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第746节

  李青笑了笑,“就算真闹出了乱子,也无甚打紧,皇上不是想重整武备吗?”

  朱见深眼前一亮,“对啊,他们闹起来也不怕,正好可以拿来练手,且距离又不远,打起来花费也会小很多。”

  “嗯…”李青说教,“凡事谋而后动,遇事不慌,且先三思,你是皇帝,不应该如此急躁。”

  朱见深心中不忿,却也接受。

  其实他平时不这样,主要是李青说话太遭人恨了,一个控制不住,就容易急躁。

  “朕到底是君,你多少给点儿面子。”朱见深哼哼着说。

  李青笑笑:“臣遵旨。”

  难得李青说好听话,朱见深脸色缓和许多。

  他走到李青对面坐下,看着有些欠揍的李青,不自禁又想起方才李青睡着时的模样。

  “朕对你的往事知道一些,你在金陵认了个干儿子是吧?”

  “嗯。”

  朱见深不解:“你怎么……不成个家啊!”

  李青也不知该如何解释,只好道:“其实……我是个道士。”

  “……道士去怡情楼?”朱见深满脸黑线,“且,道士也不全都是出家人,娶妻生子也是有的,比如龙虎山。”

  李青轻叹:“我这样的人,不适合成家。”

  朱见深呆了呆,旋即,双眸流露出浓浓感动:唉…也是,他做了那么多讨人厌的事,很难保证不被人报复,终究是为了大明啊!

  他对李青的怨气极大程度消弭,这样一个人,根本讨厌不起来。

  李青则是一脸怪异:不是,你感动个什么劲儿,我不成家,貌似跟你没啥关系吧?

  “皇上,你这是……?”

  “没什么。”朱见深摇了摇头,问道:“你那干儿子还孝顺吗?”

  “挺孝顺的。”李青有些纳闷儿,“皇上你问这干嘛?”

  “……没看出来吗,朕这是在关心你。”

  “……谢谢了。”

  两人各自无语了一阵儿,朱见深问:“太上皇可还好?”

  “挺好的。”李青道,“金陵富庶繁华,气候也比顺天好许多,他都胖了不少。”

  “他真不想回来吗?”

  李青笑着点头:“至少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不会回来,不过等他老了还是会回来的,落叶归根嘛。”

  “嗯……”朱见深微微点头,放松的同时,也不免一阵唏嘘,“其实…朕也挺想念父皇的,他日你若回金陵,替朕向他问好。”

  “首先,你得放我假才行。”李青想了想,道:“要不这样,等石亨回来,忙完草原部落的事后,你给我放个假?”

  朱见深不答应,不拒绝,只是说:“到时候看情况。”

  …

  接下来,两人聊起朝局,期间,李青说了不少干货,朱见深受益良多。

  同时,他信心也更足了。

  “先生,如今大明处处勃勃生机,你以为…想更上一个台阶,应该从何处下手?”朱见深请教。

  李青毫不犹豫的说:“商!”

  朱见深皱了皱眉:“商贾好利奸诈,只怕……”

  “哎?皇上着相了,士农工商那一套早就不适用了。”李青道,“直白的说,国家想要繁荣,靠的是什么?”

  “钱?”

  “对,却也不全对。”李青解释道,“准确说,是钱的流动性,倘若皇上有一座金山,但就是放着不花,那这座金山没有任何价值,但若花出去,就能做很多很多的事……”

  老朱家的人不懂经济,李青费了好大劲儿,才让朱见深稍微理解了些。

  “钱能产生巨大的源动力,有了钱,便能调动百姓的积极性,民间生产力。”李青道,“海上通商没开启前,大明各行业并不出色,物价普遍较贵;

  但随着海商兴起,大明物价……看似上涨了,但那是因为宝钞超发的缘故,实际上,百姓都买的起了。”

  李青说道:“但商业的发达,有让农业停滞吗?

  并没有!

  大明没有因此荒废土地,商业对农业的冲击很小,诚然,不少地主富户改稻为桑,但在永乐米、永乐豆、宣德薯这些高产作物的加持下,也没有出现食物危机。”

  “所以……皇上明白了吗?”

  “明白了,”朱见深沉声道:“商贾很有钱,得宰他们一顿。”

  李青:“……”

  “好啦,给你说笑呢。”朱见深点点头,“你的意思是,经济就好比一条大河,必须要流动起来才能造就繁荣,

  而商贾的存在,能将流动的速度加快,是这么个意思吧?”

