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逍遥皇子,开局震惊老朱

大明逍遥皇子,开局震惊老朱 第30节

秦王听到这话,立马蔫了下来。

他再是狂妄,也不敢真的和朱元璋较劲,只好恨恨的被押入囚车。

同样的,没过多久,其他几名平日里残暴不仁的藩王,也纷纷被人告发,全部都被押入京城!

一时间,天下人皆惊!

……

远在大同府的朱桂,也听说了这些消息。

他感到有些吃惊,老朱这是怎么了?反应这么大?

闻风奏事,这可是个既伤敌又伤己的大杀器,怎么就突然拿出来了?

这不是要大兴刑狱之事么?

朱桂有些疑惑,他将所有消息都放在一起,仔细研究了一会儿,总算明白了。

看来,朱元璋这一回是真的要发飙了啊……

朱桂对朱元璋的脾性性格都了解颇深,在他看来,老朱这个人,最恨的应该就是有人阻碍大明的发展了。

朱元璋自从推翻暴元、建立明朝以后,因为从小就吃过不少苦,对老百姓的苦难也是感同身受,因此他一直致力于如何更好的发展大明,二十年来,都是亲自批阅奏折,经常一看就到深夜。

这样的人,对于任何能够帮助大明发展、改善百姓生活的新事物,都是十分在意和欣赏的。

而他朱桂,恰恰好就是这样一个能给朱元璋带来惊喜的人。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他朱桂,还是朱元璋的亲生儿子,是大明的十三皇子!

“这下事情可真的有点意思了……”

朱桂看着各种各样的消息,饶有兴致的对王府长史说道。

在他看来,朱元璋这回之所以会大动干戈,不惜打开闻风奏事这个魔盒,更大的可能应该还是因为他是皇子。

朱元璋最气愤的,应该是竟然有人敢于刺杀大明皇子、敢于刺杀他的儿子!

这根本就是在打他朱元璋的脸!

“我这位父皇啊,其实并不把我们这些人当成各地的藩王来看。”

“在他的心中,我们都是他的儿子,都是老朱家的孩子。”

“在封地上做的好与不好,那也是老朱家的家事,轮不到其他人来指手画脚,更别说现在还有人敢向我动手了。”

朱桂笑呵呵的说道。

在他眼中,朱元璋虽然贵为皇帝,但其实骨子里一直没有脱离那种农民的气息。

而作为一个农民,听说自家儿子被外人给打了,会怎么做?

当然是不能忍!肯定要想法设法来讨回公道。

这一次,大明各地的官吏们,可算是要倒大霉喽!

王府长史也乐呵呵的说道:“殿下,有陛下出手,这一次肯定能查出线索,抓到那些幕后黑手。”

那可不一定,上次刺杀之事,明显其中有些蹊跷……

朱桂正暗自想着,突然一名王府侍卫进来汇报:“殿下,城外传来消息,太子殿下已进入大同府境内。”

朱桂站起身来,脸上带着愉快的笑容。

“我这位太子哥哥,总算是到了。”

“走吧,随我一起去迎接他。”

与此同时,大同府内,刚刚千里跋涉来到此处的朱标,脸上充满了震惊,被这大同府的景象给彻底惊到了。

他们还没有进入大同府,眼下只不过是在城外,但所看见的这一切,已经完全震撼住了朱标一行人。

若是论繁华兴盛,大同府这边是比不上金陵。

但论起新鲜事物来,金陵就远远比不上大同府了!

第三十六章 太子朱标微服私访大同府

年关刚过,此时正是初春时节。

大同府的百姓们今年很忙碌,家家户户都忙着在田地里干活。

往年这个时候,他们虽然已经开始耕种,但由于苛捐杂税和佃租的缘故,农户们身上的压力都是十分沉重的,从他们的脸上看不见半分笑容。

寒冬刚过,春寒料峭,这个时节,正是百姓们青黄不接的时候,也是最容易家破人亡的时候。

不过在今年,大同府却再也看不见这种凄惨的景象了。

百姓们个个神情兴奋,一家人全都高高兴兴的在地里忙活着。

因为自从朱桂来到大同府以后,就开始了一系列的政令改革。

百姓们现在不但不需要缴纳那些能压死人的苛捐杂税,而且还从官府手中领到了牛羊,据说是代王殿下从草原上弄回来的。

最最重要的一点,他们全都分到了田地!

百姓们对于田地的热爱、追求都是刻在骨子里的,尽管这些田地的所有权仍然归属官府所有,但他们只要踏实肯干,就可以无限期的租种下去,再也不必担心主家会突然赶走他们,收回田地。

尤其是在朱桂的组织下,大同府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开荒行动,一下子就让大同府多了数以万顷的良田!

“这,这田地里怎么会有如此许多的耕牛?”

太子朱标是第一次来到大同府,他几乎是目不转睛的看着四周的田地,眼神中充满了惊讶,还有喜悦。

在他看来,这里的田地到处都有人们在辛勤耕种,耕牛犁地的情形随处可见,时不时的传来欢声笑语,百姓们的脸上充斥着喜悦憧憬的笑容,气氛欢乐祥和。

这种欣欣向荣的景象,是他父皇最想看到的一幕,也是他正在为之努力的一股动力。

朱元璋是个非常简朴的人,素来讲究朴素,对生活要求并不高,十分厌恶奢华的作风。

朱标虽然贵为太子,出行时也是轻车简从,再加上为了安全做了乔装打扮,几乎可以称之为微服私访,无人能识。

因此他在见到田地间这幅景象时,心情十分激动。

这说明眼前这一幕并不是虚幻的,没有人弄虚作假,而是真真切切已经发生了的!

