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同志,你的成分太复杂了

同志,你的成分太复杂了 第140节

  「贯彻三大: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只要我们的同志贯彻这简单易懂的纪律,人民群众自然会明白我们是站在他们这边的。

  效果:系统内民用工厂生产速率:+4%」

  「查禁棒棒糖贸易:棒棒糖一直都是荼毒人民的工具,我们绝对不能纵容其继续危害群众。

  效果:系统内民用工厂农用物品生产效率:+5%」

  「废除租金:辛勤劳动的农民群众才是土地真正的主人,通过发动农民群众使其得到土地,我们将能够确保获得他们的支持。

  效果:民用工厂贸易总值:+36%」

  看到新加成以后,黄河有些怀疑人生,他甚至觉得当年应该直奔边区。这连着解锁四个被动决策也太猛了吧!

  不过这已经后事后话了,不去晋东南根据地的话,决策给的生产线和武器也没办法送过去。毕竟现在交通不发达,中间还有拦路虎。

  从卫生间出来,咱们黄某人对大生产这件事更有信心了。洗完手以后,他立马回到359旅的会议室。

  “老王,你们旅现在一共有多少人可以参加建设工作?”

  虽然有点跟不上黄河跳脱的思维,但听到问题后王旅长还是下意识回答道:

  “七千快八千,如果算上老百姓的话这个数字几乎可以翻一倍。你知道的,咱们边区的群众基础很好,大伙不会拒绝一起垦荒。”

  “好!如果我告诉你,可以给359旅亩产两千六百斤的水稻种子、亩产五千斤的胡萝卜种子和亩产六千斤的大白菜种子。”

  “并且还可以提供充足的化肥,你们能种出多少粮食!”

  话音刚落,整个会议室里顿时变得鸦雀无声。

  片刻后,所有人都红着眼睛喘着粗气。王旅长更是瞪大了眼睛,大胡子无风自动,他看向黄河的目光中充满了不可思议,难以置信。

  “亩产两千六百斤,老黄你没开玩笑吧!“

  在座各位大部分都是穷苦出身,参军前没少跟家里人一起务农。来到边区以后,更是精耕细作开辟了众多田地。

  他们对于农作物的产量一清二楚,就拿SD省来举例。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农民,在地里细心照顾且积极施肥,小麦和大麦的亩产也就150斤左右。

  就算是最猛的南瓜,也只有亩产1400斤。

  这个数字还是抗日战争爆发前的历史了。鬼子占领区往往都是土地荒芜产量下降,以上的数据至少要打个对折。

  现在倒好,这产能直接翻了几十倍。不仅有主食还有蔬菜,这怎么能不让会议室里的众人产生怀疑呢。

  大米所有人吃得惯,而且还可以做成米线、米粉、米糕和酒酿,完美照顾到了部队里南方和北方的同志。

  这玩意还可以储藏在战备仓库里,以备不时之需。

  边区的冬季会受到干燥冷空气影响,降水稀少十分寒冷,就很适合种植耐寒且产量高的白菜。

  在黄河回来以前,部队的生活有些紧巴。

  很多时候战士们只能吃水煮白菜,甚至连盐都不一定有。要是能有几个从鬼子那里缴获的肉罐头,那就是大家最向往的美餐。

  还没等正主回答,王旅长又问道:“你不会多加了一个零吧,就是亩产260斤也很高产了!”

  被这么一问,黄河心里也有点发虚。

  后世里他是个正儿八经的学者,完完全全没种过地。甚至可以说在这方面缺乏常识,最多也就知道一袋大米多少钱。

  不过他对数字很敏感,毕竟专业之一是应用数学。

  等到了1944年,这个数字来到了惊人的26000亩。

  平均亩产2600斤水稻,就算是以1941年的12000亩来算,等到收获时就有了3120万斤。

  黄河清楚的记得,果脯在整个抗战时期一共征集了1560~1820万吨的粮食,我们暂且忽略掉中间的贪污环节。

  那就意味着如果八路军有两个省的产粮区,完完全全可以在一年的时间内,凑齐供给整个抗战时期用的军粮。

  算完这笔帐以后,黄河自己都吓了一跳。他在心里默念了一句袁老千古以后,便对会议室里的众人解释道:

  “你们没听错!这个数字是真实的!我敢用我的人头做担保,如果偏差超过一成,我把脑袋拧下来给你们当夜壶用!”

  “我今天早上跟老总们谈了,二位决定以359旅为底子成立生产建设兵团。在守卫边区的同时,着手根据地的建设!”

  “第一个目标就是烂泥湾!那里将是我们的大粮仓!”

  接下来就是商议具体安排的时间了,黄河在会议室里开始给众人讲述接下来一年的安排。

  提到烂泥湾,绝大多数的当地居民第一反应就是黄山臭水黑泥潭,方圆百里山连山,只见梢林不见天。狼豹黄羊满山窜,一片荒凉少人烟。

  但是细细一分析就能发现,这里的地势主要以丘陵为主,地形较为平坦很适合耕种。又有众多河流穿过,水资源非常丰富。

  这块看似野草丛生、荆棘遍野、人迹稀少的破地,只要开垦得当就会变成土地肥沃的宝地。

  在带清控制的时期,烂泥湾附近发生过几场大型战役。

  只要扩修当时运粮的马道,就可以连通北上去边区的路,运输的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

