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逍遥皇子,开局震惊老朱

大明逍遥皇子,开局震惊老朱 第78节

朱元璋见他直愣愣的看着自己,心想,小十三这是怎么回事,莫非太长时间没见到俺了,有些不习惯?还是俺表现的有点太冷淡了?

不过他当久了威严权重的皇帝,一时半会儿还转不过弯来,微微咳了一声,这才淡淡的说道:“朕看了不少奏折,都是说你将大同府那里治理的不错。”

“后来朕也派人去查看过了,你确实将那里管的很好,朕很欣慰,你比其他几个不成器的兄弟要好多了,但还是要更加努力一些才是。”

朱桂瞅着朱元璋那副面无表情的模样,心中暗暗吐槽,你派人去看?

莫非你以为我还不知道,你自己曾经去过大同府吗?

分明就是你自己去查探的好不好!

朱标在大同府时,有一次喝酒时曾经和他说过,朱元璋去年曾经微服私访,几乎把所有皇子们的封地都跑了个遍。

自己的大同府,朱元璋肯定也去过了。

要不然徐达当初的圣旨是哪来的?

不过这话他当然不可能说出来,那样岂不是在当面打老爷子的脸?

于是他便随意附和了几句,上演了一出父慈子孝的温情场面。

只不过,由于朱元璋一直都有点放不下身段来,始终端着做皇帝的架子,所以场面也有那么一点尴尬。

幸好太子朱标也在旁边,有他在其中穿针引线,朱元璋和朱桂来回寒暄了几句以后,总算气氛变得柔和了几分。

“十三,马上就要到秋天了,咱记得你当初可是有言在先,说是要将大同府的亩产提高到三十石,是有这么回事吧?”

朱元璋对此事一直念念不忘,他是穷苦人家出身,从小就饱受饥寒之苦,因此对于粮食方面的事从来都十分关注。

朱桂点了点头,说道:“父皇,儿臣是说过这样的话。”

“那好,这秋收很快便会开始了,你准备的都怎么样了?田地里可有每日都去查看?究竟能不能达到亩产三十石?”

“要是达不到的话,咱当时也是有过旨意的,可是要重重责罚于你呐……”

朱元璋面无表情的说道,心中却不免有些犹疑,到时候要不要罚他呢?

一旁的朱标见状,连忙说道:“父皇,这粮食之事,也不一定就说的准,以儿臣之见,就算达不到三十石,能在原先的基础上有所提升,也是极好的……”

朱标其实心中对于亩产三十石这个数字也不是很相信,但他经过那段时间与朱桂的相处,对自己这位十三弟很是服气,也产生了几分信赖之意。

因此他在听到朱元璋这样说以后,便赶紧站出来为朱桂说好话,想要把这件事给打个圆场,糊弄过去。

反正在他看来,以朱桂的能耐,就算今年大同府的亩产达不到三十石,起码也能有所提升,哪怕翻个倍,能有个七八石一亩,对于大明来说也是非常喜人的一件大好事了,不必太过于苛求。

朱元璋瞪了他一眼,“别急着给十三说好话。”

“当初是他自己夸下的海口,号称要让整个大同府都能达到亩产三十石,还说什么达不到就由他自己给补上。”

朱元璋将目光投向朱桂,发现他依旧老神在在,一点都没有紧张的意思。

“十三,年后你又是开垦荒地,又是大面积更换稻种,这么长时间折腾下来,到底能不能达到这个数字?你给咱一句准话!”

“现在你要是说做不到,那咱也不会太怪罪你,要是等到秋收以后,发现没有达到三十石,到时候,咱可轻饶不了你!”

朱元璋平生最痛恨的,就是夸夸其谈、空口大言之人,若是朱桂也同样如此,他将会十分失望,对朱桂的责罚也绝对不会轻了。

朱桂却不慌不忙,他先是冲着朱标微微拱手,笑着说道:“感谢大哥为我求情,小弟铭感在心。”

他心中暗自感慨,朱标的确是一位仁义的储君,也是一位有担当的大哥,怪不得那么多兄弟都对他很服气。

然后朱桂又看向朱元璋,郑重其事的说道:“父皇,请你放心,根据儿臣对新型水稻种植以及生长情况的汇总,今年大同府的粮食绝对能够大丰收!”

