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吾弟大秦第一纨绔

吾弟大秦第一纨绔 第545节

  吴广脸色微怒,就要发火。

  陈胜拦住了友人,不屑地看了周围这些生而平民的百姓。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周围百姓依旧是嘲笑不断,有几个内心泛起疑问。

  [鸿鹄是什么?]

  阳城守军执戈逼退百姓,为始皇帝车队清理出一条大道来,他们站在道路两侧,望着那高大的驷马王车,好些都面露崇拜之色。

  他们目不转睛,希冀着始皇帝能掀开车帘,好让他们一睹始皇帝尊容,这将是他们一辈子的荣耀。

  一统中原,让天下唯有大秦的始皇帝,是他们的神。

  他们不知道,他们崇拜的始皇帝其实并不在车内,他们其实已经见过始皇帝。

  郎官队伍中。

  一个下郎有些紧张,面色看上去和其他郎官没有区别,但持戈的手总是有些微微颤抖。

  他这辈子也没想过,有朝一日,他管理的二十个郎官中会有大秦最有权势的两个人。

  在其正后方的,正是换了郎官装束的大秦帝国之主——始皇帝嬴政!

  嬴政为了一观阳城近景,特意没有委身驷马王车内。

  在下郎左后方,嬴政左边,则是大秦帝国有史以来最有权势的人臣——长安君嬴成蟜。

  嬴成蟜并不想做郎官打扮,他更想舒舒服服躺在驷马王车内,替皇兄应崔广言语,是嬴政非把他拽下来的。

  车队不疾不徐,按着既有规律行进,马蹄声踢踢打打并不整齐,但整体富有节奏。

  始皇帝握着长戈,一双鹰目扫视着道路两侧抻着脖子,一脸好奇张望的阳城百姓。

  “这些人似乎并不怕朕,他们看向朕的眼中没有敬畏。”

  始皇帝有些不明所以。

  他灭了这些人的国,让这些人弃掉韩国文字而改用简体字,为何这些人不恨他?

  “这就是我与皇兄所说的民心了,韩地就是最好的例子。

  “韩国大行‘术’风,百姓做人做事锱铢必较,以阴谋诡计为荣。这样的韩国,怎么能生出以韩国为荣,愿为韩国而死的人呢?

  “秦国虽然不是‘术’风盛行,但残暴武道要是一直持续下去,新民不断,收人不收心。

  “这些人不拿自己当秦国人,终有一日会反噬了秦国。有朝一日秦国被灭,新的君王车队巡视天下,他们的眼神就是这样。”

  始皇帝认真观察着每一个百姓的神色,细细思索。

  “朕给他们土地,给他们爵位,他们就会心甘情愿为朕所用,为大秦所用,攻伐一切。”

  嬴成蟜笑笑。

  “可是皇兄有多少土地呢?有多少爵位呢?皇兄能让眼前的所有人都有土地,都封爵位?”

  始皇帝沉声道:

  “朕不需要所有人都有土地,爵位。只要军功上升通道不变,他们中有亲朋好友受益,自民而获爵。余者见利,自然会为朕驱使。”

  嬴成蟜点头表示赞同。

  “法家这套唯利是图的管理方式,在乱世确实是最好的办法。

  “但现在不是乱世,唯利是图只会害了大秦,我已经与皇兄说过风气之弊。

  “长此以往,大秦将变成所有人只追求利的国。‘利’风盛行,并不比‘术’风好。”

第396章 驭千百人可,万万人不可

  这一次,始皇帝既没有如以往一般与嬴成蟜争辩,也没有否定嬴成蟜。

  他若有所思,尽量收敛目中锋芒,用观察而不是审视的目光,打量着周围那些眼中情绪大多为羡慕的民众。

  眼下正是农忙时分,没有官府组织,黔首不去种地而纷纷齐聚阳城城门凑热闹。除了年节分发祭品那几日,这种现象在关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始皇帝若有所思,想着城门前,曾在博士署任道学博士的阳城县县令大道崔广,轻轻念道:

  “无为。”

  五千人马入城后,各行其事。

  负责人马吃食的拿着手令去阳城粮仓取粮,找阳城县尉取马草。

  守卫的秦军则是驻扎在崔广提前找好的空地上,分四批轮流出去放风。

  随同一起的大臣,嫔妃等人则是自由行动,没有管束。

  “你们散去罢。”

  章邯站在驷马王车前,要崔广等一众阳城官员离去。

  “诺。”

