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第23节

  而且,要是马皇后殡天,老朱很有可能翻旧账,以此要他的命。

  李青觉得很艹。

  四更天,李青起床洗漱,换上飞鱼服,前往镇抚司。

  “指挥使大人。”李青在后堂门前刚喊了一嗓子,毛骧便走了出来。

  “走吧。”

  “哎。”李青点头跟上,“老大,是先见皇上,还是先给娘娘治病?”

  “当然是娘娘的病重要。”毛骧撇了撇嘴,“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你还不至于让皇上罢了早朝,单独召见。”

  “老大说的是。”

  听毛骧这么说,李青反而放了心。

  ……

  乾清宫。

  马皇后也不过刚起床,还在洗漱,诧异道,“今儿怎么这么早?”

  “睡饱了,就起了来了。”李青苦着脸笑笑,“微臣拜见……”

  “免礼。”

  马皇后拿过宫女递上的棉帕,擦了擦手,“是睡饱了,还是睡不着?”

  她斜睨了李青一眼,“如果本宫没猜错的话,你就是那个李先生吧?”

  “呃…是。”李青硬着头皮道,“娘娘英明。”

  马皇后将棉帕放回托盘,挥了挥手,左右侍女盈盈一礼,退了出去,她这才回身说道:

  “假借诗词暗喻映射朝廷,李青,你好大的胆子。”

  李青:(⊙o⊙)…

  “娘娘,我没有啊!”

  他一脸懵逼,却也明白了为何毛骧会说和政治有关,但自己不过是抄了首后世诗词装逼,怎么就成了映射朝廷?

  娘的,真冤!

  “给你看看这个。”马皇后走到榻前,捏起床头的一封信纸,“这是翰林院的注解。”

  李青连忙上前双手接过,这一看,不由傻眼。

  窈窕燕姬年十五,指的是洪武十五年;一树亭亭花乍吐,指的是大明新气象;可怜总被腰肢误,指的是朝廷弊政……

  每句词,每个字都做了‘注解’,还写了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甚至连作者作词时的心理活动,就足足写了五百字,比小学作文字数都多。

  李青都惊呆了,他算是知道什么叫:文章美不美,全凭文人一张嘴!

  诗词一共才60字,译文却高达三千,这已经不能说是过分解读; ,简直是变态解读。

  偏偏解释的还有理有据,让他这个‘原作者’都无言以对。

  真是…

  艹了!

第25章 初谈朝政

  李青总算明白为什么朱元璋要见他了,都是这群文人的过度解读。

  不得不说,他们是懂阅读理解的!

  妈的,自己算是被这群狗日的坑了……李青叹了口气,苦笑道:“娘娘,这些您信吗?”

  马皇后轻笑道,“本宫信不信不重要,皇上信不信亦不重要,重要的是京城的文人士子、翰林学士都这么以为。”

  李青默然,“求娘娘教我。”

  “本宫教不了你。”马皇后摇头,“这首词是你作的,最终的解释权在你这儿,给你看这些,就是为了让你有个心理准备,至于如何应对,就看你自己的了。”

  “呼~”李青点头,“谢娘娘告诉臣这些。”

  马皇后见他很快恢复镇定,眼中闪过一抹赞赏之色,笑问:“可以针灸吗?”

  “可以。”

  ……

  两刻钟后,李青收回银针,退出乾清宫。

  “你可算是出来了。”毛骧拉住李青就往御书房走,“皇上已经下朝好一会儿了,等下老实回话,莫要随意攀扯。”

  “……明白!”

  李青无奈点头,心中吐槽:这还没怎么样呢,你就开始甩锅啦?

  御书房。

  得到允准,两人联袂走进大殿。

  “微臣参见吾皇万岁,太子千岁。”

  “平身。”朱元璋放下奏折,看向毛骧,“那位李先生呢?”

  “回皇上,臣已将李先生带来。”毛骧恭敬回道,“那首词的作者,正是微臣属下的李青李千户。”

  朱元璋一怔,太子朱标也是大感诧异,一同看向李青。

  李青硬着头皮跨前一步,拱手道:“回皇上,指挥使大人说的是,臣就是那首词的创作者。”

  “李青。”太子朱标抢先‘发难’,“且不说你的那首诗词如何,单论你以诗词暗喻影射朝廷,也是大罪一条,你可知罪?”

