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逍遥皇子,开局震惊老朱

大明逍遥皇子,开局震惊老朱 第120节

要不然,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朱标再这样压抑下去,情况可就有些不太妙喽……

自己为什么会只想做一个闲散的富贵王爷,而不想当皇帝?

就是因为这劳什子的皇帝,要操心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人也太累了!

每天一睁开眼,不是要调解朝堂斗争,便是要为百姓谋福利,还要时不时的解决各地天灾人祸,外敌入侵等等各种琐事。

要是当皇帝能躺平倒也罢了,可一旦坐到了那个位置上,就身不由己了,你想躺平,说不定没过几天,就有人要谋反夺权,将你满门杀绝了……

想到这里,朱桂决定再拉自己这位大哥一把,他开口说道:“大哥,我知道你现在很累,压力也很大,不过,你放心,我会帮你的。”

朱标闻言,看着他说道:“十三弟,你知道么,自从你就藩以后,我的日子比以前来,已经好过许多了。”

“你发明的那些新鲜事物,算是给天底下的百姓们,都带来了不少好处,也给大明解决了许多难题。”

“所以有时候我才会想,若是让你来做这个大明的皇帝……”

“停!”

朱桂不得不打断了他的话,苦笑着说道:“大哥,咱们不是说好不再提这事了么?”

“你可千万别再说这种话了啊,大明未来的皇帝,只有你能当,也必须是你来当!”

且不说他本来就没这个心思,万一朱标这话传到朱元璋耳朵里,那多少都有些麻烦。

“大哥,”朱桂正色说道:“你就放心吧,有我在,一定让你把这个皇帝当得顺顺利利!”

“父皇之所以会如此勤政,固然是因为他心系百姓,但也有锻炼你的意思在其中。”

“尤其是这些年来,父皇为了让大哥你将来执掌大明时轻松一些,更是在不遗余力的为你扫清一切障碍。”

“大哥你可曾发现?”

朱标点点头,他虽然仁德宽厚,但对于这种事,还是看的很清楚。

这些年来,朝堂上的派系正在被朱元璋一点点的整合,地方上那些纠葛在一起的豪强与官吏,也逐一被朱元璋打散、清除。

虽然这个过程中充满了血腥暴力,以及各种阴谋诡计,但朱标心知肚明,这是朱元璋在为他扫平阻碍,想让他日后执掌这个大明帝国能轻松一些。

朱桂心想,既然你知道,那就好办了。

“大哥你应该也清楚,每个朝代,第二代君主都是最难的,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

“如今大明虽说看起来似乎还不错,但内里问题依然极多,百姓们的生活很是艰难,将来你做了皇帝,这些难题,都需要迫切去解决。”

“我会尽量协助你,帮你解决这些问题,像父皇那样,帮你扫除一切障碍,让你能够顺顺利利的治理这个国家,让大明变得强盛起来。”

“绝对不会让你有什么后顾之忧。”

他冲着朱标眨了眨眼,笑眯眯的说道:“大哥,以我的能力,你这下应该放心了吧?”

听到朱桂这样说,朱标眼泪都快流下来了,感动不已。

他紧紧握住朱桂的手,声音有些哽咽。

“十三弟,为兄真的是,真是太感谢你了!”

第一百六十七章 谈心

朱标的这种感动,并不是什么帝王心术,虚情假意之言,以朱桂的见识,自然看得出来,他这位大哥确实很激动,对自己十分感激。

不过,朱桂其实心里也明白,朱标今天的举动,多少有些故意卖惨的成分在里面。

估计,最近这段时间,老朱给他的压力有些大,再加上朝中诸事繁琐,修缮长城一事又无人看好,因此他才特意跑来向自己诉苦……

朱桂心中暗暗想道,看来,朱标的压力确实太大了些,自己是得想办法帮他减轻一些了。

要不然,万一自己这位大哥承受不住压力,再如历史上一般,来个突然暴毙,那自己岂不是要抓瞎了?

