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逍遥皇子,开局震惊老朱

大明逍遥皇子,开局震惊老朱 第98节

“同时做好通风、除湿以及防虫工作,如此一来,每个地宫随时都可以为一支万人大军提供后勤与装备保障,将会成为战争时期十分重要的关键点。”

朱桂将整个方案完完整整的写了下来,这种地宫要求的技术其实并不算太高,主要是选择的地方要依山傍水,空气能够顺利流通,外面的地理位置也不能太偏僻。

长城边上多为崇山峻岭,正好满足这个条件。

他又从头到尾将两份方案给看了一遍,感觉没有什么问题,便又提起笔来,继续将特制砖石的要点,以及一些修缮长城时需要多加注意的地方,全都写了下来。

此时,徐妙清正好端了一盅参汤进来,放在桌上以后,伏下身子,开始为他轻轻揉捏有些酸痛的肩膀来。

“桂哥哥,你这也写的太多了吧?”

她一边帮朱桂按摩肩头,一边好奇的说道:“这么多字,父皇他看得过来么?”

朱桂闭上眼睛,惬意享受着徐妙清的按摩,闻言微笑着说道:“我向你保证,父皇他一定会一字不漏的将这一沓奏折给看完的,而且绝对是从头看到尾,不肯漏过一个字。”

“哼,”徐妙清却有些不信,她平日学习兵法时,见到那一堆兵书就感到头疼。

“你写这么多,我估计父皇最多看一点,就会让你自己给他讲了。”

朱桂将她一把抱在身前,笑眯眯的说道:“你就别操这个心了,咱们还是赶紧去努力努力,争取早点生个大胖小子出来!”

……

第二日,朱元璋花了足足半天时间,才将朱桂这份奏折给全部看完。

然后他喜出望外,立刻召见了朱桂。

“十三,你果然知道咱的用意所在!”

“说说看吧,你觉得咱为何会这样做?”

第一百三十五章 修理长城

朱桂觉得,既然朱元璋都将修缮长城的任务交给自己了,那么自己说一说其中内情,也无可厚非。

“父皇,儿臣是这样想的,您既然决定要修缮长城,那肯定不会像前朝那样修修补补再用几年,而是准备一劳永逸。”

“虽说长城以前都是用于防御外敌,但也没人说它不可以用来进攻啊。”

“而重新修缮长城,几乎等同于大明国策,如此重要之事,父皇您定然不会轻易了事,所以儿臣就大胆猜测了一番,才写下了这份奏折。”

朱元璋不置可否,重新拿起了朱桂的奏折,又从头开始看了起来。

朱桂也不再多说,他看着朱元璋那聚精会神的模样,估计还得看上好一会儿,他只好也坐着耐心等待。

没办法,朱元璋既是皇帝,又是他老子,双重身份的压制下,在这御书房内,就算朱桂也无法过于跳脱,只能老老实实的坐着。

不过朱元璋这回看得很快,他只是粗粗翻阅了一遍,就将奏折放下了,抬起头来看着朱桂,沉声问道:“十三,你既然将方案写得如此详细,又隐约猜到了咱的心思,那咱且问你。”

“你觉得,咱之所以要修缮这长城,是为了进攻,还是为了防守呐?”

朱桂闻言,心中不由得暗自腹诽,老朱你这样问话有意思吗?

我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

不过既然朱元璋开口询问了,他也不好不回答,只见朱桂略微思索了一会儿,便笑着说道:“父皇,儿臣以为,您此举既是进攻,也是防守,可谓用意深远,以备不时之需。”

他这话听起来似乎很滑头,但其实说的一点也没错。

假如朱元璋真的同意了这份奏折上面的方案,那么今后长城的确将具备这样的功能,成为攻守兼备的牢固要塞,物资与军械都十分充足,完全就是进可攻、退可守。

听到朱桂这样回答,朱元璋顿时眯起了眼睛。

他并没有承认朱桂的说法,但也没有否认,在沉默了一阵子以后,反而与朱桂说起了其他话来。

“十三,你可知道,在大明初建之时,咱准备采用分封制,遭到了当时大臣们的一致反对?”

朱桂愣了一下,这他哪会知道?当时他还没穿越过来呢……

不过以他后世人的观点来看,分封制其实有很多弊端。

毕竟,藩王们在封地上就如同一个小号的皇帝一样,完全可以为所欲为,倒霉的都是底下的老百姓。

而且明初分封藩王的时候,朱元璋给了绝大多数藩王军事权,特别是北地的几个藩王,甚至可以直接调动卫所兵马,权力很大。

在朱桂看来,这是非常巨大的隐患,也正是如此,才引发了后来诸王起兵作乱的悲剧,直到燕王朱棣上台以后,才开始逐渐清理藩王们,慢慢将权力全部收回朝廷手中。

总体来说的话,这种分封制还是弊大于利的。

朱桂没有说话,而是听着朱元璋继续讲了下去。

“当时那些大臣们都极力劝阻咱,说这分封制弊端极多,对大明非常不利。”

“尤其是咱将皇子们全都一个个分封到各地,若是藩王们将封地统治得密不透风,那朝廷还如何去管理?”

“长此以往,大明岂不是就要四分五裂,战火四起了?”

朱桂不由得点了点头,看来大臣们中间也不乏聪明人,这种分封制最大的弊端就在于此。

若是君王强势,那倒还好说,地方上的藩王也不敢做的太过分。

但若是君主弱势的话,那可就不好说了……

主弱枝强,藩王们定然会起别的心思,建文帝就是如此,碰上朱棣这样的军事强人,直接连皇帝的位子都被抢了过去。

不过他仍然没有说话,而是静静的听着。

“咱不同意他们的说法!”

