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逍遥皇子,开局震惊老朱

大明逍遥皇子,开局震惊老朱 第35节

朱标想到以往奏折上看到的那些内容,也轻轻叹了一口气。

十三弟说的确实没错,百姓们的粮税负担是重了些……

“而和粮税相比,商税却又显得过分低了一些,许多商人借此机会,往来各地售卖货物,或是摆摊开店,基本上都能赚到不菲的钱财。”

朱桂脸上露出几分神秘的笑意,“这些商人们,说他们赚的盆满钵满其实一点也不为过,许多商人的地位虽然不高,但身家财富却是多到吓人。”

“这次朝廷收税,更多的是向商人们收税,而非是向百姓收税,并不会加重他们身上的负担,百姓们也不会因此有什么怨言。”

“毕竟百姓们最多邮寄信件而已,邮票是很便宜的,正常快递少量货物的话,也不会收税。”

“而针对商人们运送货物,收取的费用也不会太多,那他们又为何要骂呢?”

朱标想了一想,好像还真是这个道理。

朱桂又继续说道:“商人们通过民驿来快递货物,其实算起来还是他们占了便宜。”

“要知道,民驿其实就是朝廷驿站,通过驿站来运送货物,安全性自然会大大增加,是非常有保障的。”

“既然安全性得到了保障,那么朝廷收取一些费用,自然也是很合理的了。”

“商人们都是脑子活泛的精明人,这个道理,他们会想通的。”

朱标托着下巴,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现在觉得朱桂说的这番话非常有道理。

这笔费用,朝廷是应该要征收的,而且必须征收!

“不过,十三弟,还有一个问题。”

朱标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假如按照收入来收取商税的话,万一那些商人们有所隐瞒该怎么办?”

将心比心,朱标认为这个政策一旦开始推行,肯定会有一些不法商人将自己的收入藏着掖着,试图逃避税收。

对于他这个问题,朱桂表示一点都不麻烦。

“很简单,查账就行。”

查账?

朱标有些愣神,这账恐怕不太好查吧?

“等到民驿和商税推行以后,朝廷务必要派出精干人手,定期对于那些商人进行查账,而且必须是仔仔细细的严查!”

朱桂太了解这些商人的本性了,无奸不成商,大明的这些商人们,偷税漏税个个都是一把好手。

“当商人们通过民驿运送货物时,驿站必须要为这些货物单独记账,等到朝廷派人查账的时候,再将两边的账目进行对比。”

“但凡有一笔金额对不上的,就要严格查询、严厉处置!”

“对于征收商税,必须要花大力气、用重典才行。”

听到这里,朱标脸上不由自主的带上了几分担忧之色。

大明的商人们虽说地位不高,但影响力却并不低。

根据他这几年的经验来看,朝堂上的官员们,身后或多或少都有着一些大商人的影子。

朱元璋对此也有些忧虑。

“十三弟,倘若按照你这个方法去征收商税的话,说不定会闹出什么大事来的,大明上下都会有可能产生动荡。”

朱标不无忧虑的说道。

朱桂顿时笑了,“太子哥哥,你方才还在问我,如何能够让大明变得更加强盛,这会儿怎么反倒优柔寡断起来了?”

“只有大明朝强盛起来了,底下的百姓或者是商人才会变得富足起来,才会过上更好的生活。”

“这些短短的阵痛,都是有必要的,无需过于担忧,只不过是小小的波动起伏而已,不会对大局产生什么影响的。”

朱标性格宽厚,这是个优点,但同样也是个缺点。

他坐在院内,认认真真的考虑着朱桂这个办法,思来想去,始终还是下定不了决心,心中依然有些担忧。

“那要是有人闹事又当如何?”

朱标担忧的问道,朝堂上御史言官可不少,一旦出现大的风波,肯定会争相上书。

若是民间商人们带头闹事,朝堂上再推波助澜,那岂不是要将朝廷给骂得体无完肤,颜面无存?

毕竟这也算是朝廷从商人们手中拿钱,一旦政令出现问题,肯定会招来许多人不满,进而攻击、甚至责骂推行政令的人。

朱桂却显得胸有成竹。

“谁敢闹事,那就杀谁!”

第四十三章 乱世当用重典

乱世当用重典!

