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逍遥皇子,开局震惊老朱

大明逍遥皇子,开局震惊老朱 第72节

他忽然想明白了,圣旨其实很好写,只要告知各地官府,朝廷决定改币为钞,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就行了,无需再多言。

关键在于自己现在所写的这份告示上,给老百姓看的才是最重要的。

朱元璋已经想好了,这份告示将会随着圣旨一起,颁发到大明各地。

“乡亲们,俺是大明的皇帝,为了让大明能够发展的更好,现在决定将你们使用的铜钱,还有黄金白银这些,全都停用喽。”

“接下来,朝廷将会开始发行大明宝钞,用来替代这些金银和铜钱,供你们使用。”

“不过请你们都放心,俺知道这些钱对于你们的重要性,所以俺特别写了这份告示,将这宝钞和铜钱的兑换比例写的清清楚楚,让你们一看就明白。”

“这次的大明宝钞面值,从一文铜钱到一万两银子,都有着相对应的面值,而且是足额兑换,绝对不会缺斤少两。““一枚铜钱兑换一文钱面值的宝钞,五枚铜钱兑换五文钱面值的宝钞,一两银子兑换一两白银面值的宝钞,以此类推,全都是足额兑换。”

“你们拿出来多少铜钱和银子,官府就必须兑换给你们多少面值的大明宝钞,绝对不会减少。”

写到这里,朱元璋停下笔又认真想了想,方才继续写道:“这张告示,我会让人贴在大明各地,到处都可以看到,若是你们在兑换宝钞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被人克扣,面值不足的话,那你们可以直接拿着告示去找官府,这是俺这个皇帝说的,必须足额兑换!”

“凡是有官员敢弄虚作假,找借口来扣除你们宝钞面值的话,这个官员一定是想贪污了!你们可以直接揪着他来进京告状,俺一定会给你们一个公道!还会对你们重重的奖赏!”

写完以后,朱元璋又从头仔细看了一遍,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有这样的一张告示,再发往全国各地大量进行张贴公告,应该就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了。

不过等到他起身又转了几圈,回到椅子上准备盖上玉玺时,才发现自己好像少写了什么。

于是他赶紧又在这份告示下面补充了几句:“另外,乡亲们,等到这大明宝钞发行以后,如果你们发现有人在制作假钞,或者是有人愿意低价来更换宝钞,凡是遇到这种情况,任何人都可以进行举报!俺重重有赏!”

这下,朱元璋总算是心满意足了,他觉得这份告示写的很清楚,百姓们看了一定能够明白,而且有了奖励的话,他们举报假钞的积极性也会非常高。

虽然朱元璋觉得应该没人能仿制这种宝钞,但有备无患嘛。

“二虎,”他开口说道:“将这道圣旨,还有这份告示,一起发往各地,要求他们将这份告示誊抄数百张,全部张贴出去。”

“另外,锦衣卫派出所有人手,监察各地官府,一旦发现有官员不张贴告示的,虚与委蛇的,或是曲解兑换政策的,全部逮起来!”

二虎躬身领命,拿起圣旨与告示便准备转身出去。

“还有,”朱元璋又想到一事,连忙再叮嘱道:“让各地官府在张贴这些告示的同时,在其边上也张贴宝钞与银钱的兑换规则,从一文钱到一万两银子,全都要列出来,让百姓们好看的明白。”

“是,陛下,我这就去办。”

二虎连忙记下,转身出了御书房。

朱元璋这才放下心来,斜靠在龙椅上,微微闭目养神。

……

这道旨意一下,再加上那份写满了大白话的告示,顿时让整个大明官场都震动了!

所有官员们都被这个消息给震住了,心中均感到难以置信。

怎么好端端的,陛下就要改币为钞了?

这大明宝钞,真的靠谱吗?

从古往今,历朝历代以来,几乎全都是使用银钱作为货币,大家早就都已经习惯了,如今突然改为大明专用的纸钞,顿时在官场上和民间都产生了巨大的震荡!

尤其是当一些官员们回过神来,看到那份朱元璋亲手所写的告示时,心中更是十分郁闷,这样一来,他们还怎么从中捞钱?

