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赘婿

赘婿 第412节

“若是无法守得住,我们就是上去送死的?”

“未曾去做。哪有绝对之事!?”康贤瞪了他一眼,“若真再有汴梁之事,到时候可以逃嘛,但只要还有一丝可能,我等自然就要尽全力。你说你师父,那么多事情,他可曾诉过苦吗?女真第一次攻城,他还是挡下来了的。他说长江以北沦陷,那也不是必然之事,只是可能的推测而已。”

这是近来康贤在君武面前第一次提起宁毅,君武高兴起来:“那,康爷爷,你说,将来我若真当了皇帝,是否可能将师父他再……”

“闭嘴!”康贤斥道,“今日你提一句,他日提也休提。他弑君作乱,天下共敌,周姓人与他不可能和解!他日你若在别人面前露出这类心思,太子都没得当!”

“我还没说呢。”

“我还不知道你这孩子。”康贤看着他,叹了口气,然后面色稍霁,伸出手来,拍了拍他的肩膀,“君武啊,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从小就聪明,可惜早先料不到你会成太子,有些东西教得晚了些。不过,多看多想,谨言慎行,你能看得清楚。你想留在江宁,为了你那作坊,也为了成国公主府在南面的势力,觉得好做事。你啊,还想在公主府的屋檐下躲雨,但其实,你已经成太子啦。”

“成了太子,你要变成别人的屋檐,让别人来躲雨。你说这些大员都为了自己的利益,没错,但你是太子,将来是皇帝,摆平他们,本就是你的问题。这世上有些问题可以躲,有些问题没办法,你的师父,他从不诉苦,时局艰难,他还是在夏村打败了怨军,九死一生,最后路走不通,他一刀杀了皇帝,杀皇帝之后很麻烦,但他直接去了西北。如今的局势,他在那山里被南北包夹,但康爷爷跟你打赌,他不会坐以待毙的,不久之后,他必有动作。路再窄,只能走,走不出,人就死了。就这么简单。”

“你将来成了太子,成了皇帝,走不通,你难道还能杀了自己不成?百官跟你打擂,百姓跟你打擂,金国跟你打擂,打不过,无非就是死了。在死之前,你得尽力,你说百官不好,想办法让他们变好嘛,他们碍事,想办法让他们做事嘛。真烦了,把他们一个个杀了,杀得尸山血海人头滚滚,这也是皇帝嘛。做事情最重要的是结果和代价,看清楚了就去做,该付的代价就付,没什么出奇的。”

康贤挥了挥手,话语还在房间里荡,君武有点愣愣的,随即看见老人吐了一口气,慈祥地笑起来:“这些东西,你先记住就行。康爷爷不能陪你们北上了,去了应天,将来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再见。但这天下啊,可爱的、可敬的人很多,当了若皇帝,你要为他们挣出一条生路来,当然,尽力就好。”

君武愣了半晌:“我记住了。但是,康爷爷,你不觉得,该恨师父吗?”

“君子之交,交的是道,道同则同道,道不同则不相为谋。至于恨不恨的。你师父做事情,把命摆上了,做什么都堂堂正正。我一个老头子,这辈子都不知道还能不能再见到他。有什么好恨的。只是有些惋惜罢了,当初在江宁,一同下棋、闲聊时,于他心中所想,了解太少。”

老人顿了顿。随后微微放低了声音:“你师父行事,与老秦类似,极重成效。你曾拜他为师,那些朝堂大员,未必不知。他们依旧推你父亲为帝,与成国公主府固有一部分关系,但这其中,未尝没有看中你、看中你师父做事之法的原因。据我所知,你师父在汴梁之时,做的事情方方面面。他曾用过的人,有些走了,有些死了,也有些留下了,零零散散的。太子尊贵,是个好屋檐。你去了应天,要研究格物,没关系,可不要浪费了你这身份”

君武眼中亮起来,连连点头。随后又道:“只是不知道,师父他在西北那边的困局之中,如今怎样了。”

他安排了一些人收集西北的消息,但毕竟不成系统。相对而言,成国公主府的信息网就要灵通得多,此时康贤能毫无芥蒂地谈起宁毅来,君武便趁机旁敲侧击一番,不过,老人随后也摇了摇头。

“天高路远。西北局势一塌糊涂,那边的讯息,康爷爷又岂能尽知。如今还未传出那帮反贼的动作呢。只是西夏、金国两面相围,西北大半沦陷,不好受啊”

