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吾弟大秦第一纨绔

吾弟大秦第一纨绔 第428节

  盖聂脸耷拉不下来,但语气也从如一潭死水变成微泛水花。

  “陛下若不罢聂官爵,请践前言。”

  始皇帝看着行玺符令事的坚决,有些明白亲弟当初被逼做官的感受了。

  要见荀子门生确实是始皇帝所说,为的就是拉拢人心,做千金买马骨的事。但现在,始皇帝不想见了。

  他原本以为是自己一个人在保障秦国运转,事事都需他亲为。但自从相邦府理事以来,他发现没有自己也没出什么纰漏。

  最近翻看荀子手抄的嬴成蟜言行事迹,他对其中嬴成蟜说的一句话很是赞同——秦国少了谁都会照常运行,天下没有人是不可替代的。

  “这种小事,交给相邦,两相去做。将他们安排好的官职名称报上来,朕做最后审查。”

  盖聂不为所动,拱手微拜。

  “请陛下践诺。”

  “荀子门生少说也有千数,朕一个个见怎见得过来?”

  “请陛下践诺。”

  始皇帝沉吟片刻。

  “待荀子门生到齐,朕一并见之。”

  [朕说入咸阳见,没说入咸阳马上见。]

  再没有理由劝谏的盖聂抿了一下嘴,浅浅地看了一眼面略有得色的始皇帝,转身离去,飒踏如流星。

  [公子不为王,秦国迟早要完!]

  始皇帝换了个放松姿势,重新躺下,身下是从长安君府搜刮出来的虎皮,熊皮……

  西边暖阳低照,悠然自得的始皇帝又拿起钓竿,提起银针重新甩了一圈再投潭水中。想着从盖聂处听来,吕不韦的愿者上钩言论。

  “早知如此,朕早做周文王。”

  踏~

  踏~

  又有脚步声传来。

  人未到,声先到。

  “章邯拜见陛下。”

  身穿蚀骨骷髅甲胄的章邯俯首扶手,在距离始皇帝十步之外便站定行礼。

  “人已找好了?”

  “是。”

  “朕的安全,日后便在你章邯手中了。”

  哗啦~

  章邯下跪,甲胄轻响。

  压下心中激动的心情,章邯沉声道:

  “唯!”

  始皇帝手持钓竿。

  “原暗卫之权交予影密卫,明掌郎官,暗掌影密卫。章邯,咸阳宫朕可是全权交给你了,别辜负朕的信任。”

  始皇帝略有停顿。

  “朕望你的影密卫能如那竖子所言一般:如蛆附骨,如影随形,如朕亲临。”

  章邯低声沉喝:

  “邯定不辜负陛下期望!”

  始皇帝微微颔首,摆摆手。

  “下去罢,别打扰朕钓鱼。”

  章邯犹豫片刻,轻声道:

  “臣还有事,要禀明陛下。”

  “说。”

  “近日楚妃出入频繁,与好些老臣交往过密。皇后要去雍地看望太后,明日启程。甘上卿三日已举办两次宴饮,与会者皆乃高爵。”

  始皇帝手握钓竿,水面上鱼漂平稳没有明显晃动。

  “由他们去。”

  “唯。”

  荀子屋舍。

  风尘仆仆的毛亨见早已认为离世的老师,安然落座自己眼前,这个壮年男子不由红了眼眶。

  其抹去眼中泪水,从有破洞的衣衫内取出一根木簪,插在头上固定头发,作揖行拜礼。

  “学生毛亨,见过老师。”

  荀子起身,还见礼。

  “请起。”

  从这一日往后,这间屋舍不断有人作揖行拜礼。

  “学生浮丘伯,见过老师。”

  “学生陆贾,见过老师。”

  “学生公孙尼,见过老师。”

  “学生陈嚣,见过老师。”

  “……”