要知道,这些官员们最拿手的便是雁过拔毛、中饱私囊,平日里哪怕是征收公粮,也要来个“淋尖踢斛”,将踢下来的那部分粮食作为损耗贪污下来。

如今这大明宝钞兑换银钱一事,他们光是想想,便能随便想出许多种克扣面值的法子来,到时候,岂不是人人都能赚的盆满钵满?

可要是朱元璋这张告示一贴出去,那他们谁还敢再做手脚?

告示上写的清清楚楚,一两银子兑换一两白银面值的宝钞,各地官员不得以任何理由对面值进行克扣,否则老百姓可以直接揪着官员上京告状!

以朱元璋的脾气性格,到时候贪污的官员还能活命?

不仅是官场上震动,百姓们心中也很担忧,甚至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朱元璋要改用宝钞?

前朝时,百姓们可是吃足了那所谓“元钞”的苦头!

不过,这个消息虽然引起了不小的震荡,但在朱元璋和朝廷官员的努力下,还是很快就平息了下来。

各行各业,也都受到了一定的冲击,等到大明宝钞正式发行以后,可能还会再接着受到冲击,但这也是无奈之举,改革货币,必然会有一定的阵痛……

就在大明各地都躁动不安的等待着宝钞发行时,朱标带着身边的几名侍卫,已经回到了京城。

第九十六章 闲散王爷

朱标这一回去大同府,足足待了有两个多月的时间。

朱元璋这么久没有看到他,心中也十分想念,听说他回来了,便连忙下令召见。

于是,朱标回东宫匆匆修整了一下后,便直接来拜见朱元璋了。

刚一见面,朱元璋便惊奇的说道:“标儿,你看上去确实精神了不少!”

原先的朱标,饮食和作息都不规律,喜欢大鱼大肉,还经常熬夜,在朱桂的劝说下,这段时间以来,他正在逐渐调整自己的饮食与作息习惯,整个人精神明显变好。

听到朱元璋这样说,朱标顿时乐呵呵的说道:“是吗?父皇你这样一说,儿臣还真的觉得自己身形矫健,脚下如飞了。”

“哈哈,”二人相视而笑,各自发出一阵爽朗高兴的笑声。

等到朱标坐下,朱元璋这才按捺住心中的激动,高兴的说道。

“标儿,看来你这回到十三封地上去,收获不小呐!”

朱标点了点头,笑着说道:“那倒也是,若不是父皇您让我亲眼去看一看,我还真没想到,十三弟居然如此有本事。”

“这大同府的百姓,一个个都过得惬意极了!”

朱元璋特别爱听这种话,见到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比他吃任何山珍海味、穿什么绫罗绸缎都要来的舒坦,听到朱标这样说,他顿时笑的很开心。

“那就好,那就好哇,标儿,你快些与俺说说,你在那里都看到了些什么?”

虽然朱元璋早就已经从奏折中知道了一切,但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从奏折上看到的东西,终究不如朱标亲口说出来的有震撼力。

随着朱标的娓娓道来,朱元璋不时发出几声惊叹,脸上也是各种神色不断变幻。

尤其是当他听到,朱标对于朱桂那种发自内心的称赞时,脸上更是显露出了明显的笑容,心中也感到十分高兴。

“新式火炮?嗯,这个倒确实有些意思,我大明士兵面对元兵时,往往缺乏一锤定音的本事,有了这些火炮,就不用再发愁了。”

朱元璋一边听着朱标的叙述,一边兴高采烈的点评着。

“这望远镜也是,十三他究竟是怎么想到的?这种好东西,都能让他给造出来!”

朱元璋可是身经百战的开国帝王,从他当初起兵反元以后,这几十年来大大小小的仗不知打了多少,对于望远镜和信号旗这种战略性的工具,他一眼就看出了其重要性。

虽然当初已经在奏折上看过了,但朱元璋还是十分认真的问道:“标儿,你是亲手用过这望远镜的,你和俺说说,这望远镜,当真能看到五里之外?还能将五里之内所有的人都看得清清楚楚?”

想当初,他看到这份奏折的内容时,简直难以置信,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什么狗屁望远镜能看到五里以外?

要不是因为朱标和朱桂都是他的儿子,不会联合起来欺骗他,而且随后锦衣卫的密报中也提起了此事,朱元璋压根一点都不相信此事。

他是带过大军的人,深知行军打仗之时,若是将领能够看到敌军五里以外的动向,那简直就是必胜了!

