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逍遥皇子,开局震惊老朱

大明逍遥皇子,开局震惊老朱 第54节

“这种新盐呐,在我们大同府是非常便宜的,只需要花很少的钱就能买上那么一缸回来,够用挺长一段时间了。”

“所以您的话一点都没错,我们这里呀,确实家家户户都用的这种细盐。”

几名藩王对此惊叹不已,从这件事上,便足以知道大同府百姓日子应该过得都挺不错。

盐是人人都必须吃的东西,从盐的价格和使用方式上,就能看出一个地方的生活水平来。

至少在他们几人的封地上,底下的百姓们是没办法如此痛快的吃盐的。

随着几人继续前行,眼前的一幕幕景象,更是深深的刺激到了他们。

这里的百姓们看起来个个红光满面,中气十足,一看就知道平日里衣食无忧,而且大同府的道路十分宽敞平坦,许许多多的商队马车行驶在道路上,显得十分热闹。

几名藩王四下打量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和商队,心中十分羡慕,若是他们自己的封地上能够有这般景象,估计做梦都能笑出声来。

他们随着往来的商队一路前行,途中时不时的会看到一些士兵们在巡视,他们身着蓝色服装,每人背后都是一把长长的火枪,腰背全都挺得笔直,认真的检视着道路上的情况。

燕王还在那些看起来像是士兵队长的腰间,发现了那种小巧玲珑但是威力巨大的手枪,这让他不禁暗暗咋舌。

原本他还以为这些手枪比较稀有,可现在看起来,竟然连这种小队长级别都装备上了?

路边那一望无际的田地里,也是郁郁葱葱,显然庄稼都已经种下去了,许多农夫在其中除草修整,看上去生气勃勃。

几人都看得目不转睛,他们都属于比较有野心的藩王,不管在自己的封地上如何作威作福,但最起码的粮食方面他们都很重视。

“四弟,看这田地间的模样,大同府今年的收成应该会很不错啊……”

秦王朱樉盯着眼前的这些田地,低声对朱棣说道。

朱棣没有说话,他被这些农夫脸上的笑容给震惊了,这种充满了希望与活力的笑容,他从未在自己封地上见过。

等到他们几人进入大同府以后,更是被城里的繁华景象给迷乱了眼。

“四哥,我现在感觉自己不是什么藩王,好像一个乡巴佬……”

宁王年纪最小,他一会儿看看这边,一会儿又跑到那边去看看,然后发出了这样一声感叹。

几人对视了一眼,纷纷露出几分苦笑,这大同府的热闹繁华,远远超过了他们几人的封地,而且还有许许多多新鲜的事物,让他们看得目不转睛,内心充满了震撼。

“二哥,三哥,十七弟,依我看,咱们还是先找个地方,小住一段时间,好好看看这大同府的情况才是。”

朱棣此话一出,几人纷纷点头赞同,于是便立马寻住处去了。

……

金陵,皇宫之中。

朱元璋坐在御书房内,认真的看着一封奏折,眉头紧锁。

这是从大同府传来的消息,上面写的清清楚楚,朱桂未经过朝廷的许可,私自便干涉了学府内的课程,其中杂学颇多,恐怕会对科举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

这让朱元璋心中又惊又怒,在他看来,朱桂此举实在是大大的不妥!

不过随后他又拿起了旁边一份奏折,仔细看了一遍以后,眉头总算舒展开了。

这是朱标发来的奏折,上面把朱桂为什么要开设杂学课程解释的很清楚,朱元璋看了以后,觉得倒也有几分道理。

不过,当他翻看第三份奏折的时候,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这是锦衣卫的密折,里面只有短短的几句话,但却触目惊心。

朱桂和朱标在府中高谈阔论,谈论如何当好一个皇帝!

第六十八章 锦衣卫密报

“砰!”

朱元璋猛地一拍书案,勃然大怒。

“谁给他的胆子,竟敢这样随意讲话?”

“皇帝之事,是他一个藩王能够随便乱说的吗?简直胆大包天!”

他眼中燃烧着熊熊怒火,恨不得现在就把朱桂给抓到自己眼前来,好好问一问这个儿子到底想要干什么!

和朱标讨论应该怎么才能当好一个皇帝?

简直可笑!根本就是荒谬到了极点!

你区区一个藩王,莫非还想教太子应该如何当皇帝不成?

朱元璋愤怒的一挥手,所有的奏折全部都被掀到了地上,他抓起手边的砚台和笔筒就扔了出去,怒气冲冲的说道:“来人呐!”

二虎立即上前,恭敬的问道:“陛下,您有何吩咐?”

朱元璋气呼呼的说道:“传令锦衣卫,将代王立刻,额,立刻……”

朱元璋说到这里,突然卡住了,一时间竟然无法再说下去。

他想到刚才朱标那份奏折里,对朱桂开设杂学一事极为赞叹,认为此举将会为大明培养出许许多多的专业人才,能够极大的帮助大明兴旺昌盛起来。

“标儿虽说性子宽厚,但还从未见过他如此称赞一个人,难道是俺错怪了十三不成?”

