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什么弃婴?那是老朱家皇孙!

大明:什么弃婴?那是老朱家皇孙! 第22节

朱雄瑛摇摇头:“每个人都有喜欢的东西,但是每个人喜欢的东西也都不一样,你喜欢蛐蛐儿,我喜欢读书,喜欢的不同罢了。”

徐景瀚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我可能真不是读书那块料子吧,每次看到书,听夫子讲什么“之乎者也”“者也之乎”的我就想睡觉,但是我不明白大父为什么偏偏就是要我读书!”

朱雄瑛失笑,这个徐景瀚小时候明明是不敢大声说话的软糯性子,现在倒是越发长得像是虎头虎脑的熊孩子了。

和朱雄瑛成熟的灵魂不一样,徐景瀚是个真真切切,如假包换的三岁孩子。

这个年纪的孩子性子闹腾点,活泼贪玩些却是十分正常,只是苦恼了徐达三天两头都要大发雷霆一次。

于是有了徐景瀚的衬托,朱雄瑛又不费吹灰之力地吸引了一大波粉丝。

“大父也是希望你以后能够成才,不会被别人欺负,你应该要理解大父还有老师的良苦用心。”朱雄瑛用十分不符合年龄特征的语气对徐景瀚语重心长地说道。

“嗯……我知道夫子很喜欢你,但是肯定不喜欢我……因为我不会念书,不是乖孩子……”徐景瀚似乎有点伤心的样子。

朱雄瑛一看小家伙还来真的了,一时间有点慌乱不知道怎么安慰。

照理说自己也还是个孩子啊!

可是自己本着人道主义的理念,可不能坐视不理。

“不会的,只要你乖,大父和老师都会喜欢你的。”朱雄瑛安慰他说。

徐景瀚“哦”了一声,好像没什么感觉。

小孩子的情绪就是来的快去的也快,上一秒还一副悲伤的样子,下一秒又什么事都没发生过的样子了。

朱雄瑛拒绝了徐景瀚玩蛐蛐儿的邀约,继续看书。

这时,李善长走了进来。

“老师。”朱雄瑛站起身来,行了一个书生礼。

李善长欣慰地颔首,看朱雄瑛的眼神全是柔和慈爱。

这个孩子跟着自己念书也才两月,规矩礼仪已经学得很好了。

即使没有外人在场,对待自己也是毕恭毕敬的。李善长向来最看重君子之道,讲究克己复礼,要求朱雄瑛能够以君子的要求来要求自己,没想到这个孩子做的已经超乎意料的好了。

“嗯……怀瑛啊,最近读什么书呢?”李善长望旁边的石桌上看了一眼。

朱雄瑛道:“学生正在看《朱子家训》,学生不才,也不知道是不是能够理解其中深意了,老师可以考考学生。”

李善长点头:“好,那为师就来好好考考你。”

朱雄瑛点头,微微一笑,信心满满。

“老夫问你,这《朱子家训》中有言:‘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你可知道是何意啊?”

这不就是相当与语文考试考的古文翻译吗?虽然这古代当然不会给你文章翻译,但是朱雄瑛可是学过不少文言文的,怎么能难倒了他!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可以使用自身的势力来压迫凌辱逼迫孤寡弱势之人,不要因为贪图一时的口腹之欲而随便任意的杀害生禽。”

李善长听到回答后满意地点点头,顿了顿,又问:‘君子要求能够”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你可知道又是何意啊?”

朱雄瑛对答如流:“一个真正的君子能够做到当听说得知了他人有喜庆之事,能真诚祝福,不可有妒忌之心,他人有了祸事,要心有怜悯,不可幸灾乐祸。”

“哈哈哈。”李善长笑了笑,十分满意,“真是为夫的好学生啊,不错,老夫甚是欣慰啊。”

朱雄瑛内心虽然十分开心,着装逼的感觉确实是很爽,但是表面上还是要这一个谦逊的人。

“那你现在觉得世人读书是为了什么呀?”李善长再问他。

刚才朱雄瑛和徐景瀚地对话,他在门外都听到了,现在很想考一考这个孩子。

“学生还是与从前的回答一样,正如《朱子家训》中也曾有言,‘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朱雄瑛有一次给了一个满分答案。

李善长笑得连连摇头,心里更加喜爱。

第34章 师生情谊

“是啊,不为身家。”李善长有些感慨。

朱雄瑛这个孩子实在是超乎他的意料了,他实在没想到这个孩子居然思想远远超乎三岁孩子的思想高度。

朱雄瑛看出李善长今日似乎有些反常。

李善长作为太子少师,声望极高,受人尊敬,可是正应了那句话“高处不胜寒”吧,这个花甲老人似乎也有些不能与外人言的苦痛吧。

“老师似乎有些不快?可以说出来让学生为您分忧吗?”朱雄瑛将小脸凑近了些。

李善长笑了笑,道:“好了,今日先不读书了,老夫带你去湖边钓鱼如何?”

“好。”朱雄瑛立即爽朗答应了。

一个时辰之后,李善长带着朱雄瑛来到了京城郊外的一处河岸。

河面波光粼粼,阳光洒在河面上像是撒了一些一粒粒的碎银子。

李善长拿来钓鱼竿,坐在岸上,神色有些倦怠。

朱雄瑛就乖乖地蹲在旁边,撑着小脸看着河里的小鱼。

忽的凑近,一听见动静就立即跑远了。

那些小鱼看着生机勃勃的,很有活力,朱雄瑛看得有些愣神。

“怀瑛啊,你看着鱼儿有什么感觉?”李善长突然开口问道。

朱雄瑛没明白李善长话里的意思:“老师是什么意思?”

