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逍遥皇子,开局震惊老朱

大明逍遥皇子,开局震惊老朱 第111节

朱元璋听到这里,整个人都麻了。

新式火枪可以打到一百五十米开外?而且精度还那么高?

新型火炮可以发射至两千米外?还有着多种类型,威力极大?

他只是随便一想,便仿佛已经看到了敌军在火炮的轰击声中悲鸣,在火枪的射击中不断倒下,这种完全可以预料到的场景,让朱元璋心中十分激动,兴奋无比。

“十三,好,你做的非常好!”

“有此精兵悍将,何愁wo国不平?”

朱元璋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完全不顾一旁朱标那难看的脸色,兴奋的在御书房内转来转去。

“不过,十三呐,对面毕竟也不算是什么小国,万一他们集全国之力……”

朱桂笑眯眯的说道:“父皇,您就放心吧,根据我打探到的消息,wo国现在还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呢。”

“整个国家早已不复统一,而是分裂为大大小小几十股势力,整天不是你打我,就是我打你,根本就团结不起来。”

他举了个例子,“如今的wo国,形势颇有些类似与此前中原的五代十国时期,藩镇林立,草头王频出,他们自己都快把狗脑子给打出来喽。”

朱元璋听到这里,总算是彻底放心了,心中也感到很满意。

在他看来,这种情形下的wo国,确实不值一提,只需挨个击破,一路清扫过去就行了,完全不用担心会遇到集合起来的反抗力量。

不过,朱桂所说的大同府军队情形,还是让他大为震惊。

朱元璋怎么也没想到,如今的大同军队,实力竟然已经强悍到了如此地步!

不但有着新式的火枪,全新的盔甲,竟然还有三百门威力巨大的火炮!

而且听朱桂话里的意思,这支军队军纪极严,士兵们个个体能都很好,单兵作战能力也非常出色……

这不由得让他心中产生了一丝隐忧。

老朱的疑心病又开始发作了,毕竟,假如朱桂所说全都是真的,那么这支军队,就真的可以称之为天下无敌了。

以目前大明其他军队的实力,还真不是大同军的对手。

他暗暗琢磨了好一会儿,这才笑呵呵的开口说道:“十三呐,你做的很好,你这支大同军,论实力,恐怕已经可以比得上护卫都城的禁军喽。”

朱桂心想,这你可就说错了,禁军算什么,遇上这支装备了新式火枪火炮的军队,要不了几下就得玩完。

不过,他一听就知道老朱是什么意思,这分明是疑心病又发作了啊……

“父皇,”他正色说道:“儿臣要纠正您一点。”

朱元璋顿时一愣,怎么,你小子还顺着杆儿往上爬了?

“哦?咱是哪里说得不对么?”

朱桂十分淡定的说道:“这支军队,不是您口中的什么大同军,而是驻扎在大同府的大明军队,是您的军队,跟我可没有什么关系。”

“我充其量就是帮了您一下,把这支军队给打磨的更加锋利而已。”

“其他方面,我可不敢居功,毕竟,我只是个小小的藩王而已,怎么能随意插手您的军队呢?”

朱桂对朱元璋的心思看得很透彻,只要自己不插手军队,不表露出野心,那不管自己再怎么折腾,朱元璋都不会在意的,把话说开就行了。

果然,在听到朱桂这番话以后,朱元璋心中的那点顾虑顿时消失不见。

虽然他对朱桂的这种谦虚谨慎有些不太满意,但心中还是很欣慰的,毕竟,这说明朱桂完全没有任何野心,根本就没有插手军队之意。

想到这儿,他沉思了一会儿,又向朱桂询问道:“十三,若是依你之见,应该何时攻打wo国最好?”

“还有,此次出征wo国,应该派遣哪位将领?”

第一百五十四章 磨炼

朱桂心中微微有些诧异,按理来说,朝廷有那么多大将,这种事情,不应该由他来说才是。

而且,让他来指名道姓的推荐将领,多少有些犯忌讳了。

朱元璋估计也看出了他心中的迟疑,大手一挥,乐呵呵的说道:“没事,十三,你但说无妨,今天是咱们父子间闲聊而已,不要太过小心嘛。”

朱标站在一边,面无表情。

他现在对朱桂很不满意,准备待会出去以后要好好质问一番。

朱桂在心中暗自琢磨了一会儿,这才缓缓说道:“父皇,关于此次出征wo国的将领人选,儿臣以为,具体是谁不好说,但却可以设立一个必要的条件。”

“首先在人数上,因为只需三万兵马,但却是长途跋涉,还要出征海外,所以本来可以只派一位将领,现在可以派出两位,以防万一。”

这个万一防的是什么,朱桂没说出来,但朱元璋心中却很清楚。

一来是可以防止大将出事,军中群龙无首,二来么,大军长期孤悬在外,两人之间也可以相互制衡。

朱桂继续说道:“至于这个条件么,最好是稍微年轻一些的,早年间一直跟随着父皇您南征北战的将领,从这些人中进行挑选,儿臣以为是比较合适的。”

听到这里,朱元璋顿时陷入了沉思中。

他是天生的帅才,也是精于心计的铁血帝王,朱桂这话刚一说出口,他便明白了其中真正的含义。

“年轻一些的么……”

朱元璋在心中暗暗思索,脑海中飞快的闪现过几个人的名字,很快便有了想法。

不过他并没有当场表态,而是看向朱桂,从刚才的语气中,他感到自己这个儿子还有不少话要说。

朱桂看了一眼他的神情,心知老爷子肯定已经听懂了他的言外之意,也就不再多说此事,而是说起了下一个重要的地方。

“除了这两位领军大将以外,其余军中各将也相当重要。”

