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同志,你的成分太复杂了

同志,你的成分太复杂了 第164节

  正是以上的原因,大家才会如此的兴奋。

  在安全区稍等了片刻后,厂长风尘仆仆地从内部赶来,他没说废话直接雷厉风行地向二人介绍现场的情况。

  “二位局长,咱们这回可发财了。厂里挖出的第一口新井是自喷式出油,经过同志们的粗略估算,日产差不多有十吨左右。”

  “十分感谢黄局长推荐的那两位博士和四十多位高级技工,勘探工作要少了他们,估计整体进度至少要延后几个月的时间。”

  “我已经派人通知老总们了,估计一会儿就到。”

  看着厂长浑身油渍的样子,黄河紧紧地握住了对方的手,他郑重地说道:

  “同志!辛苦了!感谢你们为边区做的一切。跟大家相比,我做的事完全微不足道。”

  “还麻烦你介绍一下现在的具体情况,我看看还有什么事是可以帮到咱们厂的。有什么需要你这边尽管开口,什么也不用顾及。”

  “好!”

  ·····

  经过厂长的描述,黄河和局长发自内心地觉得那位来自清华地质系的同志,不愧是专业人才确实有真材实料。

  他配合两位博士找的钻塔地点十分的精准,仅仅第一口井就找到了石油。

  按理来说,出油的速度应该没有这么快。

  这样的深度,即使有专业工具也得忙活很久。更何况延长这边有黄土层,很容易发生崩塌,速率根本快不了。

  不过由于地下储油量惊人,刚刚钻到86.3米时,就发现了自喷油。

  延长,后世的历史上的第九大油田,就这样开始了它的第一次喷涌。

  黄河刚刚提到的井喷,是因为开采人对钻开的地层压力情况不清或预计不准,导致地层流体大量涌入井筒。

  不过石油厂的同志们,在勘探时经过了反复计算,还进行了严谨的地下压力测试。

  配合上提前准备的运输系统和储油装置,才避免了井喷的发生。

  由于是自喷井,地层压力很大,暂时不需要磕头机。

  在没有新设备入场前,空出一台机器,可以大大地提高了延长石油的工作效率。

  短暂的聊了一会儿后,第一口井最大的功臣也来到了现场。在得知可以继续提出需求时,他的双眼放光,直接开门见山:

  “黄局长,我刚到咱们厂的时候,打造了很多人力木质钻井机。虽然大部分都只出水不出油,但我们还是用它打了数座油井。”

  “根据我的分析,只出水的矿井大概率是因为深度不够,因此只能抽出浮在油层的水。”

  “要是能在钻井杆上加个套管,穿透水层向下打必定能出油,只可惜咱们边区生产的钢制套管质量不够。”

  “所以我希望您能提供更多的设备,让厂里可以满负载生产。”

  这个需求并没有超出黄河的意料,毕竟没有任何一个石油人可以拒绝开发油田的诱惑,更何况他知道延长的储量到底有多少。

  「石油加工:合成蒸馏和精炼石油产品的工厂产品,是确保我方燃料供应的下一步骤。

  解锁时间:70天

  效果:允许系统内的民工厂生产开采石油所需的设备,炼油厂转换燃油效率+10%」

  「燃料精炼二型:更好地规划炼油厂布局,可以减少燃料的浪费。

  解锁时间:70天

  效果:系统内的民工厂生产炼油厂(二战时期最先进的款式),石油转换燃油效率+20%炼油厂转换燃油效率+10%」

  相比于上个阶段只给一套设备,新阶段直接解锁了生产权限。

  这就跟游戏内通过民用工厂建造在地区或省份中的固定设施,为势力或所在地提供工业生产能力或军事行动支持一样。

  想到这里黄河整个人一激灵,按照现在的发生情况来看,未来岂不是有可能解锁铺设「核反应堆」和「火箭基地」的权限。

  前者在游戏里一年可以生产一颗核弹,后者每天生产一枚火箭,就是不知道现实里会提供什么样的效果。

  ·····

  天黑以后,除了延长石油的工作人员,所有人都离开了现场。

  二人在回去的路上谁也没说话,临分别前局长看着黄河认真地说道:

  “我一直认为,咱们是一个经历了五千多年风风雨雨的民族,什么样的阵势都见过了。现在的艰苦,是实现民族复兴的进程中必然会有的惊涛骇浪。”

  “认识你以后,我更加确认咱们会迎难而上化危为机,闯出一片新天地。”

  “同志,接下来的日子继续加油吧!”

  “好!”

