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开局继承三个系统

三国:开局继承三个系统 第319节

设内务府和詹事府,前者相当于少府,后者主要服务太子,使其适当接触一定的政务,以及了解帝国的情况。

毕竟是皇子尤其是太子,也不可能随便让他出宫。惦记他的人可不少,一个‘意外’说不定人就没了。

可如果正规出宫,想要看到一些‘真’的东西,就难了。

梳理了一边之后,群臣发现扣除职权有略微的变化,具体工作内容,好像没什么变化。

把衙门整理一下,把分管的事情分摊一下,尤其是尚书台那边,钟繇发现自己清闲不少……

也不知道自己是贱骨头还是怎么的,人清闲了,反而觉得很不适应。

同时自己也不是独掌大权,与他同样为尚书的,有八个之多。

“清闲了啊……”钟繇端起茶杯,在工作的时候喝热茶,那都是三四年前的事了。

以前华夏帝国的地盘小,事务也就那么多,还能清闲。

后来地盘大,事务也跟着多了起来,最终忙得连喝茶都没时间,最多是喝点开水。

要说自己分管的,还是九部里面最忙的户部,毕竟每五年要更新一次户籍统计,同时还要负责民政事务。不过和以前比起来,这真不算什么。

毕竟闲的是尚书,他们可没有因此就闲下来。

左右仆射改为左右侍郎,职责不变,只是分管的工作变少,的确变得轻松许多。

只是丞和尚书郎的工作,就没有明显的变化。

毕竟以前这两个职位就明显扩充,为后续九部制做准备。

以前尚书郎和尚书丞负责什么,现在还负责什么。

眼看尚书郎和左右侍郎闲下来了,心里直想骂娘。

“没想到,老朽会成为工部尚书……”另外一边,由荆州征辟过来的黄承彦,担任工部尚书。

准确的说,他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身份,那就是墨家传人,擅长墨家机关学。

问题这玩意不为时代,尤其是儒家圈子所容,所以只有他家人知道,继承人也只有女儿黄月英。

工部负责全国工程,科学研究事,与墨家机关学相符,只是更专业更系统一些。

去年黄承彦被征辟为帝国科学院院士,今年提拔为工部尚书,科学院是工部下辖机构。

准确的说,墨家机关学不是墨家,世人总喜欢把公输班和墨子放在一块。

不过墨家的学说,传下来剩下的东西已经不多。没有出头之日的知识,除非是真心喜欢的,否则真没什么人去学了。

不过从白身,两年时间成为工部尚书,也意味着这个衙门的确是缺乏人才。

“也罢!”黄承彦端起茶水,“士为知己者死,不过如此。”

仕两年,就能提拔到这个位置上?

黄承彦自然也注意到这点,并没有放在心里。

尚书之位,有能者居之,若他们比自己厉害,退位让贤也没什么不好。

不过还没比就认输,这不是他的风格。

刑部那边才是真的热闹,毕竟担任刑部尚书的满宠,可是著名的酷吏。

没有人知道,他只是个纯粹的法家子弟。

直至现在,还记得陛下提拔自己时所言:“律法若是不公正,那还要来干什么?”

陛下否定春秋决狱的正确性,认为法律首先要公正,才有存在的价值。

可法律本质上是维护统治者的利益,这点是一切的基础。

也就是公正必须要,公平则是相对而言,公开也很重要,要让百姓明白律法是什么,可能会触犯什么律法,才能去遵守,而不是把解释权交给世家豪族,让他们随便乱说。

只是要公开,就意味着刑部要和宣传部进行合作。

怎么合作孙暠不管,否则还要尚书做什么?

“今年预算还算充足……”满宠在自己的笔记上涂涂写写,和其他尚书一样,他这边的工作压力并不高,有充足的时间去考虑问题。

重点是怎么普法,这是陛下提出的概念,只有让民众了解法律,法律才不会被妖魔化,不会被那些儒家随意抨击。

问题如何让百姓,知道法律并不可怕。他们都没文化,普通的文书,他们看都看不懂……

没想到陛下随口一个安排,居然会如此困难。

各部尚书都在适应自己的工作,尤其是当上农部侍郎的孙瑜。他这年龄担任尚书还太早,所以让他在侍郎的职位上历练一阵,主要是这部分的工作,他也清楚。

只是农部没射尚书,左右侍郎互相讨论着解决问题。

孙暠说了,谁更有才能谁上去,孙瑜多少也有些压力。

同时也憋着一口气,希望能够证明自己的才能。

孙家子弟太多有才能的人,尤其以孙策和孙暠最为耀眼。

也给其他孙氏子弟,不小的压力。

“我给你什么职位好些?”此刻的孙暠,却是看向郭嘉。

“继续军师祭酒,锦衣卫同知不行么?”郭嘉不正经地回道,心里清楚,自己的好日子没了!

