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同志,你的成分太复杂了

同志,你的成分太复杂了 第357节

  “黄局长,我给你介绍介绍。由于第一机械厂所需的大型设备还没有就位,所以我们钢铁厂目前只配备了轨梁车间。”

  “你眼前的这些机械在开工后,会把钢水塑造成列车轨道的形状。”

  “无论是正太线和南北同蒲线的改轨工作,都会用到厂里产出的钢轨。按照您的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同志们都会全力动工。”

  闻言,黄河满意地点了点头。

  跟原本的时间线相比,此时边区的进度可谓是遥遥领先,他还能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呢?

  “嗯,各位辛苦了。”

  “等回到归绥,我会亲自给总部医院的刘院长发电报,让他挑选出一批资历深厚的医生来支援包头,特别是在烧烫伤有经验的。”

  此话一出,钢铁厂的厂长激动地握住黄河的手。

  厂里当前的同志,有从国控区来华北讨生活的,有从之前的日占区被解救的,还有极少一部分边区自己培养的。

  可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工人同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身上多多少少带点烧烫伤。

  没办法,他们之前所处的环境太过恶劣。在钢厂工作,总是会因为各种情况被钢水烫伤烧伤。

  这也是后世各大钢厂直属医院,在烧烫伤领域十分权威的原因。

  无他,唯手熟尔。

  就在黄河与厂长聊天之时,自家大哥已经被热情的工人同志们送上了讲台。看着一双双灼热的眼睛,他按耐住心中的激动说道:

  “同志们!这是世界上足以名列前茅的大高炉!它第一次出现在我们国家,你们一定要好好管理啊!”

  “大家是从五湖四海汇聚而来的骄子,我相信你们一定可以万众一心建奇功,从无到有创造出一个工业奇迹!”

  话毕,全厂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每个人都在激动的鼓掌,即使双手泛红也不愿意停下来。

  这就是当前时代的工人同志,每一个人都拥有着纯粹且高尚的品德。

  “来!接下来请咱们的黄局长讲两句!”

  听着在场众人的欢呼,黄河小跑着来到讲台。跟自家大哥相比,他这个“俗人”就要更直接一些。

  “同志们,今天我在此向你们做出承诺。在未来的日子里,厂区内会陆陆续续补全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

  “虽然我们是重工业区,但是轻工业也不能落下!在今年上半年,我会优先规划出一所毛纺厂!”

  “还有!等所有大型设备全部就位,我会让太原的自行车厂送一批成品来,给每家每户配一辆自行车!”

  听到黄河的承诺,工人们先是愣了一秒,紧接着便爆发出了山呼海啸般的欢呼。

  这就是精神和物质结合的力量,虽然多多少少有些不合规矩,但这些主动背井离乡的同志们绝对配得上如此待遇。

  动员大会结束后,剪彩仪式正式开始。

  在某人的强烈要求下,自家大哥拿起厂长递来的剪刀,一刀剪断了带有大红花的红色布带。

  最终的拍照环节,黄河也有些许参与度。他背身站在镜头的左上角,只给后世的人留下了一个挺拔的背影。

  ······

  在钢厂的食堂吃完午饭后,二人在保卫科和警卫排战士们的护送前,来到了县城另一角的第一机械厂。

  包头嘛,土特产除了吕布以外,那必须是坦克。

  骑马上学上班是什么莫名其妙的刻板印象,人家明明是人手一台59。

  其实在黄河没穿越前的幼年时期,就十分羡慕当地的小孩。

  他所在城市的公园内,虽然陈列着一架歼5和一门不知名的高射炮,但跟北方兵器城相比还是差了很多。

  这个4A级景点内,可是塞满了海陆空三军的退役装备,全都是经过处理的真家伙,每一个都可以进去甚至是操作。

  别的孩子周末去公园玩游乐设施,包头的孩子一放假就去钻坦克摸舰炮,童年真心硬核到难以想象。

  跟钢铁厂的情况不同,第一机械厂此时尚在准备阶段,许多大型设备还在调试和组装。

  二人刚刚进入厂区,就看到了工人同志们正在安装模锻锤。这玩意的总重量足足有十六吨,是生产坦克装甲的关键机械。

  “黄局长,我们厂预计还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开工。不过大家伙都是熟手,月产量跟太原时期比只高不低。”

  “如果可以从兄弟单位借点人的话,准备工期可以缩短至三个星期。”

  厂长的汇报,在伍大哥听来是中规中矩,甚至还觉得一个月有些久。

  毕竟送往北边的援助里,每一批都要提供近百辆蝉式坦克。如果不能及时生产,那就得抽调部分库存。

  可在黄河耳里,一个月就开工简直是华北超人行为。

  当初同志们刚刚拿到蝉式坦克的生产线时,光是组装这一步骤便花了四个月的时间,就这还是系统提供了包括枕木在内的全部设备。

  现如今只需要一个月,那必然需要没日没夜的干,他都能想象到工人们有多拼命。

  “大家辛苦了,我在钢厂那边承诺的事情,厂长你应该知道。对于咱们第一机械厂,我肯定一视同仁。”

  “不过工期真的不用那么赶,安全生产是重中之重。”

  “人手的话,我会去找张万和,争取从晋省调来一批有基础的同志。”

第400章 人民的力量,将这里改造成了沃土

  塞上粮仓,后套平原,黄河本次考察之旅的最后一站。

  在距离五原县城几十公里的高空,一架空中火车运输机正在缓缓地降低高度,朝着前段时间刚刚修建好的机场飞去。

  “黄局长,咱们马上就要到达目的地了。千万别忘了我之前叮嘱的事项,一定要注意安全。”

  机长的声音,通过机内广播传到了黄河的耳中。

  闻言,他立马将自己的目光从窗外收回,按照先前的培训调整姿势,做好降落前的准备工作。

  几分钟后,空中火车运输机稳稳地落地,并且开始在土质的跑道上滑行,最终根据地勤小组的指引停在机库的正前方。

  “哈哈,老黄!咱们可有些日子没见面了!”

