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我不做亡国太子 第314节
倪元璐听到朱慈烺询问自己,他自然不能说,太子殿下,二百万两你也拿得出手啊,要不你自己留着娶媳妇用吧!
倪元璐只好强颜欢笑,笑的比哭还难看的说道:“殿下,臣这不是叹气,是深呼吸!”
听到倪元璐这解释,朱慈烺也不计较,自顾自的说道:“本宫还以为倪大人在惆怅这银子怎么花呢?”
倪元璐:“………………”
太子殿下还真是大言不惭,就二百万两,我还愁怎么花,真是太搞笑了!
倪元璐自己内心嘀咕,尴尬的笑了笑。
朱慈烺见倪元璐不理睬自己,只好自顾自的说道:“倪大人,不必忧愁,虽然说本宫这次从山西收获了白银两亿两,但是………”
“什么?多少?”
倪元璐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此时他也顾不上什么礼仪规矩了,惊恐出声打断了朱慈烺的话。
刚刚他好像听到太子殿下说两亿两?
两亿两?
做梦都不敢这么梦啊!
看到倪元璐如此惊讶的样子,朱慈烺心中纳闷,又重复了一句自己刚刚说的话:“本宫刚刚说,虽然这次从本宫手上有白银两亿两,但………”
“天……天……天呢!两亿两白银?”
朱慈烺的话再一次被倪元璐打断,这次倪元璐猛的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这次他听清楚了,刚刚太子殿下说的是白银两亿两,没错!就是白银两亿两!
倪元璐平定了一下自己心情,看到在场的众人都用诧异的目光盯着自己,这才意识到自己失礼了。
连忙向朱慈烺行礼说道:“请殿下恕罪,臣刚刚一时激动,忘记了礼数,冲撞了殿下,还请殿下不要计较!”
朱慈烺也被倪元璐的行为吓了一跳,不过随后他就理解了,毕竟两亿两白银这个数字确实挺惊人的。
朱慈烺没有和倪元璐计较,挥手示意倪元璐坐下,然后接着自己的话继续说道:“本宫这次把两亿两白银交给倪大人,但是本宫有一个要求!”
倪元璐现在精神还恍恍惚惚的,在心中默数两亿两白银用明数计算到底有多少个零,完全没有听到朱慈烺说话!
看到倪元璐在发愣,坐在倪元璐旁边的李邦华连忙拽了一下倪元璐的袖子,把倪元璐从失神中拉回来!
“啊!殿下!”
倪元璐连忙又是拱手行礼!
朱慈烺无奈了,轻声说道:“倪大人,两亿两白银而已,你不必如此,格局要打开,本宫相信你以后你管理的白银将会是二十亿两、两百亿两,那个时候,你岂不是要得失心疯?”
朱慈烺打趣倪元璐的话,惹得在场众人大笑起来!
倪元璐也意识到,自己今天的表现实在是有点差强人意了,努力定了定自己心神,拱手说道:“殿下,臣受教了!请殿下放心,臣一定为殿下管理好这钱袋子!”
朱慈烺点了点头,继续说道:“这两亿两白银交给倪大人管理,但是其中的一亿两是不能动的,本宫准备将这一亿两白银作为筹建大明东海舰队的专项经费!”
虽然倪元璐不清楚朱慈烺口中所说的大明东海舰队是什么东东,但是朱慈烺的命令他肯定是要严格执行的!
“殿下请放心,臣记下了,一亿两白银是筹建大明东海舰队的专项经费,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用!”
倪元璐连忙复述了一遍朱慈烺的话!
“恩!”
朱慈烺点了点头,对于倪元璐的表现,他很满意!
在朱慈烺的规划里,一亿两白银作为筹建东海舰队的专项经费是远远不够的。
虽然说现在驻扎在辽东的北海舰队有神州型、明威、明武、明勇等类型各种类型战舰三十余艘,算得上是大明第一支舰队!
但是北海舰队毕竟不是朱慈烺亲自打造的,各类型战舰也都比较落后,现在没办法,用来过渡一下,还能看的过去,到要是想征服世界,远远不够!
所以,朱慈烺非常看中大明东海舰队的筹建,他计划要为东海舰队制造的二十艘战舰,这二十艘战舰至少也得是铁皮包木舰,动力得用蒸汽机,这样才能算说的过去!
二十艘战舰,加上人员配置、火力配置,一亿两白银肯定是不够的!