“每亩田地基本上都能达到亩产三十石!甚至可能会更多!”

“大同府家家户户的百姓,都能够吃饱肚子,缴纳足额税粮,然后开开心心的过个好年!”

亩产三十石,足以让大同府的百姓们在缴纳完税粮、还清往年积欠以后,舒舒服服的过上一个大肥年了。

所以他面对朱元璋的诘问,很是头铁,完全没有放在心上。

朱元璋见到他如此信誓旦旦,心中顿时一惊。

十三这是哪里来的自信?

他想了想,也没再多问下去,反正这种事也做不了假,到时自然就见分晓。

“你有信心就好。”

朱元璋淡淡的说道:“带我去看看你运来的大明宝钞吧。”

第一百零五章 验收大明宝钞

朱桂带着朱元璋,还有朱标,一起来到了皇宫中某处小院内。

这里禁卫森严,朱桂王府上的侍卫统领,带着大约四五名精干侍卫,正在这里严阵以待。

小院外,密密麻麻的围着一大圈皇宫中的侍卫,还有许多穿着飞鱼服的锦衣卫在外面来回巡视,就连一只鸟儿都飞不进去。

小院内有一处亭子,里面整整齐齐的摆放着三个大箱子。

箱子看上起十分结实牢固,上面的封条贴的严严实实,完好无损。

其中一个箱子略大一些,朱桂指着它,笑着对朱元璋说道:“父皇,这里面是三百万两宝钞,另外两个箱子中各有一百万两,加起来一共是五百万两。”

这次的印制的大明宝钞,最大面值只有五千两,这是朱元璋的意思,他觉得一万两的面值有些太大了,一般也用不上,所以便决定暂时先不发行。

因此,这回的箱子体积还是有些大的,毕竟要装五百万两宝钞。

不过朱元璋对此倒是十分满意,他围着这几位箱子打量了好一会,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对朱桂和朱标说道:“嗯,这宝钞是不错,方便的很。”

“以前要是筹集五百万两银子,那最起码也得要几十个箱子,如果不是官银的话,由于形状大小不一,说不定需要用上百个箱子来装。”

“现在换成了这种宝钞,你们看,只需要三个这样的箱子而已,便能装下五百万两。”

他用手轻轻摸着这几个箱子,显得十分高兴。

“这得节省下多少人力物力啊……”

朱标对此也是啧啧称奇,他乐呵呵的说道:“这样一来,朝廷每年的财政收入只需要用三个箱子来运就足够,再也不用劳师动众,耗费巨大的人力来运送和护卫了。”

“十三弟,你这件事办的可真不错。”

朱元璋闻言,也点了点头,赞许的说道:“嗯,这改币为钞,确实方便快捷。”

“就像标儿你刚才所说的,来年各地解押税银入京,我看他们谁还敢再提损耗与漂没!”

大明各地每年上缴税银,总会有一些损耗和漂没报上来,朱元璋对此也无可奈何,他都狠狠杀过好几批贪官污吏了,然而一点用也没有。

那么多银两一路押送过来,财帛动人心,总会有人忍不住贪婪,铤而走险,什么稀奇古怪的损耗方式都能想出来。

久而久之,这些损耗仿佛都成为官场上默认的惯例一般了。

这回换成了大明宝钞,朱元璋倒是想看看,底下的这群官吏还怎么来报损耗!

朱桂微微一笑,对着朱标说道:“大哥,你刚才说的不对。”

朱标顿时一愣,感到十分疑惑:“哪里不对了?去年朝廷收入差不多就是五百万两啊。”

朱桂摇了摇头,笑着说道:“那是去年的而已,接下来几年,大明会变得日益强盛,百姓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每年的税银收入自然也会不断增加。”

“说不定到了明年,收上来的税银,光用三个箱子就已经装不下了呐!”

听到朱桂这番话,朱标顿时哈哈大笑起来,就连一旁的朱元璋,也忍不住笑出声来,心情立马变得十分愉快,更是带了几分欣慰。

“对对,十三弟你说的很对,我看呐,有了你发明的这宝钞,说不定每年都要增加一个箱子喽!”