===第376章 海外作物===

“话说这几年下来,你都没有多学点什么东西?”孙暠有些纠结。

郭嘉算是野路子出身,不过脑子灵活,而且对人心的把控很好。

本来是作为军师,问题孙暠那么聪明,刘晔这个正牌军师都只是摆设,更别说郭嘉了。

最后主要的职位基本就是辅助吕炽,锦衣卫在他们三个的共同努力下,的确是发展壮大起来。

“乱七八糟的东西臣倒是学了不少……”郭嘉想了想。

毕竟没什么特别的喜好,没事的时候也的确会去一下图书馆。

到底不是年轻人,哪里还学得进去那么多。

那么多年下来,本职工作倒是做得越来越好,可要他换个工作,居然不知道换什么才好。

“子扬目前都是兵部尚书,过两年都要去中书省履职,要不你去兵部当侍郎?”孙暠询问。不是看衰郭嘉的能力,就是看好,才不希望他继续当锦衣卫。

毕竟这个职位很惹人眼,主要是世家豪族很讨厌,另外就是升迁空间也不大。

就说吕炽,她这辈子最多也就是锦衣卫指挥使,总不能提拔到中书省吧?

只是郭嘉和贾诩,倒是可以稍微调整一下。有提拔重用的意思,也希望能给年轻人一些机会。

“臣还年轻,迟几年也没什么。当然若陛下需要,臣也没意见。”郭嘉回道。

“那就过五年再调你……”孙暠叹了口气,最怕就是郭嘉这种有能力有打算摆烂的。

郭嘉这边水火不浸,贾诩那边倒是爽快得多。怎么调都可以,随时可以接受任何岗位,随时可以开始学习新的东西,哪怕今年他已经五十三岁。

明明平时都是深居简出,几乎没有交际,三个儿子要么读书,要么习武,也几乎不参加应酬。

甚至娶的,都是小门小户的女子,不和世家豪族攀亲。

可以说,贾诩把‘孤臣’的姿态做到了极致。

于是贾诩当了兵部侍郎,刘晔却是很高兴,毕竟贾诩的能力很强,作为副手绝对可靠。

帝国的官员,开始逐渐适应自己的新职位,当然牵扯到的后续职位变动也很多。

比如说警察寺,这一衙门的建立,意味着全国的贼曹都要单独设置一个衙门。

兵部那边,全国的县尉,都尉也归兵部管。

军籍和粮饷由兵部统计发放,地方出现问题,由县令/太守向县尉/都尉提出申请,后者确认后才开始剿匪。

也就是说,从以前的统属关系,变成合作关系,分化地方官员的权力。

官制改动,最担心的还是百姓,他们很担心这个变动,会给他们带来严重的后果。

很正常的,就说两个衙门的权力互相交叉,于是这边剥削他们一轮,然后另外一个衙门又剥削一轮。

真正要办事的时候,这个衙门推给那个,那个推给这个,根本不给办事。

结果三个月过去,官员们开始适应新的职位和身份,百姓发现和以前没太大的区别。

就算有变动,那也和他们没有什么关系。

这让百姓们不由得松了口气,该干什么就干什么,管他华夏帝国,还是大汉帝国,和他们都没什么关系。

日子该怎么过就怎么过,除非日子过不下去。

全国都在战后重建,当然益州除外,扣除汉中郡外,各郡都很完整。

问题益州地理的特殊性,使得益州与外界的交流非常受限。

孙暠就算是仙家子弟,也没办法移山填海,改变地貌特征。至少就两层魔法塔的魔法,实在没有这个能力。不过魔法的力量是有限的,人的力量是无限的!

这不,工部的第一件任务,就是规划一条官道,可能是十年,可能是二十年,让来往商队,能够顺利进入巴蜀。

就关中前往汉中的几条路,如何扩充,如何开凿,这些都需要开始计划。

黄承彦仔细查看舆图,表示仅仅是勘察,大概就要花费一年的时间,期间会有人牺牲无法避免。

就算这样,孙暠依然同意这个计划。

黄承彦也不废话,立刻着手安排人去益州勘察。

“果然,比起什么远征域外,确实的打通交州和益州的通道才是最重要的。”孙暠感慨。

交州可以通过海运抵达扬州,甚至继续向北,其前往徐州,青州,冀州和幽州。

不过陆路方面,从荆南前往交州依然很麻烦,就算借助水路,也要不断换船。

把几条水路贯通起来,或者把陆路建设起来,就很有必要。

与此同时,以武陵一带的五溪蛮等蛮族,也需要收服。

黄盖为平南将军,专门率军前往荆南镇守,负责蛮族的事情,魏延和孙贲也调了过去。

比起北方的胡人,他们三个对江南的越人和蛮人,显然更加熟悉。

很难得的,官员们也不反对孙暠的这个安排。毕竟江南再蛮荒,开发出来也逐渐能住。

越来越多的消息,从刚开发的那几座下县传回来,也给了天下世家豪族信心。

首节 上一节 319/3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亮剑杀敌,我是军阀之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