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什么弃婴?那是老朱家皇孙!

大明:什么弃婴?那是老朱家皇孙! 第76节

看朱雄瑛转过头看到,徐知容又加上一句:“大父也会,重慈和景瀚哥哥也会……”

朱雄瑛笑了笑:“好啦,只是随便说说而已,当真做甚?”

徐知容稍微松了口气。

回到皇宫,朱元璋头上笼罩了一片乌云似的,就差把龙颜不悦四个大字写在脸上了。

朱立德规规矩矩地把茶倒好后就在一边候着,听朱元璋鼻子里喘着粗气。

“真是奇了怪了,这孩子也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错了!”朱元璋自言自语道。

但是没人敢回答他的话。

兴许是觉得一个人讲话尴尬,瞪了一眼旁边的朱立德。

朱立德相当察言观色,不用猜也知道朱元璋说的是谁,朱元璋出宫还能见谁,无非是魏国公府里的少爷。

“陛下息怒,徐公子年轻气盛,难免会说错话,做错事,陛下不要放在心上才是。”朱立德低着头笑说道。

“哼,朕看是对他太过于纵容了!”朱元璋还是觉得没消气。

正巧这个时候,底下的宫人禀报朱允炆求见。

朱元璋挥手召他进来。

朱允炆端着一碗面进来:“孙儿拜见皇爷爷!”

“起来吧。”朱元璋不咸不淡地说道,“有何事?”

朱允炆笑了笑,毕恭毕敬道:“孙儿今日特地去御膳房给皇爷爷做了碗面过来……”

“哼!”

话还没说完,朱元璋就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

“君子远离庖厨的道理你不懂吗?不好好的跟着大学士进学,整天跑当御膳房里瞎忙活,像什么样子?”朱元璋气得太阳穴突突突地直跳。

“皇爷爷……孙儿只是看皇爷爷进来一直为国事操劳,但是孙儿也没有办法为皇爷爷分忧,只能做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朱允炆断断续续地说道,心里慌的不行。

“你好歹是朕的孙子,将来也是要安定一方的,朕从小花了那么多心思培养你,是让你去厨房里瞎忙活的吗!”朱元璋指着朱允炆的脸,“上次的事情真就把你逼问死过一个月,现在看来依旧是半点长进都没有!”

朱允炆这个孩子,未免也太不让人省心了,三天两头的就做些让人头疼的事情,学问上不见半点长进,反倒把心思放在这些无关紧要鸡毛蒜皮的小事上!

本来心里就还有气,还没熄灭下去,就又被朱允炆给点燃了。

朱允炆心里大叫冤枉,他刚刚也是听了自家娘亲的意见,特地跑去御膳房忙活了大半个时辰,煮了面想到朱元璋面前好好表现表现,展示一下孝心,结果没想到撤回又撞到枪口上,好的,无端又挨了朱元璋的训。

果然,朱元璋是不喜欢他,所以他朱允炆无论做什么样的事情都讨不了朱元璋的欢心。

朱允炆心里越想越悲凉,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如何做才能讨朱元璋欢心……

朱元璋发完了火,看着还端着面站着的朱允炆,小孙子双手已经开始有些发抖了。

朱立德似乎有些看不下去,小声在朱元璋耳朵旁边说了一句:“陛下,二殿下也是一片孝心啊……”

朱允炆默默地吸了一下鼻子。

朱元璋脾气渐渐消下去了,开始反思自己。

说到底其实也不是朱允炆这孩子的错,一片孝心能有什么错?不过就是因为跟朱雄瑛那孩子的一点口角,自己就回到宫里那无辜的孙子撒气,这算是什么事!

朱元璋心里暗骂自己糊涂,怎么还把脾气发到自家孙子身上去,朱允炆这孩子不过就是来表表孝心,自己怎么还殃及池鱼了,属实不该啊!