  荀子每次都是标准还见礼,然后柔声道一句请起,半旬内道了三百三十四声请起,道的长安君府人满为患。

  他的这些弟子如今大多名声不显,在这个时代,有法家两位巨擘韩非,李斯珠玉在前,其他学生就如同石子一般,被无限压制。

  但如果纵观整个历史,前来咸阳的这些荀子弟子中,好些却都是大有名气。

  毛亨。

  毛遂自荐这个成语中毛遂的侄儿,秦末汉初学者,赵国邯郸人,古文诗学“毛诗学”的开创者。

  学《诗》于荀子,而其诗学传自于子夏,曾作《毛诗故训传》,简称《毛传》,以授侄子毛苌,世人称其为“大毛公”,称其侄子毛苌为“小毛公”。

  浮丘伯。

  秦汉时期,从旧儒学到新儒学发展历史中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据《景宁县志》记载,及历代县志序文阐述,浮丘伯曾携双鹤隐居于鹤溪。

  精于治《诗》,秦时传授楚元王刘交,申培公、白生、穆生等人。及秦焚书,弟子楚元王等相别去。

  汉高祖刘邦过鲁,召见儒生,浮丘伯携弟子申公等见汉高祖于南宫。吕雉当政,浮丘伯西游长安,楚元王闻之,遣子刘郢客与同学申公、白生、穆生等西至长安,就学于浮丘伯。

  陆贾。

  楚国人,楚汉相争时以幕僚的身份追随汉高祖刘邦,因能言善辩常出使游说各路诸侯,深得刘邦赏识,被誉为“有口辩士”。

  刘邦和文帝时,两次出使南越,说服赵佗臣服汉朝,安定汉初局势。吕后死后,说服陈平,周勃等同力诛吕,拨乱反正,著有《新语》。

  在汉初道家大盛之际,为第一位力倡儒学之人。针对汉初特定的时代和政治需要,以儒家为本,融汇黄老道家及法家思想。

  提出了“行仁义,法先圣,礼法结合,无为而治”,贯彻其师荀子思想,为西汉前期的统治打下思想基础。

  公孙尼。

  著有《公孙尼子》二十八篇,乐理大师,世称公孙尼子。

  陈嚣。

  七十多岁时,因道德信义高尚,可整顿轻薄庸俗的社会风气,而被宗室大臣刘向,黄门侍郎扬雄举荐给孝成皇帝刘骜。刘骜待其如老师一样对待,官至太中大夫。

  最师荀子,门生斐然者难以计数。

  有一门两子家,两相两帝师的美誉。

  两子者:韩非子,公孙尼子。

  两家者:诗家毛亨,思想政治外交家陆贾。

  两相者:秦相李斯,汉相张苍。

  两帝师者:楚元王师浮丘伯,汉孝成帝师陈嚣。

  当贵族们在新楼台纵情声色,等着看始皇帝如何收场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能在青史上留下姓名的有大才者,多少入了咸阳。

  但他们不知道,身为大秦左丞相的李斯却是知道的。

  起初其并不知晓最师荀子就住在长安君府,数次距离其仅一步之遥。但这么多稷下学宫师兄弟入咸阳,李斯怎么会反应不过来。

  但他没有丝毫动作,他装作不知情,每日仍旧只是去相邦府劳作,没有一次进入长安君府。

  谋害师兄韩非的他,不敢见荀卿。

  很早以前,荀卿就托人给他带过话,将李斯逐出门下,不再承认李斯为其弟子。

  这一日,白白胖胖的张苍在李斯休沐之时,找到了李斯家中,笑呵呵满脸和气,略有责备地道:

  “师兄,老师已至,你因何不去?”

  从荀子口中,张苍已知晓韩非生讯,知道当初是韩非主动求死,不是李斯嫉妒其能而谋害其命,知道真相的胖子张苍对李斯心结尽去。

  这次来寻李斯,是他在劝告李斯那日后,第二次踏入了李斯家中,他打算第三次就放在明日。

  面对在稷下学宫就打成一片,三人组中年龄最小的张苍,李斯放下了左丞相的架子,破天荒在人前露出一丝软弱。

  “师弟,斯以何身份去呢?”

  嘴角带上苦笑。

  “老师早已将我逐出师门。”

  “可是老师亲口所言?”

  “是老师托人带言。”

首节 上一节 428/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从嬴政开始:历代皇帝陆续降临

下一篇:亮剑:从土匪到美械王牌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