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第220节

  “鹿?”朱棣一脸不信,轻声回道,“朕读书少,你莫骗朕,鹿的脖子哪有这么长?”

  李青忍着笑道,“基林在人家那儿的意思,肯定不是麒麟。”

  朱棣蹙眉沉思片刻,轻声道:“麒麟现世,显大国神威!

  于百姓、于朝官、于海洋贸易,有百利而无一害。”

  他哼哼道:“不管这东西是个啥,现在它就是麒麟了。”

  朱棣一指长颈鹿,爽朗笑道:“李爱卿,你说此为何物?”

  李青呆了呆,拱手道,“麒麟!”

  话一出口,李青不由一怔,这个桥段好熟悉啊!

  ————————

  ps:今晚有些事儿,就两章了哈(*^▽^*)

  顺便提一嘴,朱棣把长颈鹿当麒麟这是个真事儿,不过长颈鹿是郑和第四次出海带回来的,哈哈哈……《瑞应麒麟图》就在故宫呢。

  再说个有意思的,朱棣指鹿为麒麟后,日本也跟着叫长颈鹿为麒麟,韩也是。

第29章 犯了众怒

  长颈鹿是不是麒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朱棣说它是麒麟。

  其实群臣又何尝不知真相,这玩意儿和古籍的描述确实像,但都知道麒麟绝不可能长这样。

  不过,官场之上,个个都是人精,谁也不会在这事儿上较真儿。

  加上这大家伙谁都没见过,即便真有那个心,也无法证明这是个什么玩意儿。

  一时间,长颈鹿成了全场焦点。

  它也不怕生,呆萌呆萌地看着众人,十分讨喜。

  朱棣欲借此达到政治目的,为了出海的政治正确,当即命画工为其作画,并让解缙附上颂文。

  他深刻意识到这是个宣扬国威,提高自己统治地位的大好时机,于是在筵席散后,让人牵着这头麒麟在京师逛。

  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帝王都十分注重百姓的认同感、归属感。

  圣君出,祥瑞降!

  这头麒麟的出现,正好能达到这一目的,朱棣自不会放过。

  京师大街上,万人空巷。

  百姓淳朴,却也愚昧,他们没有见过麒麟,也没见过这玩意儿,天子、官员都说这是麒麟,那它就是了。

  即便一些稍微有见识的,也不敢和朝廷对着干,甚至部分人为了彰显自己,也表示这东西就是麒麟,自己曾见过。

  就这样,大家都认准了这就是麒麟。

  当所有人的认知达成一致时,那事物的本质就不重要了。

  无论是长颈鹿,还是麒麟,都只是个名字罢了,所谓瑞祥,也是人们赋予的。

  所以,把长颈鹿当做麒麟有问题吗?

  没有问题!

  想通这些,李青释然一笑,回家拉上几女看热闹。

  “哇,好大!”婉灵吃惊道,“麒麟居然这么大!”

  怜香红袖也满脸惊诧,她们从没想过,世上还有这么高大的动物,不过想到这是麒麟,又释然了,神兽嘛,越离奇,越符合常理。

  在这个没有高楼大厦的时代,‘麒麟’妥妥的鹤立鸡群,即便人潮汹涌,百姓依然能看清它的模样。

  麒麟的出现,让所有人都开心不已,认为祥瑞必定会给自己带来好运。

  于是乎,麒麟成了京师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加上以讹传讹,麒麟从两丈多高,传到了五丈。

  百姓这么传,朱棣也愿意让他们这么传,等消息传出京师,麒麟的高度已不可想象。

  ……

  夏原吉忙得脚不沾地,但忙的开心,忙的痛快,这次宝船带回来的财富太多了。

  除了大量的金银、玛瑙、翡翠之类宝物,还有胡椒、紫檀等许多在大明珍贵且稀缺之物。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大明珍贵的东西,在海外诸国却不是,此外,半数以上的交易,都是以物易物的方式,收获颇丰。

  那长数十丈,宽十数丈的宝船船舱,几乎装的满满当当,外国人不稀罕这个,他们稀罕的是大明的丝绸、瓷器……

  夏原吉嘴巴都要咧到耳朵后了,这是要发啊!

