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天下 第63节
“原来是这样。”
听了刘德的解释,刘荣这才知道,原来刘陵在这苦等半天。
听完刘德的解释,刘荣只是笑笑,也拿起一卷书简,看了起来。
刘安虽然人品不怎么样,所做的淮南子还是相当有水平的,文笔堪称上佳。
淮南子共有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书中将道、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糅合起来,合为一书。
主旨为道家思想。
其中,道术(不是施法那种哈)之论,深谙帝王之道,驭人之术。
这也正是刘荣,喜欢这书的原因之一。
而其飘渺浩大的描写,更是堪称一绝。
比如原道训中有一句: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柝八极,高不可际。
读来简直是一种享受。
三人埋头读了半个时辰左右,也不进食,全然忘了饥饿,把门外侍候的单丘急得不得了。
刘荣看完一卷,正要再拿,一抬头,只见窦婴不知何时到了,站在那也不吭声,正笑意盈盈看着他们。
刘荣起身见礼:“学生见过先生。”
见刘荣开口,坐在地上的刘德、刘阏于这才反应过来,赶忙放下书简见礼。
“见过太子太傅。”
“学生见过先生。”
窦婴笑呵呵点头问道:“太子殿下读的如此痴迷,不知读的是何书?”
“回先生,是淮南王叔所做的淮南子。”
窦婴眉头一挑,一副原来如此的表情。对于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一书,窦婴心道书是好书,至于人嘛…
一个一根筋的书呆子罢了!
“授课时间已到,太子,咱们开始今天的课业吧。”
“好。”刘荣笑着拱手道。
刘德见窦婴转身去拿自己的书简,准备授课。连忙抱起几卷书简,小声对刘荣说道:“太子殿下,臣弟先拿几卷读读哈。”
说完,也不等刘荣同意,抱着书简就跑。
这臭小子,也不嫌沉!
而且,跑的还挺快。
刘荣摇摇头,抚然一笑。
……
未央宫,宣室阁。
宣室阁,因其建于前殿最高处,犹如台阁,故又称宣室阁。
位于未央宫前殿大朝正殿北部,很多军国大事,都是在这里决定,而后昭告天下。
刘启批复奏章,也多在宣室阁内的侧殿。
“和亲的人选,选好了吗?”
刘启低头手执朱笔,在摊开的书简上面用朱笔一边批复,一边看似不在意的随口问道。
春陀闻言,赶紧从一旁小太监手中接过一块帛布,递给刘启:“仆正要向陛下禀告此事,您看,这就是这次选中之人。”
接过帛布随意看了一眼,刘启沉声道:“就她吧,”将视线从奏章上移开,茫然的盯着帛布,眼神涣散:“匈奴乃边境苦寒之地,让人多备点陪嫁物品。”
“也好让她闲暇时,睹物思人,不至于太寂寞。”
“诺。”
春陀低声回应后,小声问道:“陛下,此番和亲,还请陛下赐下公主名号。”
和亲的人,表面说是公主,其实不过是宫内选下的宫女,赐以公主名号后,远嫁匈奴罢了。
有汉以来,从未真正有公主嫁入匈奴,都是以此为名,进行和亲。
有传言说,历史上刘彻的姐姐南宫公主,迫于形势,被刘启远嫁匈奴。然而真实的情况是,刘启根本不会这么做。
太史公编写的《史记》中,南宫公主所嫁之人并非是匈奴的单于,而是南宫侯张坐。
嫁了张坐,才有了南宫公主这个称号。(**公主,代表的嫁的夫婿的爵位)
(历史上,翁主都没有远嫁匈奴的记载哦)
眼中的痛苦一闪而逝,手中朱笔不自觉间紧握在手,刘启沉声道:“赐名…隆曦。”
“去罢!”