海军简直就是销金窟,俗话说的好的,十年陆军,百年海军,朱慈烺可没有百年时间,世界发展也不可能等他百年,时间上的不足,只能靠银子去填补了!
想到此处,朱慈烺觉得自己还是要抓紧赚钱啊!
想到北海舰队后,朱慈烺将目光投向了宋应星。
朱慈烺在离开京城前往山西的时候,曾经安排宋应星对北海舰队的战舰火力配置进行改造,也不知道目前完成的怎么样了!
“宋大人,北海舰队战舰改造的怎么样了?”
听到朱慈烺问话,宋应星连忙站了起来,从袖中掏出了提前准备好的材料,开始向朱慈烺汇报一年的工作!
第503章 皇家科学院的发展
宋应星主要是负责皇家科学院、兵器制造司以及皇家庄园的工作,这三个地方主要其实说白了,就分别是朱慈烺的研发、生产和后勤。
为什么这么说呢,朱慈烺成立皇家科学院主要目的就是为自己为大明培养人才,毕竟人才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而科技是人才创造的,所以核心还是人才,皇家科学院通过培养人才,依靠人才研发,推动科技进步。
目前因为发展需要,科技研发的重心还是偏向于军工,皇家科学院研究出来的最新装备成果,都会在兵器制造司进行生产、量产。
皇家庄园主要从事粮食生产、家禽养殖,而生产出来的粮食,养殖出来的家禽大多都供用给皇家科学院、皇家制造局和兵器制造司。
这几者之间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生态链,在亲卫营大营扩建、皇家科学院扩建、兵器制造司生产规模扩大后,在北京城为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不小的“城外城”,因为主要聚集点在北京城西南大兴镇,所以又被称为大兴城!
如果亲卫营十五万将士全部归营的话,整个大兴城有近五十万人!
宋应星先是向朱慈烺行了一礼后说道:“殿下,臣主要从皇家科学院、兵器制造司和皇家庄园三个方面来汇报崇祯十四年的情况!”
朱慈烺点头示意宋应星继续!
“殿下,臣先说一下皇家科学院,皇家科学院现在共分为工学院、理学院、文学院、农学院、商学院、水学院、医学院以及研究院,共有八大二级学院,除了研究院之外,其余七大二级学院分为四个学年,按照入学时间分为一学年,二学年,三学年,四学年,每个学年有学生三千人,如果满员的话,每个二级学院可以容纳学生一万两千人,七大学院就有学生八万四千人!”
听到宋应星的话,朱慈烺觉得这皇家科学院已经开始按照自己的规划,初步具备后世大学的模样了!
这八千四万学生看上去很多,但是对于整个大明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
按照这样的教学规模,每年从皇家科学院毕业的学生有两万一千人,这两万一千人毕业后,皇家科学院肯定要留下一部分比较优秀的毕业生到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或者留在皇家科学院任教。
剩下的万余人别说整个大明了,恐怕都满足不了河南和山西发展的需要!
但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养本来就不是一一夕的事情,朱慈烺知道,在人才培养上绝对不能心急,必须要稳扎稳打!
在现在大明这种,读书人还是以科举为主的大环境内,能先把皇家科学院办起来就已经很不错了!
朱慈烺点头示意宋应星继续说。
“殿下,因为皇家科学院仅仅成立不到两年,所以七大学院目前只有一学年和二学年有学生,其中七大二级学院二学年有学生共计八千五百余人,一学年有学员二万一千人,全科学院有学员二万九千余人!”
“崇祯十五年六月份,目前的二学年将会升为三学年,一学年升为二学年,臣准备向全大明继续募募新一学年学员二万一千人!”
朱慈烺听得连连点头,并补充说道:“恩,宋大人,这个学年制度不错,不仅崇祯十五年的六月要招募学员,以后每年的六月都要向天下招募学员,人才培养工作绝对不可马虎,更不能断断续续!”
宋应星听到朱慈烺的话后,内心又是一暖,太子殿下如此支持自己,自己一定要把皇家科学院给太子殿下办好!
“遵命!殿下,皇家科学院研究院目前主要从事研发工作,刚刚臣禀报的火枪、火炮等武器都是由研究院研发的!”
“此外,根据殿下提供的图纸和思路,研究院目前在手的研究项目有,蒸汽机车项目、蒸汽轮机项目、蒸汽冲床、钻床、车床、压床等项目、火炮、火枪、舰炮等武器改进项目等!”