朱元璋十分霸气的一挥手,那股俾睨天下的雄主气势,顿时散发全场,让朱桂都有些暗自吃惊。

“咱们老朱家,本来人丁就不兴旺,若是再过于倚重外人的话,那将来这大明朝可就要危险喽!”

“而如果全都分封出去,让你们掌控各地,总归是肉烂在锅里,再怎么闹腾,也是咱们老朱家自己内部的事,不至于让外人执掌了权柄。”

这是朱元璋第一次对朱桂说这样的话,话语间的含义,让朱桂心中感慨万千。

谁说古人就不聪明了?

就好比这分封制的弊端,朱元璋其实内心很清楚,但权衡利弊之下,他还是选择了这种方法,来确保大明始终处于皇室的统治之下。

毕竟,就好像他刚才所说的那样,哪怕今后打起来了,那也是肉烂在锅里,不会跑到别人的碗里去……

朱桂嘴角情不自禁的抽动了一下,心想,老朱这不就是最朴素、最简单的农民思维么,一心一意要保住自家的好东西。

此时,朱元璋突然停了下来,紧紧盯着朱桂问道:“十三,你怎么看待他们的这种说法呐?”

朱桂毫不犹豫的说道:“我认为父皇您做的很对!”

“这大明是您亲手赶跑了蒙古人,推翻了元朝的统治而建立起来的,旁人有何资格想要分一杯羹?”

“理应由我朱家掌控,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他虽是现代穿越而来,但身为朱家皇子,屁股自然是坐在朱元璋这一边的。

否则的话,恐怕到时候他连做个闲散王爷都不成……

朱元璋十分满意的点了点头,笑容满面:“没错,就应该是这样的想法才对!”

“不过,”他随后话风一转,“十三,咱对你是很放心的,并不担心你会作乱,起了不该有的心思。”

这些日子下来,朱元璋算是将朱桂的脾气性格给看穿了,自己的这个儿子,虽然有着远超常人的能力,甚至可以说是大贤之才,但生性惫懒的很,整天只想着要做个闲散王爷,安享富贵,逍遥度日。

这让他既感到欣喜,又忧心忡忡。

欣喜的是朱桂没有任何争夺皇位的意思,也就不会引发动乱了。

忧虑的是这个混蛋小子明明颇有能力,却整日只想着“躺平”!

“咱甚至不担心你那些兄弟们,虽说他们当了各地藩王以后,都做的很差,但只要咱还在一天,他们就绝对不敢有别的心思!”

“等到日后你大哥继位以后,有你帮衬着,他平日里的威望名声也足够,也能压得住其他兄弟们,也不会出什么大乱子。”

朱元璋说到这里,微微叹了一口气:“咱唯一担忧的,是等到你大哥那一代以后,该怎么办?”

“这分封制一代代传下去,后代子孙若是心思不正,那可就要糟糕了!”

“人心迟早会显露出来,谁能保证咱老朱家的子孙,永远都是团结一心的呢?”

朱桂心想,这你就说错了,若是我不穿越过来,都不用再等那一代代的子孙了,老四直接就把大哥的儿子给弄没了,自己做了皇帝……

当然这话他不可能说出来,只是安静的听着朱元璋在感叹。

“十三,这也是咱为何要修缮这长城的原因之一。”

“有这样的物资存储在,就算后世那些子孙不肖,惹出乱子来,也不至于伤民太甚,朝廷也可以留有余力。”

“无论是抵御外敌还是平息内乱,总能有个倚仗。”

然后朱元璋便盯住了朱桂,凝神问道:“十三,咱刚才说的那番话,你觉得如何?”

“若是后世真会如此,你对此又有何看法?”

第一百三十六章 不倒的长城

对于朱元璋的这个问题,朱桂心中倒是有着明确的答案。

毕竟,这些东西在后世,都已经被研究的相当透彻了。

“父皇,”他沉吟着说道:“儿臣以为,这种事是在所难免的。”

“纵观历朝历代,春秋战国,两汉隋唐,哪有千年不易的王朝呢?”

“如今我大明一统天下,威震四海,正是兴盛勃发之时,乃是一个新生王朝蒸蒸日上之际,您又慧眼如炬,自然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但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等到我大明统治稳固以后,久安必乱!”

“人心最是易变,也最容易闲不住,一旦安稳下来,就会滋生许多原本不该有的心思……”

朱桂说到这里,直接站了起来,在朱元璋面前侃侃而谈:“只要人的想法一动,那么很多原本稳定的事情,就会因此而发生变化。”

“比如说,”他给朱元璋举了个例子,“有的藩王后代就会想,大家同样都是一个祖宗出来的,为何我就不能坐这个皇位呢?”

“一旦他滋生了这样的念头,那离起兵作乱也就为时不远了。”

“当然,”朱桂笑了笑,接着说道:“这样的人还是少数,更多的人,则是会很好的隐瞒住自己的野心,在暗中兴风作浪,搅风搅雨,试图让自己更进一步。”

“这种事情,是绝对避免不了的。”

他看着朱元璋脸色有些难看,连忙又补充了一句:“父皇,儿臣翻遍了过去朝代的史书,才总结出来这一点,数千年以来,从无例外。”

朱桂知道,朱元璋是个十分多疑的性子,又是一位枭雄帝王,别看现在二人似乎聊得很开心,但自己要是真随着性子说上一气,那朱元璋心里绝对不会好受,说不定就要寻个机会责罚他一顿。

因此,凡事多交代一句,往前朝历代上面去靠拢,总归是没错的。

首节 上一节 98/1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天命谋士,助刘备诛袁灭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