  崔广应了一声,扭头昂首挺胸离去,毫不拖泥带水,浑然不顾郎中令章邯的脸色变冷。

  章邯是有些愤怒的,愤怒于这些阳城官员的态度——太随性了,随性到对始皇帝没有足够的尊重。

  即便是,在他身后的五个驷马王车里都装着石块,没有始皇帝。

  始皇帝换上了一身便装,下令所有人不得跟随后,和亲弟嬴成蟜结伴而行。

  没有人有异议,连本应贴身保护始皇帝安危的夏无且、章邯也没有。

  有枪的长安君,打架天下第一。

  拿着养成县令崔广的手令,二人可以随意出入阳城任意区域。

  但很快,始皇帝就发现这手令有些多余——阳城就没有几处是封闭不让人入内的,大多都是开放性区域。

  始皇帝又一次领教了道家的治国理念无为而治衍生的治理方式——阳城百姓想去哪就去哪,主打一个随心。

  始皇帝很不认同,在尊法的他眼中,这种治理方式简直是离经叛道。

  关中一切决于法,一部《秦律》涉及所有,无所不包。这和道家的清静无为,放任自流完全就是两个极端。

  按理说,法家应该和道家是死对头,而不是和儒家。至少儒法还有共同之处,两者都是制定标准限制民众的治国方式。

  之所以道、法两家相安无事,是因为法家压根就没看得上道家。

  春秋战国,狼烟遍地,各国专战征伐,打得难分难解。在这样的大争之世,哪个国家接纳道家清静无为、停止战争的主张,就等于自取灭亡。

  自老子创办道家以来,道家从没有被任何一个国家接纳。在汉初横行天下的道家学说,在秦朝其实是地位极低。

  别说和如日中天的法家比,儒、墨、名、纵横等学说哪个都在道家之上。就是部分思想取于老子,在后世已经失传的阴阳学说,都能稳压道家一头。

  始皇帝的朝堂上,除了法家独占鳌头。

  杂家有相邦吕不韦,名家有上卿姚贾,纵横家有上卿顿弱……

  术业有专攻,百家中除了道家,每一家都有能人为朝堂重臣。

  而这样一个完全被始皇帝无视的道家,在阳城做了父母官,主管一地。

  “崔广有些过了。”

  始皇帝忽然道。

  他和嬴成蟜穿梭在阳城街道中,已经走了一会了。

  他听到周边这些黔首正在议论纷纷,在已经得知来的大队人马是皇帝后,阳城百姓表现出的情绪不是畏惧、惶恐、荣幸、而是始皇帝从未设想过的探求。

  “不知秦国皇帝在哪住,咱们去看看。”

  “看他做甚,地还没种呢,要去你去。”

  “看看皇帝吃什么,喝什么,做什么。”

  “我猜皇帝不吃黍米,顿顿吃馒头。他平常也要种地,不然他吃什么,就是他锄地用的可能是金锄头。”

  “……”

  以二人的耳力,周边闲言碎语只要想听,尽皆能纳入耳中。

  “他们对朕完全失去了敬畏之心,阳城的这些人,只要被六国余孽稍一煽动,就会变成乱民。”

  始皇帝很严肃。

  据他所知,在韩地由道家治理的县城还有好些,想来这些城池都如阳城一般,都对他这个皇帝失去了敬畏心。

  “为何要对你有敬畏之心?”

  嬴成蟜张口就来的反问让始皇帝眯起双目,认真思索是不是要拿回韩地。

  下位者对上位者没有敬畏之心,就不会对上位者说的话无条件服从,上位者就不能管理下位者。

  能问出这种问题,始皇帝觉得亲弟对于自身定位的问题,比当初长子嬴扶苏腐仁的问题还要严重,棘手。

  “皇兄为何要让淳于越当扶苏的老师,是为了让扶苏知道什么叫‘仁’,对罢。”

  始皇帝点点头。

  一味铁血,会让敢于直谏者消失,会让天下人惶恐,会让趋炎附势者上位,会让苍生罹难。

  一人计短,众人计长。

  没有人能一直独自做出正确决定。

  不知仁字怎写,最终只会将大秦带到灭亡。

  “皇兄,你确定自己知道什么叫‘仁’乎?”

  嬴成蟜认真询问。

  “朕自继位以来,从不因个人感情枉杀一人,行事张弛有度,赏罚分明。

  “下《逐客书》是错,朕在天下英豪前致歉。不听王翦之言,起用李信征兵二十万伐楚是错,朕亲自去频阳请王翦。

  “顿弱顶撞朕,朕让他做了上卿。李牧持剑要杀朕,朕不杀他,还要封其为彻侯,给其封地。

  “朕如此做为,不够仁乎?”

  嬴成蟜摇摇头。

  “礼贤下士,重视人才,这怎么能叫仁呢?”

首节 上一节 545/7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从嬴政开始:历代皇帝陆续降临

下一篇:亮剑:从土匪到美械王牌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