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第212节
杀钦差,可比杀官员的罪重多了。
不过,李青也不想大开杀戮,抄家充盈国库的目的已经达到,没必要赶尽杀绝,点头同意。
李青道,“抄家的事,我就不掺和了,织造局那边儿还有很多事要忙。”
“夏尚书、新城侯、纪指挥使,你们相互监督…不,相互配合,抄出具体数额后,给我说一下就成。”
夏原吉欣喜,张辅淡然,纪纲的脸色不太好看,三人抱拳答应。
……
接下来的日子,李青忙碌起来,一边监工织造局的建设,一边培训织工,分工序生产的注意事项。
一个月后,织造局完工,与此同时,负责管理织造局太监们也赶了过来。
大量的织机被搬进织造局,经过培训的织工很快上手,李青开始带太监。
又忙活了大半个月,李青总算是闲了下来。
同时,夏原吉他们也将查抄明细整理好了。
十几个富绅的耕地、金银、粮食、古玩字画、宅院、酒楼……这些个祖祖辈辈老牌富绅,家资全部累加起来,数目骇人听闻。
——大明一年半的赋税。
不过有许多都是不动产,像酒楼、宅院,一时间难以转卖出去,能立即供朝廷花销的,只有两千三百多万两。
参与抄家的人,个个震惊无比。
都知苏杭富,但谁也没想到会富成这样,简直富的放屁都流油。
眼下已进入腊月,不过江南并不算冷,苏.州事了,李青便带着三女去了杭.州。
……
李青赶到.州时,差三天就过年了,古人对年节看得很重,他本想着年后再下手,不料,杭.州知府主动上门,还把本地的富绅全带了来。
众口一词,表示全力支持朝廷。
王林及十几位富绅的下场如何,他们已经知道了,和抄家砍头相比,大出血也不是不能接受。
李青自然乐得接受,不过年关即将到来,百姓都忙着过年,他也不想剥夺百姓短暂的幸福。
只是让知府、富绅,回去准备,过了元宵节再开工。
安顿好后,李青便带着三女游山玩水,弥补在苏.州时的亏欠。
三女一身对襟小袄,略施脂粉,最小的婉灵都要三十七了,青春已不再,但许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缘故,李青瞧着依旧风华。
这个时节,西湖比较冷清,不过几人兴致很高,租了艘小船荡漾在湖中央。
小船不远处,有十来艘小船,无形之间就四人拱卫在中央,是负责保护李青的锦衣卫。
锦衣百户叹了口气,嘀咕道:“大过年瞎跑啥呀,还不如回去喝个小酒呢。”
冬天的西湖,风景一般,加上这些糙汉子缺乏审美细菌,那叫一个无聊。
李青倒是优哉游哉,和三女说说笑笑,讲着白素贞和许仙的爱情故事,听的三女眼泪哗哗……
游完西湖,又逛起了街,直到临近傍晚,四人才兴尽而归,锦衣卫们可算是松了口气。
他们忽然觉得,游山玩水比他娘办案拿人还累。
大过年的,李青给每个锦衣卫发了个红包,不多,但足以让他们美美吃喝一顿。
收了好处,锦衣卫也露出笑脸,连晚上巡夜都更卖力了呢。
毕竟,拿钱不办事这么没品的人,太稀少了。
除夕夜,守岁。
四人嗑着瓜子聊着天儿,仿若当年。
过了大年初一,李青又开始了游山玩水,锦衣卫叫苦不迭,却也不敢怠慢,混在人群中尽职尽责的保护着钦差大人。
快乐悠闲的时间,总是过的很快,李青觉得还没玩儿呢,就到了元宵节。
度日如年的锦衣卫总算是松了口气,终于不用满大街瞎鸡儿逛了,这半个月下来,他们腿都要断了。
吃元宵、赏花灯后,玩尽兴的李青投入到了工作中。
知府、富绅相当配合,甚至可以说是鼎力相助,只两个月的功夫,便将织造局建好了。
李青这边儿言语一声,那边儿富绅就乖乖送来桑蚕、织机、织工,生怕伺候的不到位,惹得这位钦差不快。
这个配合劲儿,搞的李青都不好意思了。
他真想来一句:“你们别怕,我是个好人。”
三月中旬织造局便顺利运作,李青上书让朱棣派太监来,而后又带了半个月的太监。
一切步入正轨后,李青并未急着离开,而是拉上三女继续游山玩水。
这个时节,正是风景好的时候,忙完公务的李青彻底玩嗨了,一点儿要回去的意思都没有。
锦衣卫生无可恋的跟着,摊上这么个货,他们是一点脾气都没有。
李青是钦差,是永青侯,他们可不敢提意见,不爽归不爽,但一直尽职尽责。
五月初,终于有人治他了。
朱棣眼瞅着事儿办完了,这厮就是不回来,当即传旨令他即刻回京,不得延误。
锦衣卫听完旨意,差点喜极而泣,仰脸望天,内心高呼:“皇上圣明啊!”
