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赘婿

赘婿 第205节

光斑点点,从树隙间洒下来,他一五一十地,将听说的消息告诉了周佩……

******************

“……和中,这宁兄弟你是之前就已经见过了,师师一直说他的好话,他到底……怎么样啊?”

日光洒下,这边的林荫小道间,于和中与陈思丰并肩而行,陈思丰也向于和中询问着好奇的问题。彼此虽然算不得至交,但汴梁城中,来往的次数还是不少的,总是比对宁毅要熟稔得多。有些事情,宁毅在时毕竟不好询问,譬如宁毅的入赘身份啊,才学如何啊,有没有什么背景啊。若对方身份低下,当面问了未免过分,但心中好奇,还是有的。

于和中倒是略微有些复杂地摇了摇头:“老实说,小弟也不是很清楚,在江宁之时,就看得不甚清楚。不过,他入赘身份,确是真的。”

一旦有入赘这样的身份,便粘不到功名利禄,如今于和中已入户部当差,虽是刀笔小吏,但也颇有前途,陈思丰地位则更高些。他已经在汴梁附近一处县衙任了几年八品主薄。如今正为升迁奔走。既然确定这事,宁毅在两人眼中的形象便有些类似于乡下来的穷亲戚,没什么可比性,反倒亲切起来。

“倒是听师师说,他是江宁第一才子,那几首诗词我也看了,委实令人叹服。这又是怎么回事?”

“我也不清楚,只是单凭江宁所见,这宁兄弟举止,与一般文人才子,确实大有不同。不参加诗会,要说诗作……也来得有些奇怪。当地确有他的诗词为道士所吟的说法,我未曾深究,还是不清楚了。只是师师那边,陈兄也知道,她一贯与人为善,因宁兄弟而来的说词,真假与否,其实也难说得紧……”

于和中说起这个。陈思丰也不由得笑着摇了摇头。他们当然是最清楚的。李师师虽然不至于把人捧杀,但对于朋友。向来宽容,类似于和中陈思丰,若有五分才华,在她那儿大概总得夸到七分才行,只是又注意着不让他们太出风头因此出糗。对于她口中那些关于宁毅的说法,与其说真真切切,不如说李师师愿意相信它真真切切。

陈思丰笑了笑:“不过这些事情,倒也与我们关了,这宁兄弟看来,交个朋友,总是妨。”

于和中倒也点头:“老实说,他自那几首词出来以后,最近一年多,未曾听说有任何诗词出世……不过,真假那又如何,看来他也未曾想过要以此事到处张扬。我倒是听说,商贾之家为了面子,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都做得出来,我估计这事情未必好说……宁毅他小时候,你我也见过了,呵呵,还记得吧,他整天就是读,此时看来,样貌风采,倒是大有不同了……若是真的,也不出奇嘛……”

“便是如此。我看也不一定是假的。”

心中对宁毅已经有几分亲切感,想要与人为善,因此彼此说起来,倒也并不难听。两人本是托词如厕,从那边走开,既然有些悄悄话说,就朝着前方去绕了半圈,临近正门时,却听得外面稍稍有些喧闹,两人出去看了看,只见喧闹来自于隔壁的那处别苑,看来也是要办一场聚会。正准确回去,却见不远处道路边的一辆马车旁,有一名华服男子正朝这边望过来,那男子二十五六岁的模样,颌下留了一小撮胡须,目光和气,气质也颇为沉稳,拿着一把折扇,笑着走过来了。

“于兄、陈兄,真巧。”

这人并非官员,但必是富贵子弟,于和中与陈思丰二人对他却没有太多印象,那人随后倒也做了自我介绍:“在下董小渊,年前重阳诗会,与两位曾有过一面之缘。”

他并未介绍自己的家世背景,但这样一说,于和中与陈思丰自然也知道该如何应对,彼此幸会一阵,笑着问起对方是否也要在隔壁办聚会。那董小渊摇头道:“是有人要来,只是却并非在下所办。”他压低了声音,“冒昧问一句,师师大家可在里面?”

