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开局继承三个系统

三国:开局继承三个系统 第105节

就说重骑兵科技,也已经研究完成,只要他愿意,可以把孙策麾下一千骑兵给替换成重骑兵。

打仗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如果能用一万人的损失,让孙策成为真正优秀的将领,这点损失他觉得值得。

唯一担心的,就是战败的同时,孙策死在战阵之中,这就让他头痛了。

果然,还是给他配一个人才行。

孙毕乱馐断氲阶婷,随即摇了摇头,祖茂的性格也是拼命起来不要命的类型。

最合适的人选,应该是徐琨才是。

毕竟徐琨从孙坚时代,就已经追随他,算是元老。

更别说其女还是孙权的发妻,算孙策亲家。

傍晚,uu看书伤亡清点完毕。

孙闭獗呶迩人,受伤数百,残疾的没有,死亡数十人。

乱战之中,就算占据绝对优势,也难免会有伤亡。

说到底,孙钡摹天国护甲’威力还是太低了。

孙策那边更不好,同样是五千人,骑兵还剩一千五百人上下完好,步卒方面伤亡数百人。

击败敌军两万五千余,阵斩数千,俘虏数千,剩下数千人溃散,来不及收拢,也不知道雷薄那边能收拢多少,大概一两千顶天了。

初步统计结果就这样,若能再有一天时间,数据能更准确。

“不过若是把在寿春那边的战争算进去,两场大战,可以说是大胜。”张就结果汇报,他的身份的行军主簿。

要说地位,仅次于郭嘉和刘晔。

陈端也有随军,只是长史。

到底是孙策派的,多少有种若即若离的感觉,孙币蚕牍,要不要派他到孙策麾下算了。

既然是孙策派的,那么就在孙策麾下好好帮忙。

省得在自己麾下心猿意马的,这就太无聊了。

“伯符,你现在是什么军衔来着?”孙笨聪蛩锊摺

“扣除庐江都尉之外,我还有什么军衔?”孙策想了想。

“破虏将军,怎么样?”孙毙Φ溃“昔日伯父当过破虏将军,我也当过,现在归你!”

“如此甚好!”孙策立刻兴奋的说道。

===第119章 投降吧===

第二天清晨,孙暠早早起来练武。战争期间,不适合激烈的锻炼,不过也要维持一下。

习惯这玩意,三天不维持,就会丢掉。

偏偏要养成起来,至少要十天以上。

结果发现孙策已经开始练习,看情况比他早到一些,毕竟还没出汗。

“怎么那么勤快?”孙暠笑着上前。

“听说兄长每日闻鸡起舞,策也想学学。”孙策继续锻炼。

“人和人的体质是不能一概而论的,就如同我每日只需要睡两个时辰,就能精力充沛。但一般人没有至少三个时辰的睡眠,会没有精神,这样锻炼起来反而效果不好。”孙暠提醒道。

“兄长,你这也太让人羡慕了!”孙策实名羡慕,难怪孙暠成长那么快。

“有什么好羡慕的,到头来还是坐在衙门批阅文书的命。类似这样的亲征,我还能出来多少次?就说这次,出来的时间超过十天,回去之后,你想象一下我的桌案上得有多少文书?”孙暠摇头。

孙策也是实际体验过几天太守工作的,太守都这样,孙暠这个州刺史,几天不工作累积下来的文书,孙策想想都觉得头皮发麻。

“到了我这个身份,武将的定位已经模糊了。地盘越大,我能上战场的机会也越少。我离开的时间越长,任何问题都会迅速扩大,甚至会导致几万几十万人的流离失所。”孙暠摇了摇头。

孙策也就默默的听着,他以前大概会问,为什么不把事情丢给

毕竟招揽他们,本来就是为了做这种事情的。

只是上次见到孙暠的时候,他已经为自己分析过。

如果毫无节制的信任己的家族。

国家是皇帝的,却不是他们的。

可问题是谁没有家族,族人越来越多,开销越来越大,可土地资源只有那么一点。

若是放任不管,时间长了,那么他们会逐渐蚕食属于皇室的这一份。

甚至会做出许多伤天害理的事情,然后让皇室背锅。

当时提出‘天人感应’这玩意,就是为了方便让皇帝背锅的。

反正有什么天灾**,那是皇帝出了问题,皇帝没出问题就是皇帝身边出了奸臣。

要么让皇帝背锅,不断放款对世家豪族的限制,要么就是打压那些敌对的臣子,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找借口清君侧行霍光之事,最后一步还是行王莽之事。