老人叹了口气,君武也点点头。这天离开成国公主府时,心中还多少有些遗憾。康贤此时固然将他当成太子来传授,但他心中对于当太子的欲念,却实在不怎么强烈,相反,对于手中的作坊,远在西北的宁毅的状况,他是更感兴趣的。

不久之后,康王北迁登基,天下瞩目。小太子要到那时才能在接踵而来的消息中知道,这一天的西北,已经随着小苍河的出兵,在雷霆剧动中,被搅得天翻地覆,而此时,正处于最大一波震动的前夕,无数的弦已绷至极点,一触即了。

小苍河的傍晚。

宁毅正坐在房里,看着外面的院落间,闵初一的父母领着小姑娘,正提了一只灰白相间的兔子上门的情景。

苦惯了的农人不擅言辞,宁曦与闵初一在捉兔子期间受伤的事情,与小姑娘关系不大,但两人依然觉得是自家女儿惹了祸。在他们的心目中,宁先生是了不起的大人物,他们连上门都不太敢。直到这天出去逮到另一只野兔,才有些胆怯地领着女儿上门道歉。

身形偏瘦但精神已经好起来的苏檀儿接待了他们,然后将伤势已痊愈的宁曦打出去跟小姑娘玩了。

“将来的日子,可能不会太好过。我家相公说,男孩子要经得起摔打,将来才能担得起事情。闵家哥哥嫂嫂,你们的女儿很懂事,山里的事情,她懂的比宁曦多,往后让宁曦跟着她玩,没关系的。”

他收目光,伏于桌边的工作,过得片刻,又拿起手边的几分情报看了看,然后放下,目光望向窗外,微微失神。

黑旗军破延州、黑旗军于董志塬破铁鹞子,如今军队正于董志塬边扎营等待西夏十万大军。这些情报,他也反反复复看过许多遍了。今天左端佑过来,还问起了这件事。老人是老派的儒者,一方面有愤青的情绪,另一方面又不认同宁毅的激进,再接下来,对于这样一支能打的军队因为激进埋葬在外的可能,他也颇为着急。过来询问宁毅是否有把握和后手宁毅其实也没有。

战术推演所能达到的地方有限,先对于军心的推测,都是模糊的。如果说延州一战还尽在推演和把握当中,董志塬上的对阵铁鹞子,就只能把握住一个大概了。黑旗军带了大炮、火药,只能估测将来有机会遇上铁鹞子,如果之前战局不激烈,大炮和火药就藏着,用在这种关键的地方。而在董志塬之战过后,早先的推演,基本就已经失去意义。

七千人对阵十万,考虑到一战尽灭铁鹞子的巨大威慑,这十万人必然有了防备,不会再有轻敌,七千人遇上的将会是一块硬骨头。此时,黑旗军的军心士气到底能支撑他们到什么地方,宁毅无从估测了。同时,延州一战之后,铁鹞子的溃败太快太干脆。未曾波及其他西夏军队,形成雪崩之势,这一点也很遗憾。

西夏十余万可战之兵,仍旧将对西北形成压倒性的优势。铁鹞子覆灭之后,他们不会撤离。一旦黑旗军后撤,他们反而会继续攻击延州,甚至攻击小苍河,以此时种家的实力、折家的态度来看。这两家也无法以主力姿态对西夏造成决定性的打击。

综合这些,此时对于前线,宁毅已经不再是决策者,他也只能微带紧张地,等待着下一步展的消息,是战是走,是胜是败,又或者是要动用青木寨这是一个长期经商,外围已经被附近势力渗透成筛子的地方,颇为敏感而这就得将女真人乃至于周围势力的态度纳入考量。那便是一场新的战略了。

但总的来说。这次的出击,其在大体上宁毅是满意的,破延州、破铁鹞子,都证明了黑旗军的军心和战力已经到了极高的程度。而这满意又带着些许遗憾,横向对比过来,女真人出河店大捷,三千七破十万,护步达岗,两万破七十万,而在尚没有完备攻城器械和战法不算熟练的情况下。半日攻破上京城他们可没有火药。

此时的这支华夏黑旗军,到底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士气是否已经真的坚不可摧,横向对比女真人是高还是低。对于这些。不在前线的宁毅,终究还是有着些许的疑惑和遗憾。

其实如同左端佑所说,热血和激进不代表能够明事理,能把命豁出去,不代表就真开了民智。哪怕是他生活过的那个年代,知识的普及不代表能够拥有智慧。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在自主和智慧的入门要求上亦即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对立统一问题上都无法过关,更何况是在这个年代。