等到老爷子再病急乱投医,将朱允炆那个废物给强行送上皇位,那天下还不立马乱套?

自己想安心做个闲散王爷,携徐妙清悠游天下的美梦,可就要彻底泡汤喽……

“大哥,你容我想一想,给你出出主意。”

想到这儿,朱桂随口说了一句,便开始思索起来。

他脑海中有着无数后世的经验,完全可以让朱标少走许多弯路,减轻巨大的压力。

只要朱标自己身体健康,思想上再不那么过于讲究仁义道德,那他的储君位置就可以坐的很稳了,将来也能够顺利继任皇位。

现在最急需要做之事,便是如何减轻朱标心中那份沉重的压力,使其不被压垮。

随着朱桂陷入了沉思,兄弟二人之间,一时间变得沉默无比。

朱标盯着自己这位弟弟,心中满是期待。

他知道,朱桂其实比自己更聪慧,更有手段,从以往的这些事迹来看,自己这位十三弟,不但心思缜密,眼光也看的极为长远,颇有几分高屋建瓴的意味,称之为雄才大略也不为过。

最近,无论是朱元璋也好,还是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也罢,给他带来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愁得他已经多少天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了。

若是朱桂能想到什么好办法,那自己身上这副沉重的担子,就能够减轻许多了,也不会再这么累。

朱桂有一搭无一搭的敲击着桌面,脑海中闪现而过的,全是后世历史学家们所总结出来的各种经验与教训,走马纷呈,让他一时间有些难以抉择。

按理来说,以朱标目前的情况,其实什么都不做,才是最合适的。

毕竟,他是众望所归的大明储君,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只要能够身体健康,等到老朱去世以后,完全可以顺利接管大明这个庞大帝国。

然而,看朱标的模样,虽说似乎要比历史上要好一些,毕竟有自己这两年来的辅佐与开导,但还是很不容乐观。

在朱桂的记忆中,朱标好像就是因为压力过大,急火攻心,一下子暴毙而亡的。

以现代医学的观点而论,很可能就是心血管之类的毛病,救都来不及救。

想到这儿,朱桂不由得警惕了几分,看来,以后是不能再让自己这位大哥喝酒了。

“大哥,我既然想要帮你,那也没什么不可说的。”

考虑来考虑去,朱桂还是决定要后世一些重要经验,糅合现在的理念,灌输给朱标。

于是,他端正了一下自己的身体,开始慢言细语的对朱标说了起来。

比如说,凡事不必躬亲,要合理的利用与控制底下的大臣们,还有,可以适当放权,但一定要牢牢抓住兵权,并且将最终决定的权力握在自己手上。

大臣们就好像韭菜,割了一茬还会再长出一茬来,不必太过在意,把他们当成是工具人就行了,好用就留下来多用,用的不顺手了,就让他们立马滚蛋……

百姓们的想法很重要,是执政的基础,至于什么读书人、商人之类,重要性都可以降低一档,不需要太过重视,毕竟是封建社会,要以农民为根本,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

什么名家士子、儒家大贤之类的,可以用来当装裱画,但绝不可以付以重任,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能流传千年,还是很有道理的。

当上皇帝以后,可以在朝堂上用异论相搅的方式,来巩固权力,但绝不可本末倒置,权术终究只是权术,阴谋诡计上不了台面,一定要堂堂正正的出招。

对于日渐庞大的藩王势力,要提前做好准备,等到老爷子御驾归天之日,也就是那他们下手开刀之时。

……

诸如此类的言论,朱桂滔滔不绝的讲了一大堆,很多话,就算他已经尽量与这个时代结合,但听起来还是那么惊世骇俗,让朱标脸色大变。

毕竟,如今大明最主流的思想,便是儒家的仁义道德,朱桂这种赤裸裸的利益思想,让朱标一开始颇为有些不适。

不过听到后来,朱标也开始不住的点头。

在他看来,朱桂的这番话,虽然很是露骨,却几乎是直指核心与本质,让他仿佛拨开了眼前的迷雾,将很多事情与东西都看得清清楚楚。

“十三弟,你说的很对,就是这个道理,我终于明白了。”

“哎,没错,就是你说的这个意思,原来如此,我懂了……”

随着朱桂不断给他灌输各种现代化的思想理念,朱标几乎一直在大呼小叫,心中震惊至极,对自己这位十三弟,更是佩服到了极点!