  “来来来,赶紧吃午饭去。今天可是我亲自下厨,你算是有口福啦。”

  刚从飞机上下来,黄河就听到了一阵熟悉的笑声。只不过这次可不是自家老乡李大团长,而是一个外表有些沧桑的大胡子。

  看着许久未见的同志愣在原地,王旅长直接上前搂着对方的脖子。

  “楞什么呢,你今天怎么看起来有点呆啊。这可不像你平日里的作风,怎么回事?”

  突如其来的肢体接触,让黄河猛然间回了神。发呆,是因为他在回味刚刚飞机上看到的广博土地。

  从归绥出发,空中火车运输机路过了草原、戈壁和沙漠。

  俯瞰祖国的大好河山,看着母亲河扶过岸边,远观阴山脚下的一片片田地。即使是不精通农事的人,也会被此情此景所震撼。

  果然啊,这就是胡人要渡阴山的原因。

  “啊,老王!?你怎么在这里?是边区派你过来的?”

  面对好友的疑问,大胡子十分随意地点了点头。

  干掉驻蒙军之后,边区也在思考如何深度开发整个绥远地区。

  重工业城市在现阶段自然是多多益善,但是轻工业和农业也同样重要。

  正是因为上述的想法,陆军士气奇才索性将王旅长派来后套平原指导工作,顺便在当地招募一批兵源兴修水利。

  “我在这边待不了多久,估计最晚今年四月份就要回烂泥湾,要不然就赶不上春耕了。”

  “在河套地区兴修水利,可不是一两年就能完成的工作。我在这边开个头,后续的任务还是得交给新根据地。”

  在交谈期间,王、黄一行人已经来到了部队驻地的食堂。

  桌子上除了大胡子拿手的湘菜以外,还有猪骨头烩酸菜、焖面和后套硬四盘。

  面对如此丰盛的午饭,黄河自然是毫不客气地大快朵颐。

  饭后,二人在警卫排的陪同下一起去田间遛弯,顺便在路上聊一聊工作的事情。

  沿着田间小路,黄河看到了密密麻麻的小水渠。除此之外,还有不少以班为单位的战士们,正在带领着当地老百姓挖掘大水渠。

  他们男女齐上阵,依靠锹挖肩挑小车推,单凭热情便驱散了冬日的寒冷。

  当然了,现在的TG可不原始。除了人力施工以外,还有十几辆带着推土铲的蝉式正在运作。

  此情此景,让大胡子十分感慨地说道:

  “哎,母亲河九曲百害,唯富一套。但是想要开发河套地区,绝非是什么轻而易举的事情。

  “老黄,你刚刚在飞机上,应该看到了八大干渠和乌加河了吧。可惜啊,仅凭这些还不能控制母亲河的旱涝。”

  “想要让塞上粮仓永存,我们就需要一条庞大的总干渠来控制河水。”

  话毕,大胡子从自己的冬季军装中掏出一份文件,上面记载了边区对于河套平原的治理计划。

  仅仅只是看了一眼,黄某人便倒吸了一口凉气。因为他居然在当前的时间点,看到了后世大名鼎鼎的“二黄河”引水工程。

  那种两河并流,同时上演野性和冷静的奇观,黄河上辈子有幸见过实景。

  在他的记忆中,这条管理着所有支渠调度的总渠,可是历史十年之久才完工。

  “真是大胆且天才的想法,也不知道这是谁提出的预案。虽然该引水工程的难度极高,但只要能顺利完成,那就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老王,有什么需要你尽管开口。我会让包头第一机械厂按照你们的需求生产工程设备,尽可能地出一份力。”

  秦汉时期,始皇统一六国,移民实边。武帝抗击匈奴,在河套地区大举迁入内地人民到此垦殖。

  唐代的时候,人们更是大兴水利,发展灌溉农业。

  到了带清光绪年间,这里不但可以自给自足,甚至还可以通过母亲河出口粮食。

  正是因为人们建设灌溉网络、土壤改良、植树造林,才使得河套地区终成塞上江南。

  “好啊,有你这句话,我们农垦建设兵团估计能省不少力。按我说,你还是赶紧把拖拉机、挖掘机等一系列正经工程装备搞出来吧。”

  “单靠蝉式坦克的推土铲,还真有点不够用。”

  “话说,我怎么感觉你比我还要有信心啊。来来来,让我听听你的想法,猜猜咱们多少年可以完工。”

  老王的问题,让黄河的思绪回到了前世,仿佛再次置身于那片向日葵田。

  “具体的时间啊,那我还真不知道。不过我估计应该不会超过八年,毕竟除了原始的人力之外,我们还有机械。”

  “至于信心,很简单啊。”

首节 上一节 357/3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母后是武媚娘

下一篇:亮剑:傻子管炊事班,全成特种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