破除儒家,改变一些东西,塞进去一些东西,无论话说得多么慷慨,他对于接下来的每一步,也都是走的战战兢兢。只因路已经开始走了,便没有头的可能。

他忧虑了一阵前线的情况,随后又低下头来,开始继续归纳起这一天与左端佑的争吵和启来。

黑旗军驻地,铁鹞子俘虏拓吉被押着从帐篷间走过去,周围喧闹成一片,他用并不熟练的汉语能力努力地听着,还不太清楚生了什么事情。

被押出来之前,他还在跟一同被俘的同伴低声说着接下来可能生的事情,这支古怪军队与西夏王师的谈判,他们有可能被放去,而后可能遭到的惩罚,等等等等。

不久之后,他才在一阵惊喜、一阵愕然的冲击中,了解到生了的以及可能生的事情。

“出小苍河是为什么?打延州、打铁鹞子是为什么?现在退走,李乾顺喘好气了,一路追到延州,大家耗下去我们耗得过吗?现在是唯一的机会,打他!打怕他!我不是说这个机会很好把握,不是说李乾顺很好打,十万头猪都不好杀。但如果做不到,我们死的兄弟就白死。”

“出来之前宁先生说过什么?我们为什么要打,因为没有别的可能了!不打就死。现在也一样!哪怕我们打赢了两仗,情况也是一样,他活着,我们死,他死了,我们活着!”

“告诉你们,两天之后,十万大军,李乾顺的人头,我是要的!”

“怎么打?那还不简单吗?宁先生说过,战力不对等,最好的战法就是直冲本阵,我们难道要照着十万人杀,只要割下李乾顺的人头,十万人又怎样?”

“有防备?有防备就不打了吗?你们就只想着打没防备的敌人!?有防备,也只能冲!”

“说大话谁不会,说大话谁不会!对阵十万人,就不用想怎么打了吗?分一路、两路、还是三路,有没有想过?西夏人战法、兵种与我等不同,强弩、轻骑、泼喜,遇上了怎么打、怎么冲,什么地形最好,难道就不用想了吗?既然大家在这,告诉你们,我提了人出来,那帮俘虏,一个个提,一个个问。”

“这位兄弟,西夏哪里人啊?不想死就帮个忙呗。”

被拉出到空地上之前,拓吉正被迎来的讯息潮冲击得有些恍惚,皇帝陛下携十万大军杀过来了他看着这犹如烧烤晚会般的情景:面对着扑来的十万大军,这支不足万人的军队,兴奋得如同过节一般。

他们在讨论的,不是逃跑吗?

他环顾四周,篝火的光焰当中,无数的议论声远远近近的还在响,这一片帐篷的小空地间,一个个看似正常的军装疯子正在看着他。

“说话啊,第一个问题,你们泼喜遇敌,一般是怎么打的啊?”

长风漫卷,吹过西北苍茫的大地。这个夏日就要过去了。

六月二十九上午,西夏十万大军在附近拔营后推进至董志塬的边缘,缓缓的进入了交战范围。

一场最猛烈的厮杀,随秋日降临。(未完待续。)

第六八一章 雳雳雷霆动 浩浩长风起(七)

武,靖平二年六月三十下午,西北庆州,董志塬。

天高云淡。

西夏主力的十万大军,正自董志塬边缘,朝东北方向延伸。

浩浩荡荡的十万人,在这平原与山豁交界的地形上,前前后后延伸十余里的距离。大军辐射的范围呈椭圆形,因兵种和推进的不同,整个战场由各个军阵集团分作了数层。

延伸于军阵前方的是散放而出的斥候部队,一万步跋分作两股紧随其后,再接着,擒生军、撞令郎、强弩军以及剩余步跋前前后后分作五个集团,拱卫中阵前行,四千轻骑游离于中阵与前阵之间,此时则已落于军阵尾端,预防着从后方平原上过来的突袭。在李乾顺王旗周围,以最为精锐的西夏质子军、卫戍军为主力,配合强弩、泼喜以及剩余的五百铁鹞子共计两万五千余人,徐徐推进。

西夏军制之中,士兵向来有主副之分,通常来说是一比一,在精锐兵种如铁鹞子里,有时候也会扩大至一比三。通常来说,主兵善战,副兵就要差很多,但这次南下,占领众多地方,本身就是一种过滤。不善战的副兵被分放地方、负责收割、押粮,真正精锐被用于前方推进。这次李乾顺大军压来,主副兵的比例,大约也是一比一的样子,在这支大军推进的同时,庆州周围的土地上,其余的西夏军队便在迅速地将收粮之事收尾,并且等待着这场大战的结束。