于和中微微愕然,陈思丰则皱起了眉头。待随后于和中说出了肯定的回答,董小渊目光凝重,同时露出了“大家都明白”的那种神态:“不瞒二位,怕是师师姑娘到这边与诸位好友相见,被透了风声出去,然后不知为何,让人误解了……”

他将随后的事情大概说完,笑着拱了拱手:“其实,这倒也不是什么大事。大家心中有数,便没什么了……在下在城中尚有要事,先告辞了,请两位代我向师师姑娘问个好。”

于和中与陈思丰对视苦笑,随后拱手与对方告别,目送那董小渊上了马车,远远离去。

这种事情,对于他们,对于师师,都确实不是第一次见到和遇上了,真是有些奈,不过……倒也确实没有太多需要紧张的。相信不久之后,便化解了吧……

*****************

于和中与陈思丰心中是那样想的,董小渊心中自然也是如此认定。通风报信之后,他便坐着马车返城,论如何,都已经卖了李师师一个人情,以后在矾楼遇上,说不定自己还能被青睐一二,得个好。如此想着,行出不远,便有几辆马车与他擦身而过。他好奇地看了看。随后微微一愣。

这边风景不错,几个庄子连成一片,房舍点缀其间,是一个村子的格局,周围则是环绕村庄的林木,他的那几个朋友,自然是在路上迎人。就这样到得村口树林的尽出。他停下马车,与树荫下一个朋友打了招呼,对方倒是有些奇怪:“小渊,你去哪里啊?”

“小弟还想问问你们呢,你们邀了些什么人啊?”

“那就不太清楚了,时间有些赶。能请的都请了一下,哪些人能来就不知道了。刚才过去的是怀明侯爷的三小姐吧……接下来还有崇王府的晴郡主,方文扬,隽文社的几位老人家,哦,还有最近名声鹊起的《王道赋》于少元,听雁居的姬晚晴大家,还有小烛坊、矾楼的几位姑娘……”

“姬晚晴你们都请来了……请这么多人你们要干嘛……”

“嘿。跟你说了啊。明天就是端午了,大家看今天天气好。出来赏玩、踏青、吟诗作赋,选了这边而已。小渊,小渊公子,你怎么能走,你现在走了,我们可就一点面子都没有了,留下来一起看热闹啊……”

“你别开玩笑了……你们不会真的只是出来踏青的吧……”

话说到这里,其实董小渊心中也已经混乱起来。原本只以为是被李师师拒见的仰慕者在这里争风吃醋,但请这么些人过来,情况就不一样了。汴梁城中出名的几个花魁,彼此之间确实是有冲突的,你想高我一线我想压你一截的事情都不出奇,但每次正面杠上,至少在后来文人士子的推波助澜下,都弄得声势浩大。若是单纯的争风吃醋,不见得会把姬晚晴拉出来。

矾楼李师师,听雁居姬晚晴,小烛坊宫甜儿,沁园尹红袖这几个当今最红的花魁若在一起,文士们是难以左右逢源的。眼下他们弄这么多人来,要么就是真的踏青,随便选了个地方的心之举,要么……那就是姬晚晴要在端午节前给李师师一个下马威。李师师那边如今一点准备都没有,身边又只是于和中、陈思丰那样的人物,这可真是麻烦了……

他想到这些,心中叹息,事情是变得更加复杂了,原来不是争风吃醋,还要踩人造势,但如此一来,复杂中又变得有趣起来,他便停了车驾,暂时间决定不走了。

看看热闹也好。

远远的,又是几辆马车朝这驶来……

*****************

人的来来去去,犹如风云聚散,即便身处其中,也往往不知道下一刻要发生的事情。

至少身在此时,宁毅是完全想不到这个寻常的白天里会发生的事情的,而在他身边,李师师则是在第一时间有所察觉,却也猜想不到整件事会有的轮廓。

在京城之中的这些年,她已经见惯了许多事情,虽然对隔壁的子爵并不熟悉,但是看见那边忽然开始打扫的第一刻,她便隐约察觉到,可能这事情是冲着自己而来。矾楼之中,自己的行踪,其实算不上密不透风,类似的争风吃醋,也不是第一次了。只是她有些不希望发生在眼下,因为她知道,宁毅好像有些不喜欢这类的事情。

