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同志,你的成分太复杂了

同志,你的成分太复杂了 第46节

  他刚加入组织的时候,就赶上了城市内的起义活动,但是当地工人们手上没武器。

  为了武装工人,组织当地的代表就找上年轻的副局长,毕竟大家都知道他来自名校。

  他在接到任务的当天就去地摊上买了几门书,自学半个月后炸药和手榴弹就被搞出来了。

  这是组织上自制的第一批军火,给当地的起义帮了大忙。

  后来组织上需要无线电台,副局长轻车熟路地又去地摊上买了几本书。

  再加上时不时的跑到大公司偷师学习,所有零件全靠自制。

  蜂鸣器,变压器,电键全靠一双手,一年多以后就把收发报机整出来了。

  后来因为某些特殊的原因,年轻的副局长被迫转移,去了北方工作。

  那时候他还顺手写了一篇论文,叫做《发信菱形天线》。

  当时这篇论文可是震惊了整个欧洲学术界,让他成为了极权威性的无线电专家。

  黄河去第二特别设计局的时候,还特意想结交这名神一样的男人。

  可惜他们二人前后脚错开了,副局长先一步回到了祖国。

  第二个BUFF是无论组织上安排他做什么工作,哪怕跟他的专业差十万八千里,他都可以整得风生水起,强得一塌糊涂。

  他的人生验证了一句话,真正的强者不需要金手指,他们本身就比金手指还厉害。

  黄河现在还记得第一次跟副局长聊天的时候,他对自己说了一句非常有深意的话。

  每当夜深人静时,他都会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

  “为国家大义尽其所能,当然是义不容辞且无上光荣的事情。”

  在大后方,副局长和他身边的猛人结合黄河通过系统搞出来的各种车床,大大地提升了八路军工业化的速度。

  就连新武器的生产线,副局长他们凭借着现有的设备已经开始制造了。

  ————————

  这天,黄河刚刚结束一早上的工作准备去炊事班吃点东西,可刚刚走出实验室没多久就看到了一脸喜色的李云龙。

  李大厂长的手上还拿着一张写满字的纸,要是有不知情的人,肯定会觉得这厮捡钱了。

  意外发现自己的老乡后,他立马凑了上来拉着黄河的胳膊就急匆匆地往自己办公室跑。

  面对牛一样的李云龙,黄河无奈地喊道:“唉唉唉,老李你干嘛啊?”

  对方头也不回地说道:“我收到嘉奖令了,你快帮我看看,我有些字不认识。”

  虽然在养殖场上班的日子里,李云龙只要有空就会参加后勤部组织的扫盲班。

  但是他的底子实在是差得不行,今天拿到嘉奖令以后原本是想去找车间主任帮忙看看,但是半道遇到了黄河。

  秉着有好事要给自己老乡炫耀炫耀的心态,他干脆来了个半路截胡,毕竟黄河平日总是钻在自己的实验室里不出来。

  到了养殖场的办公室后,李云龙立马把自己的宝贝掏了出来,摆在了两人之间的桌子上。

  经过仔细阅读后,黄河看向对方,露出了不怀好意的微笑。

  “你知道这封嘉奖信是谁给的吗?”

  李云龙稍作思考就有了答案,总部那边虽然没有给他书面形式的嘉奖,但师长已经给他批了条子。

  即使新的部队还没有组建完毕,但奖励算是已经到了手上,他试探性地问道:

  “是不是运输大队长的?给钱了吗?这么长的嘉奖信不会就单纯嘴上夸我一下吧?”

  被李云龙半道拉过来的黄河虽然没有生气,但任谁饭点被人拉走都会很不爽,他决定逗一逗对方。

  “光头这人你还不知道,你不会真的期待他能给你什么好处吧?”

  “算上苍云岭你缴获的那面联队旗,还有前段时间你跟郑英奇干的大事,光头一共就给了五挺捷克式轻机枪。”

  果脯跟八路军的关系一直很奇妙,他们中有出了名的七路半将军,也有时不时就犯病的运输大队长。

  李云龙之所以不报什么希望就是因为以前也有立了大功的案例,不过光头为了不壮大八路军的势力,也就是口头奖励一下。

  “不愧是他,真是抠门,收了那么多税就给我这么点玩意。”

  看着骂骂咧咧的李大厂长,黄河决定还是告诉他真相,省得他恼羞成怒。

  “好啦,不逗你了。这次奖励还是很不错的,重Q那边发了两万大洋,阎老西那边也给了五千。”

  “不过这钱你就别想了,总部那边估计已经有了分配的方案。”

  说完这段话以后,黄河有些意外地发现对方并没有气急败坏。

  事实证明,李云龙这些日子的确发生了挺大的改变。

  以前要是给他的奖励被分配了,他虽然不敢去找总部胡闹,但肯定会在私下骂骂咧咧的。

  可今天他只是有些心疼地撇撇嘴,一点骂娘的迹象都没有。

  “呦,你老李现在思想觉悟挺高啊,钱没了心里不难受?”

