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隋唐:从穿越罗成开始

隋唐:从穿越罗成开始 第373节

很多人手里都拿着一份大夏旬报。

他们看着报纸之中的内容,便是议论纷纷,b还有那些商贾,他们也是万千大众中的一员,此前他们被限制,没有上升机会。

而罗成却给了他们。

毕竟真正的穷人,大多是没有钱去读书的,想要读书需要的资源很多,除了书本之外,也需要名师教导。

可连饭都吃不饱的穷苦百姓,哪里能有余钱去读书,实在是太过艰难。

这种局面,也只能一点点改变了。

反倒是这些商贾,他们并不缺钱,只要给了这个机会,他们肯定不会放弃,而是不惜一切的往上爬,这也是人的共性了。

如此问题,罗成并不担心,因为如今大夏在他和罗艺手里,只要他们大方向不偏移,一切就都在掌握之中,不会有任何变故。

大家努力卷起来,就能给大夏培养成更多的人才,对于罗成而言,何乐而不为呢?

“当今陛下和太子,实在是太圣明了,日后大夏必当万分兴荣,如此兴盛之世,真是令人激动澎湃啊!”

有人大声喊道,为自己身处大夏而激动。

不管是杨广还是杨坚,他们有过想打破世家垄断朝政的局面,奈何都功败垂成,最关键的是,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寻常百姓。

现在,大夏却不一样了。

这是截然不同的变化。

大夏旬报随着人口流动,向着四面八方扩散,其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也许很多人并不清楚报纸是什么,他们却能够领会,这大夏旬报所代表的意义。

然而,无论有人不满还是振奋,也不会对现有结果造成任何影响。

纵然是世家大族,现在也只能咬紧牙关默默承受,他们还希望重拾辉煌,然而罗成不可能给他们这样的机会。

要知道,罗成对世家可以说是深恶痛绝,他没有动手把世家给一网打尽,已经是手下留情了,怎么可能期待更多?

——

便是在这样的群情汹涌中。

此刻的王府即临时行宫中,罗成父子皆在,他们在商量着此事的得失。

姜松看着自己的二弟,笑道:

“二弟果然厉害,这轻易的手段,便是让天下震动,那些世家大族皆是慌乱无措,也只有这科举之制,才能起到这样的效果。”

虽然之前对世家大下杀手,效率是最高的,但如今大夏建立,为了安稳起见,能够用其他手段压制世家,甚至将之消磨,才是最好的。

否则无端使用刀兵,难免惹得天下动荡。

罗成微微点头,他颔首说道:

“这些人只是无能狂吠罢了,此前那些世家被覆灭,他们还妄图重现世家辉煌,实际上却不知道自己的斤两。

而且这科举制度,我也不只是为了针对这去去世家,同样是为了我大夏的日后发展,有了科举制度后,就能形成良性循环。

长时间下来,就能为我大夏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这才是最重要的,其他不值一提。”

显然,罗成并没有把眼下的世家放在眼里。

如果有需要的话,他只需要随随便便一道命令,就能让这些世家再也没有翻身的余地。

在旁边,罗艺也是点了点头道:

“成儿说的没错,这世家真以为自己是什么东西了,连五姓七望这些大家族,都已经尽数覆灭,他们现在又能做什么?”

罗艺很是高兴,自己的儿子确实很有出息。姜松武艺盖世,所向披靡,这个已经不用说了,而罗成也是文武双全。

有这样两个儿子,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反正罗艺心满意足。

他现在要做的,便是给罗成看好这天下,也能让罗成在这段时间,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就是他登基的意义。

否则是否当这个皇帝,也没有那么重要。

毕竟罗艺不是昏君,同样不是暴君,他不可能像杨广一样肆无忌惮,什么都不过脑子,就随随便便下令安排。

想要让大夏发展,并且维持国家稳定,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没有罗成相助,恐怕罗艺会相当头疼。

不过现在,罗艺没有这些顾虑,这次罗成一道科举制,直接给大夏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并且,因为大夏旬报的不断传播,除了世家之人以外,都对罗艺、罗成感恩戴德,不知不觉间,大夏的威望更胜从前。

有些东西,确实不是单纯武力能够达成。

第408章 大夏使者来了

科举之事,已经尘埃落定。

这是朝廷决断,无人能够改变,也是关系到大夏未来发展的要事。

此刻。

罗成召集长孙无忌等人。

他准备好好商量一下,接下来应当如何遏制李唐发展,虽然罗成有信心,以大夏的底蕴和实力,区区李唐不值一提。

但是也不可否认,李世民不是普通人,作为天命之子的李二,如果给他机会,说不定真会有什么变数。

所以现在罗成要做的,便是阻拦李唐的崛起,就算暂时不能出兵大举北上,也不能让他们发展得太顺利。

如果放任李唐发展扩张,肯定会有所麻烦。

很快。

长孙无忌等人都在罗成身前。

他们有些好奇的看着罗成,毕竟这些天来,罗成是第一次郑重其事的把他们找过来,这意味着这件事没有那么简单。

果然,当着长孙无忌等人的面,罗成没有遮遮掩掩,他朗声说道:

“现如今北漠局势,已然变化莫测,这李唐悲伤之后,已经开始迅速扩张,他们的目标依旧是大夏,绝不可熟视无睹。

虽然现如今,本太子不会出兵北伐,但也得想办法阻拦他们继续这般肆无忌惮的扩张,你们且说说你们的想法?”

听得罗成之言,长孙无忌等人陷入思索中。

其实房玄龄早就考虑到这个问题,甚至在答卷之中写得清清楚楚,这就是大唐顶尖人才的水平,有些东西看得清清楚楚。

当罗成说起这个,房玄龄思索之后说道:

“启禀殿下,这李唐确实不容小觑,他们北上苟且偷生,但他们身处这般窘境,绝不会坐以待毙,善罢甘休,必定想要南下归来。

可以说,我大夏和这李唐少不了一场大战,若要遏制李唐发展的话,卑职倒是有些想法,虽然不能大夏出兵,却可借助其他力量。”

听着房玄龄侃侃而谈,罗成顿时来了兴趣,他不断点了点头,说道:

“不错,那你仔细说说,应当如何应对?”

房玄龄没有藏着掖着,便是将自己的想法告知:

“卑职曾经听闻,齐王殿下曾经率军俘虏过吐谷浑大王慕容伏允,但最终将此人放回去了,并且重新扶持此人登上王位。

由此可见,我大夏应当已经部分掌控了吐谷浑,这慕容伏允知道了我大夏精锐强悍之处,必定不敢熟视无睹。

是以,想要遏制李唐发展,可以从吐谷浑这里入手,让吐谷浑之众为主,再聚集其他西域势力,兵马一并夹击李唐。

虽然以他们的实力,想要击败李唐万般艰难,但是只要能够延缓李唐扩张的速度,便算是达到了我等想要的效果。”

等房玄龄说完,罗成面露恍然之色。

不得不承认,房玄龄的分析很有道理,和吐谷浑是可以利用的存在。

而且,因为李唐肆意扩张,他的名声并不好,周边诸国畏之如虎,也就是打不过,否则他们早就对李唐动手了。

而现在,如果罗成让人鼓动慕容伏允带领吐谷浑为核心,再劝导西域诸国一起反抗李唐,倒是有了和李唐一战的实力。

到时候,也没必要和李唐硬碰硬,只要和他们拖延时间就足够了。

对于西域诸国来说,他们面对李唐,完全没有反抗之力,一个不好,恐怕他们就要覆灭,他们当然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结果。

唇亡齿寒之前,他们应当能够明白利害关系。

罗成顿时点了点头,随即说道:

“玄龄说的没错,现在诸国难以阻挡李唐扩张,正是因为李唐做事循序渐进,他们没有急着进攻实力强大的国家。

那些弱国没有主心骨,实力也太过弱小,根本挡不住李唐的攻势,只能被吞并,但如果有大国站出来,情况必定完全不同。”

这就是罗成的想法。

而长孙无忌和杜如晦,他们也表示赞同,在这件事上,他们很难有更好的办法,除非罗成愿意出兵,直接覆灭李唐。

不过现在李唐在北漠稳住局势,哪怕大夏出兵,想要短时间将之覆灭,也没有那么简单。

罗成点了点头,沉声道:

“那此事就这么办,本太子会派人安排,让慕容伏允付诸行动。”

三人拱手称是。

而后,罗成又将此事告知罗艺和姜松,二人也是赞同,才算是完全确定下来。

再接下来,就是让人前往吐谷浑。

有了上一次的教训,这慕容伏允应该已经明白,无论吐谷浑的实力如何,在大夏面前都不值一提,他们现在只是夹缝求生罢了。

上一次姜松能够轻而易举将他俘虏,下一次一样可以,吐谷浑根本不是大夏对手,其中差距简直是天壤之别。

相信慕容伏允能够做出明智选择。

——

当大夏使者到来。

慕容伏允还在醉生梦死,他现在已经完全放飞自我了,毕竟上一次被打击得太惨了,根本没心思去考虑其他的东西。

他信誓旦旦想要进攻大夏,欲要开疆扩土,然后毫无意外的大败,近乎全军覆没,连他自己都成为了俘虏。

如果这样死了也就一了百了。

偏偏慕容伏允就是没有死。

首节 上一节 373/4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让你当昏君,你一统六大国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