一支军队里面,中下层军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说大将是核心,那么其余诸将则是枝干,缺一不可。

“在儿臣看来,本次出征wo国,最好是能够派出大量的年轻武将,尤其是那些继承了前人官职爵位的勋贵子弟们,更是应该被派上战场去。”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得到充分的磨炼,日后才能成长为大明军队的中流砥柱,不至于彻底迷失在温柔乡中。”

朱桂在后世看过许多大明史料,其中提到了一个很关键的地方,那就是大明武将后继无人。

除了开国那一代将领还算骁勇以外,其他的二代、三代子弟,全都是些不堪大用的废物。

等到朱棣篡位成功以后,唯一剩下的几位老将也纷纷逝世,再无杰出之辈。

所以后来才会有了极其惨烈的“土木堡之变”……

这场彻底打折了大明脊梁骨的战役,固然明英宗朱祁镇的骚操作是主要原因,但大明武将无人可用,也是导致这一后果的重要因素。

所以朱桂就想趁着这次东征wo国的机会,把大明的二代勋贵子弟们,都好好的送去军中磨炼一下。

别整天只知道待在秦淮河上,在软玉温香中消磨了所有的雄心壮志,到最后连第三代子弟也没教育好,一代不如一代,全都成了混吃等死的米虫和废物。

听到他这样说,朱元璋顿时有些迟疑起来,他很少会犹豫,但此时也有些拿不定主意。

“十三,此事非同小可,战场上刀剑无眼,要是派出这么多年轻人,万一有了什么损伤,咱这里可就清净不了喽。”

就算朱元璋再怎么铁血无情,但要是一群老兄弟来找他哭诉,他也会感到头疼的。

这些勋贵家中的子弟,他也有所耳闻,基本上就没有几个成器的,与他们这一辈相差太远了。

这也是朱元璋为何如此看重朱桂的重要原因。

“父皇,玉不琢,不成器,同理,人不磨炼,也难当大任。”

朱桂毫不犹豫的说道:“你们老一辈的辛辛苦苦打下了这大明江山,将来是靠这些人去守护的。”

“要是他们全都是些废物,压根就手不能提、肩不能抗,上了战场两眼一抹黑,说不定还要被吓到腿软尿裤子,那到时候军队由谁来带?大明的江山社稷由谁来守护?”

“天底下的老百姓,还怎么安心过日子呢?”

“父皇,儿臣认为,这一次,必须要让这些年轻的子弟们,全都去战场上好好磨练一番!”

“这回东征wo国,可是个大好机会呐。”

朱元璋被他说的有些心动了,坐下来仔细的思索了一番,感觉似乎也确实挺有道理。

如今他这一代人渐渐老去,像汤和等人已经不适合再上战场了,而蓝玉这些相对年轻一些的将领,是目前大明军队中的扛鼎人物,能力也还算相当不错。

可等到标儿那一代,蓝玉那些人的年龄也不小了,下一代却还没有能够成长起来。

再到第三代的子孙们,说不定就要出大问题了……

他沉思了许久,这才缓缓说道:“十三你这话倒也不无道理,确实,是该好好磨炼一下那些人了。”

朱桂心想,不磨炼的话,迟早这群废物点心再给大明折腾出一个“土木堡之变”来,而如果早做打算,一代代传承下去的话,不说百炼成金吧,至少也能炼上几块精钢出来。

大明的武将勋贵们,也就不至于一代代凋零下去,成为只会吃喝玩乐、终日狎妓的废物了。

“另外,父皇,此次攻打wo国,由于需要从海上进攻,所以水师也显得格外重要。”

朱桂认真的说道:“如今我大明军队,在陆上堪称无敌,但水师却并不如何,仍然需要进行刻苦的训练才是。”

“要尽量打造出一支精锐水师来,既能够精通海上作战,也善于在陆上克敌,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无敌之师。”

朱元璋疑惑的问道:“怎么,去wo国不就是派些船,将士兵们都送到岸上就行了吗?”

“为何还要下大功夫去训练水师呢?”

他虽然打过许多仗,但对水上之事并不算太了解,最多也就是见识过长江上的水战,对于海战没有什么概念。

朱桂微微一笑,对老朱详细的解释了起来:“父皇,想要登陆wo国,可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情……”

随着他娓娓道来,朱元璋总算是弄明白了。

原来,海战和水战是大不一样的,要凶险的多,动辄便是船毁人亡,远不像风平浪静的内河水战那般温和。

若是没有善于操纵海船的熟练水手,说不定运送士兵的大船还没到wo国呢,就已经被击沉了,白白送了性命。

这可绝对不行,朱元璋顿时重视起海战来,他在心中思索一番,渐渐有了主意。

“行,十三,你说的这些,咱心里都明白了。”

“说的很不错,咱很高兴,你这才是真心为了大明。”

朱元璋说道这儿,有意无意的瞟了朱标一眼,而朱标就当成没看见一样,全无反应。

“你们都退下吧,让咱再好好想一想。”

见朱元璋暂时没了谈话的兴致,二人便向他告退,一前一后出了御书房。

朱标一开始还保持着沉默,等到二人快要走出皇城的时候,他终于忍不住向朱桂开口询问,语气中带上了几分责怪之意。

“十三弟,你为何要主张攻打wo国?”

“你可知道,这三万兵马,同样也是会极大损耗我大明国力的?”

首节 上一节 111/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天命谋士,助刘备诛袁灭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