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逍遥皇子,开局震惊老朱

大明逍遥皇子,开局震惊老朱 第85节

马皇后打量着眼前的庭院与陈设,她素来不喜奢华,对朱桂这种简朴的生活作风十分欣赏。

唯独郭贵妃心中酸楚,差点当场便落下泪来,她的桂儿,怎会如此穷困潦倒……

朱标在这里住了两个多月,早就熟门熟路了。

他带着朱元璋几人来到院内一侧,笑着说道:“来,父皇,母后,咱们先洗洗手,清洁一番,待会儿再去吃火锅。”

朱元璋倒是认识眼前之物,但马皇后与郭贵妃却未曾见过,闻言不由得愣了一下。

直到他们看见朱标拧动那根铁管上面的把手,一股清澈透亮的水流从中流淌而出时,两人才惊呼道:“这便是那自来水了么?倒也确实方便。”

朱元璋点了点头,“嗯,十三发明的这个东西,倒是让百姓用水方便了许多。”

几人笑着洗过手脸,又来到客厅内坐下,此时朱桂亲手端上来一个大大的木盘子,上面摆着好几个冰莹清亮的碗盏,里面的东西看上去白白的,上面还放了些葡萄之类的水果,红白紫绿,看起来十分喜人。

“父皇,母后,你们快尝尝,这是我新发明的一种吃食,叫做冰激凌,干完活热气腾腾的时候吃上一些,特别舒服。”

几人一试之下,果然又香又甜,清凉爽口,身上那股热气,一下子就被驱除了,整个人舒坦的不得了。

朱元璋大为赞赏:“好,十三你刚才说这个叫冰什么来着?”

“它叫做冰激凌,”朱桂微微一笑,“大同府这里虽然常年苦寒,夏秋之时虽短,却极为炎热,我便发明了这种冰镇之饮,好让这里的百姓们在炎热之时能有个消暑的东西。”

“这东西成本也不贵,寻常百姓都能轻松负担的起,如今在大同府,这冰激凌已然成为百姓夏日消暑的首选了。”

朱元璋一边吃着冰激凌,一边点头笑道:“好,很好,十三你做的很对,这种好东西,就应该拿出来方便百姓。”

等到晚上吃火锅之时,众人围坐在一起,朱元璋夹着一块羊肉,又感叹了一句:“这火锅真方便呐,味道也好,什么时候吃都是热乎乎的,舒坦。”

马皇后给他烫了一块牛肚,笑着说道:“好吃你就多吃点,反正都到十三的地头上了,也该让他尽一尽孝心。”

朱元璋摸了摸下巴上胡须,突然对朱桂问道:“十三,这火锅如此方便,大同府的百姓们可曾吃上?”

朱桂还没来得及回答,一旁的朱标便笑着说道:“父皇,我那会儿来的时候,十三早就把这火锅在大同府给推行开来喽。”

“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商贾官员,家中这火锅几乎都是必备的。”

朱桂补充了一句:“这些调料也都很容易在市面上买到,口味上来说是一样的。”

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对朱桂这种一心为百姓方便的态度,他感到十分欣慰。

他嘴里咯吱咯吱的嚼着那块脆嫩的牛肚,大为感慨:“现在地里的粮食收成这么好,家家户户都高兴的很,生活上吃的用的又这么方便,比起从前来,真是不知道要好出多少倍了。”

“你们说,若是在元朝那会儿,能够过上这样美滋滋的生活,俺当初说什么也不会想着要造反呐。”

听到朱元璋这样说,朱桂与朱标不由得互相对视了一眼,心中均感到十分无语。

这话也就朱元璋能说了,谁让他是大明皇帝呢?