  “皇上英明。”李青微笑颔首。

  朱见深沉吟道:“这个朕后续会着重发展,但前提是,得先掌握实权,有话语权才能办事。”

  “嗯,我相信皇上能做到。”李青笑着说。

  朱见深见李青不上套,只好打明牌:“所以,你还是不上朝是吗?”

  李青反问:“皇上靠自己的手段掌权,才更能让人信服,不是吗?”

  “……行吧。”朱见深知道勉强不得,索性也不计较了,直接道出底线:“朕体谅你,但你也得体谅朕,待石亨回来,安置草原部落的事,你来做。”

  “嗯,好。”李青爽快答应。

  朱见深起身道:“也别整日闷在家里,出去走走,你这样容易闷出毛病,

  要不……朕赐你俩美人,省得你一个人久了,患上痴傻症。”

  李青哭笑不得:“皇上美意心领了,不过真不用。”

  “是不用,还是没用?”

  朱见深说了句俏皮话,扭头就走,步履极快,生怕李青追上去揍他。

  他被李青呛了好多次,今儿也算是小小报了仇,心情一下就美丽起来了。

  朱见深哼着小曲儿,走路带风。

  李青懒得跟这兔崽子计较,不过经他那么一说,李青也觉得是该走动一下了,有些日子没去看,中宗实录修撰进度了呢。

第29章 编撰,可不是胡编

  翰林院。

  李东阳下笔如飞,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铺满整个书案,错落有致,看起来赏心悦目。

  突然察觉光线变暗,李东阳疑惑地抬起头,待看清来人,忙放下笔,起身行礼:

  “学生见过永青侯。”

  “少礼少礼。”李青笑呵呵道,“有些日子没来了,写到哪儿了啊?”

  “回侯爷,现在编撰到景泰三年了。”李东阳道,“书案上这些,都是刚写下的手稿,还未精炼提纯,侯爷不妨先过目,看是否有不妥之处。”

  “嗯…好。”李青走上前,扶着御案,逐字逐句审阅……

  一刻钟后,他抬起头,问:“你这些信息都是从哪儿得来的,出处呢?”

  “一部分来自先帝起居官,更多的是从景泰年间的奏疏,以及先帝施政举措的存档,还有……”

  李青抬手打断,“我的意思是……你的原文在哪儿?”

  “在隔壁,由刘编撰他们负责查找,然后学生归纳汇总。”李东阳解释。

  “你都不用……照着抄吗?”

  “这只是初稿,还要反复确认,然后再一步步精炼。”李东阳解释道,“之前侯爷看到的都是最终定稿,书案这些只能算是草稿,还有很多道查验步骤呢;

  对了,景泰二年已定稿,侯爷要不要过目?”

  “这个不急。”李青道,“你先去把出处原文拿过来我看看。”

  “是,永青侯稍等。”

  李东阳一揖,匆匆去了。

  不多时,他便抱着一大摞书进来,足有三十余本。

  李东阳将书放在一旁茶桌上,打开一本翻到某一页,走上前道:“侯爷请看,手稿第27~38行,就来自这里。”

  李青接过书,与手稿一一比对,一字不差。

  “你都背诵下来了?”

  “看过一遍,也就记住了。”李东阳很自然的说。

  “……”李青道,“你把手稿出处原文都找出来,我来比对。”

  他就还不信了。

  李东阳拱手称是,一一找出原文,让李青比对。

  …

  小半时辰后,李青舒了口气,五千余字的手稿,竟没找出一个错别字,实属罕见。

  这记性,简直无敌了……李青惊叹,却也有些不解,“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何不比对着照抄呢?”

  “永青侯有所不知,这些书籍很多都是秘而不宣的,借阅有着严格的时间限制,其中有很多都是孤本,除非遭到损坏,内务府才会刊印新的……”李东阳迟疑着说,“毕竟这是……不能大范围传播。”

  “刘修撰他们先找出重点,而后学生看一遍熟记于心,他们再继续找……最后再进行排版、归纳、汇总;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时间。”李东阳道出缘由。

  “这样啊!”李青恍然。

  一直以来,他关注的都是国家大事,对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还真不了解。

  听李东阳这么一说,才明白编撰实录还真没自己想的那么轻松。

首节 上一节 746/85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昏君,开局送江山,成千古一帝

下一篇:三国:我卷我自己,开局忽悠赵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