如果是一般的文人才子,对于一点点的攀比对抗,不会产生反感,而即便反感,以她这么些年来的经验,也可以让对方乐在其中。宁毅是有深厚才学的,她完全相信这一点,在江宁的见面,甚至于被对方才华折服以后,李师师心中也想过,若他有朝一日来到京城,能怎样令人震惊的以才华大杀四方。但是北上的一路同行之后,她忽然打消了这样的想法。

这个男人,是身负血仇上京的,恐怕有很多事情要做,他不喜欢这类事情,必然有他的理由。特别是在看过他对付梁山匪人的手段之后,她觉得自己未必能够理解这个男人的胸怀与气魄,那是属于跟汴梁也好江宁也好的那些文人才子完全不同的一部分。所以当这样的事情可能发生时,她反倒有些苦恼起来,毕竟这样的事情能不发生,还是不发生的好。

当然,片刻之间,她也只是猜到了这样的可能性,对于是不是真的有人冲着这边来,还是持保守态度的。在亭台上教宁毅学会了折纸,口中也简单聊了几句“立恒是否最近就要离开”的话题。然后将最近打听到的有关山东那边形势险恶的琐碎消息与宁毅说了说——这样的话题。毕竟还不好当着于和中、陈思丰的面说,李师师也估计宁毅不愿意到处张扬自己家里被杀了很多人的事情。

如此聊了片刻,对于于和中两人还没过来的事情倒是有些奇怪,师师领着宁毅回去里面房间找了笔墨,随后她着子里的人去打听隔壁的消息,顺便看看于、陈二人在哪里。论如何,就快到中午了。哪怕对方真是不怀好意而来,几人总是要吃过午饭再走。自己这边要将事情挡住,应对的方式还是有很多的。

这时候于和中与陈思丰正在回来,落中的几人大都已经察觉到了事情的端倪,不过任是于和中、陈思丰还是李师师本人,大抵都将事情的中心放在了师师的身上。于和中与陈思丰倒并不觉得多么奇怪,只是想到宁毅,就觉得他多少有些辜,待会恐怕会很意外。至于宁毅,他只是多少察觉到可能有什么事情会发生,但……当然与自己关,他到京城几天时间,什么人都没得罪过。应该不会遇上任何乱七八糟的事。

京城的花魁。看来不好当啊……心中微微叹息,宁毅在纸上写下准备拿来泡妞的情诗。诗当然是抄的,他觉得有些肉麻,又在心中权衡着到底该写两份还是写三份。最终确定这个不好用在元锦儿身上,抄了三份,一份给小婵,一份给云竹,一份准备给檀儿寄回去。

师师从门外折返回来,心中还在考虑着那些麻烦事情的可能性。看见宁毅正写完第二张纸,有些小心地敲了敲门。宁毅看了她一眼,然后在一张诗稿上用手指敲了敲:“写好了,答应你的。”他提笔写第三张,摸了摸下巴,“写得应该还过得去吧,会不会肉麻了一点……她们应该会喜欢……”最后一句,有点自我安慰的意思。

师师走了过来,只见纸上是一阕六句的词,一看便知道是《浣溪沙》,她拿起来,片刻后,轻声念了出来……

***************

同一时刻,崇王府。

卓云枫离开了,周佩坐在那儿,呆呆的出神,脑子里有些空白,不知道是怎样的感受。

卓云枫方才说的那些,还在脑子里转。

“……你那老师跟师师姑娘认识,我们是知道的,早两天他去寻了李姑娘,约好今天上午在城外别苑里见面。这个消息听说被矾楼中的人透露了出来,原本只是有人想要去质问一下李师师,凭什么她可以抽出空来跟别人见面却不见自己。但后来你师父的名字被这边的几位小姐公子知道,他们便邀了人,决定一同去那边,折一折李师师与你师父的面子。我是早上才听说此事,什么江宁才子沽名钓誉,要当面给他好看,还请了几位文坛宿老,说的是踏青,主要便是想让他们在场,还有如今汴梁出名的几位才子,那风头最盛的于少元,估计这个时候,已经过去了……”

