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当昏君,你一统六大国了? 第287节
信中提到,此事大有可为之处,但是他在高丽国内的权力并不足够,会有谋反逆贼阻止此事。
他说的是没错的。
高丽国内的谋反势力是怎么产生的呢?
在这些人的眼中,第一,高丽王决策出错,因为触碰了大乾这一强大国家,导致了大量战争赔款。
第二,高丽王族在面对烜厄骑兵时没有给出一个足够好的解决方案。
第三,高丽王族在高丽本国陷入内乱的时候,直接带着全族跑去了大乾紫荆城,在国内百姓水深火热的时候,高丽王族在紫荆城过着好日子。
那么,这群谋反势力的组成是谁呢?
还真不是什么坏人。
当初烜厄骑兵入侵高丽的时候,高丽涌现出许多大量爱国人士,开启卫国战争。
这些人很多都是活不下去了,最终握住手中兵刃,于微末之中崛起。
这群人是对高丽朝廷十分不满的。
如果不是后来烜厄停止入侵了,那不然国内起义基本上是必然的。
这些人有威望,会打仗。
然后再看另外一批高丽谋反势力。
是谁?
是高丽世家。
这群高丽世家和中原世家没有什么两样的。
虽然有很多的高丽世家选择跑去大乾,过好日子、新生活。
但也有一些历史悠久的高丽世家觉得: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高丽是比不了大乾。
但这又怎么了?破船还有三千钉呢。
要是能在这里当王,有权有势的,鱼肉百姓,当高丽的最大世家,怎么着也能过上神仙般的日子。
最后结合来看。
高丽谋反势力:有武将,有文人,有威望,有权财。
这还真不弱。
哪怕禹启祥有着高丽王的特赦,在高丽国内有着最高的权力,但他依然如履薄冰。
改革虽然实施了,但不代表国内不乱。
因为无论是禹启祥,还是高丽谋反势力,都认为“背靠大乾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高丽谋反势力成功的谋反,让高丽国改天换地了,一样紧抱大乾大腿。
这群谋反势力之所以不阻止变革,很大原因是因为他们可以是受益者。
高丽被禹启祥的变法弄得强大了,到时候趁机捣乱,把禹启祥弄下去,篡夺高丽到了手中,那这变法改革的胜利果实不就是他们的吗?
这是谋反势力不阻止的原因。
而现在。
禹启祥找到了破局点。
这个破局点,就是罗迈。
“希望一切顺利。”禹启祥送出信,等待回复。
只要罗迈帮他清理谋反势力,那么,二十万高丽劳工,拱手送上!
低薪资,有力气,人类高质量劳工,归你罗迈的了。
…………
那么。
问题来了。
高丽谋反势力是意识不到这点吗?
拉拢罗迈一事。
随着罗迈占据了烜厄西都,将近二分之一烜厄领土落入大乾手中。
那么和高丽接壤的就变成了烜厄领。
为什么高丽谋反势力不给罗迈放出橄榄枝呢?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内部意见不合的问题。
高丽世家比禹启祥更早的看出了这点。
但是那些武将却极端反对此事。
这些武将的言论是:“烜厄那些领土现在的确是属于大乾。但生活在那片领土上的依然是烜厄人。”
巨大的差别显现出来了。
燕地百姓原谅烜厄人了吗?实际上是没有的,但烜厄领和燕地不是一个地方,彼此井水不犯河水,而且罗迈爆杀烜厄,还让烜厄人当苦工,这些燕地百姓心中的仇恨其实已经没有多少了。
但是高丽人不同。
他们当初抵抗烜厄入侵的时候是什么情况?
被强大的烜厄骑兵蹂躏,然后激起民族反抗,最后才堪堪打了个五五开。
再后面,铁元明率军爆杀了高丽,但在取得胜利后主动退兵。
差距很明显了。
这些高丽谋反势力的武将们,是没有报复成功的。
烜厄是被大乾打穿的,和他们高丽没有关系。
没有什么烜厄人过来修造福他们百姓的运河,也没有一个将领去爆杀了烜厄军。
但是仇恨会因此而消失吗?
不。
这些武将对人不对事。
哪怕现在烜厄的那些领土已经属于大乾了,现在高丽就是大乾的儿子,国家复兴全靠大乾保护。
从理性角度,和罗迈合作是正确的。
但现在高丽谋反势力里这些武将拒绝了这个,他们因为“仇恨”,而选择针对“烜厄人”,不愿意和罗迈合作,不愿意去“造福”烜厄人。
也因此……
为谋反势力的覆灭埋下了祸根。
康哲五年,四月初。
罗迈回信。
同意和禹启祥合作!
我帮你搞定高丽谋反势力,你把二十万劳工给我!
双方一拍即合!
第282章 珂午和费蕴的局,杨弘的局,用定貌法来针对南方世家
遥远的北方,罗迈介入到高丽内部的争斗中。
但这种事情都是在阴影里做的,不会有人大肆宣扬。
实际上,任何时代,任何国家,这样的事情都是在无时无刻的发生着。
明君会去调查,而昏君则是视而不见。
此时,罗林陪着独孤月空,一天天的陪着她看她写《后则》。
而他所看见的事情,大部分都是大内阁过滤过的重大事件,或者是紫荆城内发生的事情。
可就在紫荆城附近百里外的辛文县里。
费蕴的新制试点已经进入第二阶段。
辛文县。
县令府上。
费蕴作为空降过来的官员,更是作为康哲二年的状元郎,他受到了极大的尊重。
“第一阶段总算是结束了。”费蕴叹了口气。
这段时间他是真的累。
他将新制命名为“定貌法”,而定貌法作为新法有着许多地方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
如何去改进制度,怎么去落实制度。
费蕴此时深切的感受到了疲惫感。
不过,他也算是痛并快乐着。
因为定貌法的效果很好。
原本辛文县的人口,在朝廷这边的记录是先皇登基后七年的记录,记录的是8000人。
然而,在定貌法实施后,得出来的记录却是
多人。
这证明了人口隐漏率达到了一个五分之一的程度。
这个人口隐漏率算是比较正常的。
隐匿率再往上高,那就属于是人口隐漏问题非常严重了。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区区一个小县就有这样的人口隐匿率,那要是在其余大城市呢?
上一篇:大明:扮演圣主,铸造恶龙王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