因此,他此时便迫不及待的向朱标求证,想要知道更加详细的情况。

朱标沉吟着说道:“父皇,怎么说呢,十三弟发明的这个望远镜,能看到五里以外这是千真万确的,不过已经看不清人脸了,具体的情况有些模糊。”

“五里以内,倒是能够将人脸都看得一清二楚。”

“据十三弟所说,这种望远镜还在研制当中,上次我所用的,只是个半成品而已,一旦成品被研发出来,便能看到十里以外的情形,十里以内,能看清人脸。”

最后的这个情况,朱标上次并没有写在奏折当中,在他看来,望远镜能看到五里已经相当震撼人心了,十里也无非就是多了一倍而已,况且,朱桂自己也亲口说了,短时间研制起来还是有一些困难的。

他没有带过兵,不知道这五里和十里的差距究竟有多么巨大!

朱元璋却是个懂行的,听到他这样说,顿时噌的一声站了起来,神情十分激动,连声问道:“十里?还能看到十里以外?标儿,你十三弟说的可是真的?”

这可是能看清十里地外的情况啊,要是将来真的有了这望远镜,那大明军队岂不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在得到朱标肯定的答复以后,朱元璋顿时兴奋无比,在御书房内来回不停的走动,口中喃喃自语:“小十三真是出息了,竟然能搞出这样厉害的东西来……”

过了许久以后,他才逐渐平复下来,笑呵呵的说道:“标儿,这次去大同府,感觉你十三弟这个人如何?”

他俩一个是大明皇帝,一个是未来的储君,父子间的感情也十分深厚,因此许多话都不怎么避讳。

朱标认真的想了一想,这才说道:“在儿臣看来,十三弟确实是一位大才,相当有本事,就冲着他发明的这些新事物,称之为国家栋梁都毫不为过。”

“而且,”他又补充了一句,“根据这段时间的相处,儿臣能够很明显的察觉,十三弟他确实对于皇位没有任何兴趣,只想安心做个富贵王爷而已。”

他很清楚自家老爷子心中的担忧,因此便直截了当的说了出来。

朱元璋听到这话,顿时沉默不语。

朱桂的这一心意,他又如何看不出来呢?

要知道,朱元璋手中,可不仅仅只有锦衣卫这一支力量而已,更是有着一支行踪隐秘、神通广大的秘密队伍,号称“皇家暗卫”!

在这一明一暗的双重查探下,这大明只有他不想知道的事,根本就没有他不知道的事!

而从种种迹象来看,自己这个儿子,他确实无心皇位,甚至以朱元璋的老练眼光,都能看出朱桂压根不想往这种事上靠拢!

他根本就是连一点边都不想沾!

整日只想着做一位逍遥富贵的闲散王爷!

一想到这里,朱元璋心中顿时五味陈杂,既有欣慰,又感到有些气愤。

欣慰的是自己这位儿子虽有大能,却不愿与朱标争夺皇位,算是一件大好事,也让他心头轻松了不少。

气愤的是朱桂既然有如此才能,却偏偏整天想着要做一位闲散王爷,非但不想着为大明的强盛出谋划策,反而一心一意的想把朱标送上皇位,然后便开始悠闲度日。

为了此事,这个儿子制造了火枪火炮、发明了新盐、还制作了望远镜这等神物,甚至就连这大明宝钞,也是他为了让朱标将来能够更好的执掌大明而想出来的!

这,这简直就是……

朱元璋想了半天,总算想到了一个词,还是从朱桂那里听来的。

摆烂!

朱标看着他脸色不断变换,也隐约猜到了自家老爷子心中的烦心事,看来十三弟这种做法,确实给老爷子带来了一定的烦恼。

他坐在椅子上想了许久,突然想到一个主意,于是便看向朱元璋,开口问道:“父皇,不知是否可以为十三弟他定一门亲事?”

在朱标看来,若是能够给朱桂定下亲事,等到将来他成婚以后,或许就不会再整日想着要做闲散王爷了,说不定就会振奋而起,开始为大明尽心尽力。

而且按照道理来说,各位藩王就藩之时,无一例外都是要成亲的,偏偏当初朱桂却是一个例外。

听到朱标这样说,朱元璋想了一想,顿时觉得,是应该给朱桂说一门亲事了!

首节 上一节 72/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天命谋士,助刘备诛袁灭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