自己终究还是给老师添了麻烦了……

周佩心中闪着这个念头。

从昨晚到今晨,其实她都在想着关于老师的事情,面对宁毅时,她装得极为正常,但离开之后,心中忽然空荡荡的。她想要跟宁毅说点什么,但又什么都不能说,可即便明白这一点,她还是想说点什么,什么都好。

人的思绪是如此奇怪,她在心中告诉着自己,接下来恐怕没什么理由去见老师,以后也再见不到了。这是自己应该接受的状态。可到得此时,心中闪过混乱的念头的同时,为给老师添了麻烦而内疚的同时,涌上来的,竟然是些微的喜悦。

还得去见老师一面……少女在心中想着这件事,从哪儿占了起来,原本有些茫然的脸上,不自觉地笑了笑,然后朝一个方向走去,迈出两步之后才发现自己走错了方向,转过头,小跑往不远处的门……

给老师添了麻烦了……

从汴梁城中出来,天气很好,大朵大朵的白云降下了荫凉,去往那边别苑的官道上,马车、行人或急或缓,生文士、华服公子,穿行在普普通通的行人间,偶有认识的,互相打个招呼,或是拉了对方一同到马车上来。

在汴梁附近,这类景象并不奇特。于少元坐在漂亮的马车上,感受着风吹过来,响起女子的轻笑声,他朝旁边看去,那边名叫姬晚晴的美丽女子也冲着他笑起来,团扇轻扑,罗衣如画,她倾慕和喜欢他……他喜欢这样的感觉,二十年来的苦读,这是他目前最为得意的时候,当然,以后会有更多更得意的时候,会喜欢上他的,也不会只是姬晚晴这一个花魁而已。

今天并不是需要严阵以待的一天,只是郊游而已。不过,他心中也已经不自禁的想到了李师师,汴梁城中,一名名女子各有特色,李师师他还没有见过,会是怎样的一个样子呢?有没有看过自己以前的诗词呢?不过,与她齐名的晚晴已经倾心爱慕上自己,自己终究是要帮晚晴打败她的,打败她的同时,她也会深深地记住自己吧。他如此想着,目光淡然、安定,看着远处村口的道路间,已经变得热闹起来……

第三八四章 卧虎、恶念

天云流转,和风习习,未及中午,外面已经热闹起来。

有人到这边别苑来借了东西,因为隔壁的那所别苑主人并未长居,也就没有随时打理。此时那边要办聚会,招待贵人,便过来借一些储藏的冰块。师师借了,不久之后,也有人送来拜帖,说是听闻师师大家在这边,表示感谢,同时也邀她参加那边的聚会,师师这边熟练地婉拒了这次邀约。

于和中与陈思丰已经回来,趁着宁毅不注意时,两人已经偷偷将那董小渊的说话告诉了李师师,师师也有些苦笑。这类事情毕竟不是第一次。而察觉到外面的动静,不久之后几人聊天时,宁毅倒也是直接问了出来:“出什么麻烦事了吗?”

于和中笑道:“倒是不麻烦,就是有些无聊。”

师师托着下巴,摇头笑道:“京师便是这样,其实倒是师师这身份惹的祸了,宁大哥不用在意的。”

陈思丰道:“咱们师师姑娘这边,早已驾轻就熟了。”

“便是如此。”师师可爱的,当仁不让地点了点头。

平日里若真遇上这种情况,于和中、陈思丰的心情倒也未必会好,但这时多了个宁毅,两人顿时便与师师这边在感觉上拉近了很多,有种他们三人已经一起经历了许多事,而宁毅是个外人的优越感。闲聊之中不免又说起师师在京城当花魁遇上的各种状况,一帮才子争风吃醋的丑态,争斗之后一方灰溜溜败走的趣事。说到兴头上,便是李师师,也会开心地哈哈大笑,当然。她即便表现出极为亲近的大笑,也绝不会离开淑女的范畴,有着清雅的气质,但感染力颇强,宁毅此时并未设防,也会觉得自己开心了许多。

