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开局继承三个系统 第312节
祖冲有些疑惑,不过孙暠那么说了,他就带人过去查看,结果发现倒毙的张绣部。
这才明白,孙暠所谓的实感是什么意思。
没有法术加持的情况下,对方也是精锐,运气不好的话,真的可能会全军覆没。
就说两支先登死士,哪怕自己这边更精锐一些,装备更好……若是近距离拼命,胜负难料,也有可能是两败俱伤。
战场之上,就没有所谓的绝对胜算,绝对优势。毕竟任何突发的变故,都有可能会左右一场战争的变化。
只是孙暠的魔法,让这个变故缩小到几乎不会发生的程度。
“不过经此一役,战争也该结束了。”祖冲命人收敛张绣部的尸体,孙暠让他来也有这意思。
当其他将领,包括过来汇合的岑溪看到阵亡的张绣时,原本喜悦的心情,也开始平静下来。
加入孙吴后,伤亡的情况很少,全军覆没的情况更少,没想到到底的遇到了。
大家开始在骄傲和自满中,稍微清醒一些过来。明白只要是上了战场,那么就有阵亡的可能。
比起岑溪这边,鲁肃那边就轻松许多,配合公孙瓒一路高歌猛进的。
袁军的主力都集中在魏郡,北部各郡根本没有抵抗的余地。
俘虏袁绍的第三天,他们已经陆续过来汇合,这意味着,冀州全境,已经完全落入孙暠之手。
在这前一天,盘踞在太行山的张燕,也是主动率军下山,投入孙吴麾下。
与他多年交战,双方打得难解难分的袁绍,居然都撑不过一天,自己拿什么来抵挡?
如果是之前联合,是有袁绍这个共同的敌人,同时张燕也看好孙暠。
可现在投效,却是真的服帖了,主要是不想成为第二个袁绍。
“公孙将军,这应该是我们第一次见面吧?”孙暠看着过来汇合的公孙瓒,主动出面迎接。
“臣对陛下,也是神交已久。”公孙瓒态度很恭顺,并没有因为女儿嫁入宫中,就露出一副外戚长辈的嘴脸。
同时也是怕了,袁绍那么快被灭,多亏自己早早投降,若抵抗下去,下场怕不比袁绍好多少。
“以后右北平以东各郡,由将军镇守,直至将军六十岁为止。当然,若想要换个对手,也可以上奏,朕会安排。”孙暠笑道。
“为何是六十岁?”公孙瓒有些疑惑。
“朕以为,六十岁的时候,将军应该退休回家,享受天伦之乐了。再说,也要给年轻人一些机会,否则他们看不到上升的机会,孙吴的将军会一代不如一代的。”孙暠回道。
“陛下绅士熟虑,臣佩服。”公孙瓒不太愿意,不过也知道是这个道理。
旁边的祖冲,却是找到岑溪,低声说道:“六十岁退役,我们两个没什么,可黄忠黄盖两位将军,怎么办?”
他们两个可已经五十来岁,也就十多年,大概就是要退下来了。
“不是还有十多年吗?不管是封侯还是拜将,都足够了。”岑溪回道,就说黄忠又有了个儿子,比起继续升官进爵,难道不应该把第二代培养起来?否则二代废了,辛苦大半辈子换来的地位,最后都付之东流了!
说起来,陛下都有四个儿子了,自己也要加把劲才行。一个儿子,还是太少了。
且说孙暠这边,与公孙瓒一番谈话之后,大军开始返回幽州。
孙暠也正式宣布,取消鲁肃第三军团长身份,鲁肃继续担任镇东将军,在幽州镇守。
至于麾下部将,会另外安排。
“那我的第二军团,是不是也要这样?”岑溪询问。
“对啊!”孙暠点头,“先去给朕把并州打下来,然后你以后就镇守并州,继续当镇北将军!”
从一开始,三大军团长,扣除都督的职位外,还分别担任镇西,镇北和镇东三将军。
一开始很多人不太了解,为什么明明已经是军团长,还要兼任。
本来军团这东西,就是为了快速推进才诞生的。
既然天下逐渐一统,有着很高独立自主权的军团,也的确没必要继续存在下去。
“遵旨!”岑溪领旨,哪怕并州没什么油水,他也打算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
“收兵回朝!”孙暠一声令下,大军开始南下。
===第366章 天下归心===
孙暠回到宛陵的第二天,就把积压的政务都给解决,一时间尚书台哀鸿遍野。
一边哭,一边埋头干。这政务有陛下在,和没陛下在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别说是尚书台,不了影响考核。
为了能够升迁,都铆足全力去治政。
不少尚未被撤换,原本大汉的官员,都感慨大吴的官难做。
可要放弃,又舍不得。
大吴是出了名的量才适用,尤其建国不久,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这就顶不住了?”孙暠看着尚书那边,皇宫就那么大,尚书台就在‘皇宫’不远处的院子,稍微出来走走,就能看到不少怨念满满的尚书台官员。
话说回来,尚书台本来只是协助三公九卿处理政务,更别说从汉灵帝开始,就加大尚书台的职权。
如今大汉十三州,基本已经归吴,政务也变得越来越多,只靠现在的体制,已经不够用了。
就说孙吴的尚书台,这边的官员人数,是三公九卿衙门的三倍。
有他这个皇帝太能干的因素在内,同时需要处理的政务在增加也是事实。
三省六部制,按照孙暠的意思,这两年应该可以落实。