李善长长叹一声:“你看这些鱼儿生命才刚刚开始,以后的路看起来还长,可是老夫想着这鱼儿也不能总是这么快活,时时都要担心沦落成让人盘中之食,想来也是可悲啊……”

说到这里,朱雄瑛总算明白李善长这话里的意思了。

看来是在感慨人生啊。

人到暮年,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看过了很多的事情,现在想必是在回忆感伤自己的过往了。

朱雄瑛从别人嘴中也多少知道了李善长的过往事情。

想起来其实也很合情合理,这李善长风光了半生,直到老年忽遭磨难,地位一落千丈,本来高高在上的太傅,现在只是平庸老翁。

“老夫前些日子有位老友,感染了急病,三日前辞世了。”李善长眼中有些悲伤,“本来那老友一世为官,风风光光受人敬仰来大半生,没想到了这入葬之时,却是门可罗雀,未免凄凉了……”

唉,不就是感觉时过境迁了吗?

朱雄瑛对于这些还是有些感触的,这人生就是如此,谁能够风光一时呢。

谁死了不是一坡黄土?两腿一伸,谁还能记得这些?

“老师的这位老友兴许也是无悔于此生的吧。”朱雄瑛回复到。

“哦?”李善长疑惑,“怀瑛怎么看的?”

“范希文先生不是曾经说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吗?人的一生只要为了自己的信仰明明白白的活过,死了又如何呢?”

人为什么活着呢?这个答案当然不唯一,每个人心里的标准也不一样。但是只要自己觉得活的够滋味了,等走的时候觉得没有遗憾就可以了,何必在乎这些虚名呢?

朱雄瑛感觉自己灵魂突然得到了升华似的,想不到自己一个三岁的孩子居然就要早早的思考人生的意义了?

果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熏陶的好青年啊!

李善长听到朱雄瑛的回到先是愣了愣,随后往后一仰头,大笑几声。

“哈哈哈哈,怀瑛啊,老夫活了这几十年,居然还没你这三岁孩子活的明白。”

李善长看着远处青山:“是啊,范仲淹先贤不是还说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吗?老夫怎么还不明白呢,何必在乎这些虚名呢?活的自在才是要紧啊!还是怀瑛开导了老夫。”

朱雄瑛笑得可爱极了:“没事的,以后等怀瑛长大了会好好照顾老师的。”

“好!怀瑛是好孩子。”李善长笑得满脸都是褶子。

朱雄瑛这个孩子是可信之人,可造之材,将来必定也会是经天纬地的旷世奇才,他李善长一生忙碌,现在总算才活明白了。

不管以后事实如何,自己绝对都会尽毕生之力好好辅佐朱雄瑛。

经此一事,李善长对于朱雄瑛的感情又深厚了不少,对于朱雄瑛的衷心也达到了极深。

三日后,朱元璋召李善长进宫,询问朱雄瑛的学习情况。

朱元璋坐在高椅上,神色如常,虽然对于朱雄瑛的情况很是关心,但是面上还是要维护好天子的威严。

“太傅啊,魏国公府的那两个孩子学得如何啊?”朱元璋喝了一口热茶,开口问道。

朱元璋这哪里是关心两个孩子啊,徐达那个亲孙子怎么样,朱元璋才没兴趣过问,真正关心的就只是朱雄瑛罢了,徐家的那孙子终究不过是陪衬而已。

李善长面上不显,依旧是一副仙风道骨的镇定模样:“回禀陛下,孩子们都很聪明,特别是那徐怀瑛,这孩子天赋极高,常常能一点就通,且能够举一反三,而且小小年纪就十分知礼懂事,臣以为确实是个可造之材。”

李善长心里也很得意:“臣几十年来也教过不少学生,怀瑛这孩子无论是天资还是勤奋都是上上乘。”

朱元璋点头,心里也忍不住跟着高兴,自己的眼光从来不会错,而且也不看看是谁的血脉。

朱雄瑛是自己看中的人,自然不会是一般的石头,必定是块不可多得的璞玉。

“是啊,朕也是看中了那孩子的天赋,才请求太傅帮朕去教导那孩子,多多麻烦太傅了。”朱元璋正色道。

李善长轻笑一声:“臣还要多谢陛下给我找了一个这样的好学生呢。”

“哈哈,太傅谦虚了。”

朱元璋又喝了一口茶,嘴角的笑意怎么也掩不住,心里真是太得意了。

这个朱雄瑛果真不愧是自己的亲孙儿,一脉相承,血缘至亲果真不错啊。

朱元璋又和李善长随意聊了一些。

李善长对于朱雄瑛一直赞不绝口,朱元璋听的是心花怒放。

随着这徐家的恩宠越来越盛,这朝中也难免有些人会开始议论,一传十十传百的,消息传播的很快。

第35章 蓝玉来了

蓝玉生于安徽定,朱元璋征战之时,跟随朱元璋,是开国名将之一。

蓝玉此人有胆有谋,勇敢善战,年轻时屡立战功。

且为开平王常遇春的妻弟、太子朱标的岳父,太子妃舅父。

蓝玉是朱标的忠实拥护者,极力维护太子朱标的储君地位。

那时朱标长子朱雄瑛失踪之时,自己也曾出力相助,可是历经多时,仍旧没有找到半点皇太孙的踪影。

而此后,太子朱标一系开始没落,此事谁也不曾料到,心中唏嘘。

首节 上一节 22/1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我,绝世剑神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