倒是陈思丰随后问了问宁毅在江宁是否也常常参与这等事情,宁毅便笑着摇头,如实回答自己极少参与这类事情的事实,陈思丰那边也就不再多问。

这边四名好友的谈笑当中。师师也在随时关注着隔壁那边的变化,偶尔有丫鬟端果品进来,她便亲自去接,随后由丫鬟告知外面的状况。随着时间的过去,那边的事情似乎也有些奇怪。与当初的猜想不符。因为人来得越来越多了,甚至于连姬晚晴都跑到这里来,这就不是争风吃醋,而是要打擂台了。

不长的一段时间里,她也如同董小渊一样,疑惑于事情的真相。虽然有些巧,但看起来。确实有些像是单纯的踏青了。其实这中间并不排除姬晚晴在端午节前就要跟自己杠上的可能,譬如自己目前排练的新词若是让她逼得不得不在今天就表演出来,到明日端午,自然就没有她出风头。但是要跟自己打擂台。怎么打是个问题,那边出招,自己这边可以不接,总不至于两个花魁碰面。对方带的人多,就说另一边丢了面子。说出去也没人信。

她的心中当然在转着这样的念头,于和中与陈思丰或许也会觉得她正在一边考虑这些事情,一边笑着聊天。不过,或许就连宁毅也不知道的是,这些念头在她的脑海中不过是随意掠过而已。

她其实正在想着诗词的句子,甚至在心里正在感受和唱出来,以至于她看着宁毅时,便会产生颇为奇怪的情绪。

要说担心对方逼过来时的对策,刚刚察觉到这件事时她确实一直在想着这事,但改变是从看见宁毅写的那首词之后开始的。忽然间很好笑地觉得,其实也没什么,能忽然看见这样的词句,今天很值得了,至于对方真要弄出什么事情来,反正也是很好应付的,自己又不是第一次遇上了。然后她就一直在想着那首忽然给了她奇怪情绪的词。

一开始看宁毅的神情,其实还没抱有多大期待,他顺手写给妻妾或是红颜知己的,看起来连自己都不怎么确定词句的好坏。当时她顺口就念了出来,只在中间顿了顿,几乎念到末尾时,才下意识地放缓速度。《浣溪沙》这词牌身就不长,短短六句四十二个字,词句又通顺,一下子就念完了,但念完之后脑袋空了半晌,此后又总是在心中不自觉地想起来,或是轻声念一遍、唱一遍,就如此刻。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一时间很难说它好在哪里,但就是忍不住会念,事实上她也知道,这样的现象也就是“好词”两个字便可以盖之了。若论词句,景也写了,色彩缤纷的词语也用了,一开始看,纷繁热闹又到位,但是到得最后一句,一切的感觉都压了下来,只像是一个人正在与情人说几句显得隽永却又淡然的话,特别是让她想起宁毅坐在那儿写词的简单神态后,一切似乎都有种轻描淡写且理所当然的感觉。这样的意境,是最见功力的。

以至于她的目光转到宁毅的脸上时,放在桌下的那只手的手指,还在微微的颤动。

这什么人啊……他当时确实是顺手写的……

虽然在江宁时就曾见识过宁毅的功力,但她根想不到对方竟顺手就能写出这样的东西来,虽说无第一,她如今也不好评判周美成写给她的那首端午词与这首到底谁高谁低,事实上,两首都是绝佳之作,也确实难评高下。但周美成也是费了好长工夫才写出那首得意之作的,相对而言,宁毅摸着下巴有些无聊的顺手挥毫,确实是把她给吓到了。

当然,她是不清楚宁毅这边的想法的。宁毅如今对诗词已经有了一定的功底,但要说评判什么千古名句,还不到那个水平。他写的这首《浣溪沙》乃是苏轼写给小妾朝云的情诗,但在能够千古流传的几首《浣溪沙》中,没有它的位置,若非宁毅比较喜欢苏辛之词。这首词又短,估计已经记不起来。

