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第54节
偶尔遇见的一些难民,眼中都是麻木,凭借着一股信念朝着渭南而去。
又一天后,袁可立等人到了渭南城外,此刻的城外也是已经聚集了大量的灾民,但没有赈灾。
进了渭南城府衙,朝廷派来的人也都到了。
“阁老,您终于到了!”
带队的户部右侍郎曾献松了口气,袁可立不在,他压力极大。
“阁老,据我们这几天调查的情况看,大致确定了范围,以白水为中心,周边澄城、蒲城、同州、耀县、铜川……共计十八个县受灾,共计八十万百姓受灾,
大旱从春天就开始了,到七月份的时候最严重,然后爆发了民变,现在粮价高达五两银子一石,
朝廷下发的禁令这些县城的士绅商人不买账,照样涨价,特别……”
说到这里的时候,曾献压低了声音:“特别是秦王府下的一些宗室等都带头涨价,他们的粮食一部分是自己存储的,一部分是从县城粮仓弄出来的,
大致是以赈灾的名义从粮仓调粮,然后直接给难民粮食,然后虚报,例如明明只发了一万份,他们谎称发了五万份,而且他们让府里的人来换着花样领,
虽然他们做的隐秘,但锦衣卫还是查出来了,
我们估算,粮仓内至少有七成进了他们自家的仓库。”
说到这里曾献停顿了一下,从身后的箱子中取出一册子递给了袁可立。
“阁老,按照县衙的记载,十八个县的社仓总计十二万石粮食,等我们抽查的时候,里面连一粒米都没有了。”
PS:明朝的粮仓分为五大类,预备仓、水次仓、社仓、济农仓和王府仓,各个粮仓有不同的功能,面对对象也不一样,预备仓是各省首府建立,水次仓大多坐落在运河两岸,社仓和济农仓基本上各个显都有,王府仓就是亲王家的仓库。
袁可立听完,脸色没什么变化,却是长长的叹息了一声。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前两天孟塬的事情,他就猜测陕西的大灾或许和秦王府有关系,如今果然证实了。
不过宗室比孟塬县城做的高明一些。
但这也犯了大忌了,宗室人员仕宦永绝,农商莫通,这是成祖之后定的规矩。
平时宗室搞点小动作,各地官吏也都是睁只眼闭只眼当做没看见,可现在做这个事情,是闲自己死的不够快吗?
好在他已经将猜测和陕西灾情的情况上报朝廷了,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想来也就是这两天朝廷就会知道,再等几天就会有结果了。
虽然皇帝给了他在陕西的便宜之权,别说是七品县令了,就算是从二品的巡抚,他都能直接砍了,但是涉及到皇家宗室,他就有些犹豫了。
不是他不敢杀,实在是宗室是个大麻烦,处理不好,皇帝是要背负骂名的。
他现在只希望这事和秦王府没有关系,只是下面的郡王、镇国、辅国将军私自干的事,否则这麻烦就大了。
废亲王,这可是大事情。
自己要不要去西安府探探口风,好做应对?
袁可立陷入了沉思之中,而这个时候门外有些喧闹了,曾献眉头一皱,不待他出声训斥,一道人影冲进了大堂。
“锦衣卫白水军情急报,袁阁老可在?”
第77章 民变抢粮,袁可立的应对
“拿来!”
被惊醒的袁可立脸色再次一变,坐直了身体。
崔明立刻接过密封的情报,检查了一遍,确认无误后才递了过去。
袁可立接过情报,快速的扫视着,表情也从凝重变成了阴沉,随即是愤怒。
这一幕看的曾献、崔明等人满是疑惑,到底是什么事情让这位为官数十年、经历过无数风雨的老臣如此变色。
“你们也看看吧!”
曾献接过信笺,崔明等人也围了上来,只是片刻后,众人才知道袁可立为什么会出现那种表情了。
只见信笺上写着:天启七年十一月十六日寅时,白水叛军突然袭击从太原运粮的队伍,粮草兵被冲散,叛军放火烧粮后叛军劫走一千两百石粮食,
粮草兵救火未追赶叛军,火灭后清点,烧毁四千石,死亡一百二十七人,烧伤十八人,及报止叛军去向不清,叛军人数不清。
“嚣张!”
“找死!”