他们可不能随意接话。

唯独马皇后笑着说道:“那时候哪有这么好的日子哟,咱们当初呀,也全都是被逼出来的。”

“当时老百姓家家户户都穷困潦倒,快要被元廷给逼得活不下去了,谁都没有办法。”

“所以你后来才得了人心嘛。”

她又为朱元璋夹了一片萝卜,“既然当初元朝做不到让百姓安居乐业,过上好日子,那他们当然只好被你赶回草原上去喽。”

这是朱元璋平生最得意之事,他顿时笑得眯起了眼睛,夹起萝卜蘸了些调料,便一口吃了下去。

“所以,这元朝没有能够做到的事,就只能让我们自己来做了。”

“将来咱们一定要让百姓们都能吃得饱,穿得暖,住的好,这才是正理,才是将来咱们大明能够永远强盛下去的唯一办法。”

朱元璋赞许的点了点头,对朱桂和朱标说道:“你俩都听见了吧?将来你们兄弟两个,可要好好努力才是。”

“咱老朱家的大明朝,还有这天底下的百姓,将来都要靠你们兄弟齐心协力呐!”

朱桂和朱标均点头答应了。

……

时光飞逝,如同白驹过隙。

朱桂这段时间过的相当安逸,朱元璋等人虽然来了,但并没有摆什么皇帝的架子,反而整天乔装打扮,四处游玩。

因此他也乐得清闲,正好借此机会与几人增加感情,带着他们今天听戏,明天爬山,每天吃吃喝喝,不亦乐乎。

而另外一边,在经过大半个月的忙活以后,大同府的百姓也终于彻底完成了秋收。

该缴税粮缴税粮,该买东西就买东西,整个大同府,到处都喜气洋洋,虽不是过年,但氛围却远远要比过年时更加热闹喧嚣。

“什么?”

“五千万石!”

听到朱桂口中说出来的这个数字时,朱元璋整个人都快被震麻了!

“是的,父皇,经过统计,今年大同府的粮食平均每亩达到了三十石以上,整个大同府的粮食收获,高达五千万石!”

一旁的朱标也极其兴奋的说道:“父皇,这个产量千真万确,我与十三弟一起,反复核对并检查了好几遍,今年大同府的粮食,远远要超过我当初的预估!”

“光是这里一年的粮食产量,便足以让整个大明的百姓们,都吃上三年!”

朱元璋被这个数字给彻底震撼到了,整个人都被惊得目瞪口呆。

甚至,在沉默了许久以后,他竟然激动的像个孩子一样,忍不住哭出声来!

第一百一十六章 大丰收

朱元璋这一哭,顿时把朱桂和朱标都吓了一大跳。

朱标心想,老爷子这是怎么回事?听到这么好的消息,怎么反倒哭起来了?

莫非是对这样的巨大丰收还不够满意?

而朱桂反应过来以后,就显得比较淡定了,作为一名穿越者,他还是比较能够理解老朱心情的。

在大明粮食普遍都只有亩产三石左右的时候,自己却突然在大同府这里搞出这样巨大的一个产量,几乎便如同石破天惊一般,彻底震住了朱元璋。

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在这种情况下,老朱怎能不喜极而泣?

“五千万石,五千万石,竟然足足有五千万石之多!”

朱元璋简直兴奋到了极点,在屋子里快步走来走去,转得让朱标和朱标二人头都有些晕了。

“标儿,去年朝廷的税粮一共是多少?”

朱元璋猛地停下脚步,向朱标发问。

朱标脑海中早已将这个数字记的清清楚楚,闻言毫不犹豫的回答道:“父皇,去年我大明的税粮一共是一千八百七十六万石。”

“好哇!”朱元璋顿时喜上眉梢,一拍大腿,“这大同府今年的产量,便超过去年大明整整一年的税粮数目!”

“仅此一地,便完全可以让全天下的百姓们,都吃上三年不用再饿肚子喽!”

“好,好,好的很呐!”

他一连说了三个好字,喜笑颜开,又忍不住在屋里开始转起圈来,嘴里一直在念叨着五千万石这个数字。

朱标默然无语,刚才我不都已经说过这话了么,您老怎么又拿出来念叨了一遍?

他与朱桂俩人面面相觑,也不愿意再打扰朱元璋的兴致,便准备退了出去。

朱元璋却突然想起一事,赶紧冲着朱桂问道:“十三呐,这回粮食大丰收,你算是超额完成目标了,过后咱自当重重赏你。”

“可这么多粮食,大同府的粮库放得下吗?”

