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吾弟大秦第一纨绔

吾弟大秦第一纨绔 第470节

  但在咸阳宫内,在始皇帝欢好之时记录,守护的他们,生命远比郎官有保障的多——只有始皇帝能给他们赐死。

  按住他的两名郎官险些被他掀翻,急忙呼叫同僚来帮忙,足有六个郎官下场,才按住了双手被绑缚的高大寺人。

  瓶儿一如既往地浅笑着,像是完全不知道寺人的特殊性。

  她双手拿着郎官要竭尽全力才能抡起来的沉重木杖,很是轻松的抡起,落下。

  砰~

  重复。

  砰~

  再重复。

  砰~

  ……

  蠢……皇后阿房叹了口气,宫殿外的惨叫声让她心中有些无奈。

  “去看看胡亥吓到没有,带他到我这来。”

  她柔声吩咐给她捶腿侍候,身穿绿衣的宫女。

  这叫声太凄厉了,稚童应该会害怕。

  “唯。”

  绿衣宫女停手,走进十八公子寝殿,轻叩门扉而入。

  见十八公子瑟缩躲在床上,身旁围着一圈自身脸色发白,笑容勉强,但仍嘘寒问暖,细心劝慰嬴胡亥的宫女,宦官。

  “十八公子,皇后担心你,要你过去。”

  嬴胡亥穿着鞋,向锦被中缩着,干净被褥蹭上了一些污渍,一副不敢出去的模样。

  绿衣宫女也不敢抓着十八公子出去,又劝说了几句。见十八公子不出反缩,整个人都钻进了被子里,只能是先行回转报讯。

  被褥外,闻凄厉声音而自危,服侍嬴胡亥的宦官,宫女们依然好言劝慰,表情却从暖笑变成恐慌,看着很是违和。

  躲在被褥中的十八公子看不到他们面貌,他们可以卸下面部伪装。

  被褥内,今年已经九岁的少年嘴中咬着被,听着外面传进来声音很小的劝慰,眼中滴落泪珠。

  “母妃,胡亥不惹你生气了,胡亥念《离骚》给你听。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吾民生之多艰……胡亥好怕……”

  嬴胡亥极小声极小声地呜咽着,就像是虫豸磨羽翅的细小声。

  身在被褥外的宦官,宫女看不到少年面貌,少年可以卸下面部伪装。

  父皇很宠爱他。

  专门找了一什郎官来给他捉虫豸,他再也不用亲自动手捉。他什么时候都可以去章台宫找父皇,咸阳宫没有人会冷面对他,除了父皇身边那个冷面剑客。

  母后很宠爱他。

  将自己的梳妆殿给他腾出来做虫豸殿,增派了好多宦官,宫女服侍他。有什么好吃的好喝的都先拿过来给他吃,给他喝,对他几乎有求必应。担心他害怕立刻叫宫女来带他过去,不让他自己去拿虫豸玩耍,是避免他玩物丧志。

  嬴胡亥一夜之间,从一个只有其叔父会记得他,来陪他玩耍的小透明公子,变成了咸阳宫最受宠的十八公子。

  被褥外的声音消失了。

  盖在十八公子身上的锦被被缓缓掀开,中上之资,远没有其生母胡妃美貌的母后温柔地擦去他脸上泪珠,温柔地道:

  “胡亥不怕,母后在。”

  温柔地抱起胡亥,轻轻拍打少年后背。

  少年趴在阿房怀中,紧紧抱着母后,似乎是吓坏了。

  母后的贴身宫女瓶儿,每日会按时给他拿来虫豸,但从来不记得拿来的是什么虫豸。

  母后会在怀疑他害怕时,贴心地派宫女来看望。还会在他不敢下地时,来到他的寝殿,抱着他安慰他。

  他的母妃从来不会派宫女,都是亲赴。一边训斥他楚人哭哭啼啼成什么样子,要他不许哭了,一边抱着他给他念《离骚》。

  母后的轻抚很舒服,一下,又一下,节奏明确,就像是例行公事……

  母妃的轻抚不太舒服,随着所念《离骚》语言感情而轻一下重一下。

  “阿母……”

  嬴胡亥的声音小小的。

  “……哎。”

  想事情,而有些出神的阿房听到陌生词汇,反应有些慢,应声便有些慢。

  后宫中这些公子,公主,历来都叫她母后。

  少年扬起笑脸,笑中带泪。

  “胡亥不怕了。”