  “我……”李青本能的想喊冤,突然想起马皇后的话,到嘴边话又给咽了下去,撩袍拜道,“臣知罪,臣惶恐。”

  他知道,朱标这是在帮他,把一道辩论题,直接改成了选择题。

  同时也明白,此刻若是再狡辩,非但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会让朱元璋反感。

  正如马皇后所说,皇上信不信不重要,重要的是所有人都这么认为。

  李青自问即便他浑身是嘴,也辩不过那群饱读诗书之人,于是索性承认下来。

  朱标见他如此上道,嘴角泛起一抹笑意,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瞪了朱标一眼,这才不咸不淡道:“李先生说,可怜总被腰肢误,可否说说这个‘腰肢’所指的什么?”

  “臣惶恐。”李青恭声道,“臣是锦衣卫,无权对朝政指手画脚。”

  “你已经指手画脚了!”

  朱元璋语气突然严厉,帝王气势轰然爆发,小黄门、侍女噤若寒蝉,尽皆下跪。

  毛骧也下跪请罪,“臣御下不严,请皇上降罪。”

  “不关你事。”朱元璋摆了摆手,直勾勾的看着李青,“明白回话。”

  李青深吸一口气,正面回答:“臣以为遇到问题,要做的是处理问题,而不仅是只处理有问题的人。

  正如空纸盖印,掌印官员欺君罔上、罪无可恕,但杀了他们并没有解决问题,若不改制,以后仍会有此类事情发生。”

  “李青!”

  “你闭嘴。”朱元璋瞪了儿子一眼,回头看向李青,“继续说。”

  见老朱并未动怒,李青稍稍松了口气,只要给自己说话的机会就好,“皇上,依臣愚见,朝廷应当再成立一个机构,专门负责账目明细。

  把地方的账和户部要对的账,聚拢在这个部门,由他们负责收账、进行校对。

  这一来,也省的地方官员来回跑了,节省下的时间,可以做更多的实事。”

  李青解释道,“多了一个第三方机构,也会很大程度上避免徇私舞弊,更为公正。”

  “这个朝廷已经在做了,只是你不知道而已。”朱元璋淡淡道,“不要以为就你自己聪明。”

  李青呆了呆,旋即叹服道,“皇上圣明。”

  “少打马虎眼。”朱元璋根本不吃这套,“你不是挺能耐的吗?

  继续说,说得好恕你无罪,说不好,哼哼……”

  李青无奈,想了想,又道:“微臣以为,税收可以适当变通一下,实物缴税费时费力,不如直接收钱,这样一来不仅方便了百姓,朝廷的税收也会大大增加。”

  “取消实物税?”朱元璋愣了一下,旋即眼睛大亮,思考片刻又摇了摇头,“不行,民以食为天,吃穿用度的东西朝廷必须要掌控在手。”

  李青暗叹:归根结底,还是大明宝钞的信用不够,就连发行者自己都这么以为,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于是退而求其次,道:“皇上,并不是所有吃穿用度的东西,都适合缴实物税,比如水果,

  运输成本极大,从地方运到京师,一路上的人力、损耗,占赋税本身的过半,像这类难以长时间储存的东西,按市价换成钱,这样岂不更好?”

  “嗯…的确如此。”朱元璋欣然道:“这个提议好。”

  “还有吗?”

  “没了。”李青补充道,“暂时没了。”

  牙膏还是要慢慢挤为好,再者,他对朝政并不了解,自己的想法究竟适不适合实施,他也没谱。

  今儿只是牛刀小试,引起朱元璋的欣赏就足够了。

  “嗯。”朱元璋开口道:“拖下去,打二十大板。”

  “啥?”李青人都傻了,“皇上,是您让臣说的啊!”

  朱元璋道,“是咱让你说的,打你也不是因为这个,谁让你暗喻映射朝廷的,二十大板便宜你了。”

  “……谢皇上隆恩。”

  ……

  “父皇,此人眼光卓绝,见识独到,可做栋梁之才。”朱标眉头微皱,“若敲打过甚,吓得他不敢言,得不偿失啊!”

  “呵呵……”朱元璋笑了,“你呀,看人这方面还是欠缺火候,你莫看他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此人实则有泼天之胆,这点薄惩根本吓不到他。”

  朱标不敢苟同,却也没有反驳,干笑道:“父皇,不若把此人交给儿臣吧?”

  “瞧你这点出息。”朱元璋没好气道,“等以后整个大明都要交到你手里,急个什么劲儿?”

  “啊哈哈……父皇万岁。”朱标讪笑道,“儿臣只是觉得以此人的才学,做一个锦衣千户实在屈才,不若让他……”

首节 上一节 23/85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昏君,开局送江山,成千古一帝

下一篇:三国:我卷我自己,开局忽悠赵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