“这么多头牛,怕是每两家人就能有一头了吧?”

朱桂默默的估算了一下他所看到的牛数量,有些不太确定的问道。

同行的侍卫们也正在四处打量着,脸上满是惊叹之色,听到朱标询问,有个侍从快速心算了一下,回答道:“殿下,应该是差不多的,臣方才仔细算过了,这里的牛,最起码也能达到每三户人家一头牛。”

牛是大明朝最重要的生产工具,也是农户们家中最宝贵的财产,只要家中有一头牛,那么全年的田地耕种就都很比较轻松,也能大大提高耕种效率。

在大明的其他地方,通常都是每七八户农户才会共同拥有一头牛,更惨一点的话,可能要十来户农户共用一头牛,其耕种效率可想而知。

而耕种效率一旦低下,那么田地收成就不会好到哪儿去,农户们的生活也会每况愈下……

其余侍卫纷纷惊叹,“殿下,这大同府与其他封地相比,真是大不一样。”

“咱们一路走来,其他封地上的百姓,生活几乎都十分艰难落魄,许多人都已经准备全家出动外出讨饭了。”

“可在这大同府,殿下,您看这些百姓,个个红光满面,全都在高高兴兴的耕种田地,代王殿下还真是厉害,居然将这里治理的如此井井有条。”

朱桂望着田地里的那些农户身影,心中满是欣喜。

“嗯,你说的不错,我这个弟弟,确实很有一手,看起来,大同府的百姓们日子都过得很不错。”

他们一路前行,道路两侧几乎都是这样欢快的景象,朱桂越看越是心中欢喜,他看到前方不远处有个茶摊,于是决定在那里休息一下,顺便再打听打听。

“店家,给我们来几壶茶水,再来一些点心。”

“好咧!客官您先坐,茶水马上就来。”

看到朱标一行十余人坐了下来,茶摊的老板喜笑颜开,很快茶水点心就都端了上来。

朱标端起茶喝了一口,他向来对百姓十分宽厚,经常会到地方上微服私访,因此对民间吃食也有一定了解。

这茶摊上虽然用的只是很普通的茶叶,但水质倒还不错,没有一般茶水的那种苦涩味。

换而言之,这里人用的水,都是“甜水”。

“你这茶水还不错嘛。”朱标有些诧异,又拿起一块点心尝了一口,虽然材料和做工都很一般,但佐料倒是还行,有着微微的甜味,还有很明显的咸味。

出门在外的行人,最需要的就是补充体力,所以茶摊上的点心往往都会制作成又甜又咸的口味,几口下肚就能迅速让人缓解路途上的疲惫。

茶摊老板笑呵呵的说道:“客官您有所不知,我这里用来煮茶的水,都是从地下深井中取上来的,一点都不带苦涩味。”

“还有这茶点,乃是用了上好的细盐所制而成,再撒上糖霜,最能滋补体力。”

“这些东西,可都是托了代王殿下的福,我这茶摊生意才越来越好,不管是乡亲们还是像客官你这样的行商,都愿意来照顾我的生意。”

朱标有些惊讶,地下深井取水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还有这盐,虽说在金陵时他就听说价格不高,但看这样子,就连路边茶摊都能用得起了?

自己这位弟弟,还真是有些了不起。

旁边几位正在喝茶休憩的农户,笑着打趣道:“老李啊,你是应该要感谢代王殿下,以前你这茶水又苦又涩,现在代王殿下发明了那种取水的装置,倒是让你生意发达喽。”

老李笑眯眯的对他们说道:“我这点小生意又算得了什么。要我说呐,这大同府上上下下谁不感激代王殿下,不然我们哪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就像你们田里的牛,我家圈里的羊,不都是代王殿下好心分给我们的?”

“那倒是,咱们能有今天,全靠了代王殿下的恩典呐……”

众人纷纷附和,言语间充满了对朱桂的感激之情。

朱标坐在一边,乐呵呵的听着众人称赞朱桂,脸上满是笑意,心中十分开心。

自己这个弟弟,确实做了许多了不得的大事!

别的不说,就光是给大同府百姓分牛羊这件事,就让朱标为之惊叹不已。

众人口中所提到的那种取水装置,他离开茶摊后也去瞧了几眼。

装置看起来很简单,只需要一上一下轻轻压动,干净清冽的井水就自动打了出来。

附近还接通了一个长长的铁管子,只要一拧开闸门,立刻就是哗哗的水直接流了出来,非常方便。

听说这种叫做自来水的东西,大同府几乎每家人都有。

朱标心中暗暗感慨,这大同府百姓们的生活,简直过得比金陵的百姓都要好上几分!

就说这个盐吧,他亲眼所见,几乎家家户户都能用上这种雪白细腻的新盐,哪怕是刚才的路边摊,而且价格还很便宜。

朱桂看得很清楚,这里面绝对没有什么弄虚作假的地方,因为他是微服出行,大同府不可能收到任何风声,来提前准备这些事情。

首节 上一节 30/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天命谋士,助刘备诛袁灭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