  面对自己老乡的调侃,李云龙不耐烦地挥了挥手,很明显他心里还是有些情绪。

  “滚蛋,看不起谁呢,老子参军这么多年这点觉悟还能没有吗?我李云龙又不是军阀,这钱我拿着像什么事啊。总部有了这笔钱,能做的事情多了去了。”

  “而且老总们赏罚分明,这件事他们自有安排。”

  虽然明眼人都能看出老李有些想法,但这席话说出来就不得不让人高看他一眼。

  黄河冲着李云龙竖起自己的大拇指,随后招呼对方跟自己一起去吃饭。

  然而他俩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第68章 什么年代了还在玩传统刺刀

  黄李二人从养殖场前往炊事班的途中,遇到了带领着自己团部运输队的孔捷。

  旅长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将后勤部军工区新生产的第一批装备分配给独立团。

  三八六旅目前下属一共有四个团,其中七七一团和七七二团是有正经番号的主力团。

  这两个团都是红J时期师级部队改编而来的,不仅战士多老兵也多,而且战斗经验丰富,武器装备也不差。

  剩下的分别是新一团和独立团,这两个团属于基干团。

  新一团有李云龙留下来的老底子,再加上现任团长丁伟也是个活络的人。

  他跟自己的老战友一样擅长搞副业,接手新一团以后整体战斗力并没有变弱,还在逐渐扩编中。

  目前除了人数少于主力团外,其整体战斗力并没有逊色太多。

  但是孔捷带领的独立团就不一样了,准确的说他们才是基干团正常的样子。

  原本战斗力就最弱的独立团,跟坂田联队正面遭遇后可谓是元气大伤。

  如果不是孔捷在团内很有威信,这个基干团很有可能就一蹶不振了。

  随着黄河的到来,部队的日子越过越好,后勤部的供给能力越来越强,旅长总会下意识的将武器装备优先分配给独立团。

  孔捷也是个早年就参加战斗的老同志了,作为一个四方面军出来的老指战员,旅长给予了他充分的信任。

  他相信独立团会在孔捷的带领下越来越好。

  已经有数月没见到自己老战友的李云龙立马上前打招呼,他知道上次撤退时孔捷也出了力。

  在知道对方还没吃午饭后,作为东道主的他立马安排同志们一起去炊事班吃饭。

  在去吃饭的路上,李大厂长不忘吹嘘自己的丰功伟绩。作为一个班出来的人,孔捷虽然有些羡慕,但自然而然的会替自己的老战友高兴。

  当然,李云龙知道孔捷优先得到新装备时,也是露出了向往的神情,他甚至还有些怨念的看向黄河。

  被一双牛蛋似得眼睛盯上,黄河有些遭不住小媳妇作态的大老粗。

  “这事不能怪我啊,我是答应优先给你装备,但你的团八字还没一撇呢。”

  “你别用那么恶心的眼神看着我,怪渗人的。有事你去找旅长,找师长去。”

  听到旅长和师长的名字,李云龙一下子就怂了。即使相隔甚远他都能想到对方的脸,他可没有胆子去质问人家。

  吃完饭后,三人一起去了军工区的仓库提枪。

  面对一排排摆放整齐的武器箱,孔捷随机打开了一个。

  箱子里是五把崭新出厂的MAS-36,这是孔捷第一次接触新式步枪,他小心的拎出一把拿在手上细细抚摸每一处枪身。

  随后拉开枪栓,用枪瞄准了一下仓库深处的墙壁,清脆的声音回荡在仓库里。

  因为孔捷用过Mle 1886 m93步枪,所以对于新武器没有保险这件事情并不感到意外。

  他熟门熟路的从枪管下端抽出长针型重剑刺刀,插好四棱锥后他摆出了一个突刺的动作。

  简单熟悉了一下新式武器后,孔捷将这把步枪放回了箱子里。

  如果要问他对于这把枪的评价,那肯定是满意的不得了,想到这武器以后能装备全团他就兴奋极了。

  不过在他看来,这武器唯一的缺点就是有点短,拼刺刀的时候有点吃亏。

  很多人觉得,刺刀的制作没有什么难度,应该是有个铁匠炉就能生产的。可实际上,对于工业能力非常落后的根据地,刺刀生产真心不容易。

  这玩意要想在近战中发挥威力,必须要和步枪紧密相连,套筒、卡榫等小零件和刀身的标准化非常重要。

  如果做的不合身,刺刀装在枪身上就会松松垮垮,白刃战时候随时都会掉落。

  而且这东西属于消耗品,因为刺刀刀身狭长,在战斗中很容易就被折断,所以实际的损耗非常大。

  原先部队里很缺优质的刺刀,只能用传统的大刀、梭镖、红缨枪代替。

  自从有了黄河提供的设备后,后勤部的军工区已经有能力生产优质的刺刀了。

  用惯传统刺刀的战士们,对于高卢鸡的四棱锥有些抗拒。

  但是如果要换成片型刺刀,需要对原有的枪械结构进行一定的修改,这事有些吃力不讨好。

  而且现在子弹的产量也上来了,后勤部军工区的同志们就暂时放弃了这个想法。

  孔捷先让运输队把武器搬上骡车,随后他有些忧心忡忡对李黄二人说道:

  “我看这枪也就一米左右,足足比鬼子的三八大盖短了二十多厘米,这要是拼刺刀会吃大亏的。”

  黄河还没来得及说话,李云龙就率先开口回答道:

  “我说你孔二愣子脑子怎么不会转弯呢,你看看后勤部给这枪配了多少子弹。你再去军工厂看看每天能生产出多少子弹。”

首节 上一节 46/37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母后是武媚娘

下一篇:亮剑:傻子管炊事班,全成特种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