  这么大一块地,只有359旅的八千来号人肯定是不够的。毕竟除了要种地以后,他们还要养猪和鸡。

  为了有充足的人数,就一定得扩军。有了新兵,那就得兼顾训练,工作量又加了一倍。

  一般情况下,普通将领是很难有序管理一万多人的。

  但王旅长自带管理学技能,早些年间就带领着南方的同志们参加各种运动,顺带着还能客串金牌打手一职。

  他可以根据部队的现有情况,总结出合适的管理体系。

  讲到这里,黄河发出了由衷的感慨。背靠大组织就是好,这里能人辈出,基本所有事情只需要提供方案和物资就行。

  说到人才,就不得不提到边区里几位低调的大神。

  原本他是准备将决策「组建科学院」,在11月份提供的研究员名额分配给农学。但局长知道黄河的安排后,立马告诉他了一些秘闻。

  今年二月份,边区成立了光华农场。

  这个农场内有诸多农学方面的科研人才,他们在作物栽培、培育推广优良品种、防治病虫害等项目有着显著的成绩。

  同志们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研发出了新品种的马铃薯和青贮玉米,那可是轮作复种一年两收的宝贝。

  黄河在来边区以前,一直以为开垦烂泥湾增产粮食的方案,是总指挥在1941年提出的。

  但他万万没想到,边区居然还有一个森林考察团。

  他们花了半年的时间亲自考察,在今年中旬向老总们提供了一份《边区森林考察报告》,里面清楚地阐述了开垦烂泥湾的诸多理由。

  经局长这么一提,黄河立马想起来一些重要的事。

  在一年后的1941年,边区成立了自然科学院设立生物系,后来专门改组成了农业系。

  他们与光华农场合作,就当地重要害虫粟灰螟进行研究,选育出抗螟品种“狼尾谷”加以推广,还曾努力提倡种植棉花和栽桑养蚕。

  最厉害的来了,在1943年由乐、李、陈、方四位大神发起,成立了中国农学会。

  有这些农学家和畜牧兽医专家,哪还需要用系统召集研究员啊。

  最好的战士配上最好的专家,地我种定了,谁来都阻止不了。

第185章 二十公顷的机场!

  开发烂泥湾的注意事项聊完后,黄河便准备离开359旅。

  距离决策「飞起玉龙三百万」的解锁时间越来越近,他今天下午约了边区工程处的李处长,二人相邀一起到现场商议修复和扩建机场的工作。

  这关系到未来的空军,老总们特地叮嘱过要正视此事,决不能有半点马虎。

  目前工程处的同志们没有修建机场的经验,他们最多也就是配合军工局搭建厂房,这种大型项目也是第一次接。

  未来八路军的飞机会越来越多,单单一个永备机场肯定不够用,大概率还需要多个野战机场。

  这种开拓性的工程不仅仅要满足当下的需要,更是得为后续修建机场积累经验。

  距离约定的时间还有一个小时,黄河与王德兴跨上了战马准备出发。临走前,他想起了一件重要的事情,于是扭头朝送行的王旅长说道:

  “老王,你们旅这段时间可得大量基肥。虽然我可以给生产建设兵团提供足量的化肥,但是农家肥也不能放下。两者一起用,效果才会更好。”

  359旅种了一年多的地,这事王旅长自然是门清。

  他们当时还在开垦阶段,就特地请教了光华农场的同志,学了不少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

  农家肥一直是部队种地用的主力军,这东西种类繁多,而且来源广数量大。便于就地取材,就地使用,成本也比较低。

  简单的说,就是各类粪便和草木灰的混合体。

  化肥在现阶段用的很少,一般只对刚开荒的田地用一些。边区现在被侄帅封锁,仓库里的存货都是之前采购的,用一点就少一点。

  虽然359旅的同志们接触的机会并不多,但却对这洋玩意很了解。

  不仅仅是因为有光华农场传授的知识,还因为化肥早在世纪初,就传入了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它增产效果明显、施用方便,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战士们在参军前基本都种过地,对化肥的功效自然是不陌生。

  不过当时人们购买和施用的人造肥料,大多为硫酸铔这种单一产品,混合肥料极少,甚至完全用天然有机肥料。

  单一施用化肥,会强行改变土壤质地和性状,造成耕层变浅。

  待一二年后土壤中磷钾二元素消耗过多,那时候即使加大化肥的用量,也不能达到最初施用时的效果,地力很难恢复原状。

  这也是为什么往往是化肥施用最初一二年收成良好,三四年后,作物收成大大下降,反而不如未施肥之前的产量。

  光华农场的同志们特地叮嘱过,种地时不能只使用化肥。

  否则会出现很多麻烦的事情,比如易旱易涝,化肥烧苗,土壤酸化,地力后劲不足等情况。甚至种出的庄稼口感差,严重降低了农产品的品质。

  若想恢复和保持土壤肥力,必须施用有机肥,也就是传统的农家肥。

  二者一起使用,能全面供应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还有着减少养分固定,提高肥效的优点。

  甚至长期合理使用两种肥料,可以调节土壤酸碱性,改良土壤结构,促进农作物对养分的吸收。

  听到黄河的叮嘱,王旅长抚了抚自己的大胡子,很是赞同的点了点头。

  “那我们需要准备多少农家肥啊?亩产这么高的作物种子,肯定需要大量的肥料。你给我一个数就行,我全都安排了!”

  “那玩意收集起来也很简单,边区每天人吃马嚼的产量不小,咱们还可以顺便提高卫生水平。”

  “说来也巧,现在气温低,积造的农家肥不易酦酵,正是基肥的好时候。”

  这个问题属实难住了黄河,他耸了耸肩膀无奈的回答道:

  “你看我像是种过地的样子吗?这事你得问专业的人,估计就算是光华农场的同志,也得来考证一波才能得出准确的数字。”

  由于化肥的体积和农家肥比起来至少相差百倍,同样是一亩地的话,用化肥差不多只需要二三十斤。

首节 上一节 140/3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母后是武媚娘

下一篇:亮剑:傻子管炊事班,全成特种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