真是年纪越大越糊涂,居然无缘无故的这般训斥无辜的孩子,朱允炆确实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情,就无端被自己骂了个狗血喷头,算是自己的过失。

“行了,起来吧。”朱元璋捏了一下酸胀的太阳穴。

朱立德走过去接过朱允炆手里的盘子,看着色香味俱全的面,看了朱元璋一眼。

朱元璋长舒一口气,稍微缓和一下语气:“炆儿啊……刚才是朕说的过火了些,你别放在心上。”

朱允炆端端正正地行了一礼:“皇爷爷教训的是,孙儿心中并无无怨言。”

朱元璋心中稍微觉得安慰了一些,好歹朱允炆这孩子孝顺。

也许是心里觉得愧疚,想要弥补一下,朱元璋又开口说道:“炆儿啊,皇爷爷之前也一直没教过你这朝廷上的事情如何处理,现在想来你年纪渐长,也该慢慢学习了,皇爷爷今后会慢慢教你的。”

朱允炆惊讶不已,没想到朱元璋突然就转变了态度,自己这算是“因祸得福”?

“孙儿拜谢皇爷爷。”

朱元璋颔首:“那皇爷爷就先来考考你吧,最近这朝廷开支过大,国库空虚,你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丰盈国库。”

朱允炆抿唇,他确实没想到朱元璋突来就拿国家大事来试探自己的本事,事先完全没有准备,这叫自己怎么回答是好。

虽然一时答不上来也是十分正常,毕竟这件事情困扰了整个朝廷文武百官包括朱元璋自己也有好几年了,朱允炆不涉朝堂,又是个孩子,答不上来确实是人之常情,但是朱元璋心里还是有点淡淡的失望。

“不急,回去慢慢想想,改日再与皇爷爷说说你的想法吧。”

“是,孙儿告退。”朱允炆慢慢退下。

第129章 第二次相见

虽然不明白朱元璋突然转变态度的原因,但是这事对于朱允炆来说确实是好事一桩,于是便兴冲冲地跑去告诉黄子澄了。

黄子澄听后也十分开心,朱元璋这个态度不是就意味着朱允炆开始着手朝堂上的事情,不就是说明朱允炆已经被朱元璋考虑进继承人的范畴中去了?可当然是天大的喜事!

“陛下此举是其中殿下。殿下可好好好把握机会!”黄子澄激动地说道。

朱允炆点头:“那是当然!”

“皇爷爷教我回来想想办法有什么法子能够解决国库空虚一事,依老师看,可有什么妥当的法子?”朱允炆问。

黄子澄这人向来自视甚高,之前给陛下上奏疏一事原本也是自己想出来的法子,但是没想到被朱元璋大骂一通,他却觉得是朱允炆太过愚笨,才没讨到朱元璋欢心,并不觉得是自己的过失。

所以朱允炆还是各事都来请教他的时候,黄子澄心中那叫一个得意。

“这事情说来也简单的很啊。”黄子澄眯了眯眼,“寻常百姓家中要是少了什么东西,都会到集市上添置,这朝廷也是一样的道理,国库空虚,那自然是需要在多一些银子的。”

朱允炆抿了抿嘴,好像明白黄子澄说的:“老师的意思是可以下令多制作一些银票来充盈国库?”

朱允炆还是难得这么快就开窍的。黄子澄满意地点点头:“不错。”

“此法看来确实是个法子,就是不知道是不是可行之策呢?”朱允炆不自觉地摸了一下右边的脸颊,回忆起朱元璋前几次训斥自己样子,这次他可不愿意再去讨骂了,需得三思而后行!

黄子澄看了一眼不知道在想什么的朱允炆,也不知道这小子是害怕还是不愿意去,毕竟也是被朱元璋骂过几次的人了,但是不都是自己不争气,又能怪得了谁?

“殿下若是行不过臣,大可以再去想想别的法子。”黄子澄喝了一口凉茶,不满地蹙了蹙眉,这些宫里的太监宫女未免也太没有眼力见了,怎的还不换上热茶来。

朱允炆没敢再多说,自己也想不出什么办法了,眼下黄子澄给自己出了主意,哪有不听的道理。

可怜的朱允炆还以为教导他的大学士真有什么真知灼见,敬仰的不得了,殊不知不过是仗着自己有点学识就显摆的酸儒罢了,至少门外的刘三吾是这么想的。

什么良策,简直就是狗屁!印刷生产银票岂是儿戏!泱泱大国哪里能够跟三五口之家相提并论?要是把平明老百姓解决家长里短的那一套搬到朝堂上来用,那国家衰糜只在一朝之间,谈何功业?真是可笑!