军队推进,扬起浮沉,数万的军阵缓缓前行时,旌旗延绵成片,这是中阵。西夏的王旗推进在这片原野之上,不时有斥候过来。报告前、后、周围的情况。李乾顺一身戎装,踞于战马之上,与大将阿沙敢不注意着这些传来的情报。

试探性的摩擦和交手,在昨天开始就已经出现了。

在这董志塬的边缘处,当西夏的大军推进过来。他们所面对的那支黑旗敌人拔营而走。在昨天下午乍然听来。这似乎是一件好事,但随后而来的情报中,酝酿着深深的恶意。

不过七八千人的队伍,面对着扑来的西夏十万大军,分两路、拔营而走,一支军队往北,一支军队与绝大多数的战马往南包抄。重归董志塬如果说这支军队整支撤离还有可能是逃跑。分作两路,就是摆明要让西夏大军取舍了不论他们的目的是骚扰还是战斗,表露出来的,都是深深的恶意。

并且,在十万与七千的对比下,七千人的一方选择了分兵,这一举动说自大也好无知也罢,李乾顺等人感受到的。都是深入骨子里的蔑视。

但西夏人没有分兵。中阵依旧缓慢推进,但前阵已经开始往东北的步兵方向突进。以斥候与上万步跋直扑那只三千余人的队伍,以轻骑盯紧后路,斥候紧随南面的骑兵而动,便是要将战线拉长至十余里的范围,令这两支部队首尾无法相顾。

如今分布在这战场上的每一支西夏部队,都能够在人数优势上压倒对方,一旦对敌,谁都能大方交战,一支部队接战,另一支立刻呼应。这不是护步达岗,而即便对方真是女真人一般的无敌军队,在对方冲到中阵之前,西夏人也能用添油战术耗死敌人!

居于军阵之中,此时李乾顺已经压下心中的愤怒,对于这支忽如其来的黑旗部队,他如今唯一的想法就是打败他们、全歼他们、将他们挫骨扬灰。作为这次南征大部分时候的绝对胜利者、征服者,在过去的数天时间里,他感受到的侮辱和轻蔑比先前一年时间的总和还多。若非铁鹞子的覆灭实在太快,他无论如何都不会面临眼前这种尴尬的情况,以十万大军如此胆小地去应付一支七千人的部队。

丑时三刻,亦即后世的下午两点半,自前方传回的消息中,黑旗军仍在沿董志塬边缘山区往北走,未有大的动作……

*************

十余里外,接战的边缘地带,沟豁、山岭连接着不远处的原野。作为黄土高坡的一部分,这里的树木、植被也并不茂密,一条溪流从山坡上下去,流入谷地。

中午过去不久,太阳暖洋洋的悬在天上,四周显得安静,山坡上有一只瘦羊在吃草,不远处有一块贫瘠的菜地,有间粗糙搭成的小房子,一名穿着破烂布条的男子正在小溪边打水。

山地贫瘠,附近的住户也只此一家,如果要寻个名字,这片地方在有些人口中叫做黄石沟,名不见经传。事实上,整个西北,叫做黄石沟的地方,也许还有好些。这个午后,陡然有响声传来。

打水的男人往北面看了一眼,声音是从那边传过来的,但看不见东西。然后,南面隐约响起的是马蹄声。

男子提着他的破桶站在那儿,看着不远的地方,有两名骑士骑马从斜下方奔跑而来,他们穿着有绒毛的粗犷军服,头上毛发基本光着,只留左右额角两条发束垂下来这一看便是异族的打扮,男子微微愣了愣,两名异族骑士也微微眯起眼睛看着他,然后一人指了指山上的那只瘦绵羊,两人加快了速度往前冲,有人弯弓搭箭。

男子反应过来,放下木桶陡然开始跑,他选的方向却不是那只绵羊,而是不远处的那间房子房门口处,一名身上脏兮兮的难看小女孩正咿咿呀呀的走出来。

两名骑士越奔越快,男子也越跑越快,只是一人跑向房间,一方从下方插上,距离越来越近了。

挽弓的骑士放了一箭,嗖的射中了那绵羊的屁股,绵羊砰的倒在地上,然后爬起来就跑。两名异族骑士口中说了什么话,其中一人大笑,先前挽弓那骑士拔刀冲向绵羊,另一人则看着那男人飞快地从前方跑过去,稍稍转弯,拔刀便是一斩。