朱元璋沉吟许久,挥了挥手让二虎暂且退下,他从地上捡起那份锦衣卫的奏折,又接着往下认真看去。

“像一个大家族,分家,各司其职……”

看到这里,朱元璋心中的怒火略微下去了一些,他是穷苦人出身,尽管如今当上了皇帝,但骨子里还是很有些农民的想法。

在他眼中,大明的确像是一个大家族一样,他的儿子们长大成人,然后分家立业,共同维护好大明王朝这个大家族。

“唔,小十三说的也有点道理,他还是明白的。”

朱元璋点了点头,自言自语的说着,心里对于朱桂的怒气又消去了几分。

“臣子只是工具,平时可以商量,可以讨论,但最终必须由皇帝自己来做出决定,不能受到臣子们的干扰……”

“要将臣子们当做是执行任务的工具……”

看到这里,朱元璋猛然一拍脑袋,小十三这些话,算是说到他心坎上去了。

这就对了嘛,怎么能让臣子们的看法影响到自己的决定呢?

朱元璋心中有些欣喜,眉头也终于完全舒展开了,他的儿子里面,终于有人理解他的心思了。

作为君王,绝对不能让臣子们干扰自己,必须要求他们不折不扣的去完成交代下去的任务,而不是跳出来反驳自己。

“小十三说的很不错,很好!”

此时朱元璋心中的怒火已经全部消失不见,他喜滋滋的看着奏折,心中十分高兴。

“嗯?还有一份?”

朱元璋看完这份折子以后,感觉里面的内容有些简单,似乎还有更多的事情没有上报,他又到地上将折子全都捡了起来,在里面翻翻捡捡。

“找到了,让我来看看,嗯,这上面写的是标儿的话……”

朱元璋打开这份奏折,上面写得明显要详细许多,显然是后来紧跟着上报而来的。

“不错,标儿的心思也和俺想到一块儿去了,确实应当如此!”

这份折子里面,将朱标听完朱桂那番话以后的反应,详细的记录了下来,朱元璋细细读了一遍,很显然,朱标非常认可朱桂的话。

这让朱元璋心里就更加高兴了。

朱标是他从小亲自培养出来的储君,花费了无数心思,固然如今的朱标可以算做是一名很出色的储君,但朱元璋总感觉似乎还缺少了点什么。

朝野之间,口口声声都在说朱标仁德宽厚,是一位难得的仁义明君,但真的这样就足够了吗?

朱元璋心中有着一些隐隐约约的担忧,他总觉得似乎哪里不太对劲。

当他看到朱桂这番话以后,终于明白问题出现在哪儿了。

朱标作为未来的大明天子,有些太过于仁慈了!

“陛下。”

正当朱元璋准备再将奏折翻阅一遍时,二虎在御书房外轻声说道:“大同府有锦衣卫急报。”

朱元璋愣了一下,然后说道:“速速传召。”

二虎轻手轻脚的走了进来,身后跟着一名精干的锦衣卫密探。

朱元璋眉头顿时一皱,莫非这大同府是发生了什么大事不成?

“大同府有何事上报?”

那名锦衣卫密探不敢怠慢,立即开始汇报。

朱元璋眯起眼睛,听着听着,眉头便渐渐舒缓开来,脸上也一点点浮现出了笑容。

这名锦衣卫的汇报中,讲述了朱桂和朱标谈话之后发生的那些事。

其中包括朱桂带着朱标去下地干农活,东宫文臣指责朱标结果被朱标毫不留情的驳斥,然后朱标强行逼着文臣们去下地干活,晚上又给文臣们上课等等……

朱元璋越听越乐,听到最后,他猛地一拍自己大腿,“好嘛,就应该这样,标儿总算是成长起来了!俺就说嘛,对于那些整天只知道讲大道理的文臣,就不能有什么好脸色给他们看!”

刚才那封密折,让他清楚的意识到,朱标这位储君身上,很明显缺乏了一点决断气质,做事不够坚决果断。

幸好有了朱桂那一番话,这才使得朱标的想法产生了改变。

“臣子是工具,小十三这话说的真好啊,一点都没说错。”

朱元璋在心中默默想到,作为皇帝,绝对不能让臣子们反客为主,干扰自己的想法,以前的标儿,就是缺少了这种意识。

“你说太子训斥了那些文臣们,还逼着他们下地干活,有人还晕倒了?”

朱元璋饶有兴致的问道,眼神中充满了幸灾乐祸的情绪。

虽然他是大明至高无上的皇帝,但他内心深处,始终还惦记着当年自己帮人放牛、耕种田地的那段日子。

虽然那会儿穷苦艰辛,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能够立下推翻暴元统治的志向,才能建立起如今偌大的大明王朝。

“回禀陛下,太子殿下不光是训斥了他们,晚上还将他们召集在一起,上了很长时间的课,太子殿下还说,要是以后他们做事出了差错,就要让他们全部去从农夫坐起,学会了锄地耕种以后再回来……”

“哈哈哈,”听到这里,朱元璋顿时发出爽朗的笑声,显得十分开心。

“还是小十三教的好哇,标儿这回总算是懂得该如何对待底下的臣子了。”

朱元璋现在对朱桂很满意,如果不是朱桂那番话点醒了朱标,恐怕朱标就会一直这样下去,直到最后接任大明皇帝。

到了那时,说不定朝中文臣们就要开始当面反驳朱标了!

臣子不像臣子,君王不像君王,那大明可就得乱套喽!

“不错,你说的很好,退下吧,二虎,记得重赏他!”

首节 上一节 54/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天命谋士,助刘备诛袁灭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