刘三吾现在算是明白朱元璋三天两头就要头疼的原因了,朝堂之上尽是这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草包,国家大事根本谈不上出谋划策,只会在其中瞎掺和,死守自己那点银两宅院,生怕被人抢了去,什么百姓安危,江山社稷还要排在其后,真是可悲!

也不知道他那日在湖滨遇到的那小郎君,对此又有何看法呢?

刘三吾不知道自己为何又突然想到那小郎君,只是心里觉得那小郎君满腹经纶,博古通今,想必也是治世之能才,真正立于世的君子,不论身处何方,都会心系天下,这是刘三吾潜意识里的认知。

算了,既然真想知道,何不如就出宫去,看到底有没有这缘分再遇到那小郎君,说上两句,也算是解了自己这几日以来的“相思”之苦。

另一边,魏国公府。

虽然上次和朱元璋闹得不欢而散,但是也没阻止朱雄瑛来商铺地打算,依旧不慌不忙地筹划着经商事宜。

今日,朱雄瑛打算带着徐知容出府去采一些天然香料。

“可收拾好了?”朱雄瑛看徐知容从房里走了出来。

女孩子嘛,出门前总是要打扮打扮的,朱雄瑛也有这个耐心等等。但没想到徐知容一打扮就是近一个时辰。

“好了……”徐知容可算是从房里出来了。

朱雄瑛只是一眼,就呆住了,只见徐知容身穿一身月牙凤尾罗裙浅粉立领中衣,婀娜袅娜。

除此之外,还将头上的青丝是将发股集结,盘叠如螺,置于头顶上,其上饰以一直纯白玉兰花簪子,外加额前两缕垂发,显得整个人清新秀雅、温婉大方;看向他时脸上漾起一丝美人笑、头上的青丝在风中摆弄、纤纤玉手轻轻往上一挽、貌似柔情仙女般、浅笑道:“好了……”

朱雄瑛不禁感慨:“平日里,我家蓉儿妹妹已经是超凡脱俗,丰姿冶丽,今日更是芙蓉出水,天仙下凡呢!”

徐知容笑了笑:“哥哥莫要取笑人家!”

朱雄瑛点头,十分没有诚意道:“好好好,那徐姑娘可要走了?”

徐知容瞪了他一眼,提起裙摆就朝前走了。

两人出了门。

“接下来要到何处去呢?”

朱雄瑛想了想,笑道:“就去我们上回去的那湖边吧。”

“好。”徐知容温和笑道。

两人来到湖边,朱雄瑛却不曾想看到了“故人”。

刘三吾早就等在那处,见朱雄瑛款款而来,拱手道:“老夫与小郎君还真是有缘呢。”

朱雄瑛轻笑了一声:“是啊,甚是有缘。”

徐知容看朱雄瑛跟那老者好像相熟的样子,也不好打扰二人,便对朱雄瑛道:“我去别处看看。”

朱雄瑛点头:“好,记得当心些。”

“嗯。”徐知容提着花篮去了远处。

刘三吾看着徐知容的背影,用眼神询问朱雄瑛。

朱雄瑛笑了笑:“正是我家小妹。”

“嗯,小郎君兄妹二人模样倒是都十分出挑。”

“老人家夸奖了。”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刘三吾就进入正题了。

“今日老夫到这湖边本就想碰碰运气,看能否再遇到小郎君的,没想到还真就让老夫给遇到了。”

“老人家似乎心中有烦忧?”朱雄瑛含蓄道。

第130章 国家大事

“没想到小郎君还会面相呢?”刘三吾调侃道。

首节 上一节 76/1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我,绝世剑神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