毕竟自己专门锻炼两三年尚书台,也该能承担更大的责任。
又过了一日,袁绍的几个儿女都被带了过来。不得不说,他的几个女儿长得可以。只是很不巧,生错了家庭。
也没什么内疚不内疚的,自己若是战败,下场比袁绍还要惨。
“袁绍,一家人,总要整整齐齐,对吧?”孙暠亲自见袁绍,此刻的他,心已经死了。
或许在被俘虏之前,他已经想好了最糟糕的情况。可真正落在自己头上,就接受不了这打击。
“不过你们汝南袁氏倒不会灭,毕竟袁耀,袁胤和袁遗都在我这边为官。结果最没出息的弟弟,反而留下血脉……”孙暠摇了摇头,转身离开。
袁绍的目光开始聚焦,心中到底作何想法,孙暠已经不关心了。
“不过真亏你,都改名换姓遁入山中都能找到。”孙暠转身,就去见了吕炽。
“不如说就是遁入山中,才更好找。”吕炽调侃道,“他们应该找个差不多的豪门,然后取而代之,这是最稳妥的。可一群公子跑去山野隐居,这就太明显了。”
“哈哈,可是他们真去城里隐居,不是更容易被你的人发现?除非,他们跑去胡人那边!”孙暠调侃道。
就说杨家,为了能有出头之日,已经有两支跑去鲜卑和南匈奴那边。
为了能够起复,甚至可以说为了报复,显然是已经不择手段。
“袁绍真的那么做的话,那你就能让汝南袁氏三代,甚至九代不能出仕了吧?”吕炽调侃。
“我对这种背叛华夏的奸人没有好感。”孙暠回道,记忆里面有个词叫做‘汉奸’,可问题按照这个时代的说法,孙吴上下都是‘汉奸’,毕竟是反叛大汉起家的。
汉人汉族为什么会成为华夏主体子民的称谓,孙暠是不太明白的,毕竟他没看过太多的记忆。
大概精神力继续涨上去,某天能够知道真相吧?
“华奸?”吕炽却是对这种人,赋予了新的称谓。
“对,以后这种投靠外族,坑害自己民族和国家的家伙,就叫华奸!”孙暠赞成。
“问题真要算,南匈奴和鲜卑等,不也是华夏后裔?”吕炽反问。.
这个问题就涉及到西汉,那个时候就喜欢给这些外族,找个华夏的祖宗。
“这玩意不看血统,而是看传承和意识。”孙暠反驳。
他个人是比较支持唯物论的,可在种族这种事情上,他更支持唯心论。
民族意识应该是来自灵魂深处的认可,而不是单纯看血统的传承。
“也就是说,彻底华夏化的外族,也能是华夏子民?”吕炽大概明白了。
“就说以前吴越,还有楚国子民,本是蛮族,如今不也融入到华夏之中?这也是我最喜欢华夏文明的原因,它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我也认为,若有一天,有一个能一统天下的文明,那应该就是华夏文明。”孙暠说道。
“除了我们,还有别的文明不成?”吕炽有些好奇,主要孙暠说得有些笃定。
“仙人给我的记忆里面,这个世界有四大文明……”孙暠随口说道。
“哈,那以后扩张出去,有机会得去看看!”吕炽真的被吸引进来,没想到华夏范围之外,还有三个古老的文明。
“会有机会的。”孙暠笑道。
航海技术进一步提升,补给线的问题得到解决,甚至路线被开发出来,华夏终究会征服整个世界,同时华夏的军队,百姓和船舶,也终究能到达世界任何一个角落。
“你的野心不小啊!”吕炽感慨,以前隐约就觉得,孙暠对大汉十三州兴致缺缺。
结果现在算是明白了,人家一开始就看不上这小鱼塘,人家的目标在星辰大海。
有野心还不行,得有能力,问题这正是孙暠不缺的。其他皇帝,最多就想到国泰民安,最多抵御外胡。
自从知道江南蛮荒,草原不能耕种,西北太旱,东面是无边无际的大海,皇帝们就已经没有了对外进取的念头。
可孙暠不同,南方蛮荒就开发出来,北面不适合耕种就用来搞养殖,西面干旱就植树造林储备水源,东边大海就不断研究可以远洋航线的船舶。
在他的准则里面,没有不行的概念,只有做不做的问题。
把这个和官员的考核挂钩,不知道让多少官员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躲在被窝里哭晕过去。
也因为这样,更多有志向的年轻官员,过去江南,过去交州,过去边境。
毕竟把这里改造好,那就是政绩,升迁速度比其他地方要快得多。
这也是孙吴最有趣的地方,有能力的官员往边境跑,中原等繁华区域,基本都是给那些本事一般,又或者从边境升迁过来的官员任职的地方。
当然对于后者来说,算是过度,了解一下繁荣区域的情况,看看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方便以后上位知道怎么做。
纵观华夏的历史,什么流行,基本就看皇帝喜欢什么。
皇帝喜欢开疆扩土,改造环境,还把这个当成升迁的指标,那
毕竟能当官的,谁不想上进呢?
“这也是为了我的帝国,蛋糕越做越大,帝国才能维持更久的寿命。”孙暠笑道。
“你没事吧?”吕炽看向孙暠。为什么会那么在意帝国的延续,这感觉好像一直在准备后事。
“理论上,我应该有近百年寿命,甚至更长。问题我打算六十岁左右就退下来,好好享受晚年。趁着还年轻,打算多给子孙做点事情。”孙暠耸了耸肩。
上一篇:抗战:亮剑杀敌,我是军阀之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