三人全都笑了起来,一时间,小院内的氛围变得极好。

随后,朱桂请朱元璋亲手撕下了封条,然后他便将箱子逐一打开,让里面的大明宝钞全都展现出来。

朱标在一旁惊讶的说道:“嚯,这么多宝钞,看着真是让人心情舒畅。”

朱元璋随手拿起一沓,用手翻点了一遍,闻着那股淡淡的特殊气味,脸上的笑容想止都止不住。

朱桂倒是没什么感觉,毕竟这大明宝钞是他亲手发明的,早就看习惯了。

但对于朱元璋和朱标二人来说,如此之多的宝钞一下子全都摆放在他们面前,这种场面还是非常具有震撼力的。

尤其这些宝钞全都是崭新的,更加吸引住了他们的目光。

趁着朱元璋在不断检视着这些宝钞的时候,朱桂向他汇报了具体宝钞发行的一些情况:“父皇,按照你此前下发的旨意,儿臣此次一共制造了一千一百万两大明宝钞,后续还有四百万两在陆续印制中。”

“其中,这里有五百万两,其余六百万两,则是根据你的安排,已经分批次运送至各省,除去两京以外,其余十三省均按照以往押解的税银额度进行分配。”

大明的版图很大,分为两京十三省,两京是金陵与北平,十三省则是将中原腹地与西疆、南方全部都囊括在内,也叫做布政使司。

像江浙这种较为富庶之省,其分配到的大明宝钞数额就会多一些,而西南几个省经济不怎么发达,数额则是要少一点。

在这方面,朱桂给朱标说了许多关于中央统筹之事,然后朱标又讲给了朱元璋听,结果朱元璋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压根就是按照朱桂的意思来进行分配的。

“这些省份分配到的宝钞,大部分都将用于市面上的金银与铜钱兑换,其余的,则应作为预备资金,存放于各地省府的钱库之内,当做定海神针。”

朱元璋听完他这番话,微微点头,眼神中透露出几分赞许。

“在刚开始兑换宝钞的时候,各地肯定会出现一定程度上挤兑,哪怕朝廷事先已经做了许多通知,到处都张贴了告示,也依然会如此。”

朱桂想起后世的种种经验教训,于是又对朱元璋说道:“父皇,这种挤兑的风潮在所难免,关键在于百姓们对于大明宝钞的信心。”

“我建议您可以再下一道旨意,让各地的官府都提前做好准备,不要为了此事而惊慌失措,只需多设立几处兑换点,正常展开兑换工作即可。”

“但是必要的保卫工作一定要事先做好,各省大员必须亲自坐镇,各县的主官也要在宝钞的兑换点来回巡视,以防发生意外情况。”

“一旦有民众产生疑问,必须当众解释清楚,绝不可含糊了事。”

见朱元璋和朱标都陷入了沉思,朱桂又紧接着说道:“尤其是在兑换宝钞的第一天,最容易出现各种挤兑现象,若是处理不好,便很有可能会往坏处发展,对大明宝钞的发行产生不利影响。”

“所以必须要将责任圈定在各省布政使的身上,实行最高长官责任制,首先从该省的布政使身上分配任务,然后再一级级的往下分配,要将责任划定至每一位官员身上。”

“哪怕是最底下的一名小吏,也要明确他在宝钞兑换工作当中的责任,告诉他应该怎样去做,出现问题如何快速应对,并上报解决。”

“还有……”

朱桂站在朱元璋面前,侃侃而谈,将许多后世处理公务和政事的相关经验全都说了出来。

朱元璋听得不住点头,脸上绽放出了喜悦的笑容,比刚才来的更加强烈,然后他便开口称赞道:“十三,你这回做的非常好,咱心里是很高兴的。”

这是朱元璋第一次当面开口夸赞朱桂,显然朱桂的表现让他非常满意,也得到了他的认可。

“你出去很久才回来一趟,咱们一家人也很长时间没有在一起吃过饭了,今晚你就留下吧。”

“宫中已经为你设下宴席了,你的母妃也会过来。”

第一百零六章 家宴

首节 上一节 78/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天命谋士,助刘备诛袁灭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