第347章 父母所愿,方是人道中的孝道

  南阳。

  嬴成蟜在街道上转过了一圈,便转去了南阳县令府。

  南阳没什么可看的。

  在百家管理的诸多城池中,儒家管理的城池发展达不到上,比不过道家。却也沦落不到下,远比楚国巫觋管得好。

  儒家,主打一个中庸。

  儒家颁布的政策很多:

  父母故去,子女守孝三年。

  遇长者,上者要行礼,心存敬意。

  道德高尚者为楷模,官府赡养供奉。

  见义勇为者有奖励,官府公示发放。

  ……

  这些条条道道的政策光拿出一个来看,看不出其中意味,好像对局势也没有太多帮助。

  但当这些政策一起发放具体实施下去以后,产生了组合拳的效果——儒家管理的城池缓慢地发展起来了。

  为恶者遭人唾弃。

  行善者受人尊重。

  儒家管理的城池,是最有礼貌,规矩最多的城池。

  最讨厌规矩繁多的嬴成蟜不认为这是好事,但他没有因为自身好恶而去干预事态发展。

  因为礼仪,让这些城池脱离了蒙昧。

  百姓生活的改变,城池发展的变化,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前进。

  这些,比嬴成蟜自身意志重要的多。

  在刚刚推翻统治阶级,还处于食穿未得到满足的韩地,通常情况下,重视礼仪的儒家是站不稳脚跟的。

  儒家之所以能在韩地打开局面,有一个重点不得不提,儒家借用了嬴成蟜的势。

  儒家领袖伏生,在入南阳为县令后,第一个去的地点不是县令府,而是大秦学堂。

  颁布的第一条也不是政令,而是呼吁南阳百姓都来读书,学儒家经典——嬴成蟜注释版《论语》。

  长安君嬴成蟜在韩地的声望很高,作为领导一众韩人推翻贵族统治的吕氏商会所有人,韩地百姓对长安君这三个字的认同度,远比那近在眼前的始皇帝要高。

  靠着“嬴成蟜注释”这五个字,《论语》短暂性地得到了南阳百姓的追捧,南阳的大秦学堂一时间人满为患。

  不提其居心为何,从事实上看,儒家是百家中第一个给广大百姓启蒙,让百姓读书识字的。

  教育,是儒家统治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孔子云:有教无类。

  靠着从强那里要来的新郑郡守令,嬴成蟜被儒家门生引领着进入县令府内。

  引领他的人很是恭敬,口中不住言说着长安君之美,真乃圣人也。从县令府门口说到了主房门前,从房屋拐角说到了房屋厅廊。

  几个月之前,因为朝堂上那场“抡语”,好些儒生还恨得嬴成蟜咬牙切齿,恨不得胡诌经典的竖子去死。

  到得今日,已是两级反转。

  当初那些咒骂着竖子去死的人,和现在称颂着长安君乃圣人也的儒家门生,是同一批。

  “阁下持郡守令来此,有何要事?”

  被嬴成蟜指名道姓要求亲自接见的伏生踏入房内,拱了拱手,深施一礼。

  他的嘴唇上有一个老茧,施礼后的腰背挺得笔直,正值青壮年的他脸上满是意气风发,春风得意。

  “比在咸阳的时候气色好多了。”

  嬴成蟜笑着说道,没有卖关子说什么猜猜我是谁,抬手摘下斗笠,露出真颜。

  伏生本就觉得声音有些耳熟,从嬴成蟜话语中判断应是熟识之人,正在脑海中搜索人名对号入座。

  见戴斗笠者有摘下斗笠动作,不再细想,只等答案。

  及见嬴成蟜的相貌,遽然一惊,失声道:

  “长安君?!”

  好在伏生礼数周全,进门后便将房门关上,这声音虽然大了些,但不会让县令府内人尽皆知。

  “没必要这么大惊小怪。”

  嬴成蟜侧面肯定了伏生猜测。

  伏生当即就要再度行礼——刚才的礼节是对郡守使人,不是对君爵,儒家礼仪繁多,针对不同的人行的礼不同。

  “虚礼就免了,你知道我心性。”

  伏生仍是一板一眼深施一礼,弯腰的时候脑袋都要磕在脚尖上面了,然后方道:

首节 上一节 470/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从嬴政开始:历代皇帝陆续降临

下一篇:亮剑:从土匪到美械王牌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