他能完整记起来,还是因为周邦彦那首词描写的景物与这首有些类似。由于下意识地觉得这并非千古名句,宁毅还犹豫了一下,觉得那句“佳人相见一千年”是不是肉麻了一点,但随后想想,反正是家里几个人,这些女孩子都好说话,是自己送的就行了。应该能够容忍它不是千古顶尖名句的这种缺点,这才写了出来。

仿佛是两条互不干涉的并行线条,这边凉爽的厅堂里,四人一面吹风一面说笑,因为那词句的缘故。李师师随后下意识地将话题转向了宁毅家中妻妾的状况上,宁毅便也笑着说起与妻子、与妾室的相处,以及刚刚诞下的长子的事情,事情和乐融融,说起来也让人觉得温暖有趣。而在另一方面,那边的别苑当中,这次会过来踏青玩乐的众人。基上也都已经到了。

建在河边的这处村庄,周围树木不少,风景也都不错,过来的男男女女或是携手游玩。或是径直进入别苑,这时候大抵都已经在这边聚集起来。汴梁城中一些社的成员三三两两的聚集,几位在坛颇有名气的老者一路指点谈笑,此时也进入了庄园落座。他们毕竟也是有真才实学的。口中所说的关于如何做章,如何看书。这样那样的经验,对于诸多年轻人帮助是有的,老人家落座之后,不少年轻人便过来请益。

这其中,便有王府、侯府之类地方的公子、小姐。京城之中,虽然说起来皇族最大,但他们平素也都保持着恭敬谦逊,不能不给这些老人家面子,就算对于旁边的年轻人,也不见得是想踩就踩。毕竟谁都要个好名声。相对而言,倒是地方上的王侯比较逍遥一点,就算拿着金瓜大锤到街上打死了人,最后多半也没什么人敢查,官府只能将事情压下去。而这类事情若发生在京城,通常就会受到来自皇宫里的训斥。

而除却这些人,此次或是结伴同游,过来凑热闹的青楼女子多半也已经抵达,姬晚晴这次是陪同于少元过来的,但与许多人都是熟识,一一行礼打招呼,另外也还有名气或大或小的青楼姑娘,她们是与人作伴而来,但也有着助兴或是令场面热闹起来的责任,例如弹弹琴唱唱曲,偶尔在众人的要求下表演一下比较高雅点的才艺,这才有踏青的气氛。

明天才会是真正正式的聚会日子,今天气氛则随意得多。聚会的场地此时布置在别苑临河的一面,是有着顶棚遮盖的宽大长廊,看来便是在陆上的长长的亭子,河风吹来极是凉爽,几名老者与身份尊贵者在长廊最里面的座椅间落座了,欣赏风景的同时,也给周围的年轻人们随意说着些逸闻趣事,又或者一些科举考试、官场进阶的知识,他们是当做笑话说的,非常和气,周围姬晚晴等女子适当地插嘴活跃一下气氛。

偶尔一些人也会被点名,例如如今风头最劲的于少元,又或是汴梁原就有名气的年轻士方扬、左锡良等人,这类被拿出来说他们章中还有怎样缺点的人,其实也是最受重视的,偶尔也会让人作写诗词,或是某某人灵感上来,写出一首,找人点评。这边地方颇大,并不拥挤,若一时对这些没兴趣,自然也有些人在周围观赏景色,携伴走动,又或是商量着划船去河上游玩。

事实上,只在此时,真正知道这次诗会为何而来的人终究是不多的,不久之后,这边聚会进行得热烈,甚至有好些出色诗词出现时,人群中才渐渐传开了李师师便在隔壁的消息……

时间渐近中午,这边已经开始准备饭食,那边又有人来借了些东西。今天李师师过来,自然又不少人跟着来了这边,但不久之后,厨子也被借走了一个。随后,又有人送来拜帖,提出了邀约。

首节 上一节 205/79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武松,开局迎娶潘金莲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