察觉战马奔至进处。那男子哭喊着奋力的一跃,身体砰砰几下在石头上翻滚,口中惨叫他的后背已经被砍中了,只是伤口不深,还未伤及性命。房间那边的小姑娘试图跑过来。另一边。冲过去的骑士已经将绵羊斩于刀下,从马上下来收割战利品。这一边挥刀的骑士冲出一段,勒转马头笑着奔跑回来。

后背被斩中的男子滚了几下,哭喊着从地上爬起来,又奔向他的女儿。后方,那异族骑兵越奔越近,到得背后时。男子又是一咬牙。大叫着飞扑出去,这一下,他的身体砰的撞在地上,脑袋嗡嗡的响。周围也不知什么动静,轰隆隆的在向,一道身影从他旁边飞了过去,耳朵里,有那异族的语言在大喊。

他惦记女儿。努力睁眼、定神,视野一侧。战马轰隆隆的从碎石头上滚下去,那原本朝他冲来的骑士滚了几下,已经没了性命,他的胸口插了一支箭矢。

摇晃的视野那头,一匹战马的身影高速冲下,掠过了那杀绵羊的骑士,金铁相击的声音响起来,然后是人影的飞出,鲜血的绽放。挣扎着爬起来时,他才看见,杀过来的是两名汉人骑士。

乡下人、又独居惯了,不知道该怎么说话,他忍住疼痛走过去,抱住咿咿呀呀的女儿。两名汉人骑士看了他一眼,其中一人拿着奇怪的圆筒往远处看,另一人走过来搜了死去骑士的身,然后又皱眉过来,取出一包伤药和一段绷带,示意他背后的刀伤:“洗一下、包一下。”

北面的天空中又响起砰的一声,似乎是燃放的爆竹,接着又是一声响。给伤药的骑士朝男子道:“走,能走就快走,这里不太平。”

另一人隐隐约约像是说了一句:“他能走哪去,自求多福……”随后两人也都上马,朝一个方向过去,他们也有他们的任务,无法为一个山中平民多呆。

男子背后疼痛,努力给自己上了些药,试图将后背包扎起来。然后在他视野的一侧,有黑色的旗帜陡然在山间出现了,先是一两名士兵,然后是一群群的士兵,越过山岭,延绵不断地朝着西北方翻过去。男子怔怔地看着那从山岭间过去的队伍,不远处,爆竹的爆炸声越响越多、越发密集,似乎在不断的示警、报告着什么东西,不多时,那军队的洪流穿过了山岭!

***************

西夏斥候示警的烟火令箭不断在空中响,密集的声响伴随着黑旗军这一部的前行,几乎连成了一条清晰的线他们不在乎被黑旗军发现,也不在乎周边小规模的追逃和厮杀,这原本就属于他们的任务:盯紧黑旗军,也给他们施加压力。但在先前的时间里,斥候的示警还未曾变得如此频繁,它此刻陡然变得密集,也只代表着一件事情。

黑旗军有了动作!

两里外地势相对平缓的坡地间,步跋的身影如潮水呼啸,朝着西北方向冲过去。这支步跋总数超过五千,带领他们的乃是党项族深得李乾顺赏识的年轻将领嵬名疏,此时他正在坡地高出奔行,口中大声呵斥,命令步跋推进,做好交战准备,堵住黑旗军去路。

距离这边五里多的地方,将领都罗尾率领的另外一支五千步跋部队与嵬名疏的部队乃是呈犄角态势前进,目的便是咬住这边这支黑旗军。

步跋在山间奔走迅速,单人战力极强,正面战场列阵对杀或许有些缺陷,但是只要能留下这支黑旗军片刻,接下来的形势就将是一万人围杀三千余黑旗军。

而且,嵬名疏心中也并不认为自己麾下的五千人会咬不死这支三千余人的狂妄队伍。这次十万大军推进,稳重而谨慎,但上层固然有自己的考量,作为带兵将领,却不会因为铁鹞子的失陷就看低自己,他的锐气还是有的。

退一步说,在十万大军推进的前提下,五千人面对三千人如果不敢打,往后那就谁也不知道该怎么打仗了。提高警惕,以正规战法对待,不轻敌,这是一个将领能做也该做的东西。

嵬名疏并未轻敌。

东北两里外的地方,黑旗军已经出现在视野当中,正在朝着西面延伸。

*************

首节 上一节 412/79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武松,开局迎娶潘金莲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