“诺。”
春陀低着头,领着传话的小太监悄然退下。
到殿门口,春陀对早已等待的礼官大夫说道:“陛下有旨,册封曦儿为隆曦公主,多备陪嫁物品,以为思念故土之用。”
“臣领旨。”
礼官大夫接旨后,一言不发去办了。
第78章 侠以武乱禁
对于和亲规格,朝廷早有成例。
派过去多少人陪嫁,陪嫁物多少等等,都有规定可言。
不过,这次的和亲规格,因为刘启格外关照的缘故,多多少少被打破了一些。
和亲队伍的准备工作,正在未央宫内,有条不紊准备。不日,就要从皇宫出发,前往匈奴那边。
晚间时分,刘荣在另一个书简上写好自己的主张后,让单丘带着刘启着人送来的奏章,前往未央宫。
步辇行至未央宫,经过在那忙碌着准备和亲相应事物的队伍时,刘荣不由得心中略感悲凉。
诺大一个国家,靠往敌人那送女人换取和平,不得不说是一种巨大的讽刺。
叹了口气,刘荣实在是看不得这样的事,在自己身边发生,催促步辇快行。
辇下伴随刘荣同行的单丘,见刘荣闷闷不乐,小心陪笑道:“太子殿下莫要忧愁,他们只是在例行公事而已。”
看了他一眼,刘荣轻轻摇摇头,只是喃喃自语道:“知我者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你…不懂。”
说完,心中的悲凉,化为无尽的愤怒,在心底怒吼:汉匈之间,早晚必有一战!
“走吧,去宣室阁。”
“诺。”
单丘见刘荣心情不快,小声叮嘱抬步辇的人,稳稳抬辇,莫要惊扰太子思绪。
步辇虽稳,刘荣心底却是翻江倒海,思潮翻涌。
想要打匈奴,最需要的就是优秀且忠诚的统帅。但是很可惜,很多人现在根本没法用,更没办法收入麾下加以培养。
比如:大汉一代军神卫青。
刘荣虽然有心寻找,却无力办到。
因为,今年卫青才刚刚呱呱坠落人间。
(卫青大约生于公元前154年,也就是…今年,(>﹏<))
而且,现在自己,并未掌握实权。
任重而道远啊…
思绪万千之间,宣室阁已经到了。
下了步辇,刘荣率先拾阶而上,单丘手捧奏章,亦步亦趋跟在后面。
刘荣门口解剑、脱履后,春陀进去禀报。
“太子殿下,请~”春陀谄笑着拱手示意。
点点头,刘荣接过单丘手中奏章,跣足入内。
来到侧殿,春陀吱呀一声亲自推开门,等刘荣进去后,小心翼翼关上门。
刘荣来到刘启对面坐塌边,手捧奏章和自己见解的书简,躬身行礼:“儿臣拜见父皇。”
刘启手中朱笔暂且搁下,点点头:“朕着人给你送去的奏章,处理好了?”
“回父皇,是的。儿臣接到奏章后,便认真揣摩。儿臣写了些浅见,如有不对的地方,还请父皇指正。”
看着刘荣略显紧张的神情,刘启低头笑笑。想当年,先帝初次让自己处理奏章时,何尝不是如此?
唯恐处理不当,事有不妥。
可以理解。
第一次紧张,以后慢慢的,也就习惯了。
“拿过来,让朕看看。”
“诺。”
刘启送来的奏章,是一道有关邢狱的。
大意是扶风郡当地,有豪门欺辱妇孺,一个名叫佾白游侠拔剑相助,打抱不平把那人杀了。这游侠认为自己做的事情无错,并没有逃跑,反而坦然被抓。
这样的刑事大案,当地官吏不敢做主,将案件递解入京,交由大理(刘启把廷尉改为大理,后来刘彻改了回来。)发落。
大理认为他虽然有错,罪不至死,应当法外施仁。把事情写成奏章,送入宫中,请刘启定夺。
刘荣起身走到刘启案牍旁,摊开两卷后站在一旁,静候刘启评判。
刘启着眼看了一会儿,不动声色抬起头,问道:“你的意思是,这个佾白触犯律法,应与惩治?”
点点头,刘荣正色道:“是的父皇。”
上一篇:大唐:长乐请自重,我是你姐夫
下一篇:返回列表