  墙面上,是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的影子。

第207章 41-1型航空火箭弹和航校考核

  在紧张的生产中,时间来到了四月底。

  当前无论是边区军工局还是晋东南八路军后勤部,都在全力生产各个口径的迫击炮和炮弹。

  一切都是为了争取在下一阶段的大战役开始前,让前线的部队装备上更多的支援型武器,保证行动中有充足的炮火支援。

  从今年的二月份到现在,局势突然变得很紧张。

  首当其冲的就是本子和北边签订了中立条约,为期五年。这个条约跟之前39年的停战协定不一样,性质非常恶劣。

  双方拿着不属于他们的东西互相交易,这种损人利己的一贯伎俩,不管是果脯还是边区都强烈抗议。

  条约成立以后,鬼子的部分关东军一下子就得到了解放。

  小日子随即便派出了飞行第32、第83战队,第3飞行集团的主力支援华北战场。

  敌人进一步的封锁了沿海地区,同时在正面战场实施了相对灵活的作战。再加上制造出种种谣言,逐渐完成了对中条山的进攻部署。

  其次就是小日子不断在给丑国施压,他们试图让对方解除禁运。毕竟岛国资源有限,买不到废钢和石油早晚要被拖垮。

  这个所谓的谅解方案内容肮脏无比,丑国在背地里出卖了盟友,但效果其实跟张某某的厕纸没有什么区别。

  从此以后,战争逐渐进入最困难的时期,大家对北边的信任也降到了谷底。

  ·····

  1941年4月30日,边区空一师基地。

  今天这里要进行一场演习,也是对全体飞行学员的一次大考核,顺便对大佬们展示一下新式武器的作战能力。

  这一切都是因为鬼子在中条山的外围,发起了试探性的进攻。

  小日子以第一军的36师团为主力,由师团长井关仞和参谋长花古正指挥,对集结在晋东南陵川一带27军发起了突袭。

  与此同时,岩松义雄还指挥着第37、第41师团,在翼城以南、绛县以东地区袭击了与主力脱离的第15军。

  唇亡齿寒之下,八路军不得不做出应对准备行动。

  空一师从组建到现在,一共只训练了五个半月。

  新式的飓风战斗机装备到部队,才仅仅过去了二十多天,飞行员们只能说是熟悉了战机的基本操作。

  刚成建制就要走上战场,去跟鬼子陆航真刀真枪的厮杀,这个挑战可以说是相当的大。

  目前各种型号的战斗机只有不到三百架,好在飓风的简单结构令生产十分容易,以至于拿到全套生产线的二科也能帮忙。

  虽然这个数字每天都在增加,但抛去战斗英雄和教官们要使用的那部分外,能剩给学员们的量可就不多了。

  具体要派哪些刚毕业的飞行员参加战斗,这就要看今天的大考核,看他们的表现了。

  常校长亲自下达了起飞命令,第一批四架飓风战斗机,同时启动了它们的活塞式发动机。

  值得一提的是,系统提供的飓风是MKIIB型。

  它装备了12挺7.62毫米口径勃朗宁机枪,充分诠释了什么叫小水管多了也能打死人,甚至还可以外加最多2枚227公斤炸弹和6枚火箭弹。

  在一阵嗡鸣声中,四架战斗机的螺旋桨开始由慢而快的转动。

  紧接着飞行员就操纵着各自的战机,在地勤人员的指引下,缓缓地驶向跑道。

  收到出发的信号后,螺旋桨越转越快,不一会就出现了视觉暂留的光学假象,看起来像是在逆时针转动似得。

  四架飓风依次加速向跑道的尽头滑跑,这次可是实弹演习,所有战斗机机翼下都挂载满了武器。

  飞行员们不仅要完成指定的机动动作,还要临空轰炸,甚至还要演示新式武器。也就是说战士们要在一个架次的任务里,完成三种不同的项目考核。

  只有全部合格的人才能获得上战场的机会,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场巨大的考验。

  经过几百米的滑行,在梅林V12活塞发动机的作用下,四架飓风战斗机接连拔地而起。

  虽然所有战机都满载武器,但它们的动作一点都不笨拙。反倒是因为漂亮的气动外形,让起飞的过程充满了工业的美感。

  新式战斗机腾空而起的那一瞬间,震撼到了地面观摩的所有人。

  毕竟航校以外的人,除了局长和黄河以外,就连绝境战狐和陆军士气奇才也是第一次近距离观察飓风。

  四架战机以14.1米/秒的速度爬升,它们要在两千米的高度完成编队,随即进行各种机动的考核。

  在考核还没有正式开始前,陆军士气奇才轻轻地拍了拍黄河的肩膀。他看起来高兴且惆怅,似乎有一肚子话要说。

  “即使亲眼看到了我们的飞机,但对于边区已经成立空军这件事,我还是感觉很不可思议。”

  “从被敌人低空扫射和轰炸,发展到现在有二百多架飞机,真是一种梦幻的感觉。”

  “可是一想到这些刚毕业的战士,马上就要参加激烈的战斗,我这心里就很不是滋味。”

  对于陆军士气奇才的话,黄河并不感到意外。

  平日里这位一向是爱兵如子,时常与战士们打成一片。在部队里具有极强的亲和力,很多战士把他视为自己的父亲。

  思索片刻后,黄河一脸认真地说道:

  “我们的部队,都是在战火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战士们有更好的飞机,有认真负责的教官,我相信他们一定不会比敌人差。”

  “这场战斗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这句话让陆军士气奇才点了点头,航校的训练有多艰苦他是知道的,对于自己手下的兵他有信心。

  就在二人交谈时,考核飞机已经到达了指定高度和区域,在地面上的同志们也拿出了望远镜开始观察。

  为了模拟出相对真实的战斗场景,四架飓风两两一编队,他们需要在空中进行狗斗。除了不能使用武器攻击以外,一切都要朝着实战看齐。

  最终的结果评判,则是由常校长等专业人士根据一系列的标准来确定。

首节 上一节 164/3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母后是武媚娘

下一篇:亮剑:傻子管炊事班,全成特种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