眼下大明虽然不是乱世,但若是要推行新政,那肯定会招来一大批人的反对。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反对之人的势力,还是比较强大的。

而对于这些反对之人,朱标向来秉持两个观点。

第一, 大家如果能谈得拢,那就谈,争取到自己这边的阵营中来。

第二, 如果谈不拢,对方态度还十分强硬,并且试图闹事的,那就不好意思了,只能借其人头一用。

反正这种事,朱元璋是很擅长的,做起来也不会有什么心里负担。

在这方面,朱桂还是很认同朱元璋的做法。

对于一些冥顽不灵之人,该杀就得杀,决不能手下留情,反而会留下后患。

“你是大明众望所归的太子殿下,也是大明未来的明君人选,无数人都对你寄予厚望。”

“所以这种事,你不需要出面,以免被这些宵小坏了你的名声。”

“你只需要安安稳稳的做一位仁义道德的明君就行了,其余的事,交给老爷子就可以。”

朱标当即反对,“那怎么行?”

他有些激动的说道:“这项新政一旦推行,肯定会在朝野间掀起无数风浪,说不定要死很多人的,怎么可以让父皇背负这个骂名?”

“这不是在给父皇他抹黑吗?十三弟,此事万万不可!”

“大不了,咱们以后再也不提这件事就是了!”

朱标是个很孝顺的人,对朱元璋的感情也很深,他不愿意让朱元璋来背负这种注定要被无数人痛恨的骂名。

尽管朱桂说的这项政令很好,但若是会让朱元璋被骂,朱标宁可将其放弃,从此再也不提。

朱桂看到朱标这幅模样,忍不住轻轻叹了一口气。

“太子哥哥,你这话只怕是说晚喽。”

朱标顿时一愣,这是什么意思?

“当我们这几天在商议这件事情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会让父皇知道了。”

“而且,根据我对老爷子的了解,他在知道这件事情以后,一定会下令推行这项政令的。”

朱桂无奈的冲着朱标摊开双手,耸了耸肩膀。

大明的锦衣卫无孔不入,朱元璋又是个多疑的性格,哪怕是在他的代王府上,也有着许多锦衣卫的密探。

他又不能真的把这些密探给清理出去,那样的话,岂不是在打老爷子的脸?

朱元璋一旦生气了,那他接下来的日子也不会太好过的。

这几日朱标和他经常在一起讨论这些事情,恐怕早就被那些密探们报上去了。

不过报就报吧,反正也没什么大事。

听到朱桂这样一说,朱标想了想,也是无声的叹了一口气。

他常年陪伴在朱元璋身边,对自家父皇的这些手段也有一些了解。

虽然不是很赞成,但毕竟他只是储君而已,还决定不了这些事情。

以朱元璋的神通广大,自己在十三弟这里的这些事情,怕是早就已经传回金陵去了。

而且最关键的一点是,朱元璋肯定会对这项政令感兴趣。

眼下的大明朝,看似风光,其实到处都是窟窿,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的光鲜亮丽。

朝廷到处都缺钱,没钱就办不了事,可财政收入又远远不够,底下百姓们生活也没有变得好转起来,反而是一日不如一日。

朱元璋为此伤透了脑筋,经常在御书房长吁短叹,明明赶跑了蒙古人,为何老百姓的生活还是如此艰难呢?

再这样下去,大明朝的统治也未必就一定牢靠了,老爷子心里着急的很。

以朱标对于老爷子的了解,说不定等他回去以后,老爷子就会要求开始推行新的政令了。

毕竟,从朝廷开源节流的角度上来看,改革驿站、征收商税,都是一步妙棋。

只怕到时候,又是一场腥风血雨啊……

朱标想到这里,便感到有些微微头痛。

朱元璋已经开启了闻风奏事,本来朝堂上就是多事之秋,若是接下来再推行新政,只怕大明从此就要多事矣!

朱标心中十分无奈,早知道这样,自己就不应该多嘴,不应该向十三弟询问什么治国之道。

现在可好,治国之道是问出来了,可这后果,让他心里有些接受不了。

“十三弟,为兄有些后悔了。”

朱标脸上露出一丝苦笑,对朱桂说道。

“早知如此,我就应该拿了你的礼物,直接在大同府玩上几天就回金陵去。”

“眼下搞出这么一桩事来,我却进退两难了。”

朱桂抚掌大笑,“哈哈,太子哥哥,你这就是在说笑了。”

他意味深长的说道:“你是名正言顺的大明储君,身负天下人之众望,为何做事要瞻前顾后、束手缚脚?”

“平定乱世需要枭雄,治理盛世则需要明君,而你就是老爷子亲手选定的未来明君。”

“老爷子为你打下了如此良好的基础,正等着你日后将其发扬光大呢,你这种想法,可是要不得。”

朱桂心里很清楚,朱元璋的这些儿子中,唯独只有一个朱标是合格的,其他那些歪瓜裂枣,都是烂泥扶不上墙,全是些坑人的货色。

首节 上一节 35/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天命谋士,助刘备诛袁灭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