“还有,谷贱伤农,越是大丰收之时,就越容易有奸商故意压价,你有没有派人去巡查此事?”

“哦,对了,往往这种时候,还会有官员在其中上下其手,贪污钱粮,必须要严加防范呐……”

他越想越着急,脸上的笑容也逐渐消失了,抬脚便准备往厅外走去,要去看一看大同府此时的情形。

朱桂却微微一笑,淡定的说道:“父皇,您就放心吧。”

“第一,这回大同府的粮食虽然丰收了,但我早早就命人将粮库进行了扩充,还在城外建立起了几个临时粮库,绝对能够容纳得下这批粮食。”

“第二,但凡在大同府这里收购粮食的商贾,都必须遵循我定下的价格,绝对不允许私自降价收购,一经发现,立即重处,还要将其逐出大同。”

“至于这贪官污吏嘛,”朱桂笑了笑,指着朱标说道:“大哥这两天可是忙得很,他将整个大同府的官员都拉在一起,已经训了好几回喽,若是发现一起贪污腐败之事,整个大同府从上到下,都得吃上一顿挂落。”

“父皇您且宽心吧,我也会派人时刻盯着,决不允许有官员在其中贪污。”

朱元璋听完以后,知道他们二人都早已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这才放下心来。

“不错,很好,你们兄弟二人就应该这样,同心同德,君臣携手,才能将大明治理的更好!”

朱元璋看着眼前的两个儿子,越看越满意,越想越开心,忍不住开怀大笑起来。

“哈哈,俺老朱家,总算是后继有人啦……”

“走,标儿,桂儿,陪俺一起去瞧一瞧,看看如今百姓们的生活怎样?”

“今年收获了这么多粮食,可谓是空前绝后的大丰收啊,他们的日子应该好的很吧?”

朱桂笑着说道:“何止是好的很,亩产三十石,不但百姓们家家户户都能吃饱,而且在缴纳完朝廷的税粮以后,基本上每家每户的存粮都很多,宽裕的不得了。”

“百姓们不仅平时能多吃两碗饭,而且还能多卖点粮食,给家里添些新家具、买点新衣裳什么的……”

朱元璋最爱听到这种话,只要能够看到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好,那简直比他自己过得好都要开心。

“好,好,咱们快去瞧瞧,听你这样一说,俺真是有些迫不及待了!”

如今的大同府,无论是城内还是城外,几乎家家户户都挂起了灯笼,点燃了爆竹,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不绝于耳,气氛一片喜庆祥和。

有外地刚来的客商感到十分好奇,疑惑的向他们问道:“老板,你们这是怎么回事?不是还没到过年吗,怎么又挂灯笼又点鞭炮的……”

被问之人笑容满面,一边往大门上贴着象征喜庆意味的红纸,一边咧着嘴笑着说道:“你是刚来我们大同的吧?”

“我们大同今年可是发达喽!家家户户亩产都有三十石!”

外地客商大吃一惊,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什么?亩产三十石!老板,你莫不是在说笑吧?”

那人非常自豪的挺起胸膛,大声说道:“这有什么好说笑的?难道你以为我在骗你吗?”

“告诉你,不光我家亩产有三十石,还有些伺弄庄稼厉害的,最高亩产能到四十多石呐!”

“今年我们的日子,不要太好过喽!”

外地客商们全都傻眼了,这大同府到底是什么情况,为何今年亩产竟然如此之高?

“我告诉你们噢,”那人神气活现的说道:“今年我们粮食之所以会产量这么高,全靠着代王殿下的仁慈和恩德!”

“哦,对了,”他又补充了一句,“洪武大老爷的恩情也不能忘记喽,要不是他赶跑了蒙/古/鞑/子,又生了个这么好的儿子,我们这些老百姓呐,可过不上如今的好日子!”

首节 上一节 85/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天命谋士,助刘备诛袁灭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