略,乞求分治南北,呵呵……”

一声“呵呵”、两重意味。

范文程似乎是在嘲讽南明的马士英他们,而老者也闭口没有再说什么。

过了几秒,范文程才说道:

“亨九先生,看来、很快就有你出|手的时候了……”

亨九……整个清廷,能被范文程称呼为亨九先生的,也只有投降的洪承畴了。

这个大明末期的三个顶梁柱之一,却成为了明朝的掘墓人。

自从松锦之战,洪承畴降清后,皇太极下令,让他满人镶黄旗的包衣牛录中。

皇太极表面上对他恩礼有加,实际上并未放松对他的防范,使其在家,不得任意出入。

首节 上一节 87/4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皇子:开局被李世民赶去封地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