……
五月中旬,李青回到京师,歇息一日后,进宫复命。
御书房。
李青将织造局的事情,详细阐述了一遍,朱棣听的频频点头。
小胖替李青说话道,“父皇,青哥…李卿立了这么大的功,是不是该奖赏啊?”
还得是小胖……李青矜持道:“太子过誉了,食君之禄为君分忧,这些都是臣子的本分。”
“有功还是要赏的。”朱棣笑道,“说吧,想要什么,朕无有不允。”
李青想了想,“要不,给臣放半年假吧?”
“这个……”朱棣轻咳两声,“你换一个,朕无有不允。”
无有不允就是个屁……李青无语:“皇上看着赏吧,臣无有不应。”
“嗨,你这厮……”朱棣正欲发飙,却听小黄门进来禀报:“皇上,解学士、扬修撰、夏尚书……求见。”
朱棣压了压火气,“昂,让他们进来。”
少顷,十余位文臣进来,资格最浅的杨士奇、杨荣,走在后面,抬着一口箱子。
而同为内阁成员的解缙,却自大地走在众人前面,且满脸自豪。
“诸位爱卿,有什么事儿吗?”
解缙一脸喜气,率先拜道:“恭喜皇上,贺喜皇上,书已修成。”
“这么快?”
“这么快?”
李青、朱棣几乎同时出声,皆一脸惊讶。
朱棣此刻心情激荡,也懒得李青计较了,连忙上前打开箱子,看了起来。
片刻后,他缓缓合上,问道:“就这些吗?”
解缙拱了拱手,“皇上英明,都在这儿了。”
他矜持道,“文献大成是臣汇集学者百余人,仿照《韵府群玉》、《回溪史韵》二书体例,历时……”
“什么玩意儿?!”
朱棣将《文献大成》丢进箱子里,脸色阴沉道,“朕之前怎么说的?”
解缙脸上的喜色一僵,讷讷道:“皇上说要修一本千古第一奇书。”
“这也算千古第一奇书?”朱棣冷哼道,“朕说过,要囊括古今所有的典籍文章,经、史、子、集、释藏、道经、医术、阴阳数术……只要是有的,都要归纳进来,可你这是啥?”
朱棣吼道:“滚回去重修!”
解缙脸一白,本以为能受封赏,却不料换来的是一通臭骂,整个人都蔫儿了。
他嗫嚅道:“皇上,那样的话……百余人根本不够,只怕千人都…而且,收集书籍耗费的钱财也……”
“人才,书籍都不是事儿。”朱棣阔气道,“你尽管去做,朕全力支持,但得把书给朕修好。”
夏原吉心中一紧,忙开口道:“皇上,国库吃紧啊!”
“你放屁!”朱棣气道,“抄家抄了那么多钱,上半年的赋税马上就要运往京师,你告诉朕没钱?”
夏原吉苦笑道:“皇上,这个钱呀,它不能这么花,您听臣说,这日子呀,得精打细算……”
“朕不听!”朱棣骂道:“你他娘就会哭穷,国库有没有钱朕能不知道?”
第22章 使臣朝贡
夏原吉满脸痛苦,好不容易搞些钱,皇上又要大手大脚地花,他哪里受得了。
“皇上,国库是富裕了,但用钱的地方很多,不能这么花销啊!”
“穷不了。”朱棣一副暴发户嘴脸,“你目光太浅了,钱不是省出来的,而是赚的出来的,等明年宝船出海,大明的国库会越来越殷实。”
“……”夏原吉苦涩道:“皇上,浙西的洪水还未得到妥善治理呢,这会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朕正要说这个事儿呢。”朱棣道,“你去再跑一趟,尽快解决此事,钱粮方面尽可放心,朕全力支持。”
见他还要反对修书,朱棣转移话题道:“对于治水,你可有良策?”
“这个……”夏原吉皱眉沉思片刻,拱手道:“臣以为,可疏浚吴淞江下游,而后上接于太湖,然后,量地建闸,按季节不同开闭闸门,让洪水借道入海,如此,方可彻底解决水患,长治久安。”
顿了顿,夏原吉又道,“以疏为主,以堵为辅,两相结合,方为上策!
不过……这要动用十几万人,花费的钱财也相当惊人。”
朱棣道,“钱粮不是问题,早一日解决水患,早一日解百姓危难,恢复生产。”
上一篇:我昏君,开局送江山,成千古一帝
下一篇:三国:我卷我自己,开局忽悠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