这玩意对他来说太复杂,还是考虑一下打仗的事情轻松。

孙暠也不废话,开始今天份的锻炼。

最后孙策发现孙暠的武艺有精进一些,拉着他切磋一番。

“什么情况?我快要打不过你了!”孙策有些不敢置信。

“这是步战,步战长枪对大刀,你不找虐么?”孙暠调侃道。

要说力气和反应还是孙策厉害,问题武器的差异,决定了切磋的结果。

月棍年刀一辈子枪,这刀法的经验提升当然比长枪要快,这很正常。

孙策自己选择的长枪,那自然含泪都要继续练下去。

“要不骑战来一场?”孙策提议。

“时间差不多了!伯符,我们此刻的在军中。”孙暠摇了摇头,顺便朝着一个方向指了过去。

孙策回头一看,好家伙,不知不觉周围围了一圈的人。

大多都是武将,行军文官也有不少,都在看这边的热闹。

这种环境,显然也不合适继续切磋下去。

事情就此告一段落,不过孙策一派的武将,在见识孙暠的‘实力’后,对他也改观不少。

武将往往都敬佩强者,当初投效孙策也有那么一层想法在。

比起坐在后方的孙暠,在军中的孙策显然更有魅力。

现在才发现,论武艺孙暠并不差,只是身份问题不得不留在宛陵而已。

有些惋惜的同时,对孙暠也有所改观,觉得这主公有点意思。

主要是个真正的武者,立场上就算不会优待他们,也不会偏心那些文士。

孙暠没注意到这些,他和孙策切磋也并非有意为之。

只能说本来就互相竞争的两人,日常切磋一番看看自己进步到什么程度,与对方差距多少,很正常的行为。

由此带来的好处,那也只是意外之喜。

有或没有,对孙暠意义不大。

清晨之后,士卒集结完毕,孙策过去和鲁肃汇合。

孙暠则挥军北上,过去与袁术决战。

“伯符,我不太明白。主公有如此多精兵悍将,为何非要等到今年才挥军北上?”孙策那边,周瑜凑了过来询问。

比如说,去年袁术还没有刺杀刘宠,没有接管他麾下的士卒。

那个时候攻打过去,不是更轻松?

“这个……我就不清楚了,大概去年事情比较多,就一直没有能北上?”孙策想了想,“说起来,去年吴会乱,少不得也要讨伐和安抚一番,大概是因为这个耽搁了。”

那件事情,虽然是孙暠一手策划,不过这玩意不适合传出去,是以孙策都不知道内情。

当时他知道此事,甚至打算带兵南下帮忙讨伐,只是孙暠表示没必要,让他守好庐江。

周瑜的家族在庐江,不过只是从蛛丝马迹,大概能推断出吴会之乱的大概。

不如说,这种甩锅的手段太熟悉了,在漫长的历史里面,有不少世家豪族都用过。

孙策那么一说,他心里就想到一个词‘攘外必先安内’。

只是这样一来,岂非表示对于孙暠来说,地方的世家豪族,比外敌还要危险?

“哈哈,管他呢?”孙策见周瑜沉思,出面开导,“反正休息一年,士卒操练也更加精锐。若非如此,哪有那么容易打赢?”

别看陈武凌操等人投靠,都带着几百人过来,分摊到军队里面,战斗力反而有所下降。

经过一年的操练,这才有军人的样子。

“也是……”周瑜也不好说些什么,只是暗暗记住此事。

半天之后,孙策部与鲁肃部汇合,然后徐绲出列,表示收到军令,以后到孙策麾下听用。

相对的,陈武要调入鲁肃麾下。

“临阵换将不调好吧?”孙策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个调动。

“哈哈,这次我们是一起行动,战后再调换便是。”鲁肃出面,他的外表看着就忠厚老实。

实际也的确忠厚老实,只是并不傻,也不天真而已。

孙策闻言点了点头,发现鲁肃此人还不错,可以深交。

不如说,只要别人不和他耍小心思,他就不介意和对方进一步交流。

若只是单纯交际,都要各种勾心斗角,那累不累啊?

与此同时,孙暠这边,自然也来到寿春城下。

单纯以行军速度,没有谁比得过他。

刘晔开始安排攻城队伍,准备攻城器械。

程普也开始安排士卒准备沙袋,做好填河的准备。

城墙之上,袁术咬牙切齿的看着对方,他认出来,这次过来的是孙暠本部。

首节 上一节 105/3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亮剑杀敌,我是军阀之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