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天下 第18节
现在的大行令,正是栗贲。
刘启把栗姬带到了宫里,栗贲水涨船高,刘启继位以后便提拔他,做了九卿之一。这也算是栗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栗贲当时的一顿饭,可以说相当值得。
然而刘武经过上次的事,有些不自信起来。踟蹰的问道:“栗贲身为九卿,不是这么容易就上当的吧?”
韩安国笃定般笑笑:“大王放心,他会的。刘荣马上就是太子,他就不想让她妹妹成为皇后?”
虽然遭遇上次的意外,韩安国依旧认为现在最好的选择就是利用刘荣即将成为太子,栗家人心态膨胀,来达到目的。
刘荣还没当上太子,而且就算当上太子,也没有理由去攻击他。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他身边的人。
让他们膨胀,提出非分之想,从而让刘启厌恶他们,再牵连到刘荣身上。
刘武有点不理解,道:“韩大夫为何总用捧杀之计?”
“大王,现在栗家如日中天,风头正盛,任何外部计谋在这样的情况下都是无用的。”
“只有让他们从内部自己膨胀,在皇上面前得意,让皇上打心眼里厌恶他们,才是上策!”
刘武听了,觉得有理。
人在得意时,最容易忘形。
“可寡人心里还是有些没底,韩大夫你也知道,昨日的事,让人担忧啊。”
“大王放心,此事臣会让朝廷里咱们的人悄悄前往,以祝贺为由,不着痕迹提醒栗贲。”
韩安国老脸一红,有点尴尬,连忙保证。
……
“殿下,梁王昨日到京了。”单丘小声在刘荣耳边说道。
看着书简,刘荣没有移开目光的意思。
“是吗?”
“是的殿下,原本应该一天的路程,梁王大半天就到了,昨日晚间时分到达的京城。”
看起来,册封诏书的颁布,让梁王乱了阵脚。
这么迫不及待过来,应该是有事。
会是什么事呢?
“梁王到京之后,去了哪里?”
单丘支支吾吾说不上来,毕竟身在皇宫,梁王到京这件事也是听别人说的,去了哪里自己一个太监哪能知道?
“殿下恕罪,仆实不知。”
单丘不知道,情有可原。本来就一直呆在自己身边,能打听到梁王到京的消息,已经很不错了。
看起来,以后有时间的话,得组建自己的情报部门才行。以后朝廷里有什么风吹草动,自己也能提前防范。
放下书简,刘荣无所谓的抖抖肩膀。
“无妨,这不怪你。”
距离册封大典,还有明天最后一天。石瑞讲解的礼仪事项,刘荣早已是烂熟于心。
石瑞今日讲解完,早已离开。
呆在这里,实在是无趣。
现在宫里人多眼杂,自己只能呆在这里,哪都不能去。如果出去闲逛,通过有心人传到刘启那里,怕是会落得一个坏印象。
正在感慨呆在这烦闷,一阵脚步声传来,听声音,来的人不少。
拿起书简,刘荣重新读起来,只是余光瞄向外面,耳朵侧耳倾听。
脚步声在门前停下,一个声音传来。
“仆中常侍春陀,奉圣命为太子殿下敬献冕服。”
放下书简,刘荣起身离榻,含笑点头。
“有劳中常侍跑一趟,多谢了。”
太子冕服,也就是后天参加册封大典穿的衣服。汉随秦制,崇黑。所以冕服以黑色为主调。
除冕冠与皇帝略有不同,其他都一样。玄上衣、朱色下裳,上下绘有章纹、蔽膝、佩绶、赤舄等。
第21章 无心插柳
在单丘等人侍候下,刘荣脱去外袍,换上冕服。
“殿下,您试试冕服是否合体?”
册封诏书下的急,冕服制作的也很仓促。只是按照刘荣以前外袍大小,匆匆赶制而成。
刘荣稍作活动,觉得很合身。
“可以。”
春陀低下头,心里为刘荣有些抱不平。
按理说冕服早就该提前制作,奈何眼前的太子殿下是被临时推上来的。及至今日,快要行册封大典了,才送过来。
“哎呀,太子殿下穿上冕服,简直如同高祖在世!”