  百姓穷,可富绅却都富得流油,只要有好东西,不愁没人买。

  “这下国库有钱了。”夏原吉一脸欣然,嘀咕道,“就算皇上再能花钱,一时间也花不完。”

  但他终究是小瞧了朱棣花钱的本事,在得知此次通商的收益后,朱棣立即开始了他的碎钞之路。

  扩建织造局、瓷窑,加强对茶叶的管控,除了大量的花销之外,进一步压缩了富绅的来钱路。

  群臣激烈反对,但反对无效。

  一波钱撒出去后,朱棣接着武装军队,给军队加装两千门大炮、三万套盔甲,同时,拨了个三十五万士兵,半年军饷的款项,为北伐做准备。

  连续两条政策,严重威胁到了文臣的利益,群臣自然百般反对,但他们的反对,并未影响朱棣的决心,他们也没能力阻止。

  接着,朱棣下令疏通运河,欲要将南北全面贯通。

  这下,夏原吉也坐不住了,不是通运河不好,而是太烧钱了,这几项政策下来,下西洋赚的钱非但一个子儿攒不住,反而还得倒贴。

  这时代没有挖掘机、运输车,全靠人力一点点挖,其费钱程度可想而知。

  “皇上三思啊!”夏原吉苦着脸道,“国库钱财,根本经不起这么花,饭一口口吃,事一件件做,等以后国库富裕了,再逐步实施才是上策啊!”

  “少废话,朕做的哪件事,不是利国利民?”朱棣怒道,“这也没钱,那也没钱,大明的赋税,贸易的收益都去哪儿了。”

  去哪你心里没数吗,前两条就花的差不多了……夏原吉苦着脸道,“皇上,真没钱了啊!”

  “朕不信!”

  夏原吉:“……”

  不待群臣激烈反对,朱棣又下了颁布了一条政策。

  ——建都北平!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一再忍让的文臣,甚至部分武将都坐不住了,文臣当即开撕,弹劾朱棣背弃宗庙,弃国弃家……

  朝堂乱成了一窝粥,大多数官员愤慨激昂,就差指着朱棣鼻子骂了。

  他们敢这样骂,因为他们有底气,太祖皇帝,在金陵开国建都,迁都就代表着否定太祖皇帝。

  而且,太祖皇帝就埋在金陵,开国之君埋南边儿,后继之君埋北边儿,这样大不孝的行为,不骂你骂谁?

  当然,众臣子反对的真正原因,是他们的根儿在南方,不愿意背井离乡的去北平。

  去了北方就无法利用官员身份,为家族谋福利,无法圈钱了;

  再者,江南气候宜人,北平乃苦寒之地,时不时还有沙尘暴,鬼才乐意去。

  僵持许久,最终朱棣玩不起,打死了两个骂的凶的言官,草草散朝。

  ……

  御书房。

  李青、道衍,与朱棣相对而坐,太监退下后,朱棣将迁都的想法简单说了一下。

  “中原自古祸患,皆来自北方,独守江南实乃下下之策,且易滋生腐败。”朱棣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若将京师重地迁至北方,上至皇帝,下至百官,都会死命相守,可保长治久安。”

  “皇上英明。”二人拱手。

  “朕不是听你俩拍马屁的。”朱棣道,“朕是让你们想想办法,如何摆平群臣。”

  两人对视一眼,皆无言以对,这次是动了群臣的根儿,根本不是简单用计谋就能行得通,况且,那些人也不是傻子。

  沉默良久,道衍开口道,“皇上,不若折个中,迁都长安,亦或天下之中的洛.阳。”

  朱棣摇头拒绝:“朕不是让你们折中的,迁都北平,朕势在必行。”

  道衍:“……”

  见二人不说话,朱棣有些恼了,“你俩平时一肚子坏水儿,这会儿都去哪儿了?”

  李青苦笑道:“皇上这是个死结,不管用什么手段,他们都不会同意的,除非……”

  “除非什么?”

  “硬迁!”李青道,“以天子之威、帝王之势,迫使群臣同意。”

  道衍微微颔首,“想让群臣心甘情愿的同意迁都,根本不可能,若要迁都,只能用下策。”

  朱棣无奈道:“真就没有其他办法了?”

  二人摇头。

  “行吧!”朱棣叹了口气,“来人,去传锦衣指挥使纪纲过来。”

  ~

  锦衣卫全面出动,在百官家门口整日整日地晃荡,也不拿人,就那么干晃悠,让群臣心里发慌。

  一连数日后,朱棣再次提出迁都,群臣仍旧激烈反对。

  朱棣也不勉强,只是没过几日,就有几个大官查出重大贪污受贿罪行,被押上了断头台。

  又过了几日,朱棣再次提出迁都,群臣还是反对,但大多数人已经没那么激烈了。

  朱棣依旧不勉强,又咔嚓了几个。

  如是者三四次,当朱棣再一次提出迁都计划,群臣不同意,却也不敢出言反对,个个沉默。

  朱棣以‘不说话便是默认’为由,开始令人招募顶级工匠,建造北平城。

  迁都北方这一决策,以李青后世的眼光来看,实乃高明之举。

  因为这样可以把经济化中心,军事化中心,分离开来,形成一南一北的政治格局。

  以军事来管控经济,远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要好的多。

首节 上一节 220/85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昏君,开局送江山,成千古一帝

下一篇:三国:我卷我自己,开局忽悠赵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