在他看来,朱桂简直就是自己的及时雨!比什么大儒大贤都厉害!

朱桂见他如此,也乐得多说一些,反正这些话虽然有些犯忌讳,但朱标这个人心地善良,与自己关系更是极好,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反而能够很好的排解朱标心中的压力。

兄弟二人彻夜长谈,把臂言欢,精神矍铄。

……

等到第二天,朱标才依依不舍的从朱桂这里离开,他红光满面,心中压力已然一扫而光,对朱桂更是感激万分。

经过整整一晚的聊天与沟通,他终于懂得了许多过去从未了解的道理,也对接下来该如何去做,有了自己的想法与见解,感觉身上那副沉重的担子,也减轻了不少。

“十三弟,你就瞧好吧,接下来,我可要大干一场了!”

看着信心满满、壮志踌躇的朱标,朱桂笑而不语,就是要你这份干劲,要不然,我昨晚说那么说话,岂不是全白费功夫?

时间一晃而过,朱标来到居庸关,也差不多有一个多月时间了。

前后总共约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居庸关这数百里长城,便已经修缮的差不多,大体可以宣告完工了。

从修缮的计划进度表上来看,几乎所有的计划,都是不折不扣的完成,毫无拖延与出错。

朱桂与朱标、徐达三人花了数日时间,在长城上各处检视,也没查出任何问题来,所看到的情景,反而让朱标与徐达十分感叹,觉得这长城实在修缮得太好了。

而且这速度简直快到了极点,几乎让人感觉有些恐怖,纵观历朝历代,从来就没听说过这种事。

朱桂心想,这算什么,若是以后世的基建速度,估计连一个月都不要,这数百里长城就已经被修缮得牢不可摧了……

朱标自从上次与他深谈过后,便一直停留在了居庸关这里。

尽管朱元璋来了几回信,他也不回金陵去,反而就在这里处理起朝政来。

他是大明储君,又是监国太子,百官所上的奏章,全都是要给他过目审阅的。

朱标不光是自己看这些奏折,遇上疑难不决的,他还会拉着朱桂一起商量,最终得出结果后,再发往金陵。

因此,这两个月,金陵与居庸关之间的驿站,简直快要忙疯了,每天都有无数封奏章、密折,通过这两地的驿站进行传递,搞得驿官们叫苦不迭。

朱标却乐在其中,他甚至觉得,这样也挺好,有朱桂与自己一起商量,仿佛什么事情都不再难办了……

第一百六十八章 处理朝政

不过对于朱桂来说,他还是觉得待在自己的大同府,要来的更舒服一些。

这一日,朱标在接到金陵方面发来的一堆奏章以后,又拉着朱桂,兴致勃勃的开始聊起朝政来。

“十三弟,你看这个大臣,奏章上写得似乎合情合理,但据我所知,他说的这件事,根本就是子虚乌有,你说,该如何处理他才好呢?”

朱桂打量了一下这份奏章,见上面写得是江南某地百姓抗议粮税之事,其中对百姓们的评价甚是不屑,认为他们不识大体,枉负皇恩,应当令当地官府严加处置,不可姑息。

他粗略看了一遍,百无聊赖的说道:“大哥,这种官员,一看便知他不识民间疾苦,平日里的书,差不多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若是换成是我,早让他滚回老家去种田了,还能让这种人尸位素餐?”

首节 上一节 120/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天命谋士,助刘备诛袁灭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