春陀连连夸赞,为刘荣打气。
身着冕服,头戴通天冠,腰佩玉具剑。
刘荣本就俊俏的脸庞,穿上冕服,多了几分威仪,少了几分青涩。隐约之中,已有些许帝王之气。
身上流淌着高祖刘邦的血脉,不论是身形还是眉宇间,自然有几分相似。只不过春陀奉承的话,有些过了。
刘荣谦虚的说:“高祖气吞万里如虎,孤远远不及,当不得这般夸赞。”
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手提三尺剑,于乱世之中开创大汉天下,作为后世子孙,刘荣敬仰万分。
试过冕服,刘荣脱下冕服换上常服。
冕服虽好,现在还不是穿的时候。只有等行了册封大典之后,刘荣才可以穿。
而且平常除非重大节日或者参加朝会,刘荣穿常服即可,没必要天天穿冕服。
冕服分为多种,每种场合都需要穿戴不同的冕服,更像是后世的礼服,装饰作用大于实际意义。
换下来的冕服以及其他东西单丘小心收起来,等会儿放到专门的地方保管,等册封大典那天再备刘荣使用。
春陀笑呵呵看着单丘在那忙碌,并不着急离开。陛下有所交代,等会儿还有事要和刘荣说。
“太子殿下,皇上口谕,试罢冕服让您去一趟。”
心中一凛,刘荣面露诧异。
这时候刘启叫自己过去,是好事,还是…
“中常侍,父皇召见,出什么事了吗?”
刘荣整了整衣袖,不着痕迹问了一句。
“仆不知,不过仆觉得此时陛下召您,应该不会是坏事。”
心里虽然为刘荣抱不平,多的话春陀不敢多说,只能稍作提醒。
刘荣听出了春陀的意思,想想也是。马上就要举行册封大典了,这时候刘启找自己,能有什么坏事?
“多谢中常侍,有劳引路。”
“仆不敢,请太子殿下先行。”
春陀是宫里老人,不知呆了多少个年月,对于事世有着深刻的理解。
在宫里,凡事都需顺势而行。
皇上虽然健在,不过身体不太好,恐怕天不假年,国祚将终。太子新立,假如泰山崩,很有可能荣登大宝。
一朝天子一朝臣,按理说太子登基以后会把自己的人马调上去。可到时候,自己该如何自处?
现在多亲近太子,没有坏处。
不知过了多久,刘荣感觉仿佛一个世纪一样长,终于到了未央宫刘启的住所。
“皇上,太子到了。”
春陀推开房门,进去后小声禀告。
放下手中的朱笔,刘启看向门外,淡淡的说:“让他进来吧。”
“诺。”
春陀来到门口,对忐忑不安在那等待的刘荣笑着说道:“太子殿下,皇上让您进去。”
脱了鞋,脚踩在地板上,刘荣心里紧张不已。进门后,迎面见刘启的目光正看向自己。
避开刘启的目光,低头行礼。
“儿臣拜见父皇。”
“坐吧。”
“谢父皇。”
刘启半依龙床,身前硕大的案几上奏章堆积如山,案几两旁灼灼宫灯环绕,灯火通明。
刘荣跪坐在离案几不远处的坐塌上,等着刘启开口。
“太子这两天在东宫学的怎么样了?”
良久后,刘启开口。
“禀父皇,石大夫讲解的内容,儿臣经过这两日已经基本知晓。”关系到册封大典那天,刘荣这两天着实下了很大的功夫。
“礼不可废,你不用太过紧张,到时候太常那边自会有人提醒你该怎么做。”
想起以前自己册封大典前那会儿的情景,同样也是这般,刘启回味般露出一丝笑意,让刘荣不必太过紧张。
“今天叫你过来,是因为你姑母前日到朕这里,谈及你的婚事,朕想听听你的想法。”
没想到刘嫖如此心急,册封大典还没过,就迫不及待过来找刘启商议。这下可好,现在让刘启有所猜忌。
上一篇: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