曾献和崔明同时怒喝了一声,脸上满是愤怒,其余朝廷的官员也是如此。
这伙叛军简直是冥顽不灵,旱灾这么严重,全国调粮何等的困难,抢粮不算,还烧了粮食。
四千石粮食,折合六十万斤,这能救活数万人,就这么被叛军烧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阁老,此事……”
袁可立抬了抬手打断了曾献的话:“生气没有任何意义,我们首要任务是赈灾,安置了百姓,才能解决后患,否则难民变流民,流民变流匪,流匪变叛军。”
“至于叛军烧粮,也恰恰暴露了他们兵力不多,否则就不会玩烧毁粮食这一出转移粮草兵精力的把戏了,本阁估摸着,应该不会多的。”
“对,卑职也是这么认为,劫走一千两百石粮食,折合是十八万斤,我大明的装粮麻袋一袋一百五十斤,一人扛一袋算下来需要一千两百人,
加上掩护、照明、留守、警戒等等,最多不超过三千人。”
崔明说完后,沉顿了片刻:“这情报中没有写清楚是扛走的,还是连粮车一起弄走的,但我琢磨着,应该是抗扛走的,
洛水以北多山,有麻陂山、梁山、黄龙山等,换做我是王二,肯定是扛着走,速度快,一旦进山,只要少数人封住山路,那真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了。
而且,叛军暂时是不会再抢粮了,因为有了这一次后他们就会认为我们就会有防备,他们不敢赌,所以运粮的队伍暂时是安全的。”
大堂内众人听完后皆是若有所思,袁可立也是点了点头,暗道这崔明以后可以培养一下。
心细、脑子转的也快,武力更不用说了,是个好苗子。
“有道理。”
“那你说说我们怎么应对?”
面对袁可立的询问,崔明愣住了,他没有想到袁可立会征询他的意见,要知道这种军情大事,他一个小小的总旗根本就没资格参与的。
“大家都可以说说,咱们可以探讨一下。”
面对袁可立的鼓励,崔明略一沉思,便道:“经过抢粮事件后,朝廷应该不会……招抚了吧。”
说这话的时候,崔明有些不确定,随即又道:“如果不招抚,那就是剿杀,如果叛军进入黄龙山,那只有两条对策,
一是死死的咬住叛军,穷追猛打,但山路崎岖险峻,大军无法深入,补给对我们也是大问题;
二是围,他们手上的粮食最多只能撑一两个月,没有粮食他们自己就主动出山了,
我们只要守住山路就可以以逸待劳了,但无法确保会不会以化整为零从山中其他小路翻出。
从目前汇总的情报看,从四大边镇调的兵力,延绥、固原、太原三大边镇的军队,离白水还有两百余里,大同和京军差的更远,
等大军来了,叛军据深入了,想追都困难。”
“所以呢?”
“所以……卑职也没有更好的方法了。”
崔明脸色有些尴尬,他是锦衣卫,打探、分析、审讯情报还算是拿手,但要说行军打仗那就有些超出他的能力范围了。
众人探讨了一会儿后,也没有得出什么好的方法。
“行了,叛军的事先放一放,先以安置百姓为主。”
袁可立打断了众人的探讨。
“曾献,你是户部右侍郎,赈灾是户部的本职工作,你就坐镇白水,统筹赈灾事宜。”
“郭猛,你是锦衣卫,负责维持各地的粮价,一旦不听劝阻的立刻上报,
同时向西安、渭南等城的士绅富商勋贵们借粮,不借粮那就查查他们有没有触犯过大明律,威逼利诱也好,大义打压也罢,老夫只要粮。”
“梁超,你是工部都水清吏司郎中,你配合曾献,挑选部分身体强壮难民,三日后按照陛下标准修建湖泊,
另外,白水这一带很多的河流,如白水、洛水、清谷水、沮水等等,修建湖泊的时候,顺带将湖泊与附近的合流贯穿,
这样既可以等以后引河水进湖泊,也可以等以后大雨时可以防洪。”
……
袁可立坐在大堂的首座上,开始发布一条条的命令,足足半个时辰,众人见识到了袁可立的能力。
半个时辰,点到了二十余人,每人的工作都安排了工作,整个过程没有丝毫的停顿。
“诸位,事关我大明国运和数十万黎民百姓的生命,凡事万不可掉以轻心,待赈灾结束后,本阁亲自为诸位请功!”
“本阁今日之后会前往白水,诸位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到白水找本阁,切记,万不可与百姓发生冲突。”
“都去忙吧!”
众人起身齐齐行礼后离去。
大堂内只剩下袁可立和崔明。
首座上的袁可立沉思了片刻后,提笔疾书:“崔明,你安排人将这封信六百里加急传回北京城,呈递给陛下。”
“这一封送到西安府,给秦王!”
“你安排完了来找老夫,老夫有任务交给你。”
给陛下的信是汇报灾情和民变的事情,虽然陛下给了便宜之权,但这种事情还是汇报的好,小心谨慎这是他为官数十年能全身而退的不二法宝。
给秦王府的信大致意思就是请求开放王府仓赈灾,同时请他减免秦王府下田地租金等等。
一刻钟后,崔明安排完了,找到了正在大堂中看地图的袁可立。
“阁老,有什么任务,您就安排吧!”
第78章 驿站构想,未来的三通一达
“崔明,这个任务有些危险!”
“阁老,您就说吧,保证完成!”
看着拍着胸脯保证的崔明,袁可立沉默了一下:“崔明,你领几名身手好的锦衣卫沿着叛军退走的路跟上去,查探一下叛军的情况。”
“不行!”
崔明一听顿时急了:“阁老,不是我怕死,我奉旨保护您,我要是走了,您这边怎么办?”
“怕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