听到宋应星谈到蒸汽机,朱慈烺忍不住又插话说道:“宋大人,本宫打断一下!宋大人,米一定要向全研究院、科学院传达蒸汽机的重要性,科学使用蒸汽机服务于各行各业,可以节省极大的人力物力,对整个大明来说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科学院当前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不断研究和改善蒸汽机,不断将蒸汽机用于各行各业!”
听完朱慈烺的话,宋应星连忙向朱慈烺保证,肯定将朱慈烺的要求传达下去!
宋应星现在对朱慈烺那绝对是心服口服,对推广使用蒸汽机也绝对是举双手赞同!
因为宋应星已经从蒸汽机的使用中尝到甜头了,自从使用蒸汽机锤打铁后,钢铁的生产速度翻了好几倍。
而且,蒸汽机锤打出来的钢铁无论是钢铁的延展性还是硬度那都是一顶一,比人工锤打的不知道好多少!
还有,自从兵器制造司使用上蒸汽钻床后,制造火枪和火炮的速度也提高了好几倍,要是在以前,说大半年生产二十万支火枪,宋应星连想都不敢想,但是有了蒸汽机加入后,完全不再话下!
“殿下,刚刚向你汇报的,兵器制造司生产的龙威型舰炮四百门,已经全部运送到旅顺港了,过完年后,便会派熟练的工匠去负责改造安装!”
朱慈烺继续点头并插嘴问道:“这龙威型舰炮性能怎么样啊?”
“回禀殿下,龙威型舰炮口径约大半尺(200mm),整个炮身使用精铁铸造,重约1200斤(600kg),最大射程约在2000米,有效射程1000米左右,打的也是开花弹!”
宋应星颇为自豪的说道。
朱慈烺听着这个火炮数据,感觉确实比陆地上火炮性能要好上很多,光从参数上讲已经赶上十九世纪大英帝国舰炮的水平了!
现在自己整整比他提前了一百多年,看这次西方列强怎么跟自己玩!
“恩,还不错,但是需要继续提升性能,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始终保持先进!”
朱慈烺严肃的说道!
宋应星重重点头,然后继续汇报!
第504章 种粮问题
宋应星汇报完兵器制造司的事情后,便开始继续向朱慈烺汇报皇家庄园这一年来的情况。
其实,宋应星不汇报,朱慈烺也清楚,皇家庄园这一年来啥也没干,全部都在致力于种植生产马铃薯和番薯。
“殿下,自从大明情报司从南方送来番薯和马铃薯种苗之后,按照殿下的要求,皇家庄园停止了其他一切农业生产,全力投入到马铃薯和番薯的种植培育中。
目前,已经全部完成了收获,统计下来,马铃薯一亩地产量高达一千四百余斤,番薯产量更高,一亩地产量近一千六百斤!
皇家庄园一共种植了五万亩的番薯和五万亩的马铃薯,一年下来,马铃薯入库七千余万斤,番薯入库八千余万斤!”
说到番薯和马铃薯产量的时候,宋应星很兴奋,语气中都带着激动的情绪。
毕竟,刚开始朱慈烺和宋应星说,番薯和马铃薯亩均产量可以达到二千斤的时候,宋应星是不相信的。
如今,事实摆在宋应星面前,虽然没有达到亩产两千斤的标准,现在却也已经达到亩产一千五百斤。
这个亩产量对于宋应星来说,太震撼了,要知道,现在大明朝的粮食产量,在没有高科技和狠活,种粮没有基因改善的加持下,无论是水稻还是小麦、高粱,风调雨顺的丰收年。一亩地也就能收获个四百斤顶天了。
要是遇到不好的年份,一亩地能收个二百斤也算是谢天谢地了!
而如今,种植番薯和马铃薯一亩地产量竟然可以达到一千五百斤,这对于大明百姓来说,简直就是天大的福音啊!
宋应星虽然不知道马铃薯和番薯这两种粮食口感怎么样,但对于勤劳善良的大明百姓来说,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填饱肚子,不被饿死,马铃薯和番薯这两种粮食口感已经不重要了!
即使再难吃,也总好过野草树皮观音土吧!
朱慈烺听到宋应星的汇报后,心中也不由盘算起来,七千万斤马铃薯加上八千万斤番薯,一共是一亿五千万斤的种粮,按照后世的记忆,朱慈烺记得种植一亩地